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為什麼要去打強大的蘇聯?只是先下手為強

2020-12-14 天下將令

在世界近代戰爭史中,蘇德戰爭的發生給世界各國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憶,而這場極為激烈的戰爭,致使德國慢慢失去作戰氣勢從而淪為一個歐洲地區小國。德軍在歐洲地區展開大規模攻擊之後,便更加堅信自己將會霸權天下的想法,在資源和領土的誘惑之下,德軍大舉進攻蘇聯,蘇德戰爭也就此曹發,在戰爭前期,德軍在戰場上處於完全主動的地位,但隨著蘇聯紅軍進行調整之後,蘇聯紅軍開始漸漸掌握戰場上的主動權,而德軍也處於被動狀態,被蘇聯軍隊連連擊退,於是有部分網友提問,為什麼當時的德軍非要選擇蘇聯呢?

我們要知道,德軍的戰鬥能力雖然非常強,但後勤補給能力的不足將會極大程度上影響德軍的作戰效果,畢竟德國在歐洲地區所保有的軍備資源本來就比較少,當時的蘇聯不僅擁有極為廣闊的領土,特殊地理環境下所保有的礦產資源也極為龐大,這樣的蘇聯就是一隻「待宰的肥羊」,德軍完全可以通過奪取蘇聯的資源從而為自己軍隊提供軍備補給,更何況德國發動二戰的原本意圖就是進行擴張,蘇聯這樣的誘惑德國怎能輕易放過。實際上,德國也曾想向北非進行擴張,但終於隔著一個軍事實力極為強大而英國,不管是海軍還是空軍都具有十分強盛的實力,德國雖然也曾安排自己的空軍進行多次進攻,但都英國軍隊狠狠打擊,而且當時的北非地區也是比較貧窮且落後的國家。這一點也促使德國具有更強的信念選擇蘇聯。

當時的德國雖然已經達到足夠強盛的作戰能力,蘇聯也不是一個好惹的對象,實際上早在此前,蘇聯也意圖攻擊歐洲地區,倘若德國不開戰,兩國在未來也極有可能爆發戰爭,素有戰鬥民族之稱的蘇聯對於打仗其實也是得心應手,德國得有所防範。其實,兩個國家在當時都不是什麼好角色,蘇聯甚至還曾進行國「雷雨計劃」,是一場專門針對德國而制定的作戰計劃,這個戰鬥民族國家定是早有準備,對於領土擴張的野心可能還不亞於德國,因此,德國所發動的這場蘇德戰爭,更像是先發制人。

在歐洲地區的這場戰爭中,雖然德國憑藉閃電戰的優勢開啟這場戰爭,蘇軍也由於毫無準備而損失了大量領地,但蘇聯是一個明智的國家,即便是丟失領地也不能讓德軍徹底佔了便宜,於是便將大量資源帶走,亦或是將某些可用的工業工廠銷毀,致使德軍即使佔到領地也因為資源不足而淪陷其中,而且蘇聯的氣候極為嚴酷,由於緯度問題,蘇聯的晝夜溫差比較大,晚上由於極度寒冷都不能安然入睡,德軍對於這樣的氣候又怎能及時適應,生存環境尤為艱難,因此,在蘇聯這片國土上,德軍因為凍死而產生了一部分傷亡率,而德軍也漸漸喪失作戰氣勢。

相關焦點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
  • 二戰時德國一重大失誤,如果沒有主動打蘇聯,蘇聯會進攻德國嗎?
    德國當年肆虐歐洲,已經獲得了巨大的優勢。如果他們一直在歐洲活躍的話,也許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綜合實力,為最終的勝利爭取到更大的優勢。也就是說,二戰期間德國進攻蘇聯,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失誤。因為德國的精銳士兵,基本上都死在了冰天雪地的蘇聯。
  • 二戰中,為什麼德國人會認為蘇聯絕不是自己的對手?
    熟知歷史的朋友或軍事迷們都知道,「勿打無準備之仗」是前人多年總結的血的教訓。希特勒自詡軍事天才,但是,他的戰略方針卻與這一準則背道而馳,在西歐戰場上才擊敗法軍未久,希特勒就將槍口對準了東方的龐然巨獸——蘇聯。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蘇聯能擊敗強大的德國,為何卻打不贏一個弱小的阿富汗?
    在二戰時期,德國和蘇聯在東線戰場上打得非常慘烈,而最終蘇聯擊敗了強大的德國,贏得了二戰的勝利,蘇聯也因此獲得了極高的國際地位,這也就是得二戰結束以後,蘇聯成為了世界上惟一一個能夠與美國直接抗衡的國家,而二戰結束後,美國領頭成立了北約組織,而蘇聯則創建了華約組織
  • 二戰時的德國有多強大,才能踏遍半個歐洲,把蘇聯打得崩潰?
    ,並重新點燃了他們的愛國熱情,所以希特勒當時主張德國要對外侵略擴張時,人們才能對其無比的支持和信任。不過歷史充分的向我們印證了戰爭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而德國還是妄想通過戰爭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納粹德國在戰爭中獲得了新生,最後也會因為戰爭而覆滅。雖然二戰是以同盟國獲勝而告終,但這是同盟國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那麼二戰時期的德國到底強大到了什麼地步呢?
  • 為什麼二戰時蘇聯打日本人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以美蘇為例,蘇聯在二戰末期出兵我國東北,可謂是勢如破竹,摧枯拉朽;然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卻打得異常艱難。按理來說,蘇聯和美國都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美國的經濟實力甚至還強於蘇聯,可為什麼面對同樣敵人,蘇聯打日本那麼輕鬆,而美國打日本卻很艱難?
  • 二戰德國若成功打敗蘇聯,那它之後的進攻目標會是哪一個?
    就算與蘇軍的對抗中,想要成功的擊斃德軍的一股力量,蘇聯方面付出的至少是兩倍。在德國剛開始入侵蘇聯的時候,蘇聯的老百姓都質疑蘇聯的戰鬥力,都曾懷疑,他們不能夠保住蘇聯。如果同陣營的其他各國沒有牽制德國的兵力,能夠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那麼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就很有可能打到北美洲了。如果在二戰期間德國可以成功打敗蘇聯,那它之後的進攻目標會是哪一個呢?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從二戰的歷程來看,軸心國陣營裡儘管有德、意、日三巨頭,但由於位置和實力的因素,三者之間少有配合,他們之間的默契更多的還是體現在政治層面。從蘇聯的情況出發,假如這樣一個世界級的強國加入軸心國陣營,蘇德攜手德國搞定大不列顛似乎不是什麼難事,甚至在戰後世界格局的劃分上也會對美國形成優勢。
  • 二戰期間,作為永久中立國的芬蘭,為什麼突然對蘇聯發動襲擊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德國法西斯在歐洲真的是所向無敵。先是打敗了法國,後來打的英國毫無還手之力,之後掉頭往東攻打蘇聯。蘇聯當時差點就被滅國了。不過當時歐洲也還是有很多地方德國沒有佔領的。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中立國。
  • 二戰時希特勒為什麼不打滿是石油的中東,而是與強大的蘇聯死磕?
    1941年,希特勒打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對蘇聯發動了戰爭,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因此走向了其最激烈的時刻,隨著德國和日本將蘇聯美國相繼拉入戰爭,法西斯國的戰敗局面也基本奠定了,對於擁有龐大的戰爭軍備的蘇聯,希特勒為何敢於對其發動戰爭?
  • 面試備考,先下手為強
    與其虛度光陰,不如早做準備,因為面試比筆試難度更大,不要等知道自己進面了欣喜之餘卻慌張的一地雞毛,筆試結束到出成績的這段時間非常重要,所以面試一定要先下手為強,學會搶跑,在別人一臉蒙圈時,你已決勝千裡。
  • 進攻蘇聯是命中注定?為何納粹德國在橫掃西歐後要離開進攻蘇聯?
    二戰作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以及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時至今日依然深刻影響著世界格局的發展。而作為二戰的策源地,納粹德國的抉擇,深刻影響了二戰甚至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很多人說如果德國在橫掃西歐,消滅法國、打殘英國後及時收手,打消閃擊蘇聯的想法,那麼納粹德國一定能夠徹底消化「革命果實」,實現其稱霸歐洲的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勵精圖治,假以時日後,一定可以徹底將蘇聯送入地獄,實現元首的偉大志向。真的是這樣嗎?
  • 戰損1比10,二戰時期的芬蘭為什麼能把蘇聯打得那麼慘?
    二戰爆發後,蘇聯出於國土安全方面考慮,提出與芬蘭置換部分領土的要求。芬蘭人在民族情感的趨勢下,拒絕了蘇聯的提議。於是,蘇聯便打算用武力強行奪取。1939年11月30日,蘇聯出動23個師的軍隊入侵芬蘭,「蘇芬戰爭」(冬季戰爭)正式爆發。
  • 二戰時的美國工業有多強大?半停產狀態仍完勝德國和蘇聯
    實際上,早在二戰前,美國就已經悄然崛起,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特別是美國的工業,可以說獨步全球。儘管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和工業產能遭到重創,但仍然完勝德國和蘇聯。二戰前,美國的工業生產產值佔世界總份額的30%以上,幾乎相當於英國、德國和蘇聯三國的總和。英國、德國和蘇聯的工業產量全球佔比約在10%-14%之間,只有美國的三分之一。
  • 柏林戰役時,德國敗局已定,為什麼蘇聯仍要犧牲30萬人選擇進攻?
    況且在蘇聯圍攻柏林的時候,英美兩國也在積極調兵遣將,蘇聯不加緊攻克柏林,攻克柏林的功勞就可能被英美兩國奪走。柏林戰役時期,德軍還有很強的實力蘇聯軍隊包圍柏林的時候,柏林並不是一座孤城,希特勒仍然可以調動數百萬軍隊作戰,只是這些部隊都被牽制在其他地方,無法快速支援柏林。
  • 同為二戰戰敗國,為何現在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默默無聞
    (麥克阿瑟)那麼,同為戰敗國,為什麼日本軍事實力強大,而德國卻默默無聞呢?二戰之後,冷戰時代到來,美國想要能在亞太地區同蘇聯對抗,日本就是非常重要的夥伴。所以美國讓麥克阿瑟在日本廣施恩惠,並且大力支持日本的經濟、工業發展,其目的就是要將日本拉入到自己的陣營中來。要知道,日本的海軍實力絕對是不可小覷的。美國想要在海洋上對蘇聯進行U字型包圍,就必須要幫助日本恢復工業和經濟,發展海軍力量。
  • 德國進攻蘇聯的時候,希特勒明知冬季要到了,為什麼不準備棉衣?
    大家在看二戰歷史的時候,蘇德戰爭絕對是一大經典。在莫斯科保衛戰開始之前,德軍一直都是勢如破竹,蘇軍根本沒有一點反抗的餘地。但是,德軍在進軍蘇聯首都莫斯科的時候,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 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英國、法國、蘇聯為什麼不出兵阻止?
    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在希特勒上臺後又重新振興了實力,這時候希特勒野心勃勃的準備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於是希特勒準備先從旁邊的鄰國捷克斯洛伐克動手,因為蘇臺德區有幾百萬德語系居民,這些人本來是德語系的居民,因為一戰的原因被劃分到了捷克斯洛伐克,所以希特勒以這個捷克要求收回蘇臺德區,並且取得了英法等國的支持。隨後希特勒長驅直入,直接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而這時候的英法蘇並沒有任何動作。那麼明知道希特勒野心勃勃,英國、法國、蘇聯為什麼都不出兵阻止希特勒呢?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在1942年的冬天,蘇聯步兵與德國軍隊在史達林格勒的廢墟中戰鬥,蘇聯步兵火力非常強大。 MP40的機匣特別長,至少二戰時期沒有衝鋒鎗比他的機匣更長。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在德國打算挑起二戰的戰火前,德國憑藉著眾多經濟政策及社會基礎建設的實施,完成了經濟上的大飛躍,每年的經濟增速均超過了20%,人民鬥志昂揚,軍事力量也與日俱增。德國要挑起二戰有很多原因,「生存空間」就是主要想達成的目標。在希特勒的自傳裡有過非常詳細的表述,「生存空間」就是發動戰爭的根本原因,德國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什麼是生存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