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詩《在昌平的孤獨》賞析

2020-12-22 賞詩品文論世集

海子的詩《在昌平的孤獨》是寫孤獨的,孤獨無形無狀,很抽象,海子在此詩中試圖通過一系列的比喻,營構情景,將孤獨可感可狀。

海子的詩《在昌平的孤獨》寫出了海子陷入孤獨中的兩種來源。一是海子以詩歌為信仰,在詩歌信仰裡跋涉的孤獨;二是在愛情失敗後剩下的孤獨。

《在昌平的孤獨》

孤獨是一隻魚筐/是魚筐中的泉水/放在泉水中

孤獨是泉水中睡著的鹿王/夢風的獵鹿人/就是那用魚筐提水的人

以及其他的孤獨/是柏木之舟中的兩個兒子/和所有女兒,圍著詩經桑麻沅湘木葉/在愛情中失敗/他們是魚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

拉到岸上還是一隻魚筐/孤獨不可言說 1986

孤獨的「獵鹿人」的形象

海子的詩《在昌平的孤獨》構造了一個「獵鹿人」的形象,他是獵鹿的人,他是用魚筐提水的人,而孤獨是泉水中睡著的鹿王,孤獨是一隻魚筐,孤獨是魚筐中的泉水。因此,這個「獵鹿人」是一個完全的孤獨者的形象,他似乎主動追逐著孤獨,自願以孤獨為水,在孤獨中生活。這實際上反映了海子一生對待孤獨的態度:他既在孤獨中感到痛苦,又在孤獨有一種享受的情趣,海子對孤獨又愛又厭倦。海子的這種自相矛盾的情感導致了海子在孤獨感裡痛苦地掙扎。

「鹿王」的形象

「鹿王」這一形象,結合海子的另一首詩《感動》中所寫「早晨是一隻花鹿」,可知「鹿王」這一形象應該含有「清晨」的意思。因此,推想此詩是海子在清晨時分輾轉難眠,倍感孤獨的寫照。

詩歌信仰裡的孤獨、愛情失敗中的孤獨

「以及其他的孤獨/是柏木之舟中的兩個兒子/和所有女兒,圍著詩經桑麻沅湘木葉/在愛情中失敗/他們是魚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這裡寫了海子陷入孤獨的兩種來源:

一種是「圍著詩經桑麻沅湘木葉」而來的孤獨。此處映照海子的詩歌信仰、詩歌創作,也就是海子在另外詩歌裡說的以夢為馬的詩人是走向遠方的人,而遠方是除了遠,一無所有,是遙遠的孤寂。一種是「在愛情中失敗」而來的孤獨。此詩寫於1986年,當時海子和初戀已然分手,隨著「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的初戀幸福感、火一樣的熱烈感的逝去,代替而來的是分手的痛苦感和孤獨感。上述兩種的孤獨如影隨形地伴隨著海子的後面的人生,一直到生命的終點。

海子的詩《在昌平的孤獨》通過情景構造寫出了海子對孤獨獨特的體驗,在孤獨中承受痛苦,又在孤獨中享用孤獨,這種自相矛盾的孤獨正是海子的死結之一。

相關焦點

  • 海子詩《在昌平的孤獨》解讀
    今天,我們沒有必要譴責這位飯館老闆的無知,他可能還是海子的熟人。但由這則傳說可知,昌平的海子無由排遣的孤獨。    這篇文章,我們討論的是海子的孤獨,我想請讀者請注意,孤獨與寂寞,雖大意相近,還是有著某種微妙區別的:比較而言,寂寞,是屬於一個人的存在狀態,有著某種自甘自足的意味;孤獨,則是與他者的映襯中的存在狀態,有一種渴望與交流不能得到滿足的心理失落。
  • 春日的獻詩:海子與後來者的生命之詩
    海子的死引起華語詩壇的巨大轟動。後人借海子曾患躁鬱症的傳言去解釋海子的自殺,可真實的原因我們無從得知。作為讀者,我們只得探尋他用詩歌的密碼在俗世中留下的蛛絲馬跡,並嘗試理解他這宏偉而又脆弱的孤獨。熱愛詩歌的青年們往往無法避過談論海子的人生與他的詩歌。「五月麥地」之名便源於此。海子的寫作是懷古的,海子本人也活在「原始力量的中心」(西渡)。
  • 海子逝世30周年:人生最高級的活法,是學會享受孤獨
    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海子在流浪青藏時,做的一首充滿著悲愴意境的詩《九月》,而歌名,也就叫做《九月》。 每年初春時節,無論是海子母校北大,還是家鄉安徽安慶,亦或是海子曾旅行過的西藏青海,總會有紀念海子的活動與身影。 尼採說,孤獨是一個人的天性。 孤獨,常常讓人變的更優秀,變得更能看清自己。
  • 海子逝世30周年 探秘這個內心有海的詩人,以夢為馬的孩子
    海子1989.3.25一禾兄:我是被害而死。兇手是邪惡奸險的道教敗類常遠。他把我逼到了精神邊緣的邊緣。我只有一死。詩稿在昌平的一木箱子中,如可能請幫助整理一些。《十月》2 期的稿費可還一平兄,欠他的錢永遠不能還清了。遺憾。
  • 海子最美的十首詩歌
    一方面,它抒發了海子對生活的熱愛,對塵世的祝福;另一方面,它又暗示了海子當下生活的疼痛、情感的失意。此詩有一種巨大的溫暖的善意,讓人感動!我把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的勝利/今夜青稞只屬於她自己/一切都在生長/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 空空/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1988.7.25火車經過德令哈賞析:《日記》抒發了海子深沉的孤獨,他渴望擁抱,渴望愛情。
  • 海子:我願以夢為馬,去追尋那一無所有的孤獨遠方
    從海子的詩還有跟友人的對話之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對於親人和家庭的渴望,從「明天」起做個幸福的人,告訴親人們自己的幸福。那麼「今天」的他,不幸福嗎?或許真的如此,在親情方面,和親人的疏遠,讓海子感到愧疚不已卻又那麼的無能為力。
  • 海子,詩的加速,詩的慢
    2017年飛地APP發起了文學藝術在線分享會,其中一場邀請的是詩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臧棣,他為飛地的讀者帶來了《海子,詩的加速,詩的慢》主題分享。在這個充滿焦慮、哀痛的春天,我們是否能更深入地理解捨棄生命的海子。
  • 海子,一個時代的結束
    我們選編節選困困之前寫的《海子,一個時代的結束》中的小部分,讓大家認識這位短暫而偉大詩人的小段經歷,推文中詩歌是編輯選編海子的一小部分詩。懷念海子!西川作為最廣為人知的「海子摯友」,在這個日子口兒編纂完1000多頁的《海子詩全集》,宣布:「海子10周年祭完成了詩人的神化,20周年祭將完成詩人的經典化。」大仙和張馳,則在海子自殺那一年,一次醉酒之後,懷著弒父的衝動朝老一輩詩人發出吼聲:「你們的時代結束了!最能代表新時代的詩人已經誕生,那就是海子!」這是詩歌江湖裡的小輩壓抑之後的爆發,也是偶然的、狂妄的、最終竟然實現了的預言。
  • 詩人戰鬥到最後一刻:海子與他的朋友們
    但比那個女孩還要不好意思的是海子。他推脫不了,照一次,臉紅一次。政法大學提供的宿舍在昌平,緊靠軍都山。海子在那兒有一幫喜歡讀書的朋友,晚上經常聊到兩三點。聊完天,他再回家寫作,直到三四點。沒課時,他一般中午才起,然後出門買菜。平日裡同事找他,他常會突然說:來詩了!
  • 餘秀華說海子寫詩不如自己,為海子寫下的這首詩,卻啪啪打臉自己
    海子的詩相信大家都讀過,不能說無懈可擊,但在當代詩壇已經算是頂級了。實在搞不懂她說「技術層面」和「語法」的問題究竟是什麼意思。在另一檔節目中,餘秀華還曾說:「把海子放在眾多詩人中間,他的水平並沒有高出許多。因為他的離去而高估他的詩,是詩歌的悲哀。」
  • 今天是海子的生日,後天是海子的祭日,我們只能擁有明天
    就如他詩中寫到:「遠方除了遙遠一無所有更遠的地方,更加孤獨遠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雖然他最後選擇了最完美的方式保證自己的靈魂不被玷汙,但他的隕落,依舊把這種悲傷遺留給了俗世。我想,閱讀海子,不僅是為了懷念,也是因為他寫盡了我們的青春、夢想、愛情和生活,也是為了證明我們並未在浮華的物質生活中老去,更是為了證明我們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 10首好看的海子的詩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那年的早春,他身披青銅般的詩句登上天梯,回歸自己的故鄉。路過的人間終究只是他短暫的夢,而他把更長的夢留給了人間。夢裡有火的灼燒、疼痛的感知。讓每個人知道他的人生命裡多了一份衝動的火焰, 讓每個麻木的肉身都渴望行走。三月殆盡,春色剛好。攜手一個孤獨的靈魂面朝大海,看春暖花開。
  • 海子的詩歌《感動》賞析——或者解讀海子的詩歌的一把密匙
    我看過太多的對海子的詩歌不符合詩歌文本邏輯的解讀,充滿了混亂。無論對海子的詩歌,還是對於讀者,這種混亂都是毫無益處,只有危害的,要整肅精神,把純淨美好還給海子,也還給你。這是屬於詩歌的榮耀。海子本質是上屬於古典的抒情詩人。
  • 《遇見海子》:餘秀華,海子太年輕,我寫的比他好一點點
    《遇見海子》:餘秀華,海子太年輕,我寫的比他好一點點相隔幾十年,餘秀華和海子面都沒見過,但最近這兩個人的名字卻常常被人放在一起。這主要是因為餘秀華的一番囂張言論。在參加一次採訪活動時,主持人讓餘秀華評價哪位詩人對她影響比較大,餘秀華當著眾多學生詩迷的面說起了海子。
  • 維基精選:【海子 (詩人)】
    但受到讀者普遍歡迎的是海子的抒情短詩。海子一生大概創作短詩200餘首,這些抒情短詩涉及的範圍極為廣泛,最為觸目驚心的是海子對生命存在的那種錐心泣血的體驗和對太陽、河流、草原、大地、歷史這些本原意象的痴迷。在海子的詩裡,有對珍貴的人間生活的眷戀,有對「幽深而神秘」的存在的沉思,有對愛情來臨的幸福禮讚,也有對失去愛情時的痛苦憑弔。從1993年起,北大每年舉行詩歌節,以紀念海子。
  • 海子詩43首朗誦合集
    【名家朗誦】徐濤:海子的5首經典詩歌
  •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賞析一】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三年(744),當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名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這首詩突出寫一個「獨」字。李白有抱負,有才能,想做一番事業,但是既得不到統治者的賞識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獨的包圍之中,感到苦悶、徬徨。從他的詩裡,我們可以聽到一個孤獨靈魂的呼喊,這喊聲裡有對那個不合理社會的抗議,也有對自由與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的。
  • 海子:以夢為馬,15歲上北大,25歲臥軌自殺,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就這樣,一位叫海子的詩人離開了。這世界沒有時光機,上演不了回到過去的戲碼,人們只能一邊讀著他的詩,一邊緬懷他。然而,人人都看過他的詩,卻沒有一人能全面地、透徹地去了解他。明明每個人都會傾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燦爛前程。
  • 海子逝世29周年:他把天空和大地打掃得乾乾淨淨,轉身去了
    有一天他走進昌平一家飯館。對飯館老闆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以詩換酒在他看來,是對人間佳釀的禮敬,他固執地以為,在這個文化氣息甚濃的城市一隅,也應該有詩人和詩歌的一席之地。當時海子的住處在離北京市區60多裡地的昌平,推開窗,只看到莽莽蒼蒼的太行山餘脈,這與當年寫下「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李太白的心境也許並無不同。在他的房間裡,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他既不會跳舞、遊泳,也不會騎自行車。海子一直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詩歌的原野百鳥啼囀,鮮花怒放,但他現實的世界裡只有詩歌,別無他物。
  • 海子逝世29周年 | 以夢為馬的詩人為什麼臥軌自殺
    ,談到對自己和詩歌的希望,他說:「我的詩歌理想是在中國成就一種偉大的集體的詩。我不想成為一個抒情詩人,或一位戲劇詩人,甚至不想成為一名史詩詩人,我只想融合中國的行動成就一種民族和人類結合,詩和真理合一的大詩。」曾長期不受理解,憑著輝煌的才華和奇蹟的創造,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生活裡創作。近兩百萬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和札記,哪個字哪一段沒有他對生活的熱忱。也或許,還有他對死亡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