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在這傳承千年的重陽佳節,人們登高、賞菊、吃糕、插茱萸,歷代文人吟詩賦詞,留下了不少妙語華章。今天,讓我們一起在詩詞裡品味「重陽」!
賞析: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賞析:九日登高,遙望故鄉,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見一對鴻雁從北方飛來,不禁脫口而問,「我」想北歸不得,你為何還要南來,形成強烈對比,把思鄉的愁緒推到高峰。問得雖然無理,卻烘託了感情的真摯,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賞析:秋風蕭瑟,落花滿地,又是佳節,孤身一人。全詞不涉愁苦、相思字眼,卻「物皆著我之色彩」,高明之處在於「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
賞析:九日登高,眼見的秋色都是蕭瑟悲涼之色,情景交融,融情於景,將個人身世之悲、抑鬱不得志之苦融於悲涼的秋景之中,極盡沉鬱頓挫之能事,令人心神寂寥,無可排遣。
賞析: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後一句寫實,重在「舞」字,巧妙地將月亮擬人化,以「月留人」收尾,顯得生動別致,表面上是說月亮挽留詩人,實際上是詩人留戀自然之境而不願離去,表達出詩人飲菊花酒抒發失意憤懣以及曠達灑脫的複雜感情。
賞析:「與客攜壺」是置酒會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語言情調上爽利豪宕,盡顯豁達、灑脫之意。而「難逢」「酩酊」等詞又可窺探出詩人滿心的鬱悶,愁情拂去又來,愈排遣愈無能為力。這兩方面的結合,使詩顯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悽惻。
賞析:此詞以寫景為主,上片點明「天氣欲重陽」,下片以「憑高目斷」相照應。詞中通過對節令、景物、環境的描寫,烘託出重陽佳節倍思親的氣氛,最後以「無限思量」點出主題。
賞析:此詩前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後兩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來源:長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