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淨法師:莫因良醫而好病,應體佛心而念佛

2020-12-19 重樓逾陀

雖然阿彌陀佛的救度沒有條件,任何善惡的凡夫都平等地救度,這樣會不會讓我們懈怠?會不會讓我們有恃無恐而作惡多端?(眾答:不會。)所以,我們不要因為有良醫,反而我們自己喜歡去無病生病,應該要體會佛的悲心而念佛。

要成為良醫必需具備醫德與醫術,所謂醫德,就是醫生要將所有的患者視為自己的兒子,所以不管患者有錢、沒錢,不管患者是重病、輕病,一旦找上他,或是他遇到了,他都會盡心盡力地醫治這個患者,毫無保留也不計較有無報酬。同時,這位良醫必須能夠醫治所有的疾病,任何癌症、愛滋……他都能手到病除,有這樣的醫術才堪稱為良醫。既然名為良醫,他對病人是抱持著同情的心,盼望他的病人早日康復,這是一個良醫的心懷。如果病人因為有良醫在身旁,任何疾病都可以得到治療,所以即使沒有病也盼望生病,且任憑疾病的滋長,這樣可以嗎?對嗎?當然是不可以的,是不對的,因為生病是痛苦的,有病的人之所以需要良醫,表示他沒有能力自醫,才需要靠外面的良醫,因此,他就向外尋求良醫。

所以,病人需要體會生病是痛苦的,既折磨自己也連累別人的,不要因為有良醫而喜好生病。同樣的意思,我們念佛人不因為有阿彌陀佛這位高明的醫生,念佛眾生都能夠救度,而喜歡作惡,應該要體會佛心而念佛。

佛是怎麼樣的心呢?

《觀無量壽經》說:「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佛心就是大慈大悲,以平等而無條件的慈悲,來救度一切所有的善惡凡夫。

《觀佛三昧經》也說:「諸佛心者,大慈悲是,慈悲所緣,緣苦眾生;若見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

由這幾段佛語可以知道佛是大慈大悲,特別針對苦惱的眾生,要趕快去拔除他的苦惱,讓他早日獲得安樂。我們是不是苦惱的眾生?(眾答:是。)我們是苦惱啊!苦不堪言啊!

所以,我們更應該要曉得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就是我。好像這個舞臺的燈光很強,它照來照去都不是在照觀眾的,它都是在照表演的主角;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世界」,這個光明所要照射的主角是誰呢?是「念佛眾生攝取不舍」。

所以,我們應該體會阿彌陀佛是以悲憫同情的心,來包容我們,不計較我們的惡,如果今天他計較我們的惡的話,那就等同閻羅王在審判我們,我們必定會被審判到地獄、餓鬼、畜生。

可是,阿彌陀佛包容,阿彌陀佛不計較,阿彌陀佛主動積極地、平等無別地為我們發願修行累積功德,來償還我們的業障,使我們業障消除,福慧增長,使我們順利安然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悲心

我們應該體會阿彌陀佛這樣的悲心,對我們的包容,對我們的體諒,對我們的不計較,對我們積極地給予。所以,我們體會佛心,對一切眾生也應該要這個樣子。

因此,有體會佛心而念佛的念佛人,他的個性會轉變,他的性情會轉變,他的脾氣會轉變,他的相貌會轉變,他的命運會轉變;如果他念佛了,他的個性沒有轉變,他的脾氣沒有轉變,他的相貌沒有轉變,他的命運沒有轉變,就表示他沒有體會到彌陀的悲心,也可以說他沒有真正地信佛念佛。

所以,我們念佛人要檢討自己的性情改變了沒有?我們是不是跟以前一樣,喜歡動不動就鬧情緒,動不動就不平不滿,比較計較,不能夠體諒包容?信佛念佛的人要「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是一個重生的人,如果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心態觀念,我們就要深深地自我檢討。

當然,我們都是煩惱強盛,業障深重,並非我們今天一信了佛,就立刻地天旋地轉,就180度,甚至360度地大轉變,這當然不可能。可是,這一種觀照的、反省的敏銳力,是要比以前更強更敏捷的。

相關焦點

  • 良因法師簡介
    法師簡介 良因法師,於199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大學期間便參加蓮因寺大專學生齋戒學會,並擔任數屆總務學員長,於其間親近懺公上人,受上人慈悲攝受而發起出世之心,於上人座下披剃。 同年起,法師每年在遼寧主法彌陀聖誕佛七,與會均有300餘人。2012年起在杭州、上海兩地多次舉辦齋戒、佛七,凡有參加者,均沾法益。
  • 慧淨法師|要當一個偉大的和尚,必須走遙遠的路途
    禪宗談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如果今生能夠開悟,就能夠見性成佛,就能夠有所成就;而淨土修行,只要念佛就能夠將來往生極樂世界。若是修禪有成就固然好,假如沒有成就的話,至少我還能夠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假設禪宗有成就又能往生極樂世界的話,豈不是更加的高超?
  • 大安法師:念佛就具足了六度
    所以我們讀很多經典,接觸了很多法師,跟我們講了種種的法,搞得我們眼花繚亂啊。我修這個念佛法門,聽說密宗很好啊,聽說禪宗很好啊,聽說那個很好啊,心裏面就有點這山望到那山高。它們那麼殊勝,我就這麼念佛,把那個殊勝的東西都給弄掉了,他心裡好像有吃虧的感覺啊,所以他心裡就搖擺,就想去嘗試一下。原來我們在大陸也有人說,我們念佛不能清淨,不能一心就是業障深重了,那怎麼辦?
  • 農曆二月十二 唐初十大德之一慧因法師圓寂日
    高祖武德年間被舉為「十大德」之一(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3月31日,農曆二月十二,唐初十大德之一慧因法師圓寂紀念日。 慧因(539~627),隋唐時期僧人。俗家姓於(或謂幹),吳郡海鹽人氏。十二歲時出家,並隨侍開善寺慧熙大師;十五歲時,隨揚都建初寺瓊法師學《成實論》;其後拜訪鐘山慧曉、智瓘兩位禪師,請教調心觀法;後來又拜訪長幹寺智辯法師,精研「三論」。慧因法師德高學博,時人非常敬重,號為「知仁」。智辯法師歸隱山林之後,就將受業弟子五百餘人託付慧因。
  • 【每日一課,念佛求極樂】演道法師笑著自在坐著往生|學習的榜樣
    我們每天真學一點,真做一點,真改一點,此生一定要信願念佛求生極樂!2020年11月28日(農曆十月十四日),北京八大處靈光寺監院演道法師,功德圓滿,安詳示寂,世壽68歲,坐著含笑自在往生了。靈光寺的四眾弟子正在為師父打佛七送行!南無阿彌陀佛!演道法師,法名演道,字淨學,現為北京靈光寺(中國佛教協會靈光寺)首座。
  • 【西來堂】淨因法師:知識、文化與智慧
    陽陽:好。淨因法師: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美國總統歐巴馬嗎?陽陽:知道。淨因法師:我再問你一個問題,你認識美國總統歐巴馬嗎?陽陽:不認識。淨因法師:你知道歐巴馬怎麼會不認識他呢?「知道」跟「認識」有什麼區別嗎?陽陽:認識……淨因法師:你知道一個人。卻不認識他,有點奇怪吧!
  • 慧海慈航:無上菩提心至誠到極處 老實念佛
    念佛求生淨上,則須具足根本,最關鍵的三大往生資糧:一、真信,真信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幾年,沒有一句謊言。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 印光法師: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印光法師: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念佛的宗旨, 是生真信, 發切願, 專持佛號。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是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能常常淨念相繼, 則一心不亂, 與念佛三昧, 均可漸得矣!白話譯文:念佛的宗旨,是生起真信,發起切願,專持佛號,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即此念佛之心,專注在佛號上,就收攝了意根。
  • 九華山仁德法師與虛雲老和尚的法緣
    仁德師才想起在終南山時,朗照法師臨行前寫給虛雲老和尚的信函,於是連忙從行囊中取出,雙手恭恭敬敬地遞了過去。知客師看了朗照法師的信函,態度大變,客氣地說:「原來你就是高旻寺的仁德法師,不久前我去高旻寺,還聽禪慧和尚講起過你呢。」仁德法師聽到離開好久的高旻寺,便興奮地問說:「呵,您不久剛去過高旻寺?禪慧和尚他好嗎?」
  • 海濤法師:怎樣分辨肉體病和冤親債主的病?
    第三種是業障病,這個業障病就是譬如說:你沒有好好孝順爸爸媽媽,老人家你沒有好好的孝順他,你就會得到一種長期醫不好的病,這個不是鬼神,這是我們自己造的一種業;第四種就是自己生活不調整的病,沒睡覺或是太勞累導致的,這個休息就會好起來。
  • 一心念佛的人為什麼能得大福報
    一心念佛的人才是世間真正有福之人念佛人不但天帝鬼神恭敬,十方諸佛讚嘆,一切菩薩都敬重,諸佛菩薩看到念佛人,肅然起敬,念佛人龍天鬼神擁護,這麼好的法門有什麼理由不真心去修念佛時觀想每個人都是佛,每個人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議,想佛像就得很大的福報
  • 念佛三昧,是我們一切淨業行人所神往的一個境界
    文:大安法師 菩薩曰:「念佛三昧,是汝心大勢力之所成,非由他致。 念佛三昧是我們一切淨業行人所神往的一個境界。那這個境界是由什麼所成就的呢?還是唯心而已,是由心的大勢力所成就的,不是由其他原因所導致的。 這個心怎麼有大的勢力?就是我們要考量的。現在我們的心沒有力量,叫做怯弱的眾生,通身都是業力,都是煩惱,都是分別,都是執著,於是我們都是業識的心,是虛妄的心,它是沒有力量的。
  • 對話淨因法師:是誰製造了藥家鑫
    8個月前,這位西安音樂學院的大三學生駕車撞人後又將傷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因案情情節惡劣,曾轟動一時。如今,他的死似乎已為大學生肇事殺人案畫上了句號。然而,藥家鑫事件真的結束了嗎?教育不是製造機器人蘭溪:對藥家鑫事件你怎麼看?淨因法師:現在大家對此好像都習以為常了,社會怎麼麻木到這個程度?藥家鑫真的不關我們的事嗎?
  • 對話淨因法師:生命是延續的,佛教不講生死
    主持人曾瀞漪:謝謝淨因法師,謝謝法師留時間給我們請教,法師請在臺上繼續就座。淨因法師:有時候,一句話就能徹底改變一個人主持人曾瀞漪:法師剛剛結語告訴我們常、無常和恆常。其實我們在理解這個過程當中,用的一定是一個積極的心,所以,在面對當下疫境的時候,積極面對,而不是消極的覺得因為無常。
  • 慧寬法師:為情緒設一個止損點
  • 淨空法師:念佛不在乎念得多少,在乎佛號有沒有力量
    所以念佛不在乎念得多少,在乎佛號有沒有力量。所謂力量就是能夠伏住妄想,在乎這個,所以他的用字用得很妙。要著重功夫得力。妄想多的人就要多念,妄想少的人就可以少念,念佛無非是把妄想伏住而已,所以我們也不必去學某個人一天念幾萬聲,沒有必要,如果我們生了羨慕的心、樂好的心、好勝心,那就錯了。
  • 大安法師:念佛法門,至簡至捷,圓頓了義
    很多情況是,我們讀了很多經典,接觸了很多法師,聽了很多的講法,把自己搞得眼花繚亂。本來是修念佛法門的,聽這個說密宗很好,聽那個說禪宗很好,又聽說南傳內觀禪如何殊勝,心裡就有點這山望著那山高,覺得把那些殊勝的東西都給放棄掉了,好像有吃虧的感覺,所以心裡就搖擺,想都去嘗試一下。以前也聽有人說,我們念佛不能清淨、不能得一心,是因為業障太深重了,我們念一百萬遍某個密咒,消了業障再來念佛。
  • 開吉法師: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八十三歲的老奶奶坐著往生(附淨空法師開示)
  • 淨天法師往生,天空現極樂世界景像!圓寂前告誡弟子絕不能誹謗淨空法師!
    三、修持精進宏願度生已故陝西省佛協會長淨一法師曾說;「比淨天法師福報大的多得是,比他地位高的多得是,比他文化好的多得是,但是比他利益眾生大悲心切、自身修持精進勇猛、惜福勤勞、真修實幹的不多。」老法師一生修持精進,宏願度生,這在他1998年《百日宣佛發起因緣序》的自述中亦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