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用愁,做好這4點,幼小銜接不是難題

2020-12-23 曉梅媽媽聊育兒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讀書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孩子可以在學校裡積累大量的知識,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塑造出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個時期對於人生的影響非常重大,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時期。

而幼兒園的階段,則是學校教育的前提,它能讓孩子提早適應集體生活,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那麼,把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銜接工作做好,讓孩子順利的過渡到系統規律的學習狀態中,減少孩子的不安和忐忑,幫助他們融入校園的集體生活,才能在學習階段快人一步,日後取得更好的成績。

理性對待,正視幼兒園和小學的差異。

小雪馬上要升入小學了,小雪媽媽焦慮的每天睡不著覺,頭髮大把大把的掉。她諮詢了很多鄰居和朋友,不知道是該讓孩子按照戶口去公立學校,還是去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每天憂心著入學考試的題目小雪能不能掌握,也同樣擔心小雪能不能適應學校生活,和老師同學相處愉快。

相對而言,小雪爸爸就要淡定的多,他認為一切順其自然就好,這種滿不在乎的態度,讓小雪媽媽十分不滿,再看看還不懂事,每天只知道玩耍的小雪,小雪媽媽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更加苦惱了。

那麼幼兒園和小學有什麼區別呢,家長需要如此焦慮嗎?

1、客觀環境的變化。

孩子在幼兒園時期,身處的環境是五顏六色的,幼兒園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大量運用了卡通形象和鮮豔的色彩,裝修的非常溫暖明豔。而在小學中,一切都是統一簡單的,桌椅板凳都是中規中矩,操場上也只有一些簡單的體育設施,這些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難免有些不習慣。

2、師生關係的區別。

幼兒園的老師,不僅僅負責孩子的學習,也要操心孩子的飲食和身體,孩子和老師朝夕相處,就像親人一樣。但是到了小學,每門課程的老師都是不同的,一個老師也不僅僅教一個班級。大多數老師都是上完課就離開,不能像幼兒園老師一樣事無巨細的照顧孩子,這就要求孩子更加獨立,能夠自己應對學校生活。

3、學習方式的改變。

幼兒園時期,孩子的學習任務並不太多,主要是在日常活動中學習一些基本知識,注重的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而在小學中,老師的教學方式是在課堂上進行系統規律的教學,每節課的時間和學習內容都是固定不變的,不會因為一個孩子的不適應而放緩課程。

沉穩有序,不要進入幼小銜接的誤區。

現在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但是因為沒有經驗或者太過心急,往往容易進入一些誤區,反而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1、幼小銜接的準備時間。

許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大班,才開始注重這個問題,然而短短的一年時間並不會起到太大的效果。家長應該在孩子剛剛進入幼兒園,甚至更早一些,就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社交能力,為今後的入學打下基礎。

2、幼小銜接的準備方向。

幼小銜接絕不僅僅是擇校這麼簡單,很多家長本末倒置的更關心孩子的學校師資,甚至是一些物質上的準備。但是事實上,真正應該花費精力的準備方向,應該是孩子的心理接受程度。成年人進入新的環境尚且會感到恐懼,更何況是小孩子。疏導幼兒的心理,讓孩子不要對入學產生排斥才是家長真正應該注意的問題。

3、把一切託付給學校,過於看重成績。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的努力。想要自己的孩子在同齡人中成為佼佼者,絕對不能一切都依靠學校,作為家長,也要時刻關注孩子在生活上和學習上是否有不適應的地方。

《廣州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狀況調查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在收集的一千多份調查報告中,當今學生的心理狀態堪憂,主要就是來源於家長一味追求高分,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所以,家長務必理性看待孩子的分數,不要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狀態。

科學理智,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

1、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

家長應該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比如有意識地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自己做出選擇。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適當培養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這樣在學校中,才能更好的適應集體生活,走出獨立的第一步。

2、引導孩子進入良性社交。

孩子進入小學後,和幼兒園的環境完全不同,社交關係也發生了轉變。此時家長應該幫助孩子進入良性社交,比如邀請同學來家裡玩耍,在友情出現矛盾的時候及時引導疏通,而不是只讓孩子和成績好的同學交往,或者是對班幹部言聽計從。

3、教育孩子遵守規則。

學校是一個規則至上的地方,孩子必須學會遵守規則。要讓他們明白,學校就是學習的地方,不能老師說注意聽講,而孩子還在走神,上課鈴聲響了,而孩子還在操場玩耍。此時家長可以藉助一些動畫片,讓孩子明白在學校必須聽老師的話,幫助老師樹立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形象。

4、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家長應該提前培養孩子養成自學的習慣,幫助孩子進行課前預習,學會自主學習。孩子年紀小,禁不住動畫片和手機遊戲的誘惑,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從正面多多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提出禁止。

幼小銜接的時期,是學前教育和正規教育之間,起到起承轉合作用的重要部分,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變化,幫助孩子更順利的融入學校生活。每個人在進入新環境的時候都會有些忐忑,對於幼兒來說,這種忐忑會變得更加容易引起嚴重的後果,家長應該慎重對待。

關於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和應對方法,各位寶媽還有什麼寶貴的經驗呢,歡迎分享出來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做好4點,幫助寶寶順利幼小銜接
    在做入園溝通的時候,公立幼兒園裡負責接待家長的主任,直接告訴閨蜜,單純地在公立幼兒園裡學習,可以肯定地說,孩子是無法順利進行幼小銜接的。「公立幼兒園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能力,讓孩子掌握一些技能,就像是蓋房子的地基一樣,讓孩子掌握了這些技能後,他們才會在將來的日子裡,自主地學習、運用到一些知識。
  • 幼小銜接親子講座:幼小「愛」相聚,銜接零距離
    ,本次主要邀請了劉曼英老師採用講座和互動結合的方式,將如何做好幼小銜接的經驗傳授給父母,使其能更好地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新學期的生活和學習。在幼小銜接中,父母、老師和孩子三方的狀態和適應力都很重要。」需要準備的十個點進行一一講解,並邀請在場的小朋友進行情景模擬,引導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時間管理以及自理能力的培養,引起在座家長的深刻共鳴。
  • 一名優秀的家長,是如何做好孩子幼小銜接的?
    說到幼小銜接,左老師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準備幼小連結?孩子讀小學後,成績上能夠適應節奏,不掉隊;和同學相處融洽,合群,喜歡上學;學到很多知識和本領,養成好習慣,越來越有自信。這都是做父母的期待。
  • 幼小銜接,家長需要做好的5個準備
    其實對於幼小銜接(6000字告訴你,孩子幼小銜接習慣養成攻略),其實,我們應該更早就開始準備,而不是到了這個時候才匆忙準備。也就是說,幼小銜接一直貫穿於孩子學前的這6年當中,家裡有孩子即將升入一年級,其實他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成長裡程碑。
  • 2020,家長做好幼小銜接
    在特殊的這一年,幼兒大班的孩子,沒有上完下個學期,就步入小學了,那幼小銜接的工作就要由家長在長長的假期裡去幫助幼兒建立!因此,我們從家長的角度來總結幼小銜接的意義,第一、孩子進入小學前,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第二、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以免後期各種問題,導致家長、孩子手忙腳亂,出現河東獅吼。第三、為孩子教育的長跑,奠定良好基礎。
  • 幼小銜接家長必看圖書推薦
    不要焦慮,今天給大家推薦九本適合幼小銜接家長學習的圖書,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特別提醒:家長如有需要,可以加關注,私信索要相關電子書。在探討進入小學之前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家長要做哪些入學準備的基礎上,提出一年級是規範學習的起跑點。學習是孩子終生的樂趣,還是苦惱的負擔?在這一年裡,可以初見端倪。這一年裡,孩子們需要做些什麼?老師們會為我們的孩子們做什麼?家長們又需要為我們的孩子們做什麼?
  • 做好這幾點,幼小銜接不用愁
    而在這個暑假,「幼小銜接」可能是幼升小的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了。那麼,在「幼小銜接」中,家庭要充當什麼角色?家長又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一認識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的區別這個任務其實是給家長的,尤其是將來準一年級新生家長,要提早了解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的主要差異,為孩子入學做好準備。
  • 幼小銜接至關重要 家長們應謹慎選擇
    來源:本溪日報-本溪網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幼小銜接問題是長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關注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難題。孩子入學後產生厭學情緒、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問題,多是由於幼小銜接不當所致。
  • 幼小銜接做得好,孩子上學不被難倒,做好知識過渡家長要上心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幼小銜接,因為這是孩子正式接觸學習前的一個過渡階段,若是做好了,對之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它包括在能力上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包括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為孩子做好學前的心理建設,還有知識過渡等等,這些都是幼小銜接要做的事情。
  • 幼小銜接數學怎麼教?讓家長用最小力氣教會孩子加減運算
    「孩子5歲多了,10以內加法還要扳手指算,真愁人。」「小學老師比我們家長會教,現在都教會孩子了,上小學還學什麼?」「給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班,老師能教,我們就不用那麼操心了。」幼小銜接到底是什麼?盲目的追隨會導致什麼?
  • 幼小銜接常見的誤區是什麼?
    一、幼小銜接是什麼?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處於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學童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展特徵,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於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幼小銜接問題是長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關注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難題。
  • 寶寶幼小銜接心裡苦?專家:家長也要幼小銜接
    在這之前,他最大的苦惱只是媽媽總要求他多喝水、不許剩飯,還有中午要睡覺。如今,他感受到了些許不一樣的壓力:每天要學寫兩個字,學拼音,還要做算術題。在幼小銜接階段,軒軒並不是一個人。因為擔心孩子一上小學就掉隊,不少家長把起跑線設在了幼兒園大班甚至更早。專家表示,幼小銜接更重要的習慣的培養,這一點大多數父母都懂了。
  • 《成長魔方》:如何科學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是每屆父母都非常關注的話題,那究竟什麼是幼小銜接?幼小銜接從什麼時候開始?又該怎樣做好幼小銜接?而幼兒園學習的課程有這麼重要嗎?與小學有哪些關聯呢?
  • 一年級寶媽親身經歷:幼小銜接做到這3點,孩子順利度過幼升小
    眼看著還有不到兩個月,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就要步入小學一年級了,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幼兒園甚至都沒機會開園就直接迎來暑假了,家長更是在為要不要送孩子去幼小銜接班更糾結煩心。一方面孩子在家閒了大半年,家長擔心9月份直接上小學孩子會跟不上、不適應,另一方面又不敢輕易給孩子報個幼小銜接班,怕不安全。可是愁壞了不少家長。
  • 拼音啟蒙這樣做,幼小銜接不用愁!
    這是一個好問題,拼音是什麼?拼音是幫助我們識字的工具,讓識字更方便。如果只靠拼音認識漢字,那任務量可太大了,不是所有書都有注音,在認識拼音之前先識字,對學拼音、閱讀,都非常有幫助。有兩個朋友的孩子去年上一年級,今年冬天見面,朋友跟我說:拼音有那麼難嗎?我快叫我兒子氣暈了。讓他拼個:西瓜,他拼:ji-西,gua-瓜。J和X 他分不清。
  • 幼小銜接,最應該培養的,可能不是識字而是……
    作為一位資深小學老師轉型幼教的園長,我接到過無數關於幼小銜接的問題,也基於現實需求,我們也把幼小銜接課程改了又改,一年比一年好。目前我們的課程已經越來越多家長認可了。那到底什麼樣的幼小銜接才是最合適的呢?
  • 高瞻課程丨幼小銜接也許就差這一口氣
    / 幼小銜接也許就差這一口氣愁幼小銜接啊,這屆孩子基本上沒有幼小銜接,家長心裡太慌了!由此,幼小銜接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並非指向某次活動。一次小學參訪、一個「我要上小學」主題、一次和小學老師的對話都是這個過程中的一部分。
  • 幼小銜接,怎樣幫孩子做好過度?
    看看家裡還處在傻玩傻鬧的狀態的娃,家長在家裡都有些心慌氣短,臉紅心跳,不少家長也諮詢我,處於幼小銜接的娃們應該做點什麼。看看「別人家多才多藝的娃」,覺得自家孩子再不學點什麼,就來不及了!很多焦慮的父母選擇讓寶寶上學前班,通過幼小銜接來領先一步。
  • 快心算對幼小銜接的影響,家長必看
    可是當寶貝你入學之後才發現,身邊的很多孩子從大班就開始上孔樂幼小銜接課程。認識幾百個字,會小學算數,會拼音甚至已經知道上課的紀律和考試是什麼,而我們的寶貝晨晨這方面還是空白,曾經自豪的他也很失落。是媽媽我的責任,是我沒有做好功課,平時只光顧課外興趣,以為可以憑藉一技之長和同學拉開差距,沒想到卻忽略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根本——學習。
  • 5000字乾貨,幼小銜接面臨的3大難題及應對方法,建議收藏
    當孩子即將升入小學,家長的焦慮指數也是直線上升。在幼小銜接這個重要階段,我們父母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和孩子一起順利度過,讓孩子能夠享受小學時光。果媽和你分享幼小銜接攻略,幫助你解決以下3大難題:如何選擇合適的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