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鑑賞」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古詩詞裡的重陽節!

2020-12-16 品讀好詩詞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佩茱萸、飲菊花酒。天朗氣清的日子裡,探訪秋的神韻,綻放美麗的心情,平淡的生活因之而多姿多彩。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在這傳承千年的重陽佳節,人們登高、賞菊、吃糕、插茱萸,歷代文人吟詩賦詞,留下了不少妙語華章,在浩瀚的詩詞海洋裡流光溢彩。

重陽

唐-司空圖

白髮怕寒梳更懶,黃花晴日照初開。

籬頭應是蝶相報,已被鄰家攜酒來。

重陽不見菊

宋-宋祁

戲馬佳辰菊未黃,有人惆悵獨持觴。

心知不作匆匆意,故欲凌寒報早霜。

己未重陽

宋-呂本中

病無佳思只深藏,漫繞東籬菊未黃。

最是一年秋好處,可能無酒過重陽。

和範都官行後九日奉寄

宋-趙

湖平風穩送歸航,望隔嚴灘七裡長。

更上高峰盡高處,黃花新酒醉重陽。

重陽日憶遠

宋-楊億

逆旅重陽節,窮秋萬裡身。

金英浮酒盞,珠淚溼衣巾。

為客飄蓬遠,思家落葉頻。

祇應蝴蝶夢,夜夜得相親。

重陽後絕句

元-方回

九月重陽菊未開,十月小春梅又來。

賞過日長添一線,一瓶菊伴一瓶梅。

重陽

清-楊浣芬

節已重陽近,登高共舉觴。

茱萸應遍插,菊放幾枝黃。

九日

清-戴亨

幾度重陽客裡過,一身長病奈秋何。

少年壯志蹉跎盡,回首煙雲塞上多。

鵲橋仙-重陽

清-趙慶熹

一溪野水,滿山落葉,曉郭寒煙初透。

前宵風雨昨宵陰,才畫出、今朝重九。

紅萸結佩,烏菱佐盞,獨自淺斟杯酒。

黃花瘦總似當年,算我比、當年還瘦。

小重山-重陽

清-梁清標

籬下參差淺澹妝。浮雲殘照裡、又重陽。

鏡臺空憶影雙雙。花無主,此日為誰黃。

蕭瑟罷萸囊。風煙羞故國、遠山蒼。

登高縱目事荒唐。杯入手,驚見鬢邊霜。

相關焦點

  • 「今日重陽」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我們迎來重陽節祝老人健康長壽願家人幸福安康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又稱重九、上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重陽,是一個賞菊的節日,  菊花,是屬於重陽的主角,  因此重陽節的第四個主題,  就是賞菊。  重陽節·詩詞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每到重陽,很多人就會想起毛澤東這首耳熟能詳的《採桑子·重陽》,馬上湧上心頭的便是「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的精彩詩句。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九首經典重陽古詩詞!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的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老人節。「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佳節來臨之際,最美不過登高望遠,出遊賞秋,吟詩作賦。作者流浪異鄉,與兄弟親人離散,由於正逢重陽佳節,因此格外的思念他的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流落異鄉的遊子,不能與家人相聚,心情寂寞惆悵又無奈。2、《重陽舟中》宋·戴復古扁舟何寂寞,絕不見人家。無處沽村酒,何從問菊花。
  • 詩詞丨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 | 詩詞天地(shicitiandi)圖片來源 | 網絡◆◆◆回 復 約 嗎 送 你 一 個 特 別 推 送一縷秋風,百樣情懷。趁著重陽佳節,就讓我們伴著秋風菊香,行走在詩詞的山峰裡,品味不一樣的重陽。重陽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有一陣長風,將滿腔的思念捎上,回到故鄉。
  • 重陽節古詩詞大全 關於重陽節的近百首古詩詞
    重陽節古詩詞大全 關於重陽節的近百首古詩詞重陽節古詩詞大全 關於重陽節的近百首古詩詞(2)重陽節古詩詞大全 關於重陽節的近百首古詩詞(3) 重陽節古詩詞大全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大全九月九日重陽節詩歌大全,這裡有近百首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那些孩子們不得不知的重陽節英語小知識
    所以「重陽節」也稱作是登高節。今天,小易就帶著大家了解一下關於重陽節的一些英語表達~ 重陽節這一天的活動豐富多彩,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 古詩詞裡,看重陽
    說到重陽詩詞,腦海裡浮現的第一首詩詞就是它!那是因為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首句就用了兩個「異」字,似乎脫口而出,卻別有滋味地渲染出在異鄉作客的生疏不適的孤獨感。從「每逢」二字來看,加倍的孤獨感不是這個節日才有,以前的諸多節日已有過。
  • 重陽節·詩節丨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在這傳承千年的重陽佳節,人們登高、賞菊、吃糕、插茱萸,歷代文人吟詩賦詞,留下了不少妙語華章。今天,讓我們一起在詩詞裡品味「重陽」! 賞析: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有哪些?重陽節精選古詩詞100首(圖)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過了中秋,又近重陽。重陽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無數重陽詩詞。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有哪些?各朝代重陽節古詩詞100首。
  • 閒話重陽:詩詞中的重陽節關鍵詞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也許是沒有法定假期的緣故,今人對於重陽節的重視程度要遠遜於清明、端午,更不要說中秋、春節了。其實歷史上的重陽節是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並列的中華民族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重陽節的命名特別有學問。
  • 毛澤東《採桑子·重陽》詩詞賞析
    《採桑子·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賞析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宛如一山飛峙,起勢突兀。在這兩句中,從近處看,前句是虛,後句是實;前句泛論人生天道,後句帶出重陽入題。
  • 再會九九,又見重陽
    重陽節,也是「敬老節」。,是一個賞菊的節日;菊花,是屬於重陽的主角。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獨屬於菊瓣長長的重陽深秋菊花與重陽活動形影不離重陽與菊香飄搖融為一體最後,以一首最為樂觀豁達的詩詞收尾重陽《採桑子·重陽》毛澤東
  •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原來古人對生活更有儀式感
    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古人喜歡登高祈福,祭祀先祖,故重陽節又稱登高節,祈福節。重陽節的活動賞菊花菊花開在九月份,又稱長久之花,其淡淡的菊香,與眾不同的氣節,讓古代人們對它欣賞有加,二三結伴,三五成群,走在布滿菊花的集市上,聞一下這個,嗅一下那個,好不熱鬧!
  • 九九重陽 • 今又重陽
    無詩詞,不重陽!古往今來,人們對此節有著特殊的感情,賦詩一首幾乎是此節的必備曲目。你知道和你不知道的詩人都曾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就來領略詩詞裡的最美重陽!王維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個人在外奔波,最遺憾的莫過於不能和親人朋友一起共度佳節。鄉愁,像那秋日寒意,縈繞心頭。
  • 今又重陽,願歲月伴你安康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今年的重陽節時間為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農曆庚子年 九月初九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不管是即將離家或在離家的路上還是獨在異鄉為異客,鄉音難改,鄉情不變。中國人的敬老節,重陽將至,別忘了,感謝默默愛著我們的父母長輩。
  • 重陽節網上詩會佳作紛呈
    任城區詩聯學會重陽節活動分為「尊承傳統,溫暖重陽」、「心懷天下,多彩重陽」兩大篇章,以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 「雨巷四周年」第004期同題:重陽
    七絕 重陽 文/江南居士歲臨花甲感重陽,日度秋慌醉岫梁。今又重陽文/學習歲歲秋林苦爛柯,迤行願中不蹉跎。登高總望重陽令,今又重陽意幾何?*願中,謂矢適中其所射。>近觀雜草綠茵藏秋高氣爽山靈秀雲淡風輕水美妝最是一年傳統節歡心鼓舞頌重陽七律-- 重陽(中華新韻)
  • 「重陽關愛」貼心關懷 暖心重陽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10月25日,花溝中心衛生院的工作人員來到花溝鎮博愛敬老院,為老人們送去了節日的祝福,帶去了水果等生活用品,並為老人們測量血壓、血糖,宣講健康生活常識,陪老人拉呱聊天,讓敬老院的老人們感受到了節日的快樂和溫馨。
  • 重陽節習俗及演變——烏蘭察布新聞網
    民間習俗讚美這個「日月並應」的九月九日(重陽),認為適宜於長久(求長壽),並設宴慶賀。  三國時魏國建都洛陽,也就是說,曹丕所記述的九月九日風俗就在今河南洛陽一帶。不過後人說到重陽節的起源地,一般流行的說法是今河南省的上蔡縣(上蔡在洛陽的東南方,兩者相距近千裡),因為據說當年恆景登山避禍所登的山就在上蔡縣。  上文說過了,費長房的故事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其荒誕性足已證明它不是史實。
  • 重陽節的詩句古詩大全 關於九九重陽節帶有重陽的古詩詞
    重陽詩句大全,帶有重陽的詩詞:  1、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