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明指引追星行為——粉絲群體如何貢獻正向價值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人民日報

粉絲不僅要保持「人人獨善其身」的自覺,更要實現「人人相善其群」的格局

「讓世界一同見證祖國的強大!」新中國70華誕,一群群年輕人,以網站、微博、貼吧為陣地,用圖片、留言、話題等形式,為祖國歡呼。用時尚話語表達對祖國發展的由衷自豪,向世界介紹真實中國,這些年輕人的真摯熱情令人感動。

近年來,伴隨著文化娛樂產業的發達和媒介渠道的拓寬,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粉絲群體、粉絲文化現象受到人們的關注。從攢專輯、建貼吧到打廣告、頂數據,粉絲群體不再滿足於文化產品的單純消費,而是深入參與到娛樂活動的策劃傳播中,成為「生產型消費者」。從觀賞者到互動者再到「造星者」的轉變,令粉絲群體得以在文化市場一展其才,也使粉絲活動走向線下。

需要指出的是,粉絲群體活動既有蓬勃向上的一面,同時,也存在無序、失序乃至無視社會規範等現象。比如,不久前發生的粉絲「代拍」導致航班延誤、公開售賣明星使用過的醫療用品等事件,折射出部分粉絲的非理性行為。而電影「鎖場」、網絡「控評」、互潑髒水等不良現象,不僅透支著明星的流量,更制約著行業的健康發展、侵害著流行文化的正向價值。個性追星,不可任性而為;社會規範失守,粉絲群體就可能失序。用文明指引追星行為,用理性涵養粉絲心態,才能激蕩起粉絲群體正能量。

粉絲不僅要保持「人人獨善其身」的自覺,更要實現「人人相善其群」的格局。現實中,人們欣喜地看到,日益成熟的粉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粉絲個體的非理性追星行為。「謙遜、禮貌、謹言慎行、自律」等形象正在成為粉絲群體主流。比如,開完演唱會後的場館,粉絲們把座位上的垃圾清理完後才離開,很難再看到以往演唱會後垃圾遍地的現象。事實證明,粉絲的真情實感,只有合理合法、文明有序的表達,才能贏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同時,對個別違法失德行為「零容忍」,把規矩立起來,才能把社會規範的紅線內化為心中的底線,讓文明追星的行為始於自發、終於自覺。

面對數量動輒上百萬、千萬的粉絲群體,相關部門應善於抓住重點,突出精準引導。對文娛行業及相關企業的行為加強監管,防止粉絲被資本邏輯和商業模式裹挾;密切關注網際網路平臺的流量數據、社群輿情,以適應粉絲為偶像「打榜」「控評」的衝動;督促明星以身作則,為粉絲樹立正面榜樣;引導群主、版主等活躍粉絲髮揮更積極作用……針對粉絲活動的關鍵環節、關鍵群體,有的放矢、精準施治,才能讓龐大的粉絲群體穩健運營、秩序井然。

粉絲「抱團」是一個經濟現象,也是一個文化現象。讓粉絲群體活動在正確的軌道上,需要剛性制度,也需要溫和疏導。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以好故事的巨大「引力」,吸引粉絲通過現場觀影、線上樂器接龍等方式為祖國點讚;一些明星投身留守兒童資助、圖書館援建等公益項目,大批粉絲參與其中……期待更多優秀作品、優質明星搭建起主流文化和粉絲群體的溝通橋梁,為文化市場注入更多創造力和正能量。(石 羚)

相關焦點

  •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不應以錯誤的價值導向,引導青少年追星!
    學校是知識殿堂,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不是為明星應援的粉絲加工廠。老師的這個行為,無疑是把學生變成了自己追星應援的工具,沒有作為一個老師基本的職業規範,也有損教師職業道德;同時,這種行為也給正在啟蒙期的孩子樹立了一個錯誤的價值導向,引導著青少年去追星。少年兒童教育關乎國家未來,青少年價值觀培養關乎民族希望,在青少年教育問題上,絕對不能馬虎。
  • 檢察院提醒:這樣追星,違法!
    圖源網絡檢察官提示:粉絲群體在眾籌過程中缺乏專業人士的監管,很可能出現負責人攜集資款跑路的行為,此時可能涉及詐騙罪、侵佔罪等。▼洩露藝人隱私在粉絲群中,經常有黃牛販賣或者粉絲之間互相分享例如航班信息、手機號碼等明星私人信息的行為存在。
  • 自殘追星的EXO女粉絲是如何煉成的?
    「亞洲天團」EXO影響力驚人,其粉絲常有自殘等極端行為 EXO粉絲群體不僅數量龐大,可怕的是他們具有超高的秩序性現在在馬路上隨便抓一個第一個等級的追星是出於娛樂。這部分人佔五分之一。他們迫切想知道一些王牌明星的生活細節和情感經歷。這些追星族不會表現出極端行為,但是他們卻比非追星族承受更多的憂慮、沮喪,而且會因為追崇明星而表現得患得患失;第二個等級的追星,會表現出對明星的強烈個人崇拜。調查結果顯示,有10%的人屬於第二等級。
  • 「追星」心理學1:追星關係中的「黃金法則」
    為此,專門整理出一個系列來,不過也有可能寫著寫著半途而廢了……心理學中有一條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一樣去對待別人。」粉絲與偶像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一種人際關係,只是這種人際關係比較特殊,對於偶像而言,粉絲是一個被定義的群體,所以是一個人和一個群體的人際關係,事實上一個偶像也很難和每一個粉絲都建立人際關係。但對於粉絲來說,粉絲是獨立的個人,她也許會同時有幾個偶像,但就對某個偶像而言,這個關係是一對一的人際關係。
  • 愛他就平底鍋拍他,GOT7演唱會段宜恩被拍臉,追星請文明
    導讀:「追星」如今已經成為一種社會風氣,而星的種類也不僅限於演員歌手,而關於追星的不文明舉止也頻繁曝出,於是對於各類明星的粉絲就被網友分出幾種類別,比如鐵粉,路粉,黑粉,腦殘粉等,而演唱會上拿平底鍋拍自家愛豆的粉絲又該叫什麼粉呢?
  • 粉絲機場「追星」頻致航班延誤 或被列入「黑名單」
    粉絲在機場圍追明星的場景近年十分常見,無論是到達出口、辦票櫃檯、登機口、接機口,甚至在航班上都出現了粉絲從經濟艙湧入頭等艙求籤名、合影、拍照的情況。這些粉絲的「追星」行為讓機場秩序和航班運營大受幹擾,嚴重的甚至造成了航班延誤,這些變成「機鬧」的粉絲到底該不該上民航「黑名單」也就成了一個公眾關注的話題。
  • 粉絲群體習慣用語的形成、發展與影響
    訪談過程中發現,對於粉絲群體習慣用語的熟悉程度與是否參與粉絲群體內部活動相關性較小,與是否追星相關性很大,追星與不追星兩個群體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性。同時,對粉絲群體習慣用語的了解程度與「娛樂論壇」類型的媒介平臺使用度相關性極高。
  • 如何應對機場粉絲類接送機群體管理難題
    前不久,上海虹橋機場玻璃被粉絲擠碎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我國幾大機場是明星等公眾人物出現的高頻地區,大量接送機人員在機場聚集,給機場的秩序和安全管理帶來了不良影響,給機場各保障單位的工作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當前粉絲類接送機群體的情況及應對措施進行分析和總結。
  • WANNAONE中國粉絲追星騷操作,韓國媒體曝光,網友:丟人
    WANNAONE中國粉絲追星騷操作,被韓國媒體曝光,網友:丟人!   又又又丟人了!!!   已經說不清這次中國的追星女孩第幾次,被外國媒體曝光打臉了,每一次網友的感想都是覺得面上無光,怎能用一個「丟臉」可以形容。
  • 媒介之變|內地娛樂圈:技術時代的追星體驗
    在我看來,內娛講述著這樣一個故事:在強技術與強市場的扭力下,中國的網絡世代如何尋找並修建(或解構)自己的生活方式、審美領域與文化身份。追星文化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同風格和特點。當下圍繞內地娛樂圈展開的追星則充滿了新的動態,可算作一種「中國式追星」。
  • 肖戰是我的偶像,他要對我負責:到底誰該為粉絲行為買單?
    但是話說回來,粉絲如果真的可以實現自我管理,那還會出現這些亂七八糟的爭議罵聲嗎? 「流量明星的商業價值和龐大聲量,本來就是由粉絲一手供養而來。粉絲是流量明星的資本,也會成為潛在風向。
  • 楊超越粉絲出圈!「超越杯」編程大賽落幕,碼農追星如此硬核
    這是一場硬核追星,是程式設計師粉絲們為偶像楊超越,也為自己的生活貢獻出的一場大禮。最佳編程獎《超越傳說》截圖「沒有一點實力都不敢追星了」,這是一句戲言,但對照著「超越杯」編程大賽的參選作品,這句話又名副其實。
  • 陶淵明的粉絲:昭明太子蕭統超越一般追星行為
    曾秋華/江西  說起來,陶淵明的粉絲還真不少,除李白外,還有很多「重量級」、「大腕級」的人物。  讀一篇介紹李白「粉絲」的文章,聯想到自己喜歡的陶淵明,心想:李白還是陶淵明的粉絲呢!  很明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和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是一脈相承的。李白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 人類偶像崇拜發展簡史:「追星」如何追出「飯圈文化」?
    作為一個24k純度的「路人」,為了讓大家更有知識含量地吃瓜,我們對人類追星歷史進行了一番梳理,以更全面地了解偶像與粉絲的重重羈絆。01 刻在人類基因裡的偶像崇拜,並不羞恥追星、成為某個人的粉絲,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甚至今天諸多狂熱粉絲的行為,可能都是前輩們玩剩下的。
  • 該如何教育孩子理智追星?
    通過明星「黑」熱度製造流量用網頻繁的粉絲群體大部分為學生,而學生時代是個單純、青澀、懵懂的時期,換而言之,他們對信息的來源及目的性是不太有判斷能力的。鹿晗曾屢次發文勸誡粉絲理智,粉絲的行為已對旁人造成了幹擾,但收效甚微;王一博後援會也特地發文反對「私生」行為,直指粉絲已經打擾到明星本人家人,但依舊無法避免粉絲的瘋魔;甚至關於肖戰的此次事件,肖戰也多次勸粉絲「理智,不要過嗨」,但是依舊無法避免粉絲的一意孤行給別人造成了巨大損失從而引起爭端。
  • 教育輿情觀察:老師應援偶像 謹防個別行為汙化群體形象
    表示,學校是知識殿堂,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不是為明星應援的粉絲加工廠;老師的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幫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因而,無論是否佔用課堂時間,也無論該老師是否藝人的鐵桿,組織學生搞應援活動,既背離了老師的職責使命,更容易引發或者助長學生的明星崇拜。 需警惕因教師個體行為而汙化教師 「群體形象」
  • 我們粉絲該如何才能保護我們熱愛的偶像
    基於「蔡徐坤現象」亂象的應對思考 應當來說,在網絡空間失去自我理性的粉絲個體普遍為年齡較小的青少年群體,而在蔡徐坤的粉絲群體中,低齡群體也佔了較大部分的比例。因此,從對策制定上,需要考慮青少年群體的特性。
  • 「中老年粉絲」還記得自己當年追星也很野嗎?
    當第一批中老年粉絲迷茫地點進周杰倫超話的時候,一定沒有料到這場起源於反諷和戲謔的行為藝術,最後真的變成了咬牙較勁的battle。最終,周杰倫超話影響力登頂並破億,不負除了蔡徐坤粉絲以外所有人的眾望,把霸佔了榜單第一很長時間的蔡徐坤拉了下來。
  • 校園粉絲群體是什麼?如何去利用好校園粉絲經濟
    此時人們已經意識到新時代的粉絲經濟,已經遠遠超乎他們的想像了。2018年,國內推出《偶像練習生》及《創造101》兩款節目,更是把粉絲的地位推向高潮,給粉絲「養成偶像」的觀感,自此粉絲經濟進入了爆發期。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今社會或者要改為:得粉絲者得天下,如今中國無論是對於明星偶像,還是一個企業文化品牌,都需要通過粉絲的支持。作為企業品牌運營的一環來說,粉絲不僅是一個目標市場消費者,也是忠實的消費者。大學校園的粉絲群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