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20-12-27 生物谷

2018年10月2日/

生物谷

BIOON/---近期,

幹細胞

研究取得重大的進展。基於此,小編梳理了一下生物谷最新報導的

幹細胞

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

1.Nature:因存在混亂,應停止使用術語間充質幹細胞
doi:10.1038/d41586-018-06756-9

根據2018年9月26日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篇標題為「Clear up this stem-cell mess」的評論文章,2017年科學期刊使用「間充質

幹細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發表了3500多篇論文。這個術語最初描述來自骨髓的細胞,但是它的使用已擴展到包含來自不同組織的多種類型的具有不同多能性水平的細胞。這些作者們認為,問題在於MSC並不總是被明確界定,這導致了科學界的混亂,以及企業利用公眾的誤解推銷可疑的基於細胞的治療方法。

圖片來自Steve Gschmeissner/SPL。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生物學家Arnold Caplan於1991年使用了MSC術語來描述從骨髓基質中分離出的幹細胞,這些幹細胞能夠產生骨骼和軟骨。他們寫道,從那時起,研究人員就已從許多其他組織中分離出間充質

幹細胞

(MSC),並在體外將它們分化為腎細胞、肝細胞、心臟細胞和神經細胞。

到20世紀90年代末,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術語MSC來描述從骨骼、脂肪和其他組織的基質區室中分離出的任何類型的細胞,這些細胞能夠粘附在塑料培養皿上並在體外分化成其他的細胞類型。但是科學家們難以讓這些細胞在體內分化,這讓人們對它們的治療能力產生了質疑。

2006年,國際細胞療法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

會議

上的一個工作組發布了一份立場聲明,建議科學界使用詞語多能性間充質基質細胞(multipotent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代替間充質幹細胞(MSC),除非MSC真地能夠在體內自我更新並分化成特定的細胞類型,這才是確定

幹細胞

的公認標準。

2.Nature:重磅!血液中的一種神秘的幹細胞有助於修復受損血管
doi:10.1038/s41586-018-0552-x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認為胚胎中的新血管僅在內皮細胞---位於血管內壁的重要細胞---發生分裂時才會產生。血管的生長和修復是治療心臟病和循環系統疾病(比如冠心病和外周動脈疾病)的主要目標,在這些疾病中,血管會受損。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血液中的幹細胞能夠產生內皮細胞,而且所產生的內皮細胞能夠添加到血管壁中,而且血液中這種獨特的

幹細胞

來源有助於血管在生長中的胚胎內形成。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9月26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rythro-myeloid progenitors contribute endothelial cells to blood vessels」。

這些研究人員使用螢光標記來追蹤這種被稱作紅系骨髓祖細胞(erythromyeloid progenitor, EMP)的幹細胞的命運。已知這些細胞會產生紅細胞和某些類型的免疫細胞。在培養皿中培養的EMP幹細胞也會產生內皮細胞。對在母體子宮中自然生長的小鼠而言,EMP

幹細胞

也會產生內皮細胞,並且它們繼續存在於血管內壁直到成年時。

3.Science:重磅!將人幹細胞植入到人造小鼠卵巢中產生人卵子前體細胞
doi:10.1126/science.aat1674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多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類

幹細胞

成功地在人工小鼠卵巢內部產生了人卵原細胞(oogonia)。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9月20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Generation of human oogonia from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vitro」。在這篇論文中,他們描述了他們的研究和未來的計劃。

作為生殖研究的一部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實現利用幹細胞製造人類卵子的目標--做到這一點將讓那些不能自然產生卵子的女性以另一種方式製造它們。但是實現這一目標一直是一條艱難的道路。研究人員面臨著道德和生物挑戰。但是,儘管存在這些困難,過去的研究工作已表明,利用幹細胞製造小鼠卵子並用小鼠精子加以受精是有可能實現的。這項新研究取得的成功表明著在人類中做同樣的事情也是可能的,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圓滿完成。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取得了一項裡程碑突破:利用植入到非常類似於小鼠卵巢的人工小鼠卵巢中的人類

幹細胞

製造出人類卵子的前體細胞。


這些研究人員報導,他們的工作始於利用經過驗證的技術將人血細胞轉化為誘導性多能

幹細胞

(iPS細胞)。接下來,他們使用胚胎細胞構建出了非常類似於小鼠卵巢的人工小鼠卵巢。之後,他們將這些iPS細胞植入到人工小鼠卵巢中,讓它們孵育數月。他們報導,最終,這些

ips

細胞生長成處於不同生長階段的具有卵母細胞特異性特徵的物質,即人卵子的前體細胞。他們還報導,他們計劃繼續開展他們的研究,希望將他們的卵原細胞發育成卵子。他們還有計劃涉及做同樣的事情以便製造出精子。

4.Stem Cell Rep:調控腎臟發育關鍵信號在癌症發生過程中發生變異
doi:10.1016/j.stemcr.2018.08.012

目前,腎臟疾病的唯一治療方法是透析和移植,但由於供體器官不足且治療費用昂貴,因此腎臟疾病的死亡率高於大多數癌症。開發新的腎病

診斷

和治療方法需要了解調節腎臟發育的機制。對此,赫爾辛基大學最近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研究人員發現參與癌症發生的MAPK信號途徑同時參與了腎臟的發育過程。

MAPK途徑介導細胞響應胞外生長因子刺激,並且對基因的轉錄產生調控作用。在細胞質中,它調節許多不同蛋白質的活性。在最近發表在《Stem Cell Reports》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中,作者發現MAPK活性不僅是腎單位祖細胞正常增殖和分化所必需的,而且還介導了與周圍腎祖細胞相互作用。

5.Science子刊:我國第四軍醫大學研究人員在人體臨床試驗中證實利用來自乳牙的幹細胞可再生牙髓組織
doi:10.1126/scitranslmed.aaf3227

有時候孩子會摔倒,他們的牙齒遭受重擊。將近一半的兒童在童年時遭受牙齒損傷。當這種損傷影響未成熟的恆牙(permanent tooth)時,它會阻礙血液供應和牙根發育,從而導致 「死」牙。到目前為止,標準的治療方法需要開展根尖誘導形成術(apexification)來促進進一步的牙根發育,但它並不能替換因牙齒損傷而失去的組織,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它也會導致牙根異常發育。

在一項新的臨床研究中,來自中國第四軍醫大學的研究人員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遭受這類損傷的兒童存在著一種更加有前途的治療方法:使用從他們的乳牙(baby tooth)中提取出的

幹細胞

。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eciduous autologous tooth stem cells regenerate dental pulp after implantation into injured teeth」。論文通信作者為第四軍醫大學的金巖(Yan Jin)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Songtao Shi。論文第一作者為第四軍醫大學的Kun Xuan、Bei Li、Hao Guo和Wei Sun。

圖片來自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這項在中國開展的I期

臨床試驗

招募了40名兒童患者,其中每個兒童都有一顆恆切牙(permanent incisor)受損而且仍然有乳牙。30名兒童患者接受hDPSC治療,剩下的10名兒童患者接受對照治療,即根尖誘導形成術。那些接受人乳牙牙髓

幹細胞

(human deciduous pulp stem cell, hDPSC)治療的兒童患者具有由從健康乳牙中提取出的hDPSC形成的組織。這些來自牙髓的hDPSC可在實驗室培養條件下增殖,所形成的細胞被植入到受損的恆切牙中。

在後續的隨訪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對照組兒童患者,接受hDPSC治療的兒童患者具有更多的體徵表明他們具有健康的牙根發育和更厚的牙本質(dentin),即牙釉質下方的牙齒的堅硬部分,而且他們的血流量也增加了。

6.Stem Cell Rep:重磅!科學家鑑別出決定細胞命運的幹細胞特性
doi:10.1016/j.stemcr.2018.08.001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鑑別出了能夠影響神經幹細胞命運的固有細胞特性,這些特性或許會影響神經幹細胞分化稱為哪種腦細胞,比如神經元、星形細胞和少突神經膠質細胞等,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方法來預測或控制

幹細胞

的命運,從而更好地應用於人類的移植治療中。

研究者Lisa A. Flanagan教授表示,神經幹細胞常常會因細胞表面表達不同的糖類模式而表現出不同的的命運,這些糖類分子會促進神經幹細胞膜的電位特性並最終決定其細胞命運;幹細胞能夠幫助治療多種人類疾病,但研究人員卻很難確定當這些幹細胞被移植到患者機體中後其會轉變成為什麼細胞類型。當研究者將相同數量的幹細胞分別移植到兩名患者機體中後,如果幹細胞在其中一名患者體內分化稱為神經元,而在另一位患者機體中分化為星形細胞後,這兩位患者最後的治療情況會發生明顯差異;基於當前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就能夠預測神經幹細胞的分化終點以及其可能的細胞命運,這或許能夠增強

幹細胞

移植療法治療多種類型疾病的成功率。

在2008年發表的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員就發現了一種新方法,能夠利用細胞的電位特性來鑑別並且分類具有不同命運的神經幹細胞,研究者表示,細胞表面糖類的差異或許就是這些

細菌

具有不同電位特性的原因。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檢測了幾種給細胞表面添加糖類分子的通路,結果發現了一種通路能夠幫助製造神經元,而另一種通路則能夠幫助製造星形細胞,研究人員通過刺激神經幹細胞通路,改變細胞電位特性,從而就能夠製造更多的星形細胞和較少的神經元細胞這就表明,細胞表面的糖類分子能夠控制神經

幹細胞

的命運。

這種通路在移植的細胞和發育中的大腦細胞處於活躍狀態,因此當大腦在機體發育過程中形成時,該通路或許就能控制神經

幹細胞

形成星形細胞和神經元。目前研究人員正在檢測是否修飾該通路就能改變移植細胞的行為或者發育大腦的形成方式,研究者重點對首先添加糖類分子的細胞內部「機器」進行了研究,以此來觀察該過程被調節的分子機制。

7.Stem Cells Dev:大腦類器官的新型培育方法
doi:10.1089/scd.2018.0112

人類大腦類器官生產困難,耗時且昂貴,需要先進的工具和專有技術才能首先產生人類誘導的多能幹細胞(iPSCs),這種

幹細胞

能夠成為皮膚細胞中幾乎任何一種細胞,稱為成纖維細胞,然後指導那些

ips

C分化成各種相互關聯的細胞類型,包括像大腦這樣的器官。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當前在線期刊《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雜誌上撰文,描述了一種快速,經濟有效的從原代細胞中製造人皮層類器官的方法。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在新論文中,資深作者Muotri及其同事描述了一種新的,快速且經濟有效的方法,可以將個體體細胞直接重新編程為數百個人的皮質類器官。為此,他們壓縮並優化了該過程的幾個步驟,以便體細胞被重新編程,擴展和刺激,幾乎同時形成皮質細胞。 Muotri說,結果是皮質類器官完全從體細胞發育,只需輕微操作。

8.PLoS ONE:幹細胞療法可以治療兒童腦癌
doi:10.1371/journal.pone.0198596

最近一系列突破性的進展可能會為治療常見兒童腦癌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Lineberger綜合癌症中心和UNC Eshelman藥學院的科學家們對此報告了早期研究的結果,這些研究表明,從皮膚細胞誘導而來的

幹細胞

可以追蹤並釋放藥物破壞手術後隱藏的成神經管細胞瘤細胞。

此前,來自UNC的Shawn Hingtgen博士等人的臨床前研究表明,他們可以將皮膚細胞轉化為幹細胞,而這種

幹細胞

可以釋放藥物殺傷惡性腦

腫瘤

膠質母細胞瘤。在他們發表於《Plos One》雜誌上的新研究中,這一方法又被證明對於殺傷成神經管細胞瘤並延長壽命具有顯著效果。該研究是開展

臨床試驗

的必要步驟,並將確定該方法是否適用於兒童相關癌症的治療。Hingtgen說,這種方法在幫助更多兒童成神經管細胞瘤患者的同時有望降低治療的副作用。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皮膚細胞重新編程為幹細胞,然後對它們進行基因改造。當改造後的細胞暴露於另一種被稱為「前藥」的藥物時,會對其他細胞產生毒性。實驗結果表明,將攜帶藥物的

幹細胞

植入術後大腦中,能夠使

腫瘤

的大小減少15倍,並使小鼠的中位生存期延長了133%。

9.Sci Rep:華人學者發現抗癌新靶標,死死控制腦膠質瘤命門!
doi:10.1038/s41598-018-31864-x

來自維吉尼亞理工-加利永研究所(Virginia Tech Carilion Research Institute,VTCRI)的研究人員表示一個涉及人體生物節律的基因也許是致命的腦膠質瘤的一個潛在治療靶標。這項新發現於近日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題為「Casein Kinase 1 Epsilon Regulates Glioblastoma Cell Survival」,該研究指出一個特殊基因可以很明顯地維持

腫瘤

細胞生存,儘管這個基因通常與生物節律有關。

「我們已經發現抑制這個基因也許可以抑制腫瘤

幹細胞

自我更新並分化成為膠質瘤細胞的能力,而

腫瘤幹細胞

被認為是這類難治療的癌症的特點之一。」Sheng說道。「儘管在設計一種新療法之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但是我們這項早期

基礎研究

很有希望。」

Sheng表示在手術、放療和化療後就算只有幾百個膠質瘤幹細胞還存活,這種癌症就會再復發。但是在他們關於癌細胞和小鼠模型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酪蛋白激酶1家族中的一個成員產生的酶被抑制後,膠質瘤

幹細胞

的增殖就會停止,小鼠身上的

腫瘤

生長也會受到抑制。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證據表明這個酶負責調節膠質瘤幹細胞自我更新的速度,而不是控制分化。「抑制這個基因可以有效殺死膠質瘤幹細胞。」Sheng說道。Sheng和他的同事還評估了兩種商用的抑制酪蛋白激酶1的藥物,發現其中之一就有進一步研究成為腦膠質瘤

幹細胞

抑制劑的潛力。

10.Nature:新研究鑑定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細胞起源和特徵性突變
doi:10.1038/s41586-018-0436-0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MPAL)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種高危亞型。據估計,在美國每年確診的大約3500例兒童急性白血病病例中,MPAL大約佔3%。MPAL也會發生在成年人身上。對MPAL的治療是非常複雜的,這是因為它具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的特徵。這些有助於確定治療方法的特徵有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治療的開展發生變化,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這些變化足以將MPAL

診斷

為AML,反之亦然。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436-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對MPAL進行有史以來很可能是最為全面的基因組分析。他們採用下一代測序技術---包括全基因組測序、全外顯子組測序和RNA測序---對來自兒童MPAL患者的115種白血病樣品進行分析。通過這樣做,他們鑑定出兩種常見的MPAL亞型--- T/M(T/myeloid)MPAL和B/M(B/myeloid)MPAL的細胞起源以及與兩種MPAL亞型相關的突變。他們也報導了一些MPAL患者可能從現有靶向療法---包括靶向酪氨酸激酶FLT3的抑制劑---中獲益的證據。FLT3促進白血病細胞生長。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9月12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genetic basis and cell of origin of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aemia」。

這些研究人員還證實這些突變存在於發育上「未成熟」的血細胞---包括產生所有其他血細胞類型的造血

幹細胞

---中。 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MPAL的一種無法解釋的特徵,即為何MPAL白血病細胞具有骨髓細胞和淋巴細胞的特徵。相反,ALL和AML涉及單一類型的骨髓細胞或淋巴細胞。

這些發現提示著MPAL的奠基者突變(founding mutation)發生在血細胞發育的早期,在某些情況下發生在造血

幹細胞

中,從而導致具有骨髓細胞和淋巴細胞特徵的急性白血病產生。(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白血病最新研究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17年7月27日/生物谷BIOON/---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並浸潤其他非造血組織和器官,同時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髮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2019年10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胚胎幹細胞,是一種具有持久更新能力的細胞,它能夠或發育成幾乎所有人類的各種組織或器官,故其在醫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人胚胎幹細胞是在人胚胎發育早期——囊胚(受精後約5—7天)中未分化的細胞。
  • Cell:癌基因控制幹細胞活性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海德堡幹細胞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胚胎幹細胞進行研究發現了可以控制胚胎發育暫停的因子。研究者指出,MYC同樣在胚胎幹細胞中也處於活性狀態,為了闡明該基因在胚胎幹細胞中的角色,研究者對MYC選擇性失活小鼠機體的胚胎幹細胞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發現胚胎的MYC剔除的幹細胞會強烈降低在細胞分裂、生長及細胞代謝中多種基因活性的表達,然而休眠的細胞依然會維持活性而且同幹細胞一樣保持同一性,這些休眠的幹細胞可以持續產生幹細胞因子來促進幹細胞分化形成機體中超過200多種類型的細胞。
  • Nature:有性別的器官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圖片來自:mediasavvygirls.com2016年2月24日/生物谷BIOON/--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身體除了性器官,其他的器官也存在著性別的差異。這個研究還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癌症多見於女性,而其他則多見於男性。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上,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臨床醫學中心(CSC)的科學家在果蠅中進行研究。CSC團隊檢查了果蠅腸道幹細胞。他們使用的遺傳學工具,使他們能夠打開或者關閉這些細胞中的某些基因。這允許他們改造這些幹細胞變得更「雌性化」或者更「雄性化」。然後他們試圖擴增這些細胞。他們發現,「雌性化」的細胞能更好地增殖。
  • 幹細胞來幫你!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14年7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擁有一個完美的身材是時下很多年輕人鍛鍊的目標,為了擁有八塊腹肌,許多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鍛鍊。你可曾想過未來某一天通過注射幹細胞就可以幫助你更好更快的達成這一目標?
  • 肌肉乾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2期)
    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肌肉乾細胞可發育分化為成肌細胞(myoblasts),後者可互相融合成為多核的肌纖維,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結構。人類胚胎和成人體內都存在肌肉乾細胞。
  • 2016年12月份生物谷推薦的幹細胞研究
    2016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即將過去的12月份,有哪些重大的幹細胞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導的幹細胞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4.Development:科學家成功「復位」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生物鐘doi:10.1242/dev.138982Zambidis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Development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細胞信號化合物的混合製劑成功逆轉了人類胚胎幹細胞(ESCs)的生物鐘,從而就能賦予細胞相同的靈活性
  • 盤點| 幹細胞研究大事記:起承轉合皆故事
    Thomson分別獨立成功重編程體細胞,得到的類似胚胎幹細胞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山中伸彌把Oct3/4、Sox2、c-Myc和Klf4這四種轉錄因子引入小鼠胚胎或皮膚纖維母細胞,發現可誘導其發生轉化,產生的iPS細胞在形態、基因和蛋白表達、表觀遺傳修飾狀態、細胞倍增能力、類胚體和畸形瘤生成能力、分化能力等都與胚胎幹細胞極為相似。
  • Nature:iPS細胞的活體生成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對從小鼠的胃、小腸、胰腺和腎臟細胞在活體中誘導生成的「誘導多能幹」(iPS) 細胞所做分析顯示,它們比在體外生成的iPS細胞更接近胚胎幹細胞。這些活體iPS細胞還具有生成表達胚胎標記和胚胎外標記的胚胎樣結構的潛力,這說明它們具有傳統iPS細胞或胚胎幹細胞所沒有的全能特徵。(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 白血病幹細胞相關研究進展——白血病幹細胞的特性
    研究白血病幹細胞的生物學、免疫學、遺傳學特性以及它們的異質性,對於AML的靶向治療及改善AML的預後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將從白血病幹細胞的特性、表型特徵以及白血病幹細胞免疫表型、細胞代謝、表觀遺傳調節和細胞微環境相關的靶向治療進行綜述。
  • 近期幹細胞領域研究進展
    2019年1月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幹細胞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DOI: 10.1016/j.stem.2018.11.015.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癌症研究中心(DKFZ)和海德堡幹細胞技術與實驗醫學研究所(HI-STEM)的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將人血細胞直接重新編程為一種以前未知的神經幹細胞。這些誘導性幹細胞類似於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早期胚胎發育期間形成的幹細胞。它們能夠在實驗室中進行修飾和無限期地增殖,並且代表著一種用於再生療法開發的候選對象。
  • 單抗藥物最新臨床研發進展 - 癌症研究專區 - 生物谷
    2019年4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抗體是由B細胞轉化而來的漿細胞分泌的,每個B細胞株只能產生一種它專有的、針對一種特異性抗原決定簇的抗體。這種從一株單一細胞系產生的抗體就叫單克隆抗體(McAb),簡稱單抗。
  • 生物谷張發寶博士:徐榮祥是第一個將成體細胞變成幹細胞的嗎
    生物谷報導:前陣子熱烈報導成體細胞轉換成幹細胞,這一研究被全球廣泛報導,生物谷內也針對這項研究的各方面反應進行了全方位報導,包括從科學方面,企業的反應,以及倫理方面,甚至針對發現人員也進行了深入地報導。
  • 細胞生物學全球研究進展
    中國科協與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清潔能源學會聯合體、信息科技學會聯合體、智能製造學會聯合體聯合,通過長期的跟蹤研究,把握世界科技前沿動態,並定期以「中國科協創新智庫產品」發布報告。本文主要從細胞命運的轉錄與表觀調控、細胞治療、超分辨技術、細胞衰老、環境汙染與細胞損傷和細胞自噬等六個前沿領域闡述細胞生物學科技最新進展。
  • PNAS:科學家鑑一過渡幹細胞——骨形成蛋白幹細胞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密蘇裡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成功培育生長了胎盤細胞,其可以幫助更好地進行先兆子癇發病機制的研究。研究者Michael Roberts表示,胎盤細胞是一種未知形式的人類胚胎幹細胞,這種新型幹細胞可以幫助研究先兆子癇的發病機制及人類生育過程的其它過程。
  • 最新進展:幹細胞一周資訊!|多發性硬化症|細胞淋巴瘤|免疫療法|幹...
    目前全球登記的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主要是成體幹細胞臨床試驗,涉及血液病、腫瘤、神經系統疾病、心臟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領域。其中美國保持絕對領先的地位,中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緊隨其後,在亞洲,中、韓、日三國是幹細胞研究的熱點地區。
  • Nat Commun:利用幹細胞治療心肌梗塞有戲!新型雙幹細胞療法促進...
    2019年8月19日訊/生物谷BIOON/---作為由嚴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醫療緊急事故,心肌梗塞(MI)對心臟造成永久性的危及生命的損傷。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和韓國天主教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雙管齊下的方法:利用兩種類型的幹細胞同時再生心肌細胞和心臟血管系統。
  • Nature communication:E3連接酶抑制ERK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乾性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緬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E3泛素連接酶在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幹細胞移植對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進展
    研究發現幹細胞具有定向分化潛能與分泌神經因子,在一定環境因素下能對損傷的組織進行修復,對神經肌肉疾病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2.幹細胞旁分泌神經因子幹細胞與運動神經元、膠質細胞共培養,可誘導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GDNF)和睫狀神經因子(CNTF)分泌增多;血管內皮細胞因子(VGEF)表達增加,降低了細胞因子IL-6、TNF-α、iNOS的表達。
  • 快訊:幹細胞療法在運動神經元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更新和多向分化的原始細胞群,至今已鑑定幹細胞可分化為多種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骨細胞、神經元、肝細胞、心肌細胞等。幹細胞療法在運動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諸如運動神經元病)等多個系統疾病已有深入的臨床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