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常吃的淡水系食用魚,有著很高的營養價值。鯽魚肉質細嫩,鮮美可口,在我國的大小餐館和百姓家庭裡,幾乎到處都有鯽魚的影子,對鯽魚已經研究出了很多種吃法,烹飪技術愈發的嫻熟。鯽魚在市場上介個也比較親民,所以其市場經濟一直都非常平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探討的就是鯽魚的養殖技術,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鯽魚的飼養密度
鯽魚雖然好吃,但是不一定好養啊,我們養殖鯽魚時有一個比較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養殖密度,其實大家都知道密度是怎麼一回事,但是有的人就認為樣的越多賺得錢越多,但是如果你的養殖面積跟不上也是白搭啊,正常的鯽魚養殖密度是一畝池塘養殖一千六百尾魚苗左右,水位還要在兩米五左右得深度才可以養殖這個數量,如果水位在兩米五一下的養殖數量就不能超過一千六百條。然後在鯽魚的體重長到一斤的時候就要在分一次池塘了,不然狹小的空間就不利於鯽魚的生長了,那麼怎麼才能判斷養殖密度的變化呢?如果在某些區域有很多的魚頭都露出水面呼吸時,就是在告訴我們,飼養密度很密集了,魚都缺氧了,在不分魚塘魚就會生病了。
二、鯽魚養殖對水質的要求
水質如何是每個養殖戶都關心的頭等大事,但是有些新手就不懂那麼多,就單純的以為水質的好壞就是代表至水裡氧氣的多少,其實不是的,這樣的理解太片面了,水質不僅僅是指氧氣的含量,還包括了水中浮遊生物的生長,微元素的含量,有沒有受到汙染等等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就會覺得很不理解,我已經將供氧機接通到魚塘裡了,為什麼魚還是不活躍,這就是水質不好,對於水質不好我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換水,然後在水裡加入一些浮遊生物什麼的了來改善水質就可以了。
三、鯽魚和什麼魚種混養比較好
如果一塊池塘就單一的只養殖金魚這一個品種,我們往往會發現養出來的鯽魚並不是很好,但是和其他魚苗一起混養的鯽魚卻都長得很好,於是很多養殖戶就採用了混養鯽魚的模式,混養時需要注意混養的魚類品種和數量,一般混養的數量不得超過鯽魚數量的百分之二十,但是也不能低於百分之十,混養進來的魚以其他食草魚為主,因為鯽魚也是食草魚,所以不可以混養食肉性的魚種進來。
四、鯽魚的投餵
因為鯽魚是食草性的,所以我們可以在水底栽種一些水草供鯽魚啃食和棲息,然後投餵主要以飼料為主,為了防治鯽魚染上其他疾病,我們可以栽種投餵給鯽魚的飼料摻拌一些抗生素或者其它藥劑,能夠有效的降低鯽魚的生病概率,然後投餵的時候還要注意一下飼料的大小。飼料一般都是選用大小適宜的顆粒狀飼料進行投喂,飼料顆粒的大小控制在至直徑一釐米左右就可以了,因為飼料的顆粒太小了的話就會入水即融了,然後魚不但吃不到還會汙染水質,顆粒太大的話魚又吃不到嘴裡去,因此直徑一釐米左右時比較合適的。
好了,今天的內容分享就是這些了,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喜歡的話可以點下關注在轉發一下喲!謝謝您對小編的鼓勵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