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在市場上很受大家喜愛,口感好,味道也鮮美,也很營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做起了養殖業,但如果方法不對,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那農民朋友到底怎麼才能更好的養殖呢?
養殖戶在購買鯽魚魚種的時候,需要準確分辨魚種的好壞。應該根據主要鯽魚的養殖品種的分析鯽魚的生物特點,準確分辨魚種,防止上當被騙。大規模的養殖,需要分配好魚种放養的密度,為了降低成本,最好是養殖體積比較大的魚種。
用池塘來養殖鯽魚的魚種時,需要每畝放養鯽魚約0.8萬-1.2萬條,這樣可以達到養成體重在50-60克的大魚。隨後進行鯽成熟期養殖的時候,魚種平均規格在50-60克時,每畝需要放養鯽魚魚種1500-1800條,這樣養成的商品魚大小可以達到350-400克。
養殖的時候,池內搭配的品種不要選擇草魚和鯉魚,應該選擇鰱魚或者鱅魚,鰱魚數量上應該是鯽魚的百分之二十左右,鱅魚應該佔鰱魚的百分之十左右。搭配品種的放養時間不能太早,太早放入鱅魚會對鯽魚馴養的影響比較大。鯽魚是生活在水中比較下層的魚類,主要餵養鯽魚的池塘,魚種經過馴養以後才能夠減少養料的成本,獲得更高的效益。
在培養魚種階段的鯽魚馴養比較容易。馴養以後的魚種會在成熟期間上遊搶食的時間用時更短,方便更好的管理。馴養時需要在飼料裡面加入一些添加劑,可以大大縮短馴養的時間,還能增加鯽魚吃食的面積和數量。養殖密度比較大的時候,鯽魚群體數量也大,更方便馴養,否則馴養時間不但會很長,而且上遊搶食物的機會也會比較低。在密度確定不能改變以後,可以適當降低池塘的水位,慢慢增大養殖的密度,這樣更有利於馴養,也能提高池塘水裡面的溫度,促進鯽魚生長速度。鰱魚種和鱅魚種應該保證鯽魚沒有上遊搶食的習慣以後才能放入。馴養階段池塘裡面的水需要保持清澈不渾濁,養分也不能太多。
鯽魚飼料一般選擇小顆的,不選擇大顆的。一般鯽魚在每隻10克以下的時候,飼料應該選擇0.5毫米大小;每隻10-30克的時候,飼料應該選擇1毫米大小;每隻30-75克的時候,飼料應該選擇1.5毫米大小;每隻75-100克的時候,飼料應該選擇2毫米大小;每隻150-300克的時候,飼料應該選擇2.4毫米大小;每隻300克的時候,飼料應該選擇3.2毫米大小。魚的吃食能力受魚的大小和池塘水溫的影響,投食需要看情況在投,不能每天都一樣。
希望我的分享給大家一點幫助,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可以都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