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出生就有一千億條神經元,腦大約有140億的腦細胞,且都有能轉化成諸多潛力的可能性;尤其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三歲,大腦每一秒都會產生700~1000條額外的類神經連接,構成了極為複雜的腦迴路,就如同橫縱合理有序連接的高速公路,影響著大腦的所有功能,所以沒有類神經連接這些神經元,這眾多神經元毫無意義。
神經元結構
當人的感覺器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腦細胞間就會形突觸,傳遞相應的在腦突觸高速發展的階段,接受到相同信息所產生的突觸就比較多;相反產生的突觸就比較少。信息就是通過神經元的突觸,從一個腦細胞傳遞到另一個腦細胞的。而腦突觸形成的最關鍵時期就是0—6歲這個時期。其中0—3歲的嬰兒腦突觸增長得最快;3—6歲速度減半;6—13歲速度又減半;13歲以後,腦突觸雖然也有成長,可是速度相當緩慢了。
所以突觸的產生很重要,但如果所產生的突觸不經常刺激或者使用,它就會逐漸退化。這是法國生物家拉馬克提出的「用進廢退」。
腦突觸
父母的語言能很好的協助兒童產生腦神經迴路聯接,促進突觸的生長,所以父母學習與兒童交流的正確的語言模型就尤為重要,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達娜薩斯金德等著作《父母的語言》中也強調,不同的階層的父母對孩子的語言詞彙量的輸入是差距甚遠的,也有相關證明顯示出兒時接受語言詞彙量多少與孩子成人後無論是生活幸福度、學業能力、事業成就等也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父母學會3T語言與兒童溝通的模型尤為重要;
親子溝通
1T:共情關注:即時對孩子的行為做出回應;
說明:通過孩子的行為與語言去觀察孩子真正關注什麼,需要什麼?
關鍵引導詞:看到我們寶貝正在做一件XX的事情!
三個關鍵步驟:觀察、理解、行動
例如:孩子在玩一個折飛機,爸爸想孩子看兒童故事書,不是父母命令和引誘孩子來讀爸爸的想孩子的需求去看書。而是去觀察孩子的行為與舉止發現孩子的需求去共情與理解。
爸爸可以說到:我們寶貝在折好看漂亮的大飛機呢!是個小小工程師!
折飛機的孩子
2T:充分交流: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
說明:父母要儘可能使用豐富、深刻、系統、科學的的詞彙,不要簡單的重複某些固定的語句;
關鍵引導詞:我有這樣的想法?我想這樣做?
關鍵步驟:描述
例如上面孩子折飛機的案例:父母可以找對機會(不在孩子專注的時候打擾孩子,以免破壞專注力)適時描述:
這飛機翅膀好大,應該可以飛好遠!(孩子工作描述讚美)
寶貝折飛機的時候好認真!(孩子態度描述讚美)
細節描述性讚美
3T: 輪流談話: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時輪流參與對話;
說明:尊重與公平的前提下進行溝通與對話;
關鍵引導詞:你是怎麼想的?你想怎麼做?你可以幫我嗎?
1、這飛機怎麼折的,你教我好嗎?(基礎方法)
2、這飛機還有什麼折法?(多元思維)
3、這飛機如何才能飛得遠?(功能性討論)
思考性語言引導的
父母的語言是孩子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希望父母給孩子們能建構良好積極的語言環境,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提升家庭幸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