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時間,從100個鐵桿米粉到數億米粉,並躋身世界五百強榜單,小米發展速度令人驚嘆;今年10月20日,李佳琦、薇婭雙11首場預售直播上線,近8小時的直播裡,李佳琦直播間觀看量達1.6億人次,薇婭直播間觀看量1.49億人次,淘寶直播定金鎖定GMV排名顯示,21日0點正式開搶後,薇婭以35.21億排名第一,李佳琦以33.27億排名第二。兩人GMV疊加,近70億。
十年躋身世界500強、8小時實現70億銷售額,一個個數字令人驚嘆,這是國產手機的崛起?是直播帶貨的火爆?抑或是國人的消費升級?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些爆紅的現象背後都有「互動」與「粉絲經濟」的力量。
「粉絲」,是由英語單詞「Fans」直譯過來的詞,隨著社會發展,「粉絲」一詞的定義也不斷拓展泛化,無論是對於具體的明星個人,還是對於某些品牌,抑或是思維觀點,都可能擁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忠實擁躉。
所謂的粉絲經濟,就是要不斷有吸引粉絲的東西和內容產出,而粉絲經濟的特點是滿足粉絲的需求,把客戶變成朋友。
在中國,真正將粉絲經濟推向高潮的是2005年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其後,小米手機、粉絲電影、羅輯思維等各類文化媒體和商業產品在中國經濟市場中廣泛流行,由此創造了一批現象級的影響。
網絡圖
將「粉絲經濟」玩的爐火純青的,還有iPhone。
十多年前,iPhone初代被視為劃時代的產品,它的用戶體驗和社會地位在當時都獨一無二。
iPhone初代給了果粉比產品更為重要的東西,它滿足了果粉所有的「馬斯洛需求」:果粉每年都要買新手機,就是要獲取即將失去的尊重需求和實現自我需求;買新iPhone不僅是為了高大上(尊重需求),更為了達到自己使用最新iPhone技術的自我需求。
網絡圖
今年,iPhone12發布,這一次,依然備受矚目。儘管安卓陣營新機不斷,無數果粉依舊為了一款款跳票不斷、姍姍來遲的5GiPhone新機而望眼欲穿,愛不釋手。
iPhone之所以能夠俘獲諸多粉絲,與其「優質的用戶體驗」有直接關聯。iOS系統和高性能的A系處理器營造「極佳的流暢性」;一個乾淨、安全、穩定、可信賴、高質量的生態,在瀏覽器上或是在各種應用上,幾乎沒有廣告。
優秀的產品與服務之上, iPhone更通過一種價值觀營造,用特殊的IP烙印來吸引粉絲,精巧、細緻、快捷、時尚……當果粉用iPhone到處拍照、分享的時候,不僅樂在其中,而且會獲得心理上的巨大滿足,甚至心靈上的快感。
iPhone上印著的品牌Logo,成為果粉們身份、喜好、社會地位以及自我判斷的標記。通過對特定品牌的選擇,消費者可以勾畫出一個關於圈層的形象。
從娛樂明星,到科技產品,再到層出不窮的網紅快消品、盲盒,粉絲經濟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不過對於高貨值、低頻率的房地產來說,似乎鮮有品牌與粉絲間的高粘度互動,當然也有例外,天津的一家本土企業就靠著精益求精的產品和貼心的服務,樹立了極好的市場口碑,收穫了無數一路追隨的鐵桿粉絲,這家房企就是:格調。
提到格調,業內和購房者都會聯想到中式園林、品質過硬、服務貼心等,更重要的是,從格調空間開始,每一個格調開發的項目都有著一個獨特的現象:無論整體市場火熱還是冷清,格調既不降價,也不緊不慢,但每次開盤都給市場一個驚喜。
格調的作品篇篇不同,各自有著獨特的開發特色,精彩紛呈,但格調的客戶卻有著驚人的共性。
他們素養極好,有著自己堅持的審美與偏好——松間書院、格調藝術館沒有任何防盜裝置,接觸圖書5000餘本,這些圖書的按期歸還率達到99.7%,甚至還留下了許多關於「書」的故事:
有一位年近花甲的阿姨一個月裡幾乎每天在這裡花2、3個小時左右讀詩,對,不是看消遣類小說、散文,而是讀詩,最後為喜愛的那本書穿上了「書衣」;
有的人出差在外,為按時還書,將圖書千裡迢迢郵寄過來;
在口罩最緊缺的時候,格調緊急協調了一批N95口罩發給業主和格調朋友時,很多人表示,這個時候,你們以及物業的夥伴們更需要;
有的小朋友在松間書院結交到親密的髮小,有的大朋友在菁園咖啡館認識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些客戶更成為一路追隨的死忠粉,有人從市裡追隨至濱海,每套收藏;
濱海的客戶有人從2015年格調林泉一期開始等候至今,終於如願成為格調林泉二期或菁園的業主。
無論市場如何變動,格調的老業主、老朋友,一直都在,雖然也許數量並不龐大,但對於走產品路線、精工細作的格調來說,已經足夠了。
是什麼一直在吸引著這群收入、質素、審美都在線的「少數人」?
格調藝術館
格調松間書院
產品至上、客戶至上是格調備受青睞的首要原因。
市場再好或者再差,格調永遠是最不慌不忙的那一個。每個新項目,即使佔用開發周期與資金也要花時間研究該區域的客戶需求,一點點調整戶型與設計;建築結構要更紮實,高層甚至要考慮抗震阻尼器;園林景觀要更豐富,每個園子能不能再精緻,讓人再舒服一點;隨著需求的發展,門窗、電梯、大堂都要質量更好、更快、更明亮高檔;面寬戶型要更舒適;隱蔽工程投入也不能壓縮成本;從第一天賣房起堅持真正的「無理由退房」,創全國的先例,倒逼自己做好產品不讓粉絲失望……在現在的資金成本壓力下,較長的開發周期、高成本投入也許是格調作為市場企業不那麼明智的地方,但這也註定了格調選擇走產品路線是正確的。
格調林泉園林實景
格調初晴實樓
氣場相投也是一種「玄學」
格調的建築和園林一直都是亮點,十幾年的社區一打眼也是能認出來是格調的。但是充滿「玄學」的是,格調用的從來不是最豪華的石材、名貴珍稀樹種,做出來的建築和景色卻偏偏能讓他的客戶喜歡到心窩裡。當然這並沒有什麼神秘色彩,就是憑藉專業與審美的力量,一個庭院,幾棵果樹、幾塊石頭的擺放,就是最符合造園方法的比例與構圖;普普通通的竹子,就是讓人走不動路、愛不釋手。看似簡單的空間,卻往往需要幾十年的美術與園林功底。無論是蘇州園林還是日式園林,最難的就是形易仿而神難得,「看煮松上雪」、「別院深深夏簟清」、「歸路入閒吟」、「日光穿竹翠」……是需要一些人生閱歷才能讀懂的韻味。
在這裡,造園和賞園,都是藝術,都是樂事。
格調林泉園林實景
格調松間實景
格調初晴示範區實景
口碑的積累,讓「格調粉」隊伍越來越龐大。格調力求把產品打造成極致,業主通過長時間的居住,就理所當然的成為第一批格調粉兒,於是便有了口碑。業主親朋好友,業主家人的親朋好友,每當他們來做客,便會產生不斷的口碑傳播,第三批,第四批……這樣的客戶積累也許比中介一周帶看幾百組來得相對緩慢許多,但規避了目前中介渠道帶來的很多問題,以後有機會可以細說。從長遠來看,這種發展模式對企業、對用戶都是雙方受益。
格調空間實景
粉絲的信任和追隨,給了格調不被市場左右的底氣。在市場上的認可下,格調更有了心無旁騖打磨產品的底氣。不用中介、不和競品比價格,把省下的營銷費用用在產品投入上,只滿足粉絲對品質品位的要求,格調粉也願意將更高的成本投入到產品中來,由此形成了良性互動。
格調榴園望月庭
在和粉絲彼此成就的基礎上,格調從未停止和粉絲更多互動的嘗試,據爆料,格調團隊目前正在醞釀一個與更加大膽的想法:在各個項目陸續組建格調業主或粉絲的微信群,形成一個與格調粉直接對話的渠道,也為所有業主搭建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在一個交房維權、客訴頻現的市場背景下,這一舉動無疑透露著巨大的自信與魄力,粉絲的聚合,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這會不會是格調深化「粉絲經濟」的全新契機?期待格調帶給我們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