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哪十所高校在國家眼中的地位最高?看看財政撥款便可知曉!

2020-12-17 教育豐富生活

中國的公立大學,本身是不盈利的。所需經費的大多數都是國家財政撥款。但只要是撥款,就不可能平均分配。有的高校實力強,能拿到的錢就多,而有的學校實力一般,拿到的錢就特別少。

一般來講,985高校財政撥款要高於211高校;211高校普遍高於一般高校;偏重理科的高校要高於偏重文科的高校。不論什麼原因、不管什麼時候,大學的經費撥付都與大學的實力成正相關。下面我們來對比一下30年前的1989年我國大學財政撥款與今天2018年大學財政撥款位次的變化,看看哪些高校在我們國家眼中的地位最高。

從以上榜單中可以看出:

1、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財政撥款位居前十名,其中前七所已經破百億大關,幾乎相當於一個小國家的財政總收入,這十所高校在國家眼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2、清華大學財政撥款一直遙遙領先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第一名都是清華大學,特別是今年清華大學以269億位居榜首,甩第二名浙江大學100多億。這麼多年來,清華的經費一直都是遙遙領先。而同層次的北京大學經費則要落後一截。特別是18年經費比17年少了很多。果然,清華大學在國家的眼中地位還是高呀。當然,其中有很重要的原因還是清華大學的理工科院系比較多,各種設備,實驗都比較燒錢。

3、同濟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財政撥款增長速度最快

中山大學財政撥款1989年位居全國高校第31位,2018年上升到第4位;同濟大學財政撥款1989年位居全國第23位,2018年上升到第5位,吉林大學從28位上升到第9位;武漢大學從33位上升到第10位;四川大學從39位上升到11位。教育經費的飆升,意味著國家對教育,科研方面的投入越來也多。還與這些大學的合併重組有很大關係。當然,學生老師們能分到的福利也越來越好。說明這些大學的排位還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4、北大財政撥款不及清華一半

這麼多年以來,清華大學的財政撥款一直都是遙遙領先。而同層次的北京大學經費則要落後一截。特別是18年經費比17年少了很多,只有125億元,還不及清華大學269億元的一半,這與北京大學的文科比清華大學的文科多有很大的關係。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天津大學退出前十名。

6、從2018年的教育部直屬大學經費預算,我們能看到,今年經費達到百億級別的大學總共有7所,比去年多了一所同濟大學。

7、高校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我們都知道,搞科研是要花錢的,錢投入的越多,越有可能出成果。而越有成果,就能得到更多的經費,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比如對清華大學來說就是這樣。而越沒錢,就越沒成果,下一年就會更沒錢。所以有很多大學就是這麼一步步衰落的。

親愛的讀者朋友,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60餘高校財政撥款經費減少超百億,這三所大學被「砍」經費最多
    但從財政撥款收入來看,除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三校及未檢索到相關數據的學校外,其它60餘所高校財政撥款收入較去年普遍有所下降,下降總計超120億元。此外,財政撥款支出預算中,多所高校高等教育支出及來華教育支出均有所下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教育支出預算下降幅度也在20%以上。
  • 60餘高校財政撥款經費減少超百億,這三所大學被「砍」經費最多
    但從財政撥款收入來看,除華中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三校及未檢索到相關數據的學校外,其它60餘所高校財政撥款收入較去年普遍有所下降,下降總計超120億元。此外,財政撥款支出預算中,多所高校高等教育支出及來華教育支出均有所下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教育支出預算下降幅度也在20%以上。
  • 探析清華、北大等高校:2020年度財政撥款減少原因
    最近,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集中公布了2020年的預算報告,不過從財政撥款的角度來看,許多高校的財政撥款都是減少的,包括中國最為有名的學府清華、北大和浙大。當然,清華、北大、浙大這三所全國排名最靠前的著名高等院校政府財政撥款下降,是他們辦學水平高,收入的來源有保障,一句話賺錢能力比其他高校強悍,總收入預算反倒出現了明顯增加等因素有關。
  • 60餘高校財政撥款減少超百億 北大清華浙大被「砍」經費最多
    60餘校財政撥款下降總計超百億,西部一高校漲6000萬據南都記者統計,在75所高校收入總預算中,除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及5所未檢索到相關數據的學校外,其他60餘所高校財政撥款收入較去年均有所下降,下降總計超120億元。南都記者留意到,財政撥款收入預算前十名與去年沒有較大的變動。
  • 清華北大財政撥款預算被國家大幅削減,這所大學卻增加,為何?
    許多成績優異的學子,糾結於各所高校。有網友打趣道,成績優異的考生不用糾結,因為美國政府早就幫忙嚴選了13所中國大學,供他們選擇。美方的理由是,這些高校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其實說白了其實是這些大學,在某些領域令美國感受到了壓力,所以美國要對其予以打壓。網上曝出一張圖片,講述北航的傳奇,其中包括是中國航空事業的搖籃以及被美國政府列入「黑名單」,連美國都能感到害怕的高校,自然是有兩把刷子的,所以這事其實也挺讓我們國人自豪的。所以不知道怎麼填志願的高分學子們,大可看看這13所高校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 2020全國高校財政撥款都在減少?河南的這兩所卻在增加!
    隨著教育部發表文件後,各部屬高校也先後公布自己的年度預算。前三強依舊是清華,浙大,北大。清華大學以320億的年度預算繼續排在第一。浙江大學以216.億的年度預算仍然排在第二位,且與清華保持接近100億的差距,想短時間超過清華,幾乎不可能。
  • 2020高校財政撥款經費,北大清華減少近20億,網友:建議削減50%
    但是有人說,這是個人自由,和其他人無關,但是他們似乎忘了,北大清華可是享受國家最多的財政撥款的高校。不過,今年北大清華兩所高校的財政撥款,減少了近20億,而西部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則增加了6000萬的財政撥款。這是什麼原因呢?
  • 今年財政撥款減少清北兩校經費近20億,為何叫好聲一片?
    清華北大作為我國兩所頂尖學府,一直以來在國人心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是莘莘學子們不懈追求的象牙塔。然而,這兩所學校近年來卻頻頻爆出對待外籍學生門檻低、待遇厚,以及從這兩所學校走出的學生有著強烈親美現象的消息。
  • 從國家財政撥款之變化,「笑看」清華北大之「失落」風雲
    然而今年的形勢有了些改變,國家在高校財政撥款的方向給予不同以往的傾斜!今年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財政撥款分別被教育部削減了8.12億和10.68億,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卻不減反增6000萬!然而,財政撥款削減的背後真相是國家根據目前高校對國家貢獻和擔當的一次大的調整和全面規劃。國家此次的調整也是對目前各高校認可程度的一種直接體現!
  • 今年清華北大財政撥款為何減少近20億元?看完這份數據,就明白了
    今年財政撥款清華大學減少8.12億元,北京大學減少10.69億元。 其他高校也陸續減少約有120億元,當然,也有增加財政撥款的高校。是什麼原因呢? 相信前不久大家都被清華、北大所宣布的2020年外籍學生,也就是移居國外的華僑學生取消入學筆試,僅通過面試即可入學的新政策刷屏了,並且清華大學將此定為長期政策。這一消息一經曝出便引起不少學生和家長的不滿,為何國內考生拼死賴活都很難考上的學府對外籍學生卻如此「寬鬆」?畢竟據以往數據統計,該面試的通過率高達80%。
  • 國家為什麼要消減北大清華財政撥款?原因令人深思
    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而言人才是最重要的,而高校無疑是培養人才最多,也是人才最為集中的一個地方。因此政府會予以高校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幫助。但今年受到健康危機的影響,國內各大高校預算都有所減少。日前全國各大高校陸續公布了2020年財政撥款預算的具體信息,其中北大清華兩所高校預算被砍得最多引發熱議。
  • 四川改革省屬本科高校財政撥款方式 分為基礎撥款和績效撥款
    新華社成都10月11日電(記者 吳曉穎)記者11日從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財政廳獲悉,該省下發了《關於改革完善省屬本科高校預算撥款制度的通知》,明確從今年起,四川27所省屬本科高校財政撥款不再簡單地以學生人數為資金撥款的主要依據,而是分為基礎撥款和績效撥款兩部分。
  • 2019年教育部直屬高校預算財政撥款:哪些高校多?
    2019年教育部直屬高校預算財政撥款:哪些高校多?青塔對各大教育部直屬高校公布的預算數據進行了整理(教育部直屬高校公布2019年預算:8所超百億,清華第一),並對其中的財政撥款收入進行對比分析,從中可以一窺國內重點高校的經費結構。比較可惜的是,北航、哈工大、西北工大等工信部直屬高校以及國科大、中科大等中國科學院直屬高校以及其他部委院校並未同期公布2019年預算數據,因此這些高校不在本文的統計範圍之內。
  • 我國高校在美國眼中的前十排名,網友:太出乎意料了!
    眾所周知, 美國作為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在高等教育界處於權威地位。最近,世界四大大學排名中唯一一個由美國發布的《usnews世界大學排名》公布了最新的大學排名名單,而中國大學的前十排名更是讓網友直呼出乎意料!
  •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財政撥款減少,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不減反增
    清華大學的財政撥款減少了8.12億! 北京大學的財政撥款減少了10.69億! 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不減反增6000萬! 都說任正非神,其中一點就是他看人眼光很準!
  • 清北財政撥款預算削減,這所大學卻增加,不愧是華為青睞的高校!
    前不久,新一年的高考工作歷經艱難險阻,終於如期完成,了解了許多人心中的所願。而高考之後,備受關注的自然就是報志願的問題了,也希望眾多家長能夠擦亮眼睛,不要被人所騙,也希望眾位考生能夠獲得自己理想的成績,去往自己心儀的高校。
  • 我國的財政撥款為何今年向普通大學傾斜了?
    圖片來自網絡教育部發布的2020年直屬高校年度預算經費表顯示,清華大學財政撥款收入預算比去年減少8.12億元,北大減少10.69億元。圖片來自網絡國家減少了對北大、清華的財政撥款,網上的反應看出來,大眾是非常支持的。
  • 裁減清華北大財政撥款,任正非:應該讓中國的雞回中國下蛋
    我國近幾年一直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人才的流失非常厲害,尤其表現在清華和北大,很多人在進入我國的最高學府完成本科學習之後選擇出國留學,這也無可厚非,但是在國外完成學業之後基本就留在了當地,為當地的企業做貢獻,這不得不讓我們高度重視,除此之外,關於清華和北大,還有個讓大家議論紛紛的事情是對外招收研究生只面試不筆試以及清華北大沒有被西方國家列入清單中
  • 獲財政撥款最多的大學在深圳
    深圳大學、南科大一般公共預算撥款收入最高對於高校來說,預算總收入一般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撥款、財政專戶撥款,有的高校還有科研事業收入、經營收入等。「一般公共預算撥款」這一部分,更多的反映了公共財政撥款對於高校的支持力度。
  • 教育部:中央財政撥款資金分配對非「雙一流」高校一視同仁
    教育部近日在答覆「關於保障非『雙一流』等高校教育經費」的相關提案時指出,中央財政始終高度重視提升高等教育事業整體水平,引導和支持地方加大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投入力度,完善投入機制。教育部介紹,一是中央財政通過中央高校預算撥款體系和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支持各級各類高校發展。在分配資金時,重點考慮在校生人數、校舍面積、學校數量、困難程度等基礎性因素,在保「人頭」、保運轉、保資助等方面對「雙一流」高校和非「雙一流」高校一視同仁,較好地支持了各級各類學校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