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網網評:北約「腦死亡」背後的美歐暗戰

2020-12-25 中國軍網

前一段時間,《經濟學人》雜誌登載對法總統馬克龍的專訪,馬克龍在採訪中稱,「北約正在經歷腦死亡」。這番發言一經發布就在整個北約內部引發轟動,作為北約開支第二大的法國,在北約成立70周年之際拋出如此言論,背後究竟暗藏何種玄機?法總統馬克龍緣何冒「北約」之大不韙發出這種不合時宜的言論呢?

戳破「皇帝的新衣」,步入耄耋之年的北約艱難前行

事實上,成立七十年的北約早已身心俱疲。自新世紀初,北約軍隊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戰爭中泥足深陷,難以自拔;在打擊「伊斯蘭國」的國際行動中,束手束腳,內部各自打著小算盤;在應對烏克蘭危機時,畏手畏腳,只是象徵性地派出觀察員,並未派出實質性的軍事力量。這樣的北約很難讓人把它和曾經呼風喚雨,影響世界格局的頭號軍事同盟聯繫在一起。

更為致命的是,冷戰結束後,北約失去了其成立之初的假想敵目標。蘇聯解體後,北約逐漸將戰略重心從集體防禦轉向地區安全管理,走出傳統防衛區域,面向全球開展任務。如今,雖然俄羅斯與西方怒目相向,但雙方不會重回冷戰的緊張局勢。「鬥而不破」已成雙方的主基調,北約即便有心固化軍事對峙,提升自身價值,也恢復不了冷戰時期的全球地位。

「北約無用論」不僅在美國白宮盛行,在歐洲內部也大有市場。如今烏克蘭局勢微妙,英法德三巨頭經濟陷入困境,難民危機讓其政府焦頭爛額。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北約軍隊中裝備老化問題日益突出,難堪在烏克蘭地區的強力行動。當前的北約日漸萎縮成為「反恐組織」,「老虎不敢打,蒼蠅打不著」成為真實寫照。

美國優先,川普揮舞經濟大棒直指北約

看似鐵板一塊的北約,內部如今面臨著巨大的分歧。在川普上臺後,美國政府高舉「美國優先」大旗,要求北約各國增加軍費,以減輕美國的駐軍壓力。多年來,美國總統川普一直呼籲歐洲北約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他要求所有盟國在2024年之前,其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至少2%」。馬克龍的「腦死亡」言論即是對美國這位「帶頭大哥」的不滿。

美國不時拿著「北約」條款強調軍費佔比,對歐洲國家施加壓力,已令盟友甚為不滿。根據調整後的北約國防預算,從2016年初到2020年底,北約歐洲國家和加拿大的額外支出總和將達到1300億美元。到2024年年底,甚至將達到大約4000億美元。根據計劃,2019年德國的國防開支將超過法國,達到478.8億歐元,而法國僅為443.6億歐元。目前美國支付的費用佔北約預算的22.1%,2019年為25億美元。德國佔北約預算的14.8%。根據新版協議,美國將降低出資比例至北約總預算的16.35%,而波羅的海國家、波蘭、荷蘭和保加利亞去年軍費大幅度增加,愛沙尼亞、希臘、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和英國6個北約成員國軍費達到佔GDP總量的2%目標。如此大範圍的增加軍費,讓歐洲民眾對於美國的甩鍋做法尤為不滿,大幅度增加軍費將會嚴重擠壓用於養老,基建,救濟等方面的資金,進一步惡化金融危機後民眾的生活條件。

更加令歐洲感到寒心的是不斷惡化的貿易局勢。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10月2日公布了一份長達8頁的清單,表示將從10月18日開始對歐盟徵收關稅。具體來看,美國對歐盟的噴氣式客機將徵收10%的關稅,對愛爾蘭和蘇格蘭威士忌,以及其他成員國的農產品(包括火腿、奶酪、咖啡、橄欖)和工業產品(包括機電工具和挖掘機)等的關稅則高達25%。高昂的關稅令眾多歐洲商品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不斷縮水,其產生的連鎖反應,破壞歐洲了原有的生產銷售體系。在英國即將脫歐的背景下,這一結果的災難性難以估計,不少歐洲商人和農場主對於貿易戰保持悲觀態度,認為這將會傷害到艱難復甦中的歐洲經濟,對於美國的霸道行為感到不滿和無奈。軍費增長,貿易寒潮,這令歐洲與美國的未來充滿不確定,也讓北約這一歐美同盟處于波詭雲譎的變數之中。

為搏上位,土耳其鋌而走險開啟北約」內戰」

自土耳其政變以來,埃爾多安對於政變中的美國黑手一直耿耿於懷,轉而不斷與俄羅斯走近。土俄近期不僅在敘利亞北部劃定安全區開展共同巡邏,土耳其更是使用美制F-16戰鬥機來對進口的俄羅斯S-400飛彈系統進行檢測,令美國大為惱火。但面對近期咄咄逼人的德法等國,川普政府還是選擇為土耳其站臺,壓制北約中的歐洲三巨頭,達到進一步的力量平衡。

在北約內部,土耳其與法國打起了口水戰,指責對方暗中資助恐怖分子,看似反恐,實則幫恐。而法國英國等國則對於土耳其的反恐態度保持高度懷疑。在反恐問題上,北約各國各有所圖,美國希望在中東地區保持力量存在,並不想看到恐怖分子在中東全部消失,試圖將恐怖分子的活動壓制在可控範圍內,讓其保有軍事存在的理由;而歐洲等國一方面不願意看到俄羅斯在中東站穩腳跟,讓阿薩德政權統一敘利亞,另一方面又不願意動亂進一步擴大,引發更大規模的難民潮,所以對美國持續加大中東動亂的做法十分不滿。

打擊恐怖主義的分歧矛盾只是近年來北約內部指揮不統一的縮影,無論是在敘利亞化武危機,還是在烏克蘭危機中,美國一直試圖拉歐洲國家下水,以減輕自身壓力,但歐洲國家對於美國的甩鍋並不感冒,希望可以由自己決定歐洲的未來。除此之外,北約各國之間也是矛盾不斷:土耳其與希臘在地中海領土問題上的爭奪,匈牙利對烏克蘭少數民族政策的不滿,英國和德法之間的脫歐難題,常常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內部紛爭難消停。

防衛獨立,歐洲與美國的長期拉鋸戰

今年5月,美國五角大樓軍備採購專員向歐盟致信。信中強調,倘若歐盟的軍事合作項目將美國排擠出歐洲市場,美國將對歐洲軍工企業實施制裁。歐洲防務合作的推動者之一的馬克龍,積極倡導建立「歐洲軍」,在今年法國國慶閱兵儀式上,會場有著「歐洲幹預倡議」十個成員國旗幟。其中,德法混合旅的旗幟格外引人注目。歐洲軍的難產除了來自歐洲內部的問題,美國也暗中阻擾歐洲軍的成立。

美國為保持其對於歐洲國家的控制力,並不願意看到歐洲實現防衛獨立。在馬歇爾計劃後,美國一直在歐洲擁有巨大的影響力。但在歐盟成立後,歐洲國家逐漸擺脫美國的控制,希望能把握自己的未來。而美國擔心歐洲的復興將會帶來另一個戰略上的對手,所以一直試圖稀釋瓦解這種歐洲統一體概念。法國德國對於美國持續插手內部事務感到不滿,認為美國不會允許歐洲走上防務獨立自主的道路,但在戰略決策問題上卻並沒有將歐洲視為一體共存的手足。馬克龍譏諷北約的言論,欲藉此突顯歐洲防務合作的重要性。

儘管馬克龍的」腦死亡」言論博得了一定贊同,但在未來的數十年內,北約這一成熟的防衛合作體系仍會繼續運行,判斷它大限將至還為時尚早。一方面美國不會放棄北約這一控制歐洲的繩索,另一方面,歐洲的防衛體系遲遲未能完善,需要北約這一同盟集體實行共同防衛,以應對可能的危機。至少,北約這位七十歲的耄耋老人磕磕絆絆地度過了它的生日,繼續向著不確定的未來傴僂前行。

相關焦點

  • 北約解決「腦死亡」的文件出爐,想找中國續命
    有關專家發表言論,綜合國際環境和安全戰略等多種因素,北約現在的發展狀態已經不再強勢,凝聚力已經明顯下降,內部也產生了種種矛盾。近期醞釀已久的文件《NATO2030》出爐,這是北約解決"腦死亡"的重要文件,竟想找中國續命,莫非是病急亂投醫?
  • 北約吃錯藥了?解決「腦死亡」的重要文件公布,竟想找我們來續命
    北約在12月1日晚發布對未來10年的改革報告-北約2030,同時稱作俄羅斯在這未來的四年裡仍然是北約的競爭對後,但是現在北約必須認真思考如何應對東方大國以及軍事力量的崛起。據美國媒體報導稱,北約2030這份報告的目的就是想構建北約在未來十年內的規劃,以及解決現在出現腦死亡的垂垂之勢。而北約在上一個正式戰略概念還是在十年前提出來,只是當時沒有提到東方。研究機構表示,現在北約極力渲染東方大國對北約構成重要挑戰,可是實際上是為其尋找續命的理由。
  • 北約已經腦死亡?歐洲領導人堅決否認 俄外交部稱讚"一針見血"
    圖源:路透社海外網11月8日電 「由於美國對歐洲盟友的『轉身』,歐洲正站在懸崖邊上……北約已經腦死亡。」對於成立了70年的北約,馬克龍認為,由於成員國之間缺乏協調以及美國政府的不可預測性,「我們正在經歷北約的腦死亡」。這位法國總統直言,目前歐洲正站在「懸崖邊上」,需要為自己重新定位、重拾回「軍事主權」,否則將「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針對馬克龍此番表態,正在德國參加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紀念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8日重申,北約依然是「有記錄歷史上最關鍵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之一」。
  • 牛津博士:馬克龍說北約「腦死亡」是對的,但這個綽號也適用於他
    他於10日在《今日俄羅斯》發文稱,馬克龍說北約是「腦死亡」是對的,但這個綽號或許也適用於他。原文寫道:法國總統告訴《經濟學人》,北約正處於「腦死亡狀態」,這讓盟國感到震驚。眾所周知,美國和英國在2003年襲擊了伊拉克:這一行動沒有得到北約的批准,而且遭到了法國和德國的反對。當時的法國總統席哈克甚至表示,他將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任何授權發動襲擊的決議。為什麼當時北約沒有宣布腦死亡?第三,馬克龍甚至暗示,土耳其不與盟國協商是違反北大西洋公約的。然而,條約並沒有規定這樣的義務。
  • 被批「腦死亡」的北約 渲染「中國挑戰」真能續命?
    為何此時渲染「中國挑戰」這份名為「北約2030」的改革報告指出:未來10年裡,儘管俄羅斯仍將是北約的主要對手,但北約「必須更加認真地思考如何應對中國及其軍事崛起」。報告還提到北約很可能與澳大利亞等非北約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並更多關注中國正在太空領域開發的資產。
  • 北約突然再起內訌,法國海軍差點和盟友兵戎相見,馬克龍一語中的
    但北約非但沒有就此解散,反而日益壯大,如今已有30個成員國。這個「年逾古稀」的組織顯示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據《環球時報》6月23日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前一天與突尼西亞總統賽義德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再一次怒斥北約已經「腦死亡」,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北約內部矛盾的關注。馬克龍說道,「我想讓你們回想一下我去年年底有關『北約腦死亡』的聲明」。
  • 海外網評:美國制裁中企,歐洲很受傷
    《金融時報》稱,由於歐洲許多生產晶片和晶片設備製造企業都依靠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在美國的制裁大棒之下,這些企業若想要向中國企業供貨,就必須向美國政府申請相關許可,但美國政府顯然沒有對歐洲企業「網開一面」。以華為公司為例,美國政府最近幾個月內批准了高通、英特爾等美國企業,以及三星、索尼等日韓企業向華為供應零部件的申請,但並未批准歐洲企業的申請。
  •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北約成立70年,美歐關係「跨大西洋大陸漂移」正在發生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克里斯多福·希爾 2019-04-03 13:22
  • 北約「腦死亡」?川普稱「非常侮辱人」,馬克龍用英語「堅持己見」
    當地時間3日,前往倫敦出席北約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的美國總統川普,在領導人會議開始之前怒懟法國總統馬克龍。他抨擊的是馬克龍有關美國獨斷專行令北約「腦死亡」的言論。很快,馬克龍以「堅持己見」相回應。對於已經被爭執陰霾籠罩的北約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好兆頭。而美國意圖煽動北約集體對抗中國,很可能製造新的分歧點。「美方焦慮了,可以理解,但任何時候都要講理。」
  • 海外網評:美歐爭執不斷,西方矛盾加劇
    (海外網評論員 戴尚昀)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 31777749,.海外網評
  • 【有聲銳評】漸行漸遠,無法阻擋的「美歐離心力」
    在日前的北約峰會上,川普持續施壓北約成員國增加防務支出,不僅要求「立即實現」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更提出「最終目標是4%」。美國《華盛頓郵報》還爆料稱,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年4月造訪白宮時,川普就曾向他提出「法國脫歐」的建議。他表示美國正在對這些盟友失去耐心。是什麼原因導致美歐關係的全面緊張?美國在川普任內是否真的會退出北約?
  • 北約借密集軍演給自己打氣(環球熱點)
    「活力貓鼬—2020」「波羅的海行動—2020」「歐洲捍衛者—2020」,自6月初至今,在美國帶領下,北約組織的三場大型聯合軍演列兵大西洋,劍指俄羅斯。分析指出,疫情當前,北約密集舉行多場軍演,狂秀肌肉,也是想藉此消弭內部分歧,增強北約凝聚力。然而,多場軍演難彌北約內部裂痕。
  • 美媒:川普把北約聚會變成「外交肥皂劇」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 美媒稱,紀念北約成立70周年的峰會沒有促成老朋友之間的團結,川普將這次聚會變成了「外交肥皂劇」。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2月4日報導,川普出席此次峰會的幾個特點是:領導人之間的攤牌、總統在媒體面前長時間隨心所欲的露面、突然取消記者會,以及圍繞一段視頻不同尋常的爭吵。
  • 美國追加制裁,埃爾多安十分不服:這是對北約重要盟友的不尊重
    對此埃爾多安十分不服,稱美國如果堅持這樣做的話,將是對土耳其這個北約重要盟友的不尊重。埃爾多安表示,「當美國完成權力交接之後,事情走向就能看得更清楚了,因此現在我們要耐心等待和觀察」。土耳其和美國同為北約成員,而且除了美國外,北約常規戰力最強的就數土耳其了,即便歐洲三強英法德,埃爾多安也並沒有太放在眼裡。
  • 美國群發「催款函」,北約多國為何忍氣吞聲?
    4月2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川普(右)與到訪的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舉行會談。(圖源:新華網)北約70歲「慶生宴」還是被降級了。4月3日-4日,北約原計劃在組織誕生地美國華盛頓舉行慶生儀式,由各成員國首腦出席。然而,盛大儀式最終未能如願,慶生宴降級為外長會,領導人峰會也推遲至12月。讓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倍感糟心的是,美國總統川普又發出了「催款函」。在川普與斯託爾滕貝格的聯合記者會上,川普表示:「到某個時候,(盟友支出的支出比例)還應更高才是。」
  • 北約峰會變"肥皂劇" 歐洲人開始想清楚了:求人不如求己
    「『腦死亡』的北約峰會充斥著領導人的紛爭」(「Brain dead」 NATO's summit dominated by leaders' feuds)。這是12月4日法新社一篇報導的標題。12月4日,北約峰會在與會領導人的一片爭吵之中落下帷幕。
  • 愛沙尼亞向普京索要侵佔領土:不同意就找北約對俄宣戰
    對於這次領土訴求,愛沙尼亞國內媒體顯得雄心勃勃,甚至叫囂出「不還領土就讓北約幫忙做主」,甚至「聯合北約對俄羅斯宣戰」這樣的論調。    對於愛沙尼亞公開同俄羅斯叫板,外界普遍認為是受到了另一位東歐國家烏克蘭的影響,或者更加準確地說是受到了美歐的挑撥,自從上個世紀蘇聯解體後,愛沙尼亞就全面倒向了西方陣營,這些年來一直積極尋求美歐的軍事部署,希望北約部隊能夠給予空中防衛和空中支持,而愛沙尼亞政府給出的理由則是要應對來自俄羅斯的威脅。
  • 劉明禮:美歐關係能改善到何種程度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3日與歐盟和北約領導人通話,強調對深化和重振跨大西洋關係以及對北約的承諾。歐洲領導人則邀請拜登明年與美國歐洲盟友會晤並訪問北約總部。過去四年的跨大西洋關係讓歐洲苦不堪言,那麼拜登上任後會讓美歐「再續前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