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眾消費的升級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在粉絲經濟領域有了更豐富的展示形式。國內的粉絲市場經濟在開始發展階段存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受到了韓國的影響,他們的綜藝輸出、韓劇明星、飯圈文化等等。
2000年-2008年之間,以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等電視選秀節目為代表,出現了一批人氣明星,如今許多成為今天行業內的大咖,在此階段粉絲的作用也僅僅體現在輔助投票上,是展現人氣的主要形式。
2008年之後,國內開啟綜藝時代,引進大量國外綜藝模式,打開各路明星的粉絲市場。
2012年起,偶像團體的熱度開始走向高潮,EXO的歸國四子,個個都是頂級流量,綜藝、劇集、廣告接到手軟;新生代的低齡少年組合TFBOYS也開始嶄露頭角;SNH48大型團體也層出不窮。此時人們已經意識到新時代的粉絲經濟,已經遠遠超乎他們的想像了。
2018年,國內推出《偶像練習生》及《創造101》兩款節目,更是把粉絲的地位推向高潮,給粉絲「養成偶像」的觀感,自此粉絲經濟進入了爆發期。
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社會或者要改為:得粉絲者得天下,如今中國無論是對於明星偶像,還是一個企業文化品牌,都需要通過粉絲的支持。作為企業品牌運營的一環來說,粉絲不僅是一個目標市場消費者,也是忠實的消費者。
大學校園的粉絲群體是什麼?
當考慮大學生的時候,他們的名人奉承更多的是一種精神支柱,也許是對一種能力,一種品質,或者一個夢想的認可。在自己喜愛的明星上,一定影響程度能彌補企業自身的短板和遺憾,從而能夠滿足內心的期待,甚至我們可以通過獲得一種激勵,作為一種教學目標鼓舞自己。
據《2018年中國青年人興趣社交白皮書》顯示,近89%的年輕社交用戶追星,79.6%的人願意積極為偶像應援打榜或投票,約50.3%的追星族願意購買偶像代言的產品。而在2019年大學生平均每月可支配的收入超過了2000元,在北上廣深地區更甚,作為粉絲經濟的主要群體之一的大學生,也成為當下商家爭相搶奪的目標。
如何利用好校園粉絲經濟?
從產品進行運營的思維去看,粉絲經濟運營和用戶管理運營有許多企業相似之處,基本信息可以劃分成三個發展階段:獲取粉絲、粉絲留存、粉絲裂變。
獲取粉絲:
首先,大學校園營銷具有相對封閉的環境特徵,信息傳輸和促銷在線取決於社交平臺的溝通,以及根據學生之間的歐元的溝通。所以企業在校園營銷中,在線和離線需要結合起來,以確保覆蓋範圍更廣的最大限度獲得大量的關注,成為粉絲的追隨者。
粉絲留存:
其次,大學生是一群有鮮明個性的群體,願意為自己喜歡的事物買單。因此,對粉絲培養的忠誠尤為重要。無論是營銷方法還是營銷內容,有必要找到一個定位。例如,通過線下活動,做數據,找到一個明星的認可等,將粉絲轉移到意願,注意,時間,能量,金錢等。
粉絲裂變:
粉絲的自擴張也是企業品牌運營的關鍵階段,比較可以有效的方法主要就是我們尋找校園內的KOL進行安利,比較直觀和高校的進行分析品牌植入,從而能夠獲取具有一定比例的有效新增粉絲。
如今,在網際網路上,粉絲經濟和網際網路的結合是一般趨勢。未來很多中小企業管理可以沒有我們自己的知名品牌,但是他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粉絲會員,否則難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網際網路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