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堪比單反、比炒茅臺還賺,瘋狂的盲盒與被低估的心癮

2020-12-23 騰訊網

幾天前,周天王的一曲《說好不哭》霸屏,懷舊之外,被網友挖出的哈蘇再次上演了「單反窮三代」的真相。

不過你也許不知道,重新走紅的「單反窮三代」五個字只是上半句,後面緊接著是這五個字——手辦毀一生。這裡的手辦,指的是「盲盒」。

盲盒是啥?「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滋味。」很多人覺得用《阿甘正傳》中的這句經典臺詞來形容盲盒,恰如其分。

盲盒的概念起源於日本,最初叫做 Mini Figures,後來因為種類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大,大家稱其為Blind Box。它指的是用不透明的密封盒售賣系列玩具,玩家在拆封前並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哪一款玩具或人偶,只有完成支付打開盒子之後才能看到。

盲盒有固定款和隱藏款之分。其中的固定款一套主題有十多個不同款式的人偶,每個款式中的人偶會有動作、表情、服裝上的變化。由於普通盲盒的單價不高(價格一般39元到79元之間),不差錢的玩家可能會選擇整盒購買,一次性湊齊同主題的全套人偶。

但在固定款之外,盲盒還有隱藏款,以最近人氣爆棚的Molly盲盒為例,不同隱藏款出現的概率只有1/720到1/144不等。如果買家執著於購得某一款隱藏款人偶,那麼一路停不下來的買買買,花費確實不菲。

儘管只是個新生事物,但盲盒的影響力遠超許多人的想像。天貓今年8月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而盲盒收藏是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是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其中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購買盲盒高達百萬元。

二手市場「炒盲盒」一樣火爆:根據今年年中閒魚發布的數據,過去一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炒作價值更甚茅臺。

與此同時,「買夠100個盲盒就收手」,卻和「現在出門,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一起成為當代社會第三大經典謊言。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真有這麼多買家發自內心地為那些人偶如痴如醉嗎?投身其中的買家,難道不知道購得隱藏款盲盒的低概率嗎?

事實上,和置身賭場的賭徒深知勝率不高一樣,絕大多數的買家當然知曉買入隱藏款並不容易。但正如在賭場上不相信自己會一直輸一樣,盲盒的買家也會因為抽不到想要的娃娃而產生出「奇癢」的心理反應,最終越陷越深。甚至還有一些非盲盒愛好者抱著賺一筆的心態加入其中,殊不知抽到隱藏款比想像中要難得多。

那麼,早就知道會被套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欲罷不能的買家?某種意義上說,盲盒以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交織的魔力,恰到好處地契合了人性深處以小博大的賭徒心理。

原來,和摸彩票、玩娃娃機相比,盲盒首先提供了一種確定性:只要花錢,就一定能獲得一個等價的玩偶,不至於一無所獲(這是一種強有力的心理安慰)。但它的收益反饋機制卻又是不確定的,這種不確定性會強化參與者對結果的預期,讓人對以小博大、為人所不能達成目標後的成就感充滿期待。

據說在盲盒買家圈中流行著一句話——買盲盒,只有0次和無數次之分。這讓我想起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在《象與騎象人》(The Happiness Hypothesis)書中的比喻:情緒系統如同一隻「大象」,理性系統則是這隻大象的「騎象人」。這位騎象人坐在大象的背上享有支配權,看上去像是大象的主宰者。但事實卻是,這位騎象人的控制權一點也不穩固的——本能之象並不是一頭乖乖象,而更像一頭原始的、野性的、具有極大破壞力甚至有些邪惡的猛獁。騎象人一直在試圖制服這頭狂象,狂象也想擺脫束縛恣意妄為,人象之間長期角力,互有勝負。獵奇和以小博大的賭性符合人類追求快速滿足的本性,一旦當本能之象不願意按照他所指出的方向前進時,這位騎象人就會完全失去控制權。

從這個意義上,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無論何時,都不要高估自己的理性和收放自如的能力。

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本材料僅供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資者閱讀,不得視為要約,不得向不特定對象進行複製、轉發或其它擴散行為,管理人對未經許可的擴散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比炒鞋還燒錢的盲盒,如何讓人「中毒」1年花70萬?
    有毒呀,燒錢呀,喜歡呀,咋整呀   ……   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在盲盒潮玩上 4 個月花了 20 萬;還有一位 60 歲的玩家,一年花了 70 多萬購買盲盒。   據各大媒體報導,2018 年 Molly 系列產品(盲盒泡泡瑪特品類之一)一年內賣了 400 萬個,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 2 億元,今年預計銷量至少翻番。
  • 炒股、炒鞋都OUT了!賺39倍的「盲盒」來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 吳羽 比「炒鞋」更瘋狂的「炒盲盒」來了!先給大家幾個數據(資料)看看:1.已有不少玩家入坑,並不惜壕擲千金抽盲盒: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在盲盒潮玩上4個月花了20萬;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萬購買盲盒。
  •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與此同時,大量與炒鞋、炒盲盒相關的App、創業項目也隨之誕生。當那些「瘋狂炒鞋月入百萬」、「盲盒最高可賺39倍」等消息不斷出現時,聰明的朋友已經開始在喧囂中嗅到了一絲「韭菜」的芬芳……進入2020年,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 靠轉賣玩具年賺10萬,盲盒到底有多瘋狂?
    最近,有一個項目比「炒鞋」還燒錢,而且最高溢價近40倍?它,就是盲盒。抽盲盒也被網友評為是當代最「硬殼」的燒錢方式。泡泡瑪特等盲盒的走紅,還帶火了一些周邊的生意。比如盲盒的收納展示盒,線上搜索量也持續大幅度上升。一些嗅覺靈敏的商家,也開始銷售泡泡瑪特的娃娃衣,價格從10元到312元之間,各個價位都有。但這些娃娃衣目前銷量還並不是很高。畢竟對於一個只有59元的娃娃,花均價150元購買一套娃娃衣,還是有些略微昂貴的。
  • 現在炒iPhone、小米、華為都落伍了,有人炒茅臺,一周賺25萬
    後來小米實行搶購,黃牛開始炒小米,再到後來的華為MateRS,還有2019年最火的MateX,背後都有黃牛的身影。當然現在不管是炒iPhone、還是炒小米,黃牛都越來越少了,原因在於供貨越來越多,而手機競爭很激烈,這些手機很難保值了,說不定發售首日就破發了,炒一臺虧一臺,自然黃牛就少了。
  • 從「炒鞋」到買「盲盒」,是商機還是套路?
    一雙鞋能賣到幾萬元、一個玩偶因為「盲盒」的噱頭能賣到上千元。從「炒鞋」到買「盲盒」,「錢包是路人」成了當前部分年輕人的一種消費狀態。業內人士認為,多元消費需求催生了各類創新業態,但並非「萬物皆可炒」,消費者應理性對待,避免「踩雷」。「盲盒」是個啥,一年砸幾萬不稀奇?
  • 炒到1W的麥當勞盲盒
    炒到1W的麥當勞盲盒 2020-07-08 1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比炒AJ更囂張並且利潤高達近40倍的玩具盲盒,究竟是何方神聖?
    在鞋市經歷了衝衝日後(二級市場大幅度漲價)後,歸於平穩,甚至有小規模降幅的趨勢,於是讓炒鞋的人緊張不已,讓買鞋的人興奮不斷,前者賺的少了虧本了,後者降價了但還是不入手。炒鞋,養活了不少經濟危機的企業和人,具有噱頭的鞋款能翻幾倍的賺,只要抽到原價購入資格,金錢得來全不費工夫。能發現鞋款有商機的人,拉著不懂鞋的人一起去"搖號",於是知道品牌的人多了,不怕費事的人掙錢了,只是想買球鞋的人遭殃了。不說炒鞋,來看看大勢的潮流玩具。
  • 還沒看懂「炒鞋」又來了盲盒 Z世代的嗜好有多大市場空間?
    要聞 還沒看懂「炒鞋」又來了盲盒 Z世代的嗜好有多大市場空間?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雖然盲盒入門毫無門檻,而一旦踏入,則很容易陷入不斷購買的循環。圈內最瘋狂的行為,叫做「端箱」。盲盒的狂熱愛好者會一次性花費幾千元,成箱往家搬。
  • 比盲盒還燒錢的鍵盤,憑什麼讓年輕人深度中毒?
    從圈粉吸金無數的盲盒,到「破產三姐妹」(Lolita洋裝、JK裙和漢服),年輕一代嶄新的消費觀讓個性化經濟成為創業新風口。而今,一些後浪又找到了讓自己欲罷不能的燒錢「新坑」——客制化機械鍵盤,尤其是鍵盤上原本平平無奇的鍵帽,如今被玩出了收藏級微型模玩的高度,金貴程度遠超鍵盤本身:一顆頂級的Jellkey工匠鍵帽能賣三四百元,而且產品小眾限量發售,很多鍵圈玩家只愁有錢還買不到;
  • 比盲盒還燒錢的鍵盤,憑什麼讓年輕人深度中毒
    從圈粉吸金無數的盲盒,到「破產三姐妹」(Lolita洋裝、JK裙和漢服),年輕一代嶄新的消費觀讓個性化經濟成為創業新風口。而今,一些後浪又找到了讓自己欲罷不能的燒錢「新坑」——客制化機械鍵盤,尤其是鍵盤上原本平平無奇的鍵帽,如今被玩出了收藏級微型模玩的高度,金貴程度遠超鍵盤本身:一顆頂級的Jellkey工匠鍵帽能賣三四百元,而且產品小眾限量發售,很多鍵圈玩家只愁有錢還買不到;
  • 炒到1W的麥當勞盲盒,全搞來了
    mm麥當勞又又又出圈了聯手小黃人出不燒錢的盲盒一共70款,只送不賣網上被炒到近萬元一套被我們全部集齊了麥當勞出盲盒了不是吧,麥當勞和小黃人聯名出盲盒了,買開心樂園餐就送!| 被炒到近萬元 |自從盲盒上線之後,全網幾乎人手一個了。為了集齊70款小黃人,大家甚至會動員小夥伴一起打卡,不圖拼單只圖盲盒~在淘寶和鹹魚上,全套更是炒到了近萬元的價格。
  • 讓90後瘋狂的盲盒,一年血賺 4.5 億
    你玩過盲盒嗎?就在前不久,靠著賣盲盒發家致富的泡泡瑪特不是在港交所上市了嗎?好傢夥,上市第一天,泡泡瑪特的市值直接突破了 1000 億港元,股價高開超了 100%。泡泡瑪特到底是什麼?一個賣盲盒的,憑啥能血賺成這樣?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買盲盒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拆開盒子的那一瞬間,對於未知的期待得到了極大地滿足。網上有這樣一句梗「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期待」。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組成。當然每一個隱藏款的背後都有無數個重複的普通款被扔在一邊。
  • 暴跌150億,盲盒「泡沫破裂」,年輕人的「韭菜」咋這麼好割!
    上周末,盲盒登上熱搜,原因是產品疑似二次銷售,輿論瞬間炸開鍋。本周開盤後,立即開啟暴跌模式,股價一路下探,跌幅一度接近16%。截至12月29日收盤,跌幅稍微收窄,但也有9.92%,市值蒸發近150億。「90後茅臺」的泡沫終於開始破滅,年輕人的韭菜,真好割啊。
  • IP小站(IP Station):盲盒手辦首選之家
    近年來,盲盒行業的急速發展影響著每一個熱愛盲盒的盲盒迷,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非盲盒圈的受眾群體。在這場火爆的生意戰爭中,盲盒之戰也從線上燒到線下,其自動售賣機開始出現在各大商場和地鐵站中,成為抓娃娃機、口紅機之後的又一大風口。
  • 你待盲盒如熱戀,盲盒只想賺點錢?
    2019年8月,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每年有20萬硬核玩家,一年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塊。有些瘋狂的消費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萬。2020年兒童節,拼多多數據統計顯示,十大熱銷商品榜上,盲盒排第二。
  • 朋友,盲盒不值錢
    2019年,盲盒忽然風靡,「學生抽盲盒,月砸數萬」「炒盲盒溢價40倍」的報導鋪天蓋地。緊盯年輕消費市場的炒家,迅速被撩撥起鬥志,甚至還沒弄清盲盒背後的消費心理,就揣上錢去聯繫製作工廠,生怕錯過風口。三哥也不懂這個市場,他是在翻看潮玩、盲盒的分析文章時,被頻繁出現的「賭徒心理」抓住了眼球。
  • 盲盒背後:有人買的是開心,有人倒賣盲盒一年掙8萬
    (健康時報記者 毛圓圓)12月15日,#買盲盒算是衝動消費嗎#一直佔據微博熱搜;12月11日上午,以出售盲盒而流行的泡泡瑪特(09992)上市,首日開盤漲超100.26%,市值1065.20億港元;6月1日,拼多多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十大熱銷商品榜上,「盲盒」排第二;而在2019年8月,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中就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
  • 盲盒:是成年人的玩具,還是年輕人的「智商稅」?
    當代年輕人的玩具,沒有越變越大,倒是越來越燒錢了。如果說前段時間比幣圈更瘋狂的炒鞋市場,是在消費「直男」們的購買力。而現在讓女生們欲罷不能的玩具就是盲盒了。其中最受歡迎 Molly 娃娃的交易就超過 23 萬單,均價為 270 元,而這些盲盒的零售價一般在 39~69 元之間。▲圖片來自:閒魚而一些限量的隱藏款的漲價幅度遠不止幾倍,其中最火爆的一款玩「潘神天使洛麗」從 59 元被炒到 2350 元,漲了 39 倍,還有用戶通過轉讓盲盒一年賺了 10 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