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登高,這個習俗白雲人居然傳承了上千年!
早在1500多年前,白雲人就已經將白雲誕(即鄭仙誕)養生、驅邪等習俗,與重陽登高的原有習俗結合起來,形成了今日之重陽登高節。重陽素有登高的習俗。2007年,重陽登高已被列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別於其它技藝傳承,該項非遺文化有著龐大的傳承群體。它形成於白雲人日積月累的生產生活,在千百年的文化變遷中,形成了獨具白雲屬性的文化密碼。
-
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清明節期間,哈爾濱烈士陵園推出「代祭」服務
清明節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哈爾濱烈士陵園將繼續實行封閉管理,向社會倡議開展網絡祭掃,並推出「代祭」服務。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周年,為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哈爾濱烈士陵園管理處將在閉園期間,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為主題,以緬懷先烈、弘揚英烈精神為重點,依託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戶網站和哈爾濱烈士陵園微信公眾號祭掃平臺,開展網上祭掃活動,致敬英雄烈士。
-
重陽•我們的節日丨福州四中:重陽登高,勵志擔當!
詩歌箏鳴,茶香菊黃老幼同樂,喜氣洋洋10月22日「重陽登高·勵志擔當」福州四中第三屆重陽登高節活動如期而至「憶往昔先賢登高望遠抒壯懷,看今朝學子立志成才譜新篇。」福州四中副校長吳勇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福州四中地處大廟山,上有登高亭、登高石,是福州古人每逢重陽「登高覽勝、以暢秋志」的重要民俗遺址。學校要發揚傳統節日文化中挖掘教育價值,立足本校特色,以師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主題校園文化活動。此次重陽佳節,學校繼續挖掘重陽節傳統文化精華,結合「登高致遠、惠澤天下」的學校精神,傳承中創新,以「重陽登高·勵志擔當」為主題開展活動。
-
迎重陽,緬懷革命先烈 長沙縣開慧鎮:在愛老敬老中傳承紅色基因
迎重陽,緬懷革命先烈長沙縣開慧鎮:在愛老敬老中傳承紅色基因(開慧鎮離退休老幹部參觀繆伯英故居)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6日訊(通訊員 向傑勳)2019年重陽節來臨之際,長沙縣開慧鎮組織全體離退休老幹部前往繆伯英故居、葛家山村開展「迎重陽,緬懷革命先烈」活動,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
-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呢?重陽登高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有登高的習俗,而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重陽登高多以登山為主,但萬一是地勢平坦的地方,北宋時期的首都開封,重陽沒有高山可登怎麼辦呢,就不登了嗎?一、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有一種說法是登高闢邪,在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
-
重陽登高,祈福健康長壽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
-
重陽節習俗
歸寧就是已嫁之女歸省父母,花糕是指摻入乾果,插上裝飾旗的重陽糕。」劉侗的記載裡尚無女兒節的名稱,有之,則見於《大興縣誌》:「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歸,亦曰女兒節。」明清時北京分宛平、大興兩縣,故知京師已有重陽節亦曰「女兒節」的說法。清乾隆時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亦載:「京師重陽節花糕極勝……市人爭買,供家堂,饋親友……有女之家,饋遺酒禮,歸寧父母,又為女兒節雲。」
-
清明追思 江蘇學子們是這樣緬懷先烈的
又是一年清明祭,又是一個追思日。今天,江蘇省各地多所學校以各種形式深切緬懷英烈,寄託哀思。 紅色詩會:傳承紅色基因 南京市白雲園小學舉辦了學生清明詩會。
-
重陽節習俗及演變——烏蘭察布新聞網
這個重陽登高常用的典故,反映出在東晉時,登高已是重陽日節俗。 「白衣送酒」典故說的是:晉末文人陶淵明(365~427)酷愛菊花,認為「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重陽節這天,既要賞菊,更要暢飲。哪料某年重陽節,陶淵明無酒,只好在菊叢中犯愁,恰好郡刺史遣身著白衣的家丁送酒來,陶淵明接酒就在菊花叢中痛飲,喝得酩酊大醉。 「白衣送酒」是重陽飲菊酒常用的的典故。
-
《瞭望》文章:丹東:志願軍英魂的追尋
《瞭望》文章:丹東:志願軍英魂的追尋 抗美援朝是一部志願軍將士用生命寫就的英雄史,不但捍衛了年輕共和國的安全與尊嚴,而且是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一次有力詮釋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李松 9月21日,遼寧省丹東,煙雨濛濛
-
又是一年重陽節 登高賞秋浙江人去哪裡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按民俗傳說,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其中,最重要的民俗當屬登高了,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從李白的「樂遊原上清秋節」、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等詩句中已窺見,重陽登高賞秋遙寄思念古已有之。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原因一:登高闢邪氣。為什麼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
-
草帽詩社|傳承紅色精神,重溫革命初心|緬懷偉人毛澤東
> 9月9日是偉大領袖毛澤東逝世四十四周年紀念日,草帽詩社組織詩友和文化志願者赴薊州區東二營鎮高崇波建立的毛澤東紀念館開展「尋訪偉人足跡,感受革命精神;弘揚紅色精神 活動開始前,大家向毛主席像獻上白菊,表達緬懷之情。邦均馮雅齋書苑的馮建國先生現場潑墨書寫:弘揚紅色精神,重溫革命初心」。民俗專家丁連舉老師現場作詩並蘸墨揮毫。中小學生們向偉人致少先隊禮。期間,大家以詩歌朗誦、聽紅歌、講革命故事等形式向偉人致敬,重溫革命歷史,傳承紅色精神。
-
2020《傳承的力量》重陽節篇報導合集
學校作為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為了更好的傳承中華文化,將傳統文化引進校園,增強青少年的文化底蘊,讓古老的民族文化在青少年中得以更好的傳承。2020年,由教育部主辦的《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系列節目再度啟程,於重陽時節,走進校園,傳承中華五千年浩浩湯湯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一起重溫重陽節篇全部報導。
-
佳節又至,共迎重陽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重陽節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
「詩詞鑑賞」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古詩詞裡的重陽節!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佩茱萸、飲菊花酒。天朗氣清的日子裡,探訪秋的神韻,綻放美麗的心情,平淡的生活因之而多姿多彩。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
-
桂山中學千名學生徒步22公裡
12月12日上午7點,桂山中學的文化廣場上已是旗幟招展,1100多名高一新生參加學校的「重走英雄路 傳承報國志」徒步行軍行動。桂中學子走的這條聯繫兩個紅色基地之間的道路,是當年先輩們為革命來往奔波之路,是一條走向人民解放、民族獨立的光榮之路。「他們,從未遠離;我們,從未忘記!」站在石瑩橋邊的士紀念碑前,學校黨委副書記陳福生帶領全體學生深切緬懷歷史、致敬英魂,並提出了兩個問題。為什麼彈丸小國敢犯我中華?我們應如何作為,才能不愧於英烈?「作為傳承紅色因子的桂山學子, 我們應該這樣回答:走英雄路!立報國志!
-
逸陽讀書節閉幕式 誦讀紅色經典傳承紅色基因
天津北方網訊:12月4日下午,逸陽梅江灣國際學校報告廳裡掌聲雷動,「誦讀紅色經典 傳承紅色基因」2020年校園讀書節閉幕式在這裡舉行,至此,歷時兩個月的讀書節在師生的朗朗誦讀聲中落下了帷幕。
-
哈爾濱烈士陵園推出「代祭」服務
清明節期間,為減少人員聚集,哈爾濱烈士陵園繼續實行封閉管理,並推出「代祭」服務。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入朝作戰70周年。為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哈爾濱烈士陵園管理處將在閉園期間,以「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為主題,以緬懷先烈、弘揚英烈精神為重點,依託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戶網站和哈爾濱烈士陵園微信公眾號祭掃平臺,開展網上祭掃活動,致敬英雄烈士。同時,組織工作人員為烈士家屬提供「代祭」服務,通過掃墓、擦拭墓碑和骨灰盒、獻花等綠色文明方式祭奠英烈。
-
【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 緬懷烈士功績——真光中英文小學舉行烈士紀念日主題升旗儀式
為弘揚偉大革命精神,深切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烈士精神,激勵全體學生銘記革命歷史,增強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2018年9月30日早上,「傳承紅色基因
-
探訪退休黨員,傳承紅色思想
為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學習老黨員身上的紅色精神,在促進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7月25日,河南科技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實踐團來到臺前縣的老黨員家,傾聽他的故事,和老黨員一起憶往昔崢嶸歲月,話今朝幸福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