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見,重陽
又見,重陽。北風過,秋雨涼落葉飛,大地黃鴻雁南歸,白露化霜晝漸短,夜漸長倏[shū]爾又見重陽此時節天高雲淡,山朗水秀最宜登高望遠踏賞清秋此時節紅葉滿園,菊酒散香最宜佩萸[yú]歸鄉把酒問爹娘夕陽無限好炊煙繞安祥
-
九九重陽情,「晴美」天倫樂
咱們季中的「晴美」班級——初二(2)班的同學們,在班主任董嬌妍老師的組織下,邀請結對的失獨老人(他們親愛的大爸爸、大媽媽)來到學校,歡度重陽佳節! 你看,同學們早早準備好了美食:
-
「隨筆」又見重陽
又見重陽文/謝德秀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長。重陽也是孝親敬親的一個節日。古有百善德為本,敬老孝當先之說,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至今已是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農曆九月九日也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之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為這個節日,賦予了新的含義,增添了濃濃人情味。
-
【重陽節】孝親敬老真情暖 九九童真重陽樂
金秋十月未覺寒,九九重陽情已至,日月高照兩重歸,親緣相映地久長。舉國歡慶的國慶中秋雙節剛過去,歡樂祥和的九九重陽接踵而來。為了豐富退休職工文化生活,搭建老同志思想交流平臺,增進身心健康,感受自然美景,體驗人文氛圍,10月21日、22日,平塘農商銀行組織全體退休職工開展「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健康與快樂同行」活動。
-
「今日重陽」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我們迎來重陽節祝老人健康長壽願家人幸福安康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又稱重九、上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
-
重陽節描寫全家福溫馨的句子 2018重陽節曬全家福的說說怎麼寫
2、 請你去賞九月菊,邀你共品重陽酒,把酒言歡,人生幾何,重陽佳節,與君同樂,送上祝福,略表心意:重陽節快樂!3、 一言九鼎送秋風,秋景,秋實,秋葉,三言兩語送秋夢,秋波,秋雨,秋水宜人,秋意濃,九九歸一九月九,重陽佳節幸福天長地久。4、 古楓吐豔,晚菊傲霜一根扁擔挑兩筐,三秋雁陣四五行,六六大順七八項,九九重陽十月忙。農民可親,豐收喜悅,一起祝福重陽節!
-
九九又重陽,敬老我先行,鄭州中學開展敬老志願活動
與小德蘭敬老院老人合照歲歲重陽,今又重陽。10月25日,重陽節當天,鄭州中學國際部的學生志願者社的同學們走進小德蘭老年公寓,組織開展了「九九又重陽,敬老我先行」志願服務活動。表演過後,小德蘭老年公寓的員工用手推車推來蛋糕,恰好應了重陽節的習俗——重陽節當天老人吃重陽糕或蛋糕。志願者們開始動手給爺爺奶奶們切蛋糕、分蛋糕。
-
九九並陽,故曰重陽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
-
九九·重陽節
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
重陽登高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九月九的重陽佳節有登高的習俗,而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重陽登高多以登山為主,但萬一是地勢平坦的地方,北宋時期的首都開封,重陽沒有高山可登怎麼辦呢,就不登了嗎?而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氣。還有一種說法是登高山祈福,據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在九九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古代人們的很多食物大都來自採集和狩獵,而山林中生長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得以讓人類生存和繁衍。
-
重陽節朋友圈曬全家福配一句話怎麼寫 闔家團圓歡樂的重陽寄語
2、 請你去賞九月菊,邀你共品重陽酒,把酒言歡,人生幾何,重陽佳節,與君同樂,送上祝福,略表心意:重陽節快樂! 3、 一言九鼎送秋風,秋景,秋實,秋葉,三言兩語送秋夢,秋波,秋雨,秋水宜人,秋意濃,九九歸一九月九,重陽佳節幸福天長地久。 4、 古楓吐豔,晚菊傲霜一根扁擔挑兩筐,三秋雁陣四五行,六六大順七八項,九九重陽十月忙。
-
重陽節對老人的祝福語一句話 重陽節老人寄語關於孝順名言警句
重陽節對老人的祝福語一句話 重陽節老人寄語關於孝順名言警句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相信很多人對這首詞印象深刻,一首詞道盡了李清照的思念之情。時至重陽節,總有不少的愁緒難以忘懷,尤其是遠方的父母,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又至,何不給父母送一句簡單的祝福,聊表心意;又或者說出心裡的話,表達內心的愛。
-
古詩詞裡,看重陽
說到重陽詩詞,腦海裡浮現的第一首詩詞就是它!【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在這天高氣爽的秋天裡,又逢重陽佳節,詩人攜壺登山,開懷暢飲,而且邊飲酒邊賞菊。重陽賞菊、飲菊花酒。九月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因此也被稱為「菊月」。
-
重陽登高,祈福健康長壽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
「跟著古詩過重陽」菊花酒、重陽糕……重陽節,我要吃著過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因此,重陽節也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
-
金秋十月,又逢重陽佳節日
我們都知道重陽節從遠古時代就有了,九在《易經》中定為陽數,九月九,兩九相重,因而有了「重陽節」。另外「九九」又似乎和「久久」音同,自然寓意天長地久,福壽綿綿啦。從前的人們喜歡在這一天,登高望遠,遍插茱萸,或是祭祀天帝、祖先,用以感恩。因為重陽佳節,恰逢秋高氣爽,許多地方桂花十裡飄香,農作物已然歸倉,是秋遊的好時節。
-
因九九與久久諧音
因九九與久久諧音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遠眺、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
-
九九頌重陽——福長久 人安康 禪樂歌手釋則旭全新國風單曲《重陽...
九月九,菊花香,人共菊花醉重陽……毗鄰重陽節,華夏自古有登高秋遊、賞菊抒懷、佩插茱萸等習俗。傳承至今,又增加了感恩敬老的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九」與「久久」同音,寓意老人們生命長久、健康長壽。菊月商序,知名禪樂歌者、著名中國佛樂歌手釋則旭發布致敬重陽節國風單曲《重陽頌》。
-
讀王維詩《重陽節憶山東兄弟》,你知道為啥古人要登高要賞菊嗎?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在這一天,民間有登高、插菊花、茱萸的風俗,故又有「登高節」、「菊花節」、「茱萸節」等不同稱謂。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
今日重陽,願歲月伴你安康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盡了重陽節的思鄉之情。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陽節的起源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