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個多月裡,大家忙著囤菜,冰箱裡的食物是平日的好幾倍,每家每戶的冰箱裡放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當然,如果不及時讓肚子處理掉,就全都成了垃圾。
此文章非常詳細,望各位主婦和主夫酌情觀看,別忘了收藏哦,疫情過去其實也用得著!
挑選食材的原則
如果要存得久,那食材先天的耐儲存資質自然非常重要,但同時也要兼顧營養均衡,所以還需要購買一些本身資質不優、但可以通過一些處理方法變得更耐儲存的食材。
選擇&處理食材
Part 1. 不進冰箱也能挺住!
具有耐儲存特質的果蔬:
根莖類蔬菜:土豆、紅薯、胡蘿蔔、白蘿蔔、蓮藕、洋蔥等白菜南瓜蔥姜蒜蘋果這些果蔬都非常耐儲存,買回家放在沒有暖氣的陽臺或者陰涼乾燥的儲藏室儲存,至少一兩個星期沒有問題(已經進入夏天的朋友酌情縮短儲存時間)。但要存得久,其實還需要陰涼乾燥的條件加持,買回來之後把它們從塑膠袋裡解放出來,表面有水分的晾乾或者擦乾,保存之前千萬不要清洗。
根莖類的蔬菜,比如土豆、紅薯、胡蘿蔔,完全可以帶著泥用舊報紙、廚房紙包起來。為了延緩土豆的發芽速度,還可以把土豆和蘋果放在一起。成熟的蘋果會釋放出植物激素乙烯,可以有效抑制土豆發芽需要產生的生長激素,這樣土豆就不會發芽了。白蘿蔔如果有很長的蘿蔔纓,需要把蘿蔔纓切掉,防止蘿蔔繼續生長影響口感。
但是,耐久只是在「整個儲存」的前提下,一旦切開,就只能包上保鮮膜或者放進保鮮盒進冰箱冷藏,儘快消滅。
我們家有一塊菜地,我媽會把白菜埋在地下,需要吃的時候再挖出來。這樣的保存方式實在是太傳統了,老一輩沒有冰箱的年代,大部分家庭都用地窖或者埋進地下的方式儲存過冬的白菜,可以儲存到來年三四月。但這個方法並不通用,家裡有地下室或者地窖的朋友可以試試。
具有耐儲存特質的主食
豆類:綠豆、黃豆、黑豆等速食麵:意面、掛麵等豆類除了煮粥、熬豆漿、自製豆腐,還可以泡發成豆芽,成為餐桌上的爽口配菜。春節期間我媽經常發豆芽,綠豆、黃豆、黑豆都可以發成豆芽,涼拌或者炒菜。豆子非常非常耐儲存,到了緊急時期還可以充當蔬菜救急(如果真的到了末日生存的時候,還可以用來當種子)。家中可以常備一些豆子,放在密封罐或者洗乾淨的飲料瓶裡擰緊,保證乾燥、常溫保存即可。這個儲存方法也同樣適用於大米。
發豆芽的方法:一小杯綠豆用清水浸泡一夜,豆子會發出一點點小白點一樣的芽把泡一夜的綠豆倒入一個不透光有蓋的瓶子裡,扎一些小孔透氣每天換至少3次水,三四天就可以吃到新鮮的豆芽了。
實時能量包
蜂蜜、花生醬、煉乳、巧克力堅果奶粉、奶片蜂蜜不需要放在冰箱,就可以保存很久很久。花生醬和煉乳的保質期也比較長,可以提供很高的熱量,還可以變不少花樣吃(花生醬可以做越南紙米卷,可以抹麵包片、拌麵/涼皮等)。巧克力正常在20度左右乾燥儲存就可以,如果要長期儲存需要先放進密實袋擠出空氣再冷藏到冰箱。
堅果雖然體積小,但含有豐富的油脂、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營養非常全面,少量食用會產生飽腹感,能量密度很高,作為安慰型食物也非常有效。很多堅果的包裝都是防潮的,如果買了散裝堅果,就放進密封罐裡吧。
關於牛奶類,市面上的利樂包裝奶一般保質期在 30~50 天,普通滅菌塑料包裝大概 20 天,巴氏殺菌奶因為保留了一部分對人體有益的菌類,保質期只有 3~5 天而且還需要冷藏。但長期儲存大量的牛奶需要很大空間,奶片和奶粉是節省空間又耐儲存的替代品。從加工工藝來說,奶粉是由鮮奶經過濃縮、乾燥後製成的,在營養價值上和牛奶相差無幾,可以同等看待。但市面上大部分奶片中都加入了糊精,極少數奶片是直接有奶粉壓制而成的,在購買時要注意分辨。
醬料/調料
醬料:腐乳、豆豉、韓式大醬、味噌醬、咖喱塊/粉,等鹽、糖、醋、醬油乾燥的各類香料
醬料可以提供人體需要的無機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買一些囤在家裡,當然也要適量食用。大醬湯、味噌湯算是零基礎快手湯料,把蔬菜切塊放進鍋裡煮,搭配米飯,營養又方便,很適合忙碌的在家辦公日。咖喱更是百搭。幹醬加五花肉丁或者雞蛋炒制,蔬菜切絲切丁,可以做一碗香噴噴的炸醬麵。
不過醬料類要防止雜菌滋生,密封保存,吃的時候用洗淨的乾燥勺子挖取。
衝調飲品:果汁衝飲、代餐粉
果汁衝飲也可以替代水果補充維生素,保質期比水果長,口感上也可以充當日常零食。
另外,我最近一年多經常用若飯替代晚飯和健身房之前的加餐,代餐粉衝泡方便、營養均衡、熱量低,而且還有飽腹感,也並不難吃(很像低糖版的維維豆奶),向大家推薦。
幹制/醃製處理
小時候我媽會用自己曬的豆角燉肉,超級香。但曬乾和醃製都對製作環境和天氣狀況的要求高,而且操作稍顯複雜。在此不細說製作工藝(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買現成的嘛)。
臘肉炒青菜或者煲湯、配飯都是很好的選擇,同樣的還有鹹菜、泡菜,但因為這類食物醃製過程中容易產生亞硝酸鹽,要適量控制攝入。
另外,很多水果、塊莖類蔬菜等都可以切片烘乾,做成蔬果乾。
「末日」生存包
風乾牛肉罐頭能量棒壓縮餅乾維生素片風乾牛肉乾可以作為日常零食和應急食品,可以儲存 6~8 個月,是非常橫的食物,頂飽(但是費牙且容易口渴)。我日常還是挺愛吃的,辦公室常備。
罐頭的種類有很多,有肉類、魚類,也有蔬菜、水果、豆類的罐頭。經過高油高鹽處理的罐頭保質期通常兩年甚至更久,可以從中攝取鹽分和一些營養成分。但是罐頭很難避免高油、高鹽、或者含有大量添加劑,平日裡還是少吃為妙。
能量棒、壓縮餅乾這類食物屬於高飽腹感且能迅速補充熱量的食物,救災物資裡經常出現它們的身影。壓縮餅乾的保質期至少有 4 年,留著它說不定真的能救命。
維生素片在缺少新鮮水果蔬菜的時期,可以提供身體需要的維生素,不過保質期一般在 1 年左右,要注意經常更新。
食物儲存必備利器
1密實袋/密封夾
密實袋比保鮮袋結實,密封性更好,而且還可以反覆使用。需要冷凍、冷藏的食材可以裝在密實袋裡保存。密實袋的種類很豐富,有更厚更硬的冷凍室專用的——可以裝蝦蟹這種外殼堅硬鋒利的食物,也有可以用手動氣泵抽成真空袋用的——保鮮防潮效果更好。包裝好食物,記得在密實袋上寫上保質期/購買日期,避免過期。
密封夾更省事一些,如果現有的包裝足夠結實、完整,那麼開封後直接用密封夾夾好就行。密封夾更適合常溫下儲存的食材,例如幹制、調料、沒吃完的小零食等。缺點大批量儲存的情況下,密封夾看起來就不那麼整齊。用密封夾夾住袋口要儘量平整,袋子過厚加上不夠平整的話會讓塑料密封夾變形,導緻密封效果變差。
最近逛淘寶的時候又發現了一種帶出料嘴的密封夾,感覺會比普通密封夾更方便一些,準備買來試試。
2玻璃密封罐
我也是去年才把家裡的食材儲存方式改成密封罐的,但當時購買密封罐的時候犯了一個錯誤,買了非常難打開的掀蓋式密封罐。所以這裡用血淚教訓提醒大家,最好購買更容易開罐的密封罐,例如:密封塞式、不鏽鋼卡扣式或者螺旋蓋式。在烹飪時,需要快速、頻繁取用食材,良好的開蓋體驗非常重要。
另外,選擇支持疊放的密封罐也很有必要,類似上圖圖 3,蓋子的外邊緣高於中心,完美卡住上層罐子的罐底。當然如果追求滿分的整齊和更加節省空間,方形的密封罐是首選。可以完美貼合任何一個邊角,齊齊整整,賞心悅目。
推薦玻璃罐的原因是更好清理,可以直接高溫消毒,比塑料罐更健康。消毒的方法首選消毒櫃高溫/紫外線/臭氧消毒,如果沒有消毒櫃的話,可以洗乾淨放鍋裡隔水蒸或者直立放在鍋中加水浸沒持續煮沸 5~15 分鐘代替。
3矽膠蓋
矽膠蓋是保鮮膜的替代品,可以反覆使用,有彈性、可拉伸,可以蓋在碗上或者切開的蔬果上。夏天切一半西瓜,用它完美罩住整個切面,放進冰箱,真是美好——我已經等不及夏天到來了!可以多買幾個型號,兼容極限尺寸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