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網上多方搜尋,想找到在國博中收藏的從婦好墓中出土的國寶數量,終不可得。
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與婦好有關的展品的確很多。從材質上分,有青銅器,也有玉器;從用途上分,有禮器、兵器,也有裝飾品、藝術品,還有生活用具和工具等。體現了婦好身為王后、女戰神和普通女性的特殊身份。
關於婦好的這些國寶,我會儘自己所能給大家多介紹一些,今天先說一件重器「婦好青銅偶方彝」。
婦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是一名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和軍事家。據甲骨文材料記載,婦好曾經頻繁地參與祭祀,主持王室的盛大祭祀典禮;多次率領軍隊出徵,最多的達到一萬三千人,浩浩蕩蕩地開向邊韁,徵伐與商王朝作對的土方、羌人、巴方等方國,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被譽為商代第一女將。
這件彝是1976年從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通高60釐米、口長88.2釐米、口寬17.5釐米、重71千克。
酒是誰最先發明的,至今還沒有定論,但基本歸於兩個人。一是儀狄,他造酒是獻給大禹的;一是杜康,他造酒是獻給舜的。無論哪種都說明酒有很久遠的歷史。
但說到哪個朝代是因為酒而滅亡的,第一個肯定是商。商紂王為了喝酒發明了「酒池肉林」;武王滅商後,專門讓周公旦頒布了《酒誥》,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禁酒令。
《酒誥》裡有句是這樣的:「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對「無彝酒」這句直到看見了這件「婦好青銅偶方彝」才算真正明白是什麼意思。
彝是商代一種用來裝酒的容器,不是那種裝酒的杯子,也不是宴席上倒酒的酒壺,而是一座像宮殿一樣儲藏酒的容器,為王族所使用。
據專家推測,它主要流行於商朝,西周早期也偶有記載。通常都是身形縱短橫長,像房屋一樣的蓋子,肚子也有圓形,底部四足。
「婦好」青銅偶方彝的外形很像兩個方彝合在一起,所以稱為偶方彝。它由蓋和體兩部分組成,蓋像屋頂一樣,是四方形的,也有屋頂那樣的屋角。中間兩側有對稱的柱形,像是兩個煙囪。蓋子的長邊有七個方槽和尖槽與彝身相合。器口有突起的棲首,兩側有鳥紋。彝身腹部近似於豎直,中間有兩個獸臉紋,周邊配有龍和鳥的形狀裝飾。彝身兩側有對稱的附耳,附耳上各鑄一浮雕象頭,象頭兩側各有一鴟鴞紋,象頭之下飾一大獸面紋。彝底為長方形高圈足,微外張,四面中間各有一缺口。底內中部有銘文「婦好」兩字,為器主名。
從剖面圖可以看出,彝的口、腹、足、蓋截面皆呈長方形。整個彝像是仿造大型宮殿的建築,小細節上有鳥獸的形狀。彝身的圖案表現了紋飾的精美。盛酒器如此精美莊重,表現了王朝的威嚴和高超的銅器鑄造水平。用大型宮殿做輪廓,表現人們心裡對象徵王權的宮殿的膜拜,鳥,獸紋飾都是上古特有的特徵,整個藝術水平大氣磅礴,古樸莊重。同時也從側面看出古代君王奴隸制君王的絕對權力。
看完了這件青銅彝,我再看「無彝酒」這幾個字,感覺周公對後人的告誡,可能不止於平時禁止喝酒這一項,應該還有厲行節約、簡樸生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