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銳評】漸行漸遠,無法阻擋的「美歐離心力」

2020-12-17 騰訊網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一系列單邊主義決定令歐盟領導人們感到失望,並給跨大西洋關係帶來很大衝擊。近日,川普對英國的工作訪問,遭到英國倫敦、牛津郡數萬民眾的遊行抗議,並被英國媒體集體吐槽。此前,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於6月底警告歐盟領導人,要對川普導致的「最壞的情形」做好準備,指出跨大西洋關係的分歧已超出了貿易戰的範圍。

在日前的北約峰會上,川普持續施壓北約成員國增加防務支出,不僅要求「立即實現」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更提出「最終目標是4%」。美國《華盛頓郵報》還爆料稱,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年4月造訪白宮時,川普就曾向他提出「法國脫歐」的建議。他表示美國正在對這些盟友失去耐心。

是什麼原因導致美歐關係的全面緊張?美國在川普任內是否真的會退出北約?我們邀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研究員賀文萍女士與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趙海先生來聊一聊「美歐離心力」!美國總統川普近期一系列單邊主義決定令歐盟領導人們感到失望,並給跨大西洋關係帶來很大衝擊,具體包括退出巴黎氣變協定和伊朗核協定、將美國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對鋼鋁產品加徵關稅,以及幹涉德國內政,聲稱德國人民因擔憂難民問題而反對政府。

(左)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趙海(右)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研究員賀文萍

01 熱點關注

美歐之間的貿易摩擦 會否升級為大規模貿易戰?

川普近期一系列單邊主義決定令歐盟領導人們感到失望,並給跨大西洋關係帶來很大衝擊,具體包括退出巴黎氣變協定和伊朗核協定、將美國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對鋼鋁產品加徵關稅,以及幹涉德國內政、聲稱德國人民因擔憂難民問題而反對政府等等。

6月22日,歐盟針對美國產品的報復性關稅開始生效。作為全球最大的貿易區域,歐盟對價值28億歐元(33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徵關稅,以應對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針對歐盟輸美的鋼鐵和鋁加徵關稅。川普在歐盟公布報復性關稅後在推特上發文稱,「基於歐盟長期對美國及其偉大的企業和工人實施的關稅和貿易壁壘,如果這些關稅和壁壘不很快拆除並取消,我們就要對他們所有出口到美國的汽車徵收20%的關稅。來這兒造吧!」 有業內人士指出,與鋼鋁關稅相比較,川普威脅對歐盟加徵汽車關稅恐怕才是真正的「超級大招」。

專家觀點提要

對於川普來說,是不是盟友已經不重要了,是否與美國有很大的貿易逆差還是最重要的。歐盟與美國存在1500億美元左右的貿易逆差,美國一直對此耿耿於懷。川普很難對歐盟做出很大的讓步。德國覺得美國以國家安全等理由加徵關稅是毫無道理的,因此堅決反對,而美國卻一直不依不饒。就川普目前秉持的理念,與歐洲存在根本衝突,預計貿易摩擦會一直擴展下去,甚至會升級。

02 熱點關注

什麼原因導致美歐關係全面緊張?

川普與歐洲領導人的嘴仗不斷上演。不久前,北約峰會期間,川普與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舉行早餐會時,就增加軍費開支「喋喋不休」。早在上任之初,川普就曾表示,「英國退歐最終將成為偉大的事情。「近來,美德關係也持續惡化。6月18日,川普曾發推文,稱默克爾推行的移民政策放任移民「暴力」,默克爾應該為此負責,這是川普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抨擊盟友的內政。此後的G7峰會上,一張劍拔弩張的照片顯示,美德矛盾進一步升級。近日,川普還指責德國花大錢向俄羅斯購買天然氣,成為俄羅斯的「俘虜」。

在川普政府上臺前,分析人士曾預料,跨大西洋關係將會走下坡路,但他們沒有料到的是,美歐關係會糟糕到如此地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5月份舉行的歐盟領導人會議上抱怨:「有(美國)這樣的朋友,誰還需要敵人」。

專家觀點提要

川普團隊的理念結果是,「大西洋變得越來越寬」。歐洲曾爆發過兩次世界大戰,為了避免戰爭,因此各國抱團取暖,高舉多邊主義大旗共同前進,這片土地上迄今再沒有發生過戰爭。而美國孤懸歐洲之外,特別是川普政府,在國際事務中處處要求「美國優先「,這樣一來,歐盟的多邊主義和抱團團結,讓美國的「一手遮天」受到了制約。由此可見,川普政府和他的歐洲盟友,從理念上是相矛盾的,而美國挑起的貿易摩擦、破壞伊核協議等一系列「小動作」,本質就是不希望歐盟團結與其抗衡。

03 熱點關注

美國在川普任內是否真的會退出北約?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川普今年3月曾向瑞典首相表示,美國應退出北約。他的助手後來稱這番話是在開玩笑。該報還說,五角大樓官員已受命計算美國從德國大規模撤軍的成本。此外,川普總統的顧問康威近日在福克斯商業臺也表示,「美國優先並不意味著美國獨身,但意味著我們不再為很多其他人支付帳單和參與那些可能不符合我們最佳利益的東西。我認為WTO是一個他說我們應該研究研究的組織,還有一個是北約。」

專家觀點提要

個人判斷可能不會。川普現在表現出的「退群王」的態度,背後一個原因是他在徹底反對前任歐巴馬的舉措。但是北約存在了七十多年,一旦「退群」,整個系統會被顛覆。它不同於其它的「群」。北約作為一種「條約」,不是總統的行政命令可以廢止的,退出需要美國國會議員三分之二同意通過才行,因此即便川普有意退出,國會也不一定同意。

另外,川普現在的團隊中,防長馬蒂斯等不希望退出北約的人還在,會對其政策有一定影響。

04 熱點關注

歐洲成立軍事幹預部隊會對與北約的關係產生何種影響?

據英國《衛報》報導,6月25日,法國、德國、比利時、英國、丹麥、荷蘭、愛沙尼亞、西班牙、葡萄牙9國籤訂意向書,計劃在歐洲建立一支軍事幹預部隊,以便在出現危機時能迅速在全歐洲完成部署。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雖然對此表示歡迎,稱該計劃將提高部隊的部署敏捷度,但北約官員表示擔憂,認為該部隊成立後,部分角色功能可能與北約重複,導致歐洲國家與美國更加疏離。

專家觀點提要

這是歐洲國家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美國口口聲聲要求漲軍費,否則就「不保護你們了」,同時歐洲現實的安全威脅逐漸上升,例如俄羅斯克裡米亞問題、烏克蘭明斯克協議問題等。當發現川普是個說到做到的人的時候,歐洲國家如果要與其治下的美國進行博弈的話,唯一出路就是自強。因此,當下的歐洲需要軍事幹預部隊的存在。這樣的部隊對北約會產生一定影響,職能上也存在一定衝突,目前看來,是作為一個「備胎」存在的。

相關焦點

  • 漸行漸遠的修行
    孩子之於我們是漸行漸遠的修行 早上送兒子上學,快到學校門口時,兒子說:「媽媽,你不用送到門口了,我現在都六年級了「,我一想就十幾米了 聽到這一句話,突然發現兒子又長大了,其實想一想,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場與父母漸行漸遠的修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總有一天會展開有力的翅膀飛上更向更遠的藍天。 記得你第一次去幼兒園,不放開我的手,更不願意離開我的懷抱,但做為你的媽媽,我知道對你好就是讓你開始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狠心推開你,聽著裡面的你哭著找媽媽,你可知道,媽媽也正在垂淚。
  • 父母與子女是漸行漸遠的緣分
    父母與子女相遇,就是世間最隆重的緣分,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也會漸行漸遠。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從牙牙學語到學有所成,這個過程包含了父母多少心血和祝願,一點點進步承載了父母多少努力和希望。他越長越大,越來越獨立,小學、中學,乖巧、叛逆,這是必經的階段,無法逃避。前一秒,對他是牽腸掛肚;後一秒,對他是滿懷憤怒。
  • 孩子與父母的緣分,是終究走向漸行漸遠的必然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曾經聽朋友說,父母與孩子最親密的時光也就從孩子出生到上幼兒園這三年,之後都是看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當時還沒有孩子,感受不到,如今我才發現真的很現實
  • 所謂父母子女,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緣分
    不覺想起龍應臺的《目送》: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用在那時那刻竟是該死的妥帖。晚上8點左右,兒子用寥寥幾個字微我:到了,不打電話了。
  • 多少漸行漸遠的人,都曾交換過靈魂
    但有一段時間,我總為自己有一個好朋友而感到傷感,因為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好朋友也總會漸行漸遠。回憶小的時候,總是忘不了一個短髮、瓜子臉的女生,記憶中的她總是跟我們一幫男生廝混在一起,會踢球、會打遊戲,會跟我們一起扮演卡通人物,大大咧咧,無所畏懼。
  •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
    1.相隔的不是歲月,而是漸行漸遠的價值觀。從年少到現在還能保持三觀一致太難太難了。
  •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是什麼讓夫妻漸行漸遠? 世傳的美人,並不一定真美,古人考功名時有句話:「不願文章中天下,但願文章中考官」,不需要天下人喜歡,只要考官喜歡你的文章就行了。很多人的婚姻不幸福,現在知道為什麼了吧?
  • 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將呈現「漸行漸遠、惡性循環、充滿風險」態勢
    華東師大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仇長根5月1日投書中評網稱,受六大內外不利因素影響,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可能持續惡化。未來四年,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將呈現「漸行漸遠,惡性循環,充滿風險」的態勢。二是蔡英文已無連任壓力,但面臨「極獨」的壓力。極端「臺獨」勢力已悄然啟動「憲改」「制憲公投」,直逼蔡當局,也逼大陸「出手」。蔡如採取「順其自然」「樂觀其成」的態度,勢必衝擊兩岸關係。一旦成為事實,勢將陷兩岸於空前危機。
  • 漸行漸遠的背影,是父母亦是故鄉……
    這也意味著,你會在餘生與父母漸行漸遠,與故鄉漸行漸遠。走到他鄉的你,不知歸期何年……就像你可以體會到的:「從此,不見父母老去,故鄉只剩回憶,確實只剩寒暑沒有春秋了」。  記得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今年因為咦情難得在家多住幾個月,有天陪我媽出去散步,看見好多人家的地裡都種著油菜花,我感慨說今年好多種油菜花的,往年都沒見過,我媽說:每年都這樣,你往年哪在家待到過油菜花開呢?
  • 所謂母子父女一場真的是漸行漸遠嗎?
    看過龍應臺的一篇文章《目送》,裡面有句話非常觸動我:「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生活嘰裡咕嚕推著人前行,越來越衰老的父母已追父母在不遠行不上子女的腳步,漸行漸遠地在後面向我們揮手
  • 小熊遇到了一個煩惱,它的朋友全都漸行漸遠了……
    有這麼只小熊,它與朋友們漸行漸遠,然而,在一次危機中,它為朋友們挺身而出。它的命運會怎麼樣呢?一個溫馨可愛的童話故事,娓娓道來人生道理。《小熊的煩惱》點擊圖書封面可直接購買 出版社:中國中福會出版社作者:阿咚 文/圖出版時間:2020年09月要是有一天,你和朋友們漸行漸遠
  • 我們已經漸行漸遠,是該分道揚鑣了,這就是人生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著不同的圈子,無論怎麼去迎合,始終難得找到共同的話題了,僅存的哪點回憶,已經無法支撐這脆弱的關係繼續下去。我們沒有刪除,更沒有拉黑,畢竟那是曾經的一段歲月,一抹青春。我們只是這樣默默地保存在對方的通訊錄裡,然後隨著通訊工具的更新換代,淹沒在歷史的進程中,漸行漸遠,沉默是彼此之間最大的默契,你沒有打擾我,我也不會去驚動你。剛開始的那幾年,還依稀收到對方發來的各種問候,如今這些年,就連朋友圈的一個點讚都變得那麼奢侈。或許我們並不是在乎那個贊,只是想知道對方是否還活著,僅此而已。
  • 三觀不合的夫妻,整日貌合神離,漸行漸遠,怎麼辦
    真的無法解決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一、首先應該調整看法,扭轉態度,從我做起。找出昔日相互吸引,今日相互排斥的種種原因,共同擔負責任,徹底扭轉互相厭惡的局面。人生的每一個經歷,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事出有因,況且,三觀不合的問題,更是多年不斷的積累所形成的。夫妻雙方又都固執起見,沒有改變。或一方有所覺察想扭轉,而愚笨的一方又不給機會,沒留有餘地。
  • 外出培訓,開啟與孩子漸行漸遠的分離~
    感謝雙方父母和豬爸爸的強大後盾,讓我借著出差的時機更加堅定斷奶的想法,讓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久違的學習中,也開啟了這場與孩子漸行漸遠的修行。其實剛離開家的時候,我就開始鼻子酸,在飛機上開始看手機照片,這時候我意識到擔心斷奶真真是不僅給嚕嚕斷奶,更多需要「斷奶」的人是我。
  • 漸行漸遠,才是友誼的常態
    就是你們小時候關係很好,但是因為你事業越來越好,他覺得你們倆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然後他就自己疏遠你的那種?人家會覺得有負擔,會覺得他說認識我,別人就會覺得他在炫耀。」也許,漸行漸遠,才是友誼的常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面對離開,不必糾結,各自安好便是。至少當初還是好的,至少我們曾真心對待過彼此。
  • 漸行漸遠的紙媒還能創造輝煌嗎?
    請點但是紙媒的輝煌已經漸行漸遠,人才也開始往新媒體集聚,再要做出如此高質量的期刊,已經很不容易了不去調查發行量,我也知道,現在已經到了低谷。
  • 心理學家:無論你們曾經是多麼好的朋友,總會漸行漸遠的
    為什麼再好的朋友都會漸行漸遠?我們需要先了解友誼的本質。霍曼斯是社會交換理論的創始人,他運用強化原理,提出了一系列構成社會交換理論基礎的基本命題。首先是成功命題,他認為行為重複的頻率決定於行為獲得獎賞的頻率和及時性。
  • 素質教育已經漸行漸遠
    素質教育漸行漸遠,考試技能型學生大行其道。寒暑假各種補習班大張旗鼓,私人學校高昂收費的背後就是突擊訓練考試型的技能選手。當下,誰還在乎素質教育,都在用分數衡量一切,都在用升學率評判一個學校的成功與否。而帶來的延伸危害是,知識提前灌輸已經低齡化,幼小化。三歲的幼兒園開始了大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讓本來以快樂為主的學前教育變得面目全非!
  • 朋友圈籤名,總要看慣所有人的忽冷忽熱,看淡任何人的漸行漸遠
    愛情從來只有兩種結局,不是殊途,便是同歸你的過去我來不及參與,你的未來我要緊緊相依原來有一種難過,只能讓人默默流淚,卻無法放聲大哭有種難過是莫名其妙的,沒有理由,更沒有發洩口時間會淡化一個人的記憶,卻永遠無法讓人淡忘那些回憶錯過的風景就像打碎的玻璃瓶,無論再怎麼努力終究是無法挽回愛情可以沒錢,但結婚不行;你越是極力討好的,越不屬於你;低質量的戀愛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 數學中最悲傷的話:無限接近,永不相交;相交之後,漸行漸遠
    兩個人在一起,如果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什麼都不是問題當然,數學中也有最悲傷的話:無限接近,永不相交,相交之後,漸行漸遠。無限接近,永不相交,說的就是兩條平行線。兩個人在各自的生活軌跡上,各自安好,永運不會再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