石河子:高擎軍墾文化大旗-軍墾文化 文化創意 文化積澱 綠風 文化...

2020-12-23 東方網

原標題:石河子:高擎軍墾文化大旗

  76歲的李潤梅老人一大早就來到新建石河子市軍墾文化廣場,她老遠就看到了楊英武老人,兩人見面顧不上寒暄,立即開始了一天最主要的工作——練唱豫劇。

  到了傍晚,石河子軍墾文化廣場人山人海,跳舞、唱戲、寫書法、下棋,人們都把這裡作為展示自己的舞臺。

  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裡產生了《軍墾戰歌》《軍隊的女兒》等一大批影響全國的文學藝術作品,讓軍墾文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更影響了一大批熱血青年投身軍墾事業。這些軍墾文化基因一直延續著,並在今天發揚光大。

  書香之城的魅力

  「詩人艾青曾在石河子生活16年,他把詩歌的種子種在這裡。」艾青詩歌館館長朱樺介紹。1998年11月,艾青詩歌館在石河子正式開館,以艾青詩歌的展示、學習和交流為載體,成為全國詩歌愛好者嚮往的地方。

  詩刊《綠風》的辦公室就在二樓,詩刊社長兼主編彭驚宇拿出剛剛出版的詩刊說:「我們是雙月刊,走的是精品辦刊方針,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數都數不清,僅去年我們舉辦的首屆全國綠風詩歌獎,就吸引全國5400多人參與,最終24人獲獎。從中可以看出,《綠風》詩刊在全國的影響。」

  從20世紀艾青在石河子播下「詩歌的火種」,到我國著名詩人楊牧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裡主持創辦《綠風》詩刊,石河子就成為人們心中的詩城。如今石河子市文聯作家協會裡專門有詩歌協會,正式會員就有100多位。詩歌創作的發展,帶動了詩歌朗誦發展,僅石河子市詩歌朗誦藝術學會現在就有1萬多名會員。而遍布城市的中小學詩歌朗誦協會,會員就達上萬人。2017年,石河子市被授予「中國詩歌之城」稱號。

  說起石河子詩歌的基因,副市長樂暘感慨地說:「石河子擁有獨特的軍墾文化,與詩歌有著深厚的淵源。建設之初,王震、張仲瀚就寫下了『草原秋風黃,凱歌進新疆』『十萬雄師進天山,且守邊關且屯田』的詩句,為石河子烙下了革命浪漫主義詩魂。之後,又湧現出艾青、楊牧、楊樹、石河等一大批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的詩人。近年來,石河子已形成個人熱情參與、社會團體積極組織、政府有力推動的詩歌創作良好態勢,老、中、青詩人呈階梯分布。近5年共出版詩集40餘部,每年在全國重要文學刊物發表詩歌1000首左右,居西北五省區各城市之首。詩歌早就成為石河子最亮的一張名片,詩情、詩意、詩韻早已融入石河子生活的每一天、每一處,更多的人在讀詩、寫詩、愛詩。」

  相距不遠的石河子市圖書館已在全市設立了14個分館,這裡可以借閱到各類圖書,舉辦多種閱讀會,更成為外地遊客來石河子的首選地。「如果問我,石河子除了美景美食,還有什麼最讓我留戀,我覺得就是石河子圖書館。這裡不僅藏書豐富,到處飄散著書香氣息,還可以在這裡聆聽本土作家的講座,通過講座感悟背後的故事,可以和文學好友一起參加詩歌朗誦會,這些都讓我難以忘懷。」山東遊客吳峰說。

  群眾文化的廣泛參與

  今年69歲的邵仲英老人,腰板很直,精神頭很好。1965年她來到石河子,至今未離開過這座城市。

  2006年夏天,邵仲英在石河子市遊憩廣場第一次見到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唱歌,她也加入其中。「夏天還好,到了冬天,外面冷得站不住人。社區裡有一些活動室,但地方太小,太吵了也會影響居民休息。」2008年,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市民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建築面積有3000多平方米,二樓有桌球室、棋牌室、舞蹈室,三樓有電子閱覽室、圖書室、書畫室、市民學校,四樓有4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廳……

  邵仲英目前正在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市民服務中心的活動室裡領著50多人練聲樂。這個合唱班最多的時候有118人,但會唱歌不等同於會聲樂,最後只剩下60人左右。讓一群老人學會相對專業的發聲、咬字、呼吸,邵仲英也不能勝任,「要特別感謝石河子市群藝館的老師,在她們的幫助下,才有了合唱團和我們大家的進步。」她說。

  2013年11月,文化部、財政部確定石河子市為第二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城市,公共文化的硬體設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八師石河子市文體局局長黃海說:「我們每年堅持舉辦團場風採展演、戲曲展演及歌手大賽、文化能人大賽等,年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的各族群眾達10多萬人次。文化館還面向市民開放一系列服務項目,包括書法、美術、攝影、舞蹈、聲樂、器樂、戲曲、曲藝創作輔導等,並安排專業人員到基層開展各類免費藝術培訓。我們還承辦了新疆第三屆國際舞蹈節、慶祝建黨90周年文藝晚會、央視軍營大拜年、兵團第八屆文藝會演、央視少兒頻道『大手牽小手』等大型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八師石河子藝術劇院黨支部書記肖帥還有一個職務——編劇。由他創作的話劇《兵團記憶》已經演出146場,豫劇《我的娘我的根》正準備前往河南進行20多場演出。提起這些,他感慨道:「石河子人愛文化,這種血脈是建城之初就種下的。我們藝術劇院幾乎所有節目都是原創的,不僅獲得眾多全國性大獎,更培養了一大批文藝骨幹人才,引領了城市文化生活。」

  到石河子,如果不去遍布全市大大小小的廣場上看一看夜晚的文化活動,那就等於沒來過石河子。在這裡,每天都有各種群眾文化活動,足以說明石河子群眾文化有多火熱。而「鬥舞」讓石河子廣場上的文化呈現出別樣風景。來自不同區域的舞蹈愛好者,相約來一場「鬥舞」,你方跳罷我上場,一場一場又一場,直到握手言歡,相約下次再「鬥」。

  傳承在更廣泛的領域

  石河子有條國道穿城而過。道路旁,豎立著一個巨大的鴨蛋形建築物——西熱電廠曾經的儲煤倉庫。現在西熱電廠停產了,儲煤倉庫沒用武之處了。怎麼辦?

  別著急,它早已被影視公司看中,即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攝影棚。即將開拍的反映兵團歷史的40集電視連續劇《紅日照天山》,就在這裡開始拍攝。

  讓老工業基地變成文化創意產業園,石河子正在規劃建設的八一記憶文化創業園,就要誕生在石河子市的西部,那片曾經為共和國創造過無數財富的八一棉紡織廠、八一糖廠和八一毛紡廠的老廠房裡。

  「政府已經決定退出二產,發展三產,這對我們企業來說,是一次全新的機遇,我們正在積極籌備中,今年就能見成效。」石河子市西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吳國華說。

  在曾經的八一棉紡織廠裡,雖說已經多年沒有生產了,但整潔的廠區仍然保持著它曾經的輝煌。新疆八棉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鹹濤說:「我們企業有200多畝地,現在只有很小一部分在生產,馬上就移入其他生產工廠了。我們將在騰出的廠房土地上建設文化創業園,發展文化產業,讓這份記憶留下來。」

  還有各種文體旅遊活動——桃花節、冰雪旅遊文化節等,都被冠以軍墾文化之名,使這座軍人選址、軍人建設、軍人管理的城市一直保持著濃濃的軍墾文化之味,引領著新疆軍墾文化方向與潮流。

  八師石河子市黨委書記董沂峰說:「歷史文脈是城市的靈魂,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化積澱和獨特氣質。石河子擁有眾多的軍墾文化地標,這是我們的優勢,更是我們發展軍墾文化的使命責任。我們要把傳承軍墾文化當作重要使命,高擎軍墾文化這面大旗。」


相關焦點

  • 石河子高新區將建5000平方米文化創意產業園
    日前獲悉,石河子高新區為鼓勵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建設5000平方米的文化創意產業園,預計今年4月底投入使用。該文化創意園區內將打造石河子文化創意眾創空間、夢想小劇場、公共錄影棚、公共錄音棚等區塊。同時,石河子高新區正在加快文化產業優惠政策、人才聚集和培養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 挖掘軍墾文化內涵 做活移民思政工作
    一、 軍墾文化的內涵 什麼是文化?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西湖軍墾文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46師在屯墾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究其內涵,包括思想品德、工作作風、生活風貌、建築物、生產資料、生活用品等內容。按其形態與內容劃分,主要可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大類。
  • 弘揚兵團精神傳承軍墾文化 服務絲綢之路經濟新發展
    她是一座由軍人選址、軍人設計、軍人建造的城市,有著「戈壁明珠,軍墾名城」的美譽,是我國屯墾戍邊的成功典範。1950年2月,王震將軍率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石河子,創建了比共和國僅小一歲的石河子新城。由轉業官兵、支邊青年等構成的60萬石河子各族人民,來自五湖四海,在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集「開拓性、群眾性、開放性、多元性」於一體的軍墾文化。
  • 廣府文化創意示範區:「傳統+現代」塑造文化新體驗
    中秋佳節期間秋色嘉年華吸引5萬人次遊客前來觀光,一眾粵菜師傅齊聚大顯身手,國慶假期花海怒放惹如織遊人到來觀賞……在以大旗頭古村為核心的廣府文化創意示範區,文旅集聚的效應正在顯現。 廣府文化創意示範區,是樂平鎮「一軸兩片四段24節點」的「兩片」之一。這一片區以廣府文化為主題,面積達6.81平方公裡。
  • 以文化為魂,打造特色旅遊小鎮
    依託天富集團2017年9月成立的全資子公司新疆天富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紅山1958文旅小鎮目前的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地推進,投資2000餘萬元建設的藝術展廳,珍藏了遼寧省鐵嶺市藝術家創作的近百幅兵團題材工筆畫;正在打造的百畝格桑花花田,為周邊遊客創造田園觀光好去處;即將改造的208棟民宿風情住宅,讓遊客身臨其境感受異域風情……而這些,還只是紅山1958文旅小鎮總體規劃的冰山一角。
  • 客家文化精神的積澱與傳承
    前些年北京的學者來講學,陪同去考察江西的地方文化,便去了龍南看圍屋,才知道圍屋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種民居,福建多圓圍,廣東多圍龍屋,而贛南多方圍。由於時間有限走馬觀花,也就看了幾座圍屋。我們都感嘆這種客家民居的確奇特非凡,但所憾一是所見太少未知龍南圍屋全貌,二是覺得這些圍屋保護得不好,日蝕月損破壞了實在可惜。     彭昌明是龍南客家人,他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文化傳播工作。
  • ...胰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園博園文化產業園—胰寶文化創意(手工皂...
    一、胰寶公司簡介 北京胰寶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自創立以來,致力於時尚文化消費品的研究與開發,以「網際網路+」的新業態、新理念、新產品形象打造「胰寶」皂型藝術時尚文化創意品牌。更致力於為廣大企業與用戶搭建服務新形式,以新業態產品為載體,展示自我品牌、價值與文化的全新平臺。
  • 「龍頭硬漢」田偉芳:扛起傳承舞龍文化的大旗
    「龍頭硬漢」田偉芳:扛起傳承舞龍文化的大旗
  • 推動灣區文化資源向文化資產和文化資本轉化
    但秘魯和印度尼西亞的那些歷史城鎮,卻不是富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之都。如果把是否有古蹟文物作為世界文化城市的評判標準,這種觀念在理論上是落伍的。」相比強調時間刻度和文化地域性的文化積澱論,花建認為,文化流動論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文化是流動的,是深圳作為新興城市在文化創新中實現文化發展彎道超車的理論依據,而深圳也正是文化流動理論最為生動的樣本。
  • 3D創意文化牆 濃濃懷舊風
    「我們小區有個創意文化牆,很多周圍的老百姓都來拍照打卡。」10月26日,市民張女士撥通了山西晚報熱線電話,說她所在的太原市和平北路和平小區內,有一個3D文化牆,濃濃的懷舊風,一下子就把大夥的記憶帶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26日下午,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和平小區。
  • 花建:推動灣區文化資源向文化資產和文化資本轉化
    海內外人才來到深圳、紮根深圳,從流動者變成了建設者,成為深圳這片土地上的主人,繼而又把這種文化基因傳承給更年輕的一代,這種不斷流動,不斷更新,不斷集聚的過程,本身也形成了一種文化的積澱★推動文化資源轉換的關鍵在於把大灣區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現代人的開放胸懷、品牌意識、時尚需求相結合,經過反覆的探索和實踐,讓歷史文化遺產中的密碼獲得現代形態的美妙呈現
  • 兩岸社區中心: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前世今生
    「成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組織」、「培育藝術、設計及創意人才」、「整備創意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創意設計重點產業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五個方面,通過行政力量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2010年,臺灣正式通過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外延及功能,標誌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邁入法制化階段。3、深化拓展期(2010年至今)伴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發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潛力和帶動作用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也談安徽三大文化特點: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有五千多年的積澱,是我們國家、民族擁有強大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安徽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歷史悠久、積澱厚重、豐富多彩,而且特色顯著、境界宏大、影響深遠。
  • 「暢遊天山」烏昌吐石克文化旅遊聯合推介走進杭州
    杭州網8月29日,「暢遊天山」烏昌吐石克文化旅遊聯合推介走進杭州,並在杭州設立烏魯木齊旅遊宣傳營銷中心。當日,烏魯木齊、昌吉、吐魯番、石河子及克拉瑪依五地分別作為旅資源推介,推介會上,港中旅國際新疆旅行社有限公司還與中國國旅(浙江)旅行社有限公司籤下發送遊客協議。
  • 文化創意產業讓北京文化「潮」起來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產業轉型有極強的促進作用。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指出,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並以5%的速度遞增。文化創意產業潛力巨大,對物質資源要求低,主要依靠人的創新能力。
  • 國際文化音符上的「兵團靈韻」
    奏響文化旅遊開放合作共贏樂章,16日,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深圳會展中心盛大開幕。「多彩絲路,魅力兵團」,展示雄渾厚重的兵團精神、文化底蘊,立足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區位優勢,打造文化旅遊交流合作平臺,兵團11個師及兵團日報社、兵團豫劇團等9個單位、60家企業積極參展。
  • MOROSO文化與文化的社交
    在其盛大的開幕儀式上,MOROSO攜手家天地DOMUS TIANDI、時尚COSMOPOLITAN 中文版雜誌,以「MOROSOcial ,文化與文化的社交」為題,為國人獻上了一場有關設計文化、跨界創意的奢享盛宴。
  • 學校文化建設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校園文化創意產品可以直觀地表現學校的文化底蘊,是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設計研究學校文化建設,力求在豐富多彩的文化創意實踐中,弘揚院校的辦學理念、文化理念、發展特色,專業特色,有效地開發、推廣院校的核心價值。校園文創產品的設計對院校品牌視覺形象的建立,能起到最直接、最有力地促進推廣作用。
  • 深度 | 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吹起青春之風
    8月8日,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大學生初創賽區初賽在北京印刷學院新創大廈拉開序幕,青春創意之風再度向北京文化產業徐徐吹來。自2018年北京文創大賽大學生初創項目專場賽落戶北京印刷學院開始,大賽便多了一份為文創事業培育創意新生力量的責任,也多了一股源自高校學子的青春奮進之風。
  •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啟示
    作者:西坡  最近,上海的媒體都在使勁地報導本地一些比較成熟、前景不錯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無獨有偶,北京那邊對於文化創意產業也有很多動作,其中最奪人眼球的是有關方面組團赴香港引資。最令人驚訝的是,臺灣業界對此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不斷地,或派員,或邀請大陸專家學者、從業人員、新聞媒體等進行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思路、方向、模式等研討活動。所有這一切,只能說明一個問題:為了適應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兩岸都有些焦慮,迫切,意識到,如今正是產業轉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時刻。誰漠視或延宕,誰將失去「十年」或更多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