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們,你們今天洗手了嗎?有哪一位同學可以給大家演示一下正確的洗手方法?」
「大家知道什麼是新冠病毒嗎?舉起你們的手,和老師一起用粘土製作『白衣天使』吧!」
5月10日,共青團鎮寧自治縣景寧小區團支部志願者攜揚州大學研支團一行到鎮寧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景寧小區四點半課堂開展「新市民追夢橋愛心陪伴行動」志願服務活動,為當地搬遷兒童們送去學習用品,並帶領他們從遊戲中學習感受抗疫小知識。
活動以「青春築夢,童心抗『疫』」為主題,分為送教助學、摺紙傳情、七步洗手、以麵塑「醫」四個部分。在志願者的帶領下,20餘名兒童積極參與,興致勃勃。「我最喜歡的就是玩粘土,今天我和同學一起合作完成了這個戴口罩的『白衣天使』,是為了向打敗病毒的醫生護士們致敬!」二年級的小學生文若惜開心地說。
「我覺得老師教的七步洗手法非常有用,而且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很好記住,以前我都只有吃飯和上廁所才洗手,以後我會經常洗手,還要把這個好習慣教給我的爸爸媽媽們。」 五年級的韋明芳同學一邊說一邊演示著剛剛學到的「七步洗手法」,咯咯地笑著。
據了解,鎮寧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點景寧小區的小學生們因為疫情還未開學,在家進行「單獨」的線上網課學習,考慮到孩子們的作業輔導和課餘生活,共青團鎮寧自治縣委員會攜手揚州大學研支團特別組織了此次「新市民追夢橋愛心陪伴行動」。
從普及疫情小知識到麵塑、摺紙手工課,從贈送學習物資到作業輔導,看著認真學習的孩子們,揚州大學研支團李若感嘆道:「自我們第一次走進景寧小區,走近這群可愛的孩子,已過去近10個月了。孩子與我們早已培養出『亦師亦友』的親密關係,我們希望能繼續用點滴能量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星星之光,讓快樂與健康時刻伴隨他們成長。」
下一步,鎮寧自治縣將緊密結合「新市民 追夢橋」工程,搭「感恩橋」,建奮進家、搭「致富橋」,建幸福家、搭「連心橋」,建溫暖家、搭「平安橋」,建和諧家、搭「融合橋」,建文明家。圍繞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五個體系」,不斷促進安置點群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穩步提高、素質持續提升、精神持續提振,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搬遷群眾全面實現由農民向市民轉變,推動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牟元媛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