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劇和兒童 劇團的現代命運

2020-12-22 半月談網

「孩子看一場這樣的演出,比我們上多少堂思想教育課還要起作用。」一名老師看完兒童音樂劇《田夢兒》說。

自去年9月推出至今,《田夢兒》已在江蘇各地巡演250多場,觀眾累計達26萬多人,幾乎場場爆滿。「愛」「敬」「誠」「善」進一步走進千千萬萬個少年兒童的心田,並不斷生根、發芽、開花。

有成就依然很艱苦的劇團

端午節,常州市金壇區華羅庚藝術團的演員們,仍在揮汗如雨。近來學生們都忙著考試,劇團沒有兒童劇巡演的安排,演員們就全身心投入送戲下鄉。時間緊、任務重,他們必須抓緊時間排練。

不到60平方米的排練廳,30多名演員擠得滿滿當當,跳的跳,唱的唱。茶歇期間,也不忘對同伴的動作進行點評。一場完整的演出,有歌有舞有小品,足足90分鐘,他們要讓農民樂,讓農民笑,在農民開開心心的過程中,傳遞正能量。

在這個狹小的排練廳,他們已經排練了10多年。排練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衝撞到牆上、衝出門外。「要讓自己的表情豐富起來。」劇團團長史國生不停地在旁邊叫,「整個身子要拎起來、撐起來!」

一位31歲的女演員,在舞臺上,從大學生演到為人婦,再到老媽媽,大部分只靠肢體語言。

一位27歲的小夥子,從上大學談戀愛,演到工作後整天忙於應酬而被愛人責罵的頂梁柱,再到老伴離去自己孤苦伶仃,角色轉變瞬間完成。

就在這個排練廳,華羅庚藝術團先後拿到省或國家的30多個獎項,其中7個全國大獎,全部是兒童劇,從文化部頒發的到中宣部授予的。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演員們一刻也不放鬆。

為節省每一分錢,華羅庚劇團的演職員至今還堅持睡劇場、自己做飯的傳統。「劇團沒有一個閒人,即使是團長、書記,除了演出,也還要拉幕、裝車,什麼都得幹。」史國生說。事實上,藝術團自強不息的拼搏與堅韌也打動了很多人,幾乎所有編劇、導演,都在費用上折了又折,有些老藝術家還免費為他們做宣傳。可喜的是,隨著各級政府部門對基層文化的重視,文化經費正在逐年增加。

從錫劇團到兒童藝術團

數學家華羅庚是金壇人,藝術團特意掛了他的名字——傍名人。華羅庚錫劇團,是個有著50多年歷史的縣級劇團,當年錫劇紅火的時候也曾輝煌一時。

「從上世紀90年代末,傳統劇團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史國生說,很多劇團沒看到兒童劇這個市場,但他意識到學生市場的巨大潛力。從2002年開始,史國生給劇團加上了兒童的標籤,並立下三大變身法則:一、改弦更張,除了完成送戲下鄉任務時演出錫劇折子戲外,全團業務主攻兒童劇;二、觀眾群定位從過去的老年群體為主,轉向學生和年輕人;三、從過去的農村市場為主,逐步走進城市。

從那時起,基本每隔兩年,他們就能拿回來一個兒童劇大獎。到目前為止,已經有7個劇目拿到大獎。分別是《少年華羅庚》《飛吧,大雁》《永遠的雪梅》《留守小孩》《黎明的河邊》《長蕩湖來的女孩》《田夢兒》。

在史國生眼裡,主攻兒童劇,既沒有丟棄傳統的劇目,又開拓了新市場。劇團終於能夠生存下去了,兒童劇給了他們喘息的機會,也給了他們實現夢想的舞臺。

當前正走紅的《田夢兒》,講的是一個農村孤兒田夢,被一位拾荒的老人收養帶到城裡讀書。在學校發動的捐款活動中,田夢捐了5元,被同學們笑話「窮酸」。當班長發現這其實是田夢一天全部的夥食費時,同學們都因為誤解田夢而內疚不已。此為一,說的是善。

其二,說的是孝。田夢到網吧撿礦泉水瓶掙錢,被爺爺誤認為貪玩。後來誤解消除,田夢更加孝順爺爺。「平時我總嫌棄奶奶囉嗦,看完《田夢兒》,我再也不好意思了。」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五(一)班的邢堯天說。

其三,講的是愛和誠實。田夢有一個同樣被收養的姐姐,去西部支教,不幸殉難,爺爺瞞著田夢,田夢一直責怪姐姐「忘恩負義」。真相大白時,姐姐的那種擔當,教育了觀劇的每個人。

看完《田夢兒》,好多孩子潸然淚下,因為他們的確被觸動了。一個孩子散場後拉著演員的手說:「你們下次什麼時候再來?」「這部劇教育了孩子如何在挫折中成長,效果比我們整天嘮叨強多了。」一位家長如是評價。

成就經典之路

我國有數以億計的少年兒童,兒童劇創作和演出空間本應非常廣闊,但現實中專供觀賞觀看的各類少年兒童舞臺戲劇精品卻極度缺乏。

2014年底,南通市通州區邀請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國家一級導演胡一飛、兒童劇編劇薛梅夫婦,著手策劃創作一部以美德少年為原型、以少年中國夢為題材的作品。當《田夢兒》創作成功後,大家就自然找到了華羅庚藝術團。

近年來,兒童劇市場發展迅猛,年演出量突破萬場,增速在各演出門類中處於領先。最火的兒童劇,當屬舶來品《白雪公主》。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為藍本的兒童劇,同樣很火。

「現在的一些兒童劇,孩子們圍著跑下舞臺的大灰狼起鬨,60分鐘的演出40分鐘都在做遊戲……」很多家長都表示,的確很熱鬧,卻不知道要表達什麼內容,孩子能從中吸取什麼營養?

業內人士指出,兒童劇的情節一般比較簡單,可有些兒童劇的製作混淆了「簡單」和「粗製濫造」之間的關係,覺得劇本隨便弄一弄就好,甚至在其中傳遞錯誤的價值觀。

「一些兒童劇一味追求獵奇、熱鬧,表演一些神話甚至鬼怪故事。」一位業內人士說,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播種這些亂七八糟的內容令人不安。

「放眼國內,似乎還找不到我們自己的經典兒童劇。」史國生說,不是說我們的劇就能成為經典,而是說,我們應該合力打造經典,甚至是能夠走向世界的經典,就像《白雪公主》一樣。

經過多年的努力,《少年華羅庚》在上海市場站穩了腳跟,幾乎已經是長盛不衰了。「因為上海每兩年會舉辦一屆優秀兒童劇展演,華羅庚勤於思考、善於鑽研的精神,永遠不過時。」史國生說,儘管學生觀眾換了一波又一波,但這個劇可以說是經久不衰。每兩年一次的展演,《少年華羅庚》每次都能在上海巡演200多場。但《少年華羅庚》在全國並沒能走多遠,史國生也沒聽說有哪些外省的兒童劇在江蘇走紅。

「兒童劇成了『地方戲』,每個地方自說自話,有的地方,基本就是閉口不說話了。」史國生說,成就經典,談何容易!

一部好的兒童劇會改變孩子的一生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由於商業利潤的誘惑,國內一些兒童文學作家把太多心思用到獲得商業利潤上,忘記了根本使命,忘記了兒童文學對孩子、對民族、對人類所承擔的巨大使命和責任,兒童劇市場也存在類似問題。

隨著各地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很多文化劇團被推向市場。華羅庚劇團也於2003年改制,更多的收入,必須依靠市場。讓市場認可,質量好是基礎,但如何營銷也很關鍵。每排出一臺新戲,劇團都主動到上海、北京送戲上門,請當地的教育部門、文化部門、演出商、劇場經理聯合看戲。一開始,不少人聽說是縣級院團就沒了興趣,但他們仍然一遍遍上門去請。「上海一位劇院經理開始不想來,我就一連三天上門去請他。」史國生說,最終他來了,看完戲就握住我的手不放,一下就定了40場。

「一臺好戲,一部好的兒童劇,很可能會改變孩子的一生。」史國生說,尤其是兒童劇,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化的作用,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田夢兒》的編劇薛梅表示,優秀的兒童劇應該引領孩子們進入藝術的殿堂,抵達高雅的境界,那裡有道德之美和藝術之光,充滿天籟之音和成長的歡樂。

以精品意識闖市場,他們找準了方向;在市場中開拓生存空間,他們增強了信心。讓劇團領導自豪的是,憑著對事業的執著和誠信經營,他們已經贏得了很多學校觀眾和演藝市場合作方的高度認可。

少年的心靈,承載著民族的未來;兒童的肩膀,擔負著國家的明天。「現實題材的原創兒童劇發揮著巨大的道德教化和文明哺育作用,也是一個有巨大前景的演藝市場。」華羅庚藝術團黨支部書記、《田夢兒》劇中爺爺的扮演者楊金芳說,對於孩子們來說,太需要貼近他們內心世界的優秀精神產品了。

31歲的胡琛,是華羅庚藝術團的業務團長,在《田夢兒》中出演班長。她說,出演班長的她在臺上哭,臺下的孩子也跟著流淚,「因為孩子們看懂了,懂得回家孝順父母了,這就是對我們演出的認可。」

「發展兒童劇是一項很有意義的事業,時代需要兒童劇,但兒童劇也需要扶持。」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說,為了孩子,一切都是值得的。(半月談記者 朱旭東)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連結、轉帖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相關焦點

  • 徵稿啟事丨河州兒童劇團優秀兒童劇原創劇本徵稿活動開始啦!
    徵稿啟事丨河州兒童劇團優秀兒童劇原創劇本徵稿活動開始啦!「三載春風度,河州風採揚」河州兒童劇團成立於2018年5月,劇團成立以來以立德樹人為宗旨,不斷創新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以謳歌新時代唱響主旋律為目標,全面踐行新時代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方針,深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拓展校外教育的形式與內涵
  • 將網際網路+公益融入兒童劇,看寶潔將如何改變留守兒童的命運
    ,湘西龍山興隆街鄉尖巖村3組的農民李天勇夫婦決定繼續外出打工,這個消息讓不到12歲的雙胞胎女兒湘湘、小雪和9歲的妹妹小百合震驚和憂傷…… 《百合春天》的劇情本身源於發生在寶潔希望小學留守兒童身上的真實故事,劇中的幾位小主人公在現實中也都有著真實原型。
  • 宋慶齡與兒童劇團
    宋慶齡曾說過:「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兒童工作聯繫在一起的。」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裡,宋慶齡一直對少年兒童工作給予熱情的支持。其中,兒童戲劇事業是她關注一個重要方面。1946年秋,宋慶齡在光華大戲院觀看陳白塵的諷刺粵劇《升官圖》,對此劇極為讚賞,便萌生了創辦兒童劇團的想法。幾天後,宋慶齡把著名戲劇家黃佐臨請來,對他說:「對於貧苦兒童,不能只給他們吃飯和穿衣,還要給孩子們精神食糧,要使他們看到未來。」黃佐臨聽後,對宋慶齡這種高瞻遠矚的思想極為敬佩且深表贊同,並迅速展開工作。
  • 本土兒童劇團頻出佳作
    晚報訊 由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童欣兒童劇團帶來的新作——改編自安徒生原名童話的大型四幕童話劇《白雪皇后》,將於8月5日19:30在溫州大劇院與小朋友們相見。秉持一貫從孩子的角度岀發,堅持不斷推岀精採的故事創意,製作能帶給孩子想像力與包容心的精緻好戲,創作節目內容涵蓋中外兒童文學名著、現代兒童生活教育課題等。劇團吸引了一批充滿童心和活力的戲劇藝術師生,在兒童藝術啟蒙、心靈教育方面銳意創新。
  • 獻禮少先隊建隊70周年 兒童劇《孩子劇團》上海首演獲好評
    東方網記者夏毓婕報導:由中國福利院兒童藝術劇院院長蔡金萍擔任藝術總監和監製,杜邨編劇,魯伊莎導演的革命歷史題材兒童劇《孩子劇團》作為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參演劇目,上演兩天收穫滿滿好評,家長們紛紛表示真實的歷史讓人感動,
  • 臺北如果劇團演繹兒童劇 跟「豬探長」一起破案
    從首屆中國兒童戲劇節開始,臺北如果兒童劇團已連續3年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演出,其精彩的表演得到觀眾的好評。今年,如果兒童劇團帶來了兒童歌舞推理劇,將讓小朋友在中國兒童劇場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力與想像力,現場和神探「豬探長」一起破案。
  • 臺灣六藝劇團首次"登陸"帶來兒童劇《孔融不讓梨》
    臺灣六藝劇團首次"登陸"帶來兒童劇《孔融不讓梨》 2014-07-28 19:47:55對於這個「孔融讓梨」的故事,首次來京演出的臺灣六藝劇團帶來的經典親子劇《孔融不讓梨》此次可謂顛覆傳統認知,將從全新角度在輕鬆有趣的表演中向北京的小朋友和家長們講述孔融為什麼「不」讓梨。
  • 溫大童欣劇團堅持十年為孩子送兒童劇
    5月14日下午,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麗岙任巖松學校大禮堂裡座無虛席,不時傳來孩子們的歡笑聲……溫州大學童欣兒童劇團提前給孩子們送來了「六一節」禮物——兒童劇《狼大叔的紅悶雞》和《桃樂絲歷險記》。前來觀看的368名孩子被精彩的經典兒童劇演出深深吸引,大呼過癮。
  • 故事屋兒童劇團成立 備演《魔法藥水》兒童版
    本次選拔受到了北京各地區家長和少年兒童的熱切關注,經過幾輪激烈的角逐,有19位出色的小演員成功入選劇團。8月1日,「故事屋兒童劇團」正式成立,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他們將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展開戲劇培訓,並於8月30日、31日為觀眾帶來比原版更富新意的兒童版《魔法藥水》的演出。
  • 紙風車兒童劇團:開啟藝術啟蒙第一裡路
    成立於1992年的臺灣紙風車兒童劇團陪伴許多臺灣孩子度過了童年,看過該劇團演出的臺灣小朋友近900萬人次。為了讓更多偏鄉孩子免費看到戲劇,紙風車兒童劇團走訪了臺灣數百個村鎮,把劇場搬到了鄉村孩子的家門口—— 紙風車兒童劇團:開啟藝術啟蒙第一裡路 東南網4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追「風」少年
  • 寧夏首個兒童劇團成立 寧夏娃能看本土創排的劇
    原標題:寧夏首個兒童劇團成立 寧夏娃能看本土創排的劇   (記者 張慧)6月1日,銀川藝術劇院中青院線兒童劇團掛牌成立,它是寧夏首個以本土兒童劇創排為主的專業化劇團。  「今年3月初中青院線正式籌建兒童劇團,並面向寧夏招聘演員,旨在培養本土演員團隊,為寧夏的小觀眾打造更高品質的兒童劇。」銀川中青院線經理朱和傑介紹,截至目前,兒童劇團有5名專業本土演員,還有一些外聘、特邀演員,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創作《三隻小豬與lucky》《哪吒鬧海》等劇目。
  • 兒童劇平安夜、聖誕節、元旦演出表演
    北京北藝兒童劇團平安夜聖誕節演出北京北藝兒童劇團 創造一段親子時光!北京北藝兒童劇團,是專業的兒童卡通舞臺劇表演團體,從事著專業的兒童戲劇創意生產、製作、演出、運營等一體化的兒童戲劇傳播工作;北藝兒童劇團目前出品劇目有《三隻小豬》、《白雪公主》、《醜小鴨》、《小紅帽》、《愛麗絲夢遊仙境》、《木偶奇遇記》、《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綠野仙蹤》、《魔法學校之奇幻水晶》、《天鵝湖》、《睡美人》、《小丑總動員
  • 讓孩子參與其中 全國首家防災減災兒童劇團在蓉成立
    記者今日從省減災館獲悉,四川防災減災兒童劇團近日在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成立。據了解,以防災減災為主題的兒童劇團,這在全國尚屬首家。記者獲悉,該劇團將以兒童戲劇的形式,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今年,我們大膽創新,提出創建一個防災減災兒童劇團,把防災減災科普教育和兒童劇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玩中學。」吳勇徵稱,下一步正在計劃成立防災減災兒童劇院,形成以劇院為載體、以巡迴演出為輔助的「公益+商業」模式,推動減災劇目創作演出可持續發展。
  • 大陸經典兒童劇《特殊作業》走進臺灣
    新華社臺北6月16日電(記者馬玉潔章利新)一份不打成績、沒有分數,要求和父母共同完成的「特殊作業」——為爸媽洗腳,給學生們平靜的生活掀起了波瀾。  通過這份不尋常的作業,5個孩子帶領觀眾推開了5個家庭的門窗,看到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糾葛、親情與溫暖——這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經典兒童劇《特殊作業》所講述的故事。
  • 上海國際兒童戲劇展演來了,兒童劇《鐵達尼號》是什麼故事
    每兩年一次的「上海國際兒童戲劇展演」在這個火熱的夏天又要開幕了。7月28日晚,由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創作演出的兒童劇《鐵達尼號》將在馬蘭花劇場上演,為「2017上海國際兒童戲劇展演」拉開帷幕。和以往一樣,引進劇目始終是這個「國際兒童戲劇展演」的特色和亮點。
  • 兒童劇也能走市場
    曾在日本四季劇團工作過的著名戲劇人王翔淺說,四季劇團的兒童劇更多是改編自小說和原創的作品,共同的特點就是情節曲折、製作精良、音樂動聽,沒有絲毫取悅家長和孩子們的喧囂和浮躁。同時在創作中也注重其文學性、藝術性,越是面對孩子越是不能夠敷衍和粗糙。
  • 瀋陽最牛兒童劇《花仙子》等你來演出!
    逐浪·童趣劇團首部劇《海底奇遇記》,陣容周末出爐!逐浪·童趣劇團首部劇開排!這個夏天,逐浪娃們註定收穫滿滿!《海底》排練過半,周日公演!劇團首位常駐團員將從中誕生!最終長達一個小時的《海底奇遇記》順利上演!12天30小時排練,逐浪·童趣劇團首部兒童劇《海底奇遇記》公演成功!
  • 中國首個兒童實驗劇團國內首演引發關注
    17、18日兩天,中國首個兒童實驗劇團——趣童劇團來到成都,參加成都繁星戲劇村舉辦的「東郊戲劇展演季」。兩天時間裡,連演四場全部由孩子們參與創作並擔任演員的原創劇目《紅孩兒》。
  • 兒童劇《孩子劇團》讓少先隊員憶苦思甜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客戶端】;「叮鈴鈴……」當上課鈴響起,一群「紅領巾」坐在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的排練廳裡,窗明几淨,春天一片生機盎然。排練廳裡,講述的故事卻並沒有那麼輕鬆,兒藝即將推出的新劇《孩子劇團》講述了戰火紛飛的年代,一群小戰士們用歌曲、戲劇,為他人創造一刻藝術的寧靜,也激勵著大家挽起手來一起抗擊敵人的故事。
  • 這部親子兒童劇 聚焦女童的自我防護
    以關愛兒童為主題的大型親子成長兒童劇《誰動了我的時光》將於12月19日舉行兩場預演。記者獲悉,這部劇將視角投向兒童,特別是女童的自我防護,是兒童劇中未曾涉及的題材。該劇由廣州瑜源文化出品、創作,由國內知名兒童劇編導龔邁程編劇、導演,廣州瑜源童話劇團演出。劇目立足於「兒童健康成長」的時代主題,借用戲劇藝術表現手法,在向觀眾展示一出關於「愛與親情」的親子家庭故事作品的同時,融合「兒童生理」的知識點,引導廣大家庭重視兒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