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冫、雨、火」系統
(1課時)
執教:楊嵐 鄭宇祥 / 指導、評析:金文偉
教學目標
1.學習「水(氵)、冫、雨、火(灬)」4個部首,理解「水」「火」在構字中的變形現象,學習「江、海、遊、泳、治、活、洞、沒、法、冬、雲、雨、雪、黑、點」等15個字。初識「母、每、永」3個字,進一步理解合體字中意符、音符、記號的概念和構字方式。
2.會寫「水、火」2個字,學習長撇和捺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水」系統
(出示地球圖像)同學們,這是太空人從太空拍攝的地球圖像。畫面顯示,地球表面絕大部分是藍色,這些藍色就是海洋。可見,咱們的地球就像一個藍色的「水球」。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表面數量最多的天然物質。由「水」構成的字也很多,在3500個常用字中,構字約有230個,所以,我們應該儘早學會「水」字。
(一)水(氵)
1.水
(出示:)甲骨文「水」是象形字,像水流動的形狀,中間一長畫是彎曲的水脈(主流),兩邊幾個長點是流水。楷書寫成「水」。
(學寫「水」)寫「水」字,先寫中間的豎鉤,勾起來是向左上方運筆去寫橫撇。撇要寫得舒展,然後再寫右邊的短撇和捺,捺也要寫得舒展。記住:撇和捺都要寫舒展,這樣的字才顯得大方。
2. 「氵」
「水」作為偏旁,在字的左邊一般變形為「氵」,我們稱它三點水。它作意符,表示水、液體的意思。(教師掌握:「水」還有一個變體「氺」,如「泰」。這個知識以後學到相關字時再教給學生。)
(二)「水(氵)」系統的字
現在,我們來學習「江、海、遊、泳、治、活、洞、沒、法」等9個字,它們都有「氵」旁,說明這些字都跟水有關。
1.江
(出示:江)「江」最早專指長江,後來成為大河的通稱。「氵」是意符,表示水;「工」在古代與「江」讀音相近,作音符提示讀音,可是,「工」現在讀ɡōnɡ,還能表音嗎?不能表音了,「工」在「江」字裡已經變成了——記號。「江」字是——半意符半記號字。
2.海(母、每)
(出示:海)「海」的左偏旁是「氵」,右邊「每」表示什麼?(生思考)我們來看這有趣的「每」字。
(1)母、每
(出示:)甲骨文的中下部「」,是母親的「母」字,那上下兩點是母親的乳房;給「母」親頭上戴上裝飾品「」,比如簪子,就變成「」。楷書把這裝飾品寫成了「撇橫」,規範叫「臥人」。
(2)海
陸地上大多數河流都流進了海洋,就像投入到母親的懷抱,所以老祖宗就用「氵」流到「每」造了「海」字。
我們把「母、每、海」念兩遍。
(教師掌握:本課主要學習「水」系統的字,「母、每」等字捎帶講講,學生「初識」,能記則記,不能記住有個印象即可,以後會學到。)
3.遊
(出示:斿)這是「遊」的早期寫法,讀「yóu」,沒有「氵」。(出示)這是「斿」的甲骨文,右下是我們學過的——子,就是孩子,其餘部分是「」yǎn),是旗幟飄揚的形狀,楷書寫作「」。「斿」會意為一個孩子拿著旗子在地上遊走。後來楷書加「氵」寫作「遊」,表示在水中行動,如「遊泳」。由在水中遊動引申為流動、不固定,比如「遊行」「打遊擊」。也引申指河流的一段,如「上遊」「下遊」。
4.泳
(出示:泳)會意兼意音字,「氵」表示水,是意符; 「永」的最早意思是人在水中遊泳,(出示甲骨文「」)後來「永」做了一些字的偏旁,人們就再加「氵」為「泳」。
(教師掌握:甲骨文「」左旁是彳(chì),行走的意思,中間是「亻」,右邊三點是「氵」(水),合起來表示人在水中前行,即遊泳。後來因一些筆畫黏合而演變為「永」。引申為水流長,進而引申為時間長,如「永久」「永遠」。後來加「氵」為「泳」。)
5.治,
(出示:治)「氵」表示水,是意符,「臺」在古代曾經讀yí,作「治」的音符;可是現在「臺」讀tái,不能表音了,成了記號。所以「治」是半意符半記號字。「治」的基本義是治理水,比如「大禹治水」。由把水治理好引申為把人的病治好,比如「治療」。又引申泛指治理好其他的事情,比如「依法治國」「法治社會」。
6.活
(出示:活)意符「氵」表示水流聲,「舌」已經不能表音,是記號。流動的水就是「活水」,由此引申為有生命的、生存,與「死」相對,如「活人」「生活」。活水是流動的,又引申為能變動的、不固定的,如「活動」。又引申為生動,不死板,如「活潑」「靈活」。還引申為工作,如「幹活」。
7.洞
(出示:洞)從水同聲,本義是水流急,引申為穿透、透徹,如「洞穿」。進而指洞穴,窟窿,如「山洞」「樹洞」。
8.沒
(出示:沒)「氵」是意符,「殳」是記號,「沒」是半意符半記號字。「沒」本讀mò,表示沉沒,潛於水中,如「淹沒」「出沒」。由潛藏於水中引申為沒有,讀méi,如「教室裡沒人了」「我沒錢了」。
9.法
(出示:法)會意字。「水」的一個特點是水面很平,由此引申表示法律、法度應公平如水;「去」表示除去理屈者。「法」本義指刑法,後來引申為法律、法令,如「憲法」「守法」。按照法律做,就是「效法」,引申為做法、方法、辦法。
(二)「冫」系統
1.冫
(出示:冫)三點水有個形近的偏旁是「冫」,一般稱它為兩點水。它是不是「水「呢?我們來看看:(出示冰塊圖)
看,河面漸冷,水將凝結成冰。(出示:)這是甲骨文,像一塊——冰,所以讀作「冰」。
一年中哪個季節最冷,會結冰?(生:冬季)
2.冬
上部「夂」已經演變成不能表意也不能表音的記號了,底下兩點是——冰,也就是冰字旁(冫),表示水結冰了、很冷的時候是冬天。「冬」就是「冬季」「冬天」。
我們知道了「冫」做偏旁,可以表示冰冷、冰涼的的意思。不過,在有些字中也表示水的意思,還有表示「二」的,這三種情況,我們以後都會學到的。
(教師掌握:「冫」本來是冰,作意符主要表示冰冷、冰涼的意思,如「冷、凍、凝、凋」;也有表示水的,如「衝、決、準、湊、減」,這是民間把「氵」省簡作了「冫」,解放後漢字簡化,根據「約定俗成」的原則,成為規範字。表示「二」的如「次、冶」字,「二」與「冫」在楷書的這些字中變成了同形部件。)
二、「雨」系統
水遇熱就會變成水氣上升到空中,遇冷會凝成「雲」,雲裡的小水滴增大到不能浮懸在空中時,就下降成了「雨」或「雪」。
1.雲
(出示:)甲骨文「雲」是象形字,上部兩斜線像層疊的雲氣形,下部像迴轉的雲形。對照筆形就理解了楷書「雲」的構形。本義是雲氣、雲彩。比喻引申為高,如「雲天」「雲梯」。
2.雨
(出示:)甲骨文「雨」像從天空降雨的形狀,上部一橫表示天,四個小點像水滴,外層表示雲層。楷書寫作「雨」,還有些象形。本義是雨。
「雨」在合體字的上部時,整個字要寫得扁一些,第二筆豎變成點,第三筆橫折鉤寫成橫鉤,如「雪」字。
3.雪
(出示:䨮)這是古代繁體字,上部是「雨」,表示雪是凝結的雨(教師掌握:《廣韻·薛韻》:「雪,雨凝也。」)下部是「彗」(huì,上部是掃帚,下部「彐」是「又」(手)的變體,合起來是手拿掃帚之形,所以彗星也稱為「掃帚星」。)「䨮」是手拿掃帚掃雪的意思。古代時就簡化為「雪」,省去了中間的「掃帚」。本義是雪花,比喻引申東西的潔白,如「雪白」。
三、「火」系統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氵」「冫」「雨」,都跟水有關。還有一個四點組成的偏旁,就是「灬」,(出示)你們認識嗎?(有生答:四點底)有人把四點底錯認為與水有關係,那麼,「灬」與什麼有關呢?
(一)火,「灬」
1.火
(出示:火)兩點表示火燃燒時的火星,撇和捺表示火堆。
「火」做偏旁一般表示與火、光、熱等意思。「火」是四畫,在有些字的下部就寫成四點的「灬」,如「熱、黑、點」。所以,「灬」是「火」的變體,意思還是火,跟水沒有關係。同學們可要記住哦!
2.學寫「火」字
寫「火」的筆順是:點、短撇、長撇、捺。第一第二筆要左稍低右稍高,第二筆短撇高一點兒是為了很快地接寫第三筆,使前後筆連貫。還要記住:「火」的長撇和捺要寫得舒展。
(教師掌握:字為了寫快寫順寫好就要理解和遵守筆順規範。筆順的原理,在保證字寫得規範好認的前提下,一是前後筆之間要走最短的路線,這路線也叫「筆程」;二是前後筆之間要銜接照應。這知識要逐漸教給學生,學生理解了筆順原理,就會提高寫字興趣,增強寫字的效果。)
(二)「火(灬)」系統的字
1.黑
(出示:(出示:)金文是會意字,上部「」是古文「窗」字,兩個小點表示煙燻的塵灰(教師掌握:古時曾在屋頂開天窗,用來採光透氣和生火出煙);下部是「炎」,兩個「火」重疊,表示火焰升騰,逐漸燻黑了窗戶。後來「炎」上部的「火」被連筆寫成「土」,下部的「火」寫成「灬」,成為「黑」。本義是黑色,比如「黑板」「黑鋼筆」。引申為天色昏暗,如「天黑了」。又引申為隱秘的、非法的,如「黑市」「黑社會」。
(教師掌握:「黑」既與火有關,也是部首字。)
2.點
(出示:點)繁體從黑,佔聲,規範簡化為「點」,佔是音符,「黑」字省簡為「灬」,是意符,所以「點」是意音字。本義是細小的黑色斑痕,如「斑點」「墨點兒」。引申為液體的一滴,如「雨點兒」。由斑點引申為漢字筆形之一「丶」。由細小又引申為一小段時間,如「快點兒」「慢一點兒」。
(教師掌握:「點」的意思很多,主要是從本義引申出的,所以掌握本義很重要。「點」的引申義,除了以上幾點,還有以下這些,都是小學語文的知識。用作量詞時指少量的,如「一點兒小事」;用作動詞指用筆點,如「畫龍點睛」;進而引申為評點,圈點文章;又引申為一落即起的動作,如「點頭」「蜻蜓點水」;又引申為使滴下,如「點眼藥水」;又引申為一個個核對,如「點名」;又引申為指定,如「可汗大點兵」(《木蘭詩》),「點播」;又引申為地點或起點的標誌,如「終點」「冰點」;又引申為事物的方面或部分,如「優點」「重點」;用作量詞,表示更點、小時,如「一點鐘」;進而引申為規定的時間,如「誤點」「正點到達」;還引申指糕餅類的食品,如「甜點」「早點」。)
四、複習當堂所學字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水(氵)」「冫」「雨」「火」等部首以及有關的字,共18個。「學而時習之」,我們來複習這些字吧。(按系統出示)
水(氵):江、海、遊、泳、治、活、洞、沒、法
(冫):冬
雲
雨:雪
火(灬):黑、點
五、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的「水(氵)」字旁的字最多,其次是「雨」旁和「火」旁的字。同學們好好複習,記住它們,並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去認識「水(氵)、冫、雨、火(灬)」系統的更多的漢字
(楊嵐:廈門市前埔北區小學/鄭宇祥:廈門市育才小學/金文偉:集美大學師院)
喜歡本作品敬請「分享」並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