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有性別的器官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20-12-15 生物谷

圖片來自:mediasavvygirls.com

2016年2月24日/生物谷BIOON/--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身體除了性器官,其他的器官也存在著性別的差異。我們的器官可能是「男性」或「女性」的,這可能意味著女性和男性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區別對待。這個研究還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癌症多見於女性,而其他則多見於男性。這項研究發表在《Nature》上,由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臨床醫學中心(CSC)的科學家在果蠅中進行研究。

CSC團隊檢查了果蠅腸道幹細胞。他們使用的遺傳學工具,使他們能夠打開或者關閉這些細胞中的某些基因。這允許他們改造這些幹細胞變得更「雌性化」或者更「雄性化」。然後他們試圖擴增這些細胞。他們發現,「雌性化」的細胞能更好地增殖。

這種增強的能力似乎允許雌蠅繁殖期間腸道的增長。先前的研究已經表明,交配後,雌蠅腸道尺寸重新調整,和改變代謝來維持再生產。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雌性化」的腸道幹細胞的影響是可逆的。取出雌果蠅腸道幹細胞並將其「雄性化」改造,發現三周後,這些細胞出現「雄性化」傾向,細胞會變小。

該小組還發現,雌性腸道更容易出現腫瘤。他們對此的解釋是,因為在雌性中腸道需要在繁殖期有一定的可塑性,這也導致了其更容易遭受癌細胞侵襲。據了解,脊椎動物的性腺或性器官保留相當的可塑性:成年卵巢和睪丸的細胞在小鼠體內可以轉分化為其相反性別的細胞,而只需要單一的基因變化。所以性腺細胞必須在胚胎出生後不斷強化自己的性別特徵。

該團隊任務,這是第一次證明了性腺外成年細胞被證明有著性別可塑性。在這個研究過程中,研究小組發現這種性別轉換背後潛在的重要的新機制,他們認為人體內也有著更多的器官存在著性別差異。女性或男性特徵的形成產生於一系列遺傳事件的級聯。性別決定在這些級聯的頂端活躍,級聯事件的中間部分性別活動也可能是活躍的,但是部分幹細胞中性別決定處於不活躍狀態。這告訴我們的性別決定被一個新的機制影響。

進一步的研究需要將果蠅中的研究轉化為人類的研究。如果幹細胞持有這種內在的具有兩性發育的潛能,這表明了大多數器官或者組織都會有性別的「標記」,即存在性別差異,因此未來的治療可能要針對性別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oi:10.1038/nature16953

PMC:

PMID:

The sexual identity of adult intestinal stem cells controls organ size and plasticity

Sex differences in physiology and disease susceptibility are commonly attributed to developmental and/or hormonal factors, but there is increasing realization that cell-intrinsic mechanisms play important and persistent roles1, 2. Here we use the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intestine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and importance of cellular sex in an adult somatic organ in vivo. We find that the adult intestinal epithelium is a cellular mosaic of different sex differentiation pathways, and displays extensive sex differences in expression of genes with roles in growth and metabolism. Cell-specific reversals of the sexual identity of adult intestinal stem cells uncovers the key role this identity has in controlling organ size, reproductive plasticity and response to genetically induced tumours. Unlike previous examples of sexually dimorphic somatic stem cell activity, the sex differences in intestinal stem cell behaviour arise from intrinsic mechanisms that control cell cycle duration and involve a new doublesex- and fruitless-independent branch of the sex differentiation pathway downstream of transformer. Togethe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lasticity of an adult somatic organ is reversibly controlled by its sexual identity, imparted by a new mechanism that may be active in more tissues than previously recognized.

相關焦點

  • Nature:iPS細胞的活體生成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對從小鼠的胃、小腸、胰腺和腎臟細胞在活體中誘導生成的「誘導多能幹」(iPS) 細胞所做分析顯示,它們比在體外生成的iPS細胞更接近胚胎幹細胞。這些活體iPS細胞還具有生成表達胚胎標記和胚胎外標記的胚胎樣結構的潛力,這說明它們具有傳統iPS細胞或胚胎幹細胞所沒有的全能特徵。(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 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18年10月2日/生物谷BIOON/---近期,幹細胞研究取得重大的進展。基於此,小編梳理了一下生物谷最新報導的幹細胞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作為生殖研究的一部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實現利用幹細胞製造人類卵子的目標--做到這一點將讓那些不能自然產生卵子的女性以另一種方式製造它們。但是實現這一目標一直是一條艱難的道路。研究人員面臨著道德和生物挑戰。但是,儘管存在這些困難,過去的研究工作已表明,利用幹細胞製造小鼠卵子並用小鼠精子加以受精是有可能實現的。
  • Cell:癌基因控制幹細胞活性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6年2月1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者指出,MYC同樣在胚胎幹細胞中也處於活性狀態,為了闡明該基因在胚胎幹細胞中的角色,研究者對MYC選擇性失活小鼠機體的胚胎幹細胞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發現胚胎的MYC剔除的幹細胞會強烈降低在細胞分裂、生長及細胞代謝中多種基因活性的表達,然而休眠的細胞依然會維持活性而且同幹細胞一樣保持同一性,這些休眠的幹細胞可以持續產生幹細胞因子來促進幹細胞分化形成機體中超過200多種類型的細胞。
  • 白血病最新研究進展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17年7月27日/生物谷BIOON/---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並浸潤其他非造血組織和器官,同時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髮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
  • Nature:細胞命運由時間決定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遺傳因子完全相同的細胞既能根據明確的細胞外觸發因素、也能根據細胞內明顯是隨機所產生的刺激做出不同的細胞命運決定。基因表達中的背景噪音是細胞程序中的一個「漏洞」還是它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這項研究(Richard Losick和Johan Paulsson兩個實驗室的一個聯合研究項目)顯示,偶然性在此起一定作用, 至少對「枯草桿菌」是如此。
  • - 幹細胞&iPS專區 - 生物谷
    2014年7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擁有一個完美的身材是時下很多年輕人鍛鍊的目標,為了擁有八塊腹肌,許多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鍛鍊。你可曾想過未來某一天通過注射幹細胞就可以幫助你更好更快的達成這一目標?
  • Nature: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重建人體分節時鐘
    2020年4月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重建出人體分節時鐘(segmentation clock),這是胚胎發育研究的焦點。
  • PNAS:性別差異的歷史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2015年7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主要有兩種生殖方式,一種是有性生殖,另外一種是無性繁殖。有性生殖大體上應該是真核生物所獨有的,而無性繁殖在真核生物中則顯得比較意外。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者,通過分析兩種蛋白(HAP2 和GEX1)的同源關係,發現真核生物的性別分化出現的很早,很可能在真核生物的上一個共同祖先中就存在。而且他們認為有性生殖起源於線粒體帶來的活性氧自由基的氧化壓力相關。針對很多原生動物的研究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觀察到這些真核「微生物」的有性生殖過程。
  • Nature:胚胎幹細胞人工培育出視網膜的雛形結構
    新一期Nature刊文說,日本研究人員利用實驗鼠的胚胎幹細胞人工培育出了視網膜的雛形結構,這是迄今人工培育出的最為複雜的生理組織。視杯是胚胎發育初期的視網膜結構,其形狀與酒杯相似,它會逐漸發育出感光細胞、神經細胞等進而形成視網膜。研究人員說,人工培育出的視杯從結構上看與天然形成的視杯差不多,研究人員正在對人工培育出的視杯進行功能測試,即測試它是否真能感受光線並將相關神經信號傳遞給實驗鼠的大腦。眼睛是人和許多動物身上最精密的器官,本次研究成果也是迄今人工培育出的最為複雜的生理組織。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Nature:擬南芥的生物鐘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Nature      doi:10.1038/nature12603Photosynthetic entrainment of the Arabidopsis
  • 2016年12月份生物谷推薦的幹細胞研究
    2016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即將過去的12月份,有哪些重大的幹細胞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導的幹細胞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他們用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兼容性聚合物乳酸—羧基乙酸合成細胞模擬微粒(CMMP),再向微粒內加入天然心臟幹細胞中提取的蛋白生長因子,用心臟幹細胞的細胞膜將微粒包裹起來最終獲得人造心臟幹細胞。體外實驗和對心臟病小鼠試驗均證明,CMMP與天然心臟幹細胞在促進心肌細胞生長方面療效相當。
  • Nature:S1P調控研究新進展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S1P最初發現與細胞生長的調節有關,它是一種存在於細胞核中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質信使,由鞘氨醇激酶亞型1(SphK1)產生。S1P通過TRAF2調控TNF-a和NF-кB信號通路,進而參與一系列炎症、抗凋亡和免疫反應。
  • Nature:挪威雲杉的基因組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生物谷Bioon.com)生物谷推薦英文摘要:Nature         doi:10.1038/nature12211The Norway spruce genome sequence and conifer
  • Nature:新型單細胞分析技術揭示幹細胞中的複雜突變
    2014年12月3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新型的單細胞基因分析技術揭示了多能幹細胞的多種遺傳突變,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為後期開發治療疾病的新型再生性療法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和希望
  • Nature:大師級牛人用CRISPR構建癌症類器官
    用含有幹細胞巢蛋白(WNT、R-spondin、表皮生長因子EGF)的培養基,可以長期培養小鼠和人類的腸道幹細胞,生成遺傳學和表型穩定的上皮類器官。荷蘭藝術與皇家科學院主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Hans Clevers教授領導研究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建立了結直腸癌(CRC)類器官。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本周的Nature雜誌上。
  • Nature:人胰島樣類器官動物試驗成功!可以恢復小鼠葡萄糖穩態
    北京時間8月20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從誘導的多能幹細胞中產生了人胰島樣類器官(HILOs),將其移植到糖尿病小鼠模型後,可以快速重建葡萄糖穩態,且不會出現免疫排斥。
  • 利用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抗擊糖尿病大有可為
    2020年1月6日訊/生物谷BIOON/---糖尿病正在逐漸成為現代最大的健康挑戰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每1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而且根據最新的公開數據,這種疾病病是2016年160萬人死亡的直接原因。
  • 如何讓細胞乖乖的死去活來 - 細胞治療專區 - 生物谷
    為了將每一種有生命的細胞較好的保存其原有的細胞特性或者長久的保存種質資源,實驗人員往往將細胞用特殊配置的細胞凍存液保存於-196℃的液氮,使得細胞暫時脫離生長狀態,等到實驗需要的時候再從液氮中取出復甦應用。在這一看似神奇的生命存儲過程中,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如何實現的呢?其實,細胞凍存和復甦的教科書和實驗手冊上面都有。小編不想再重複了。
  • Nature:「衛星細胞」與肌肉衰老
    對成年哺乳動物幹細胞的功能來說至關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長時間保持靜止狀態的能力以及需要再生時做出反應的能力。骨骼肌數量及功能的損失是人類晚年衰老的共同特徵,與被稱為「衛星細胞」的骨骼肌幹細胞的再生能力的喪失有關。Pura 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