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體頂端
內蒙古工業大學:http://news.imut.edu.cn/info/1010/2298.htm
當前,世界範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進行,新經濟的蓬勃發展席捲全球。2015年,李克強總理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網際網路+雙創+中國製造2025,彼此結合起來進行工業創新,將會催生一場『新工業革命』」。工程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聯繫、相互支撐,新工業革命勢必對工程教育發展提出新的要求與挑戰,對工程教育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如何對工程教育質量進行科學評價成為擺在工程教育界人士面前的一個問題,目前國際通用做法是進行工程教育認證。
2012年6月,我校土木工程專業通過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有效期5年。2017年6月,通過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專業教育評估(認證)的複評工作,有效期6年,是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後我國土木工程專業首批按照國際認證標準進行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之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完全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進行認證並通過的專業。今年,我校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等五個專業已向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秘書處正式提交認證申請。在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召開之際,筆者就土木工程專業評估(認證)工作的經驗及我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開展中應注意的問題,採訪了土木工程專業負責人王玉清副教授。
一、工程教育認證與《華盛頓協議》
工程教育認證是專業認證機構針對高等教育機構開設的工程類專業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的職業或行業協會(聯合會)、專業學會會同該領域的教育專家和相關行業企業專家一起進行,旨在為相關工程人才進入工業界從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
工程教育認證起源於美國,認證推出的標準使美國的工程教育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其秉持的工程教育理念也受到其他非美國家工程教育界的認可。1989年,美國工程與技術認證委員會(簡稱ABET)代表美國工程界聯合英國、加拿大等6個國家的民間工程專業團體共同發起和籤署了本科工程教育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Washington Accord》)。該協議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其宗旨是通過雙邊或多邊認可工程教育資格及工程師執業資格,促進工程師跨國執業。該協議提出的工程專業教育標準和工程師職業能力標準,是國際工程界對工科畢業生和工程師職業能力公認的權威要求。
我國的工程教育認證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專業評估,其中土木工程專業是首批進行專業評估試行的六個專業之一。2013年6月,我國申請成為《華盛頓協議》第21個預備成員國;2016年6月,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第18個正式成員國。從此,我國工程教育認證體系按照實質等效的原則納入《華盛頓協議》,同時,「土木工程專業評估」按照實質等效的原則正式納入我國工程教育認證框架。
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標誌著我國高等工程教育對外開放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我國工程教育質量標準實現了國際實質等效,中國高等教育真正成為了國際規則的制定者,實現了從國際高等教育發展趨勢的跟隨者向領跑者轉變。加入《華盛頓協議》後,我國將全面參與《華盛頓協議》的各項標準和規則制定,在各項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工程教育認證的中國標準、方法和技術也將影響世界。
二、工程教育認證的三大基本理念
在工程教育認證中,專業應始終堅持「理念先行,行動為基」的原則,對認證理念進行細緻的解讀,只有對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確的認識,將理念作為行動綱領,引領專業建設的各項工作,在實際行動中科學地貫徹理念,才能使專業教育質量得到提升,從而促進畢業生能力的提升。
1.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基本內涵
我國工程教育認證主要倡導的三大基本理念為:學生中心理念(SC)、產出導向理念(OBE)、持續改進理念(CQI)。
學生中心理念,即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培養目標和全體學生畢業要求的達成進行資源配置和教學安排,並將學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作為專業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
產出導向理念,即強調專業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以學生接受教育後所取得的學習成果為導向,並對照畢業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評價專業教育的有效性。
持續改進理念,即強調專業必須建立有效的質量監控和持續改進機制,能持續跟蹤改進效果並用於推動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2.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深入解讀
將工程教育認證三大理念串為一條線,我們可將之理解為:與本科教育教學相關的所有部門、全體人員,在本科教育的全過程及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各個環節,都應將全體學生的成果獲得與能力發展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定期進行評價,明確存在的問題,進行持續改進,並能跟蹤反饋,不斷地進行再建設與再改進,從而不斷地提升專業辦學水平,不斷地豐富學生的教育成果。
將理念抽絲剝繭,可概括為「五全、一目標」。
「五全」指全體人員、全過程、全方位、全體學生及全面改進。其中,「全體人員」指與本科教育教學相關的所有部門(包括教學管理部門、職能部門、教學單位等)與全體人員(包括教學管理者、教輔人員、一線教師等)。「全過程」指與本科教育的全過程,從招生、培養,直至畢業的整個過程。「全方位」指從學校本科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與學校辦學定位的確定、專業的設置,到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的確定,課程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設計,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的建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包括學生管理、預警、跟蹤等)的完善等。「全體學生」指全體教學相關人員、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是面對所有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是所有學生能達到的目標與要求,課程體系的制定也應為全體學生達到畢業要求而服務。「全面改進」指改進的主體包括全體教學相關人員,改進的範圍包括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且改進是不斷的、持續的,貫穿在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全體人員全方位、全過程的改進。
「一目標」指「提升和豐富學生的教育成果、使學生通過教育達成更多更強的能力」是工程教育認證的唯一目標和最終歸宿。
3.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理解與貫徹
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理解與貫徹包括四個階段:學習、理解、接受、貫徹,即不斷學習、深刻理解、正確認識、主動接受,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覺自愿地貫徹與實施理念,從而實現以下幾個轉變:
教育評價由過去的注重「教育投入」轉為注重「教育產出」,由注重「教學條件」轉為注重「學生成果」;
教學過程設計與評價,由注重「教給學生什麼」轉為注重「學生學到什麼」;
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獲得的能力由單純強調「專業能力」轉為「專業能力與非專業能力並重」;
課程教學目標由注重「具體知識」的傳授轉為重視「方法、能力、價值觀的培養與塑造」。
改變過去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探索以促進學生成果達成為目標的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與評價機制;改變過去教學質量監控中只注重過程監控而不注重改進結果的評價與跟蹤,轉為強調專業應通過制度化、周期性、閉環式的評價及有效的持續改進機制,來保障專業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
三、工程教育認證的必要性認識
國家開展工程教育認證,有助於構建我國工程教育監控體系,推進工程教育改革,進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質量;有助於建立與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促進工程教育與工業界的聯繫,增強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對產業發展的適應性;有助於促進中國工程教育的國家互認,提升我國工程技術人才的國際競爭力。
認證的過程,是專業對自身發展的歷史與現狀進行梳理並進行自我認識的過程,是學習和踐行現代工程教育新理念的過程,是明確現狀、發現問題進而促進專業建設的過程,是不斷改進與完善教育全過程中各環節工作的過程,是不斷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畢業生能力與市場競爭力的過程。積極推進認證工作對檢驗專業辦學水平、明確專業地位具有重要意義,是專業發展過程中加強外部監督、促進專業自我認識和自我反省的重要途徑,是教育資源競爭中獲取質優量足的資源的重要方式。
經過專業評估認證,我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育目標更加明確、教育理念更加先進、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更加合理、教學質量監控體制更加完善,人才隊伍建設、教學條件投入邁上了新臺階,專業對學科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強勁,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日益提升,畢業生職業發展路徑更加寬廣,專業的行業地位與社會聲望日益提升,對自治區其他高校及我校其他專業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評估(認證)經驗為自治區及其他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開展工程教育認證工作提供了借鑑與參考,促進了民族地區新型工程人才培養與工程教育質量的提升。
當前,世界各國、全國各地區高校都在積極推進工程教育認證,認證已是大勢所趨,是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我校地處少數民族邊疆地區,地區經濟實力相對貧弱,文化建設與科技水平相對落後,與發達地區同類院校相比,我校總體發展水平較低。在這種情況下,各專業應當明確思想,充分認識工程教育認證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契機,抓住地域、學校及專業特點,挖掘自身優勢,凝練辦學特色,積極爭取國家與地區教育資源的支持和傾斜,不斷完善育人模式與評價機制,持續提升專業辦學水平,切實提高學生的教育成果,有效提升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探索出一條既滿足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專業教育之路。
(記者:黨委宣傳部 安煒丹 攝影: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 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