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亞洲水塔生物多樣性保護刻不容緩-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

2020-12-13 中國氣象局

  在12月11日第18個國際山地日來臨之際,中國與尼泊爾近日共同宣布了珠峰最新「身高」——8848.86米。這一消息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KH)山區再受關注,這一區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

  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堡壘」,這一地區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然而,由於生態系統過度利用、氣候變化等因素的疊加,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遭到破壞。生態退化與生活貧困交織讓這一區域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那麼,這個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同時又是最貧窮和最受忽視的地區,如何實現保護與發展並舉?作為該區域的大國,中國的近年來的生態保護與生態扶貧經驗可為區域發展提供哪些借鑑?《中國科學報》就此採訪了國內外的專家學者。

  全球「基因庫」

  高山被喻為地球健康的「晴雨表」,在世界上的這些高海拔地區發生的變化往往決定著下遊地區地區河流的流量、流速及季節變化、農作物的收成及人民生計的可持續性。

  作為世界最大山地系統之一,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脈是亞洲最重要的10條河流的發源地,為超過20億人口(約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提供了水資源,被稱為「亞洲水塔」。

  同時,該地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最重要的區域之一,涵蓋了全球34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的4個,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被稱為全球的「基因庫」。

  「有趣的是,這裡也是眾多農作物和動物,包括今天的家禽雞的發源地。」國際山地中心(ICIMOD)總幹事Pema Gyamtsho12月11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該地區至今仍不斷有新物種被發現。從1998年到2008年,僅在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每年平均有35個新物種被科學家發現和描述。」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脈全長3500公裡,橫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國、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和緬甸八個中亞與南亞國家。「共同的生態環境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連接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保護也就成為共同的使命與任務。」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中方專家、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吳寧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說。

  「搖籃」的威脅

  然而,人類對資源的過度利用與氣候變化共同影響著當今山區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喜馬拉雅地區,氣候變暖及其導致的乾旱化已經是HKH西部地區生態系統退化和生物多樣性降低的重要因子。」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石培禮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隨著氣候變化和氣溫升高,動物和植物物種被趕到山上,常常導致適應空間的耗盡。」Gyamtsho說。一個例子是虎的棲息地從溫暖的山麓逐漸轉移到高海拔地區,侵入了雪豹的山脈,把後者推向了山坡上。「這種現象會影響整個食物鏈,擾亂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種群的平衡。」他說。

  同時,石培禮表示,空前的人類發展速度和土地利用方式變化,包括森林砍伐、人工經濟林純林的種植(如種植橡膠樹和高價值的人工林)都會導致生物多樣性的迅速喪失。另外,環境汙染、氣候變化和外來物種入侵(如紫莖澤蘭、飛機草、馬纓丹等)、野生動物棲息地喪失等一些列的連鎖反應,也在區域加速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ICIMOD統計,根據當前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土地退化的速度,到本世紀末,人類可能目睹印度喜馬拉雅山脈1/4的特有物種滅絕。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和人類的過度採集,該地區冬蟲夏草正迅速走向滅絕。此外,偷獵和非法貿易野生動物和產品,過度放牧、採礦、地下水超採等都是導致環境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自然資源的加速開發利用,也使得山區社會在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的能力下降。這兩種作用力的交織使得當今山區始終扭結於發展與保護的矛盾之中,也使得生態退化與生活貧困成為一對孿生的怪胎。」吳寧說。

  中國的方案

  我國是多山之國,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9%。

  作為中科院拉薩高原生態綜合試驗站副站長,石培禮對近年來我國在HKH地區的生態保護方面很有感觸。「在自然保護區建設和國家公園建立方面,以及對重要的珍稀瀕危物種保護方面,我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都有體現。」他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如今,藏羚羊、雪豹、白唇鹿等一些珍稀動物逐步擺脫瀕危處境,種群數量呈明顯增長趨勢。同時,三江源國家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正在推進中,為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不僅如此,我國青藏高原二次科考正在進行中,它將進一步從多角度解讀「亞洲水塔」和「全球基因庫」的生命密碼,促進人們對當地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種功能的認識。

  「過去30年間,中國在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重建和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吳寧表示。例如,在廣大山區,包括屬於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的青藏高原和橫斷山區,我國實施了大規模的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和退牧還草工程,探索出一條將生態治理與山區發展相結合的可持續路徑,生態文明思想已經深入人心。

  在他看來,這些成功的經驗與模式可以給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喜馬拉雅地區的南亞國家提供有益的啟示與範例。

  HKH地區作為貧困人口分布較多和集中的區域,山區人口的生計和社會發展更加依賴生物多樣性及其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如我國貧困人口集中連片的「三區三州」就包含了HKH地區的藏區。「不過,近年來中國在生態扶貧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尤其是在生存條件差、但生態系統重要、需要保護修復的地區,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探索出了生態脫貧的新路子。」石培禮說,這為HKH區域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

  共同的倡議

  「HKH地區不必是最貧窮的地區。」Gyamtsho強調,「我們擁有壯觀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豐富的水資源,以及促進與自然共存的傳統和文化,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HKH國家必須團結起來,進行跨界合作,建立有彈性的生計。」

  石培禮也建議,保護HKH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跨境地區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不但有利於大區域的生態保護和發展,還可以增加生態系統抵抗氣候變化和土地利用變化的彈性,實現發展和保護的雙贏。

  最近,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興都庫什-喜馬拉雅部長級首腦會議和宣言進一步明確了《興都庫什-喜馬拉雅行動倡議》的重要性,這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跨界合作和在國際舞臺形成統一的聲音鋪平了道路。

  「對於廣大的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區來說,和平與發展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在吳寧看來,共同保護和建設好興都庫什-喜馬拉雅的廣大山區不僅是一個地方或區域的發展問題,也與國家的生態外交密切相關。中國作為該區域的大國應該在國際社會帶頭呼籲對於山區保護與發展的重視,將山區的保護與發展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同時,他建議,國際社會在扶貧與發展上幫助廣大山區民眾,為他們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此外,應該積極推動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框架下聯合區域內的相關國家認真履行生物多樣性的惠宜分享機制,讓資源保護者能夠從資源開發利用上真正受益,只有這樣保護與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保護「第三極」上的生命搖籃
    圖片來源:ICIMOD  日前,中國與尼泊爾共同宣布了珠峰最新「身高」——8848.86米。這一消息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KH)山區再受關注,這一區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  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堡壘」,這一地區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
  • 【中國科學報】保護「第三極」上的生命搖籃---中國科學院
    圖片來源:ICIMOD  日前,中國與尼泊爾共同宣布了珠峰最新「身高」——8848.86米。這一消息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KH)山區再受關注,這一區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  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堡壘」,這一地區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
  • 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在廣州設立了第一個保護區,到現在已經有2600多個保護區,這2600多個保護區是做生物多樣性保護唯一有效的工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區就是為了所有的人把這些生物多樣性資源保留下來。2600多個保護區,已經劃定了中國最好的地方,和中國最好的資源。
  • 越南-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資料來源:外交部網站)    氣象合作情況:    1992年5月24日-6月6日,越南水文氣象代表團一行6人訪問中國國家氣象局,雙方舉行了工作會談,並於5月30日在北京籤署了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篇三:保護生物多樣性,中國在行動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將舉辦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共建美麗地球家園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0285種野生植物種子亞洲第一植物種子庫  「種子盛宴」「十餘年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依託種質資源庫對國家重要野生生物種質資源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啟程儀式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李宏偉介紹道,截止到2019年12月,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收集保存植物種子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西豁子小學少工委組織開展「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活動,師生一起來學習了解學習生物多樣性的知識,發出保護生物多樣性倡議書,用我們自己的方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資源。當今世界面臨著人口、資源、環境、糧食、能源5大危機,這些危機的解決都與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有著密切關係。過去的物種滅絕大都是自然災害造成的,而當代則多是由人為破壞造成的。我國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又是生物多樣性受到最嚴重威脅的國家之一。保護生物多樣性,刻不容緩,需要你我從身邊做起!1.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每一次去中國,都能感受到中國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
  • 多措並舉保護生物多樣性
    在立足本國實際的基礎上,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要注重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績效管理,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營企業參與,在營造公平的市場、法治和社會環境的同時,積極引進國際資源,適度增加對全球環境基金(GEF)的捐贈力度。  加大政府財政支持和管理力度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內容,也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 英國《自然》雜誌:中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寶貴經驗值得世界聆聽
    202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在中國昆明舉辦,會議將對《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框架》內容進行協商,並制定2021—2030年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  文章稱,隨著昆明會議的籌備,中國生物多樣性科學家及政策研究人員的經驗故事應該被世人所知。
  • ...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的通知_2018年第28號國務院公報_中國政府網
    近年來,我國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就地保護體系初步建立,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但是由於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資源過度利用、水環境汙染、外來物種入侵等原因,部分流域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中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
  • 海洋成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門議題
    11月4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最高學術盛會——第九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利用研討會召開,海洋成為此次研討會的新亮點和新特色之一而備受矚目。此次研討會由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環保部、國家海洋局、農業部和住建部等多個部委聯合舉辦,廈門大學和海洋三所共同承辦。
  • 今年世界環境日主題為「關愛自然,刻不容緩」,請關注生物多樣性
    「關愛自然,刻不容緩」在此次會議上,通過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及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並確定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境日」。、土壤鹽鹼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等類型,自然資源衰竭問題主要包括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資源的衰竭。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東亞鼠尾草屬物種新分類系統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提出東亞鼠尾草屬物種新分類系統 2018-10-15 中國科學報 高雅麗   東亞是鼠尾草屬的分布中心之一,其中有超過80%的種類分布在中國,且大多為中國特有物種,但相關的研究工作極為匱乏,成為在世界範圍內全面認識和探討鼠尾草屬系統親緣、生物地理格局成因及性狀演化研究的「瓶頸」。
  • 2020中國開封「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展」在汴京公園開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12月2日上午,2020中國開封「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展」在汴京公園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攝影展的主題是「大鴇回家——生物多樣性保護攝影展」。為充分展示近年來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和自然生態之美,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由阿拉善SEE黃河項目中心、河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汴京公園大力推動,舉辦了此次突出河南地域特色的生物多樣性鳥類攝影展活動。
  • 新時代少年報|小學生行動起來 保護生物多樣性
    爸爸意味深長地說:「現在大家對生物多樣性保護越來越重視,習爺爺已經向全世界發出邀請,明年5月,我們的家鄉將迎來《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呢……」聽著爸爸激動的話語,真希望盛會早一天到來!我想大聲呼籲家鄉人民:讓我們攜手保護美麗滇池,保護生物多樣性發展,共建和諧美麗家鄉!
  • 2020中國青年生物多樣性夏令營在浙江婺城開營
    開營儀式現場 奚金燕 攝開營儀式現場 奚金燕 攝中新網金華8月18日電(記者 奚金燕)18日,2020中國青年生物多樣性夏令營暨第五屆聯合國中國青少年環境論壇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開營。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舉辦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處和中國地方政府和部門聯合舉辦的生物多樣性主題夏令營活動,本次夏令營聚焦生物多樣性,基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旗艦科學報告《全球環境展望》呼籲青年人重新想像與自然的關係,分享見解,為實現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而採取行動。
  • 儀隴縣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定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教育工作,鼓勵和支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志願者及當地群眾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保護知識、利用技能的宣傳、普及和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營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良好氛圍。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法律法規和有關保護知識的宣傳,對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 國際季風研討會議-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楊梅菊 通訊員仰美霖報導 東亞季風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張智北:在中國,尤其是在長江流域梅雨地區,天氣預報其實都是在預報季風,可以這樣講,亞洲季風就是亞洲的天氣和氣候加在一起,這是季風氣候也是季風天氣,所以,中國氣象局冬夏兩季的天氣預報和氣候預報,基本上都是季風預報。    記者:世界的季風研究史上幾個節點是什麼?
  • 中國氣象局協助莫三比克應對熱帶氣旋影響-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郝靜 通訊員胡曉平報導 4月25日,中國氣象局接受莫三比克國家氣象局申請,迎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新用戶。  中國氣象局在2018年發布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國際用戶在遭受颱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災害時,可申請啟動該機制,中國氣象局將調動值班的風雲氣象衛星,對特定區域進行高頻次觀測,為其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及時信息保障。  近期,非洲國家連續遭受強熱帶氣旋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