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網際網路從業人員來說,「二八原則」一定是都有所了解的。在以前主要是用來分析社會財富分配的,即「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後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發現很多時候都存在著類似的不平衡性,比如一個網站80%流量來源於20%左右的搜索詞。
雖然大家在日常運營工作中都會有意思的使用到「二八法則」,可是在具體使用過程中還是不自覺的陷入到一些誤區之中,舉幾個慄子。
新增用戶多的渠道不一定是優質渠道
對於網際網路運營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渠道管理。而具體渠道管理過程中,不管是百度系,還是騰訊系,都需要應用到二八法則。一般來說 ,一款網際網路產品在具體推廣過程中會重點放在前20%的渠道上。因此,對於一個運營工作人員來說,如何有效地甄別這20%渠道,投入更多的維護經歷,並且拓展更多類似的優質渠道。渠道運營常見的誤區:怎麼識別優質渠道?
對於優質渠道的選擇,很多時候單純的靠新增用戶量來作為標準是不靠譜的。因為我們會在實際運營中發現,很多渠道雖然來了非常多的用戶,可是這些用戶並不能夠給我們帶來有效的轉化。這就需要我們具有更加準確地評估渠道用戶的質量,進而優化推廣渠道。
活躍佔比大的用戶群並不一定就是目標用戶群
在日常運營中,我們常常會對用戶群體的需求進行挖掘分享,常見的比如人群畫像分享,用戶需求分析等等。無論我們使用哪種方法進行分析,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確當下產品的目標客戶。而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陷入到一個誤區之中,我們會認為誰對我們平臺貢獻越大,比如電商平臺就是消費金額越多、社區產品就是互動頻率越頻繁、內容平臺的點讚量越高、打賞金額越大等,就是我們的目標用戶。其實不然,目標用戶指活躍用戶中那20%貢獻度最大的用戶。
以上是個人對於網際網路日常運營工作底層思維之「二八原則」一點個人見解,不知道大家對於「二八原則」有何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