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提到的這個人,家族恩怨可以寫成一本書

2021-01-09 騰訊網

約翰一生都在試圖證明自己是伯努利家族最牛的人,只可惜他遇到的都是「神一樣的對手」:上被哥哥壓住光環,下被兒子奪走風頭。

SME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與伯努利家族的科學光輝相對應的,正是家族內從未平息的鬥爭,「兄弟反目」、「父子成仇」。但一系列的紛爭,也確實推動了科學的發展,可謂「歷史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

5月26號晚上,央視新聞播放了5月21號《面對面節目》在華為總部獨家專訪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的視頻。在提到中美關係時,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世界流體力學和空氣動力學是一對父子發明的,叫伯努利,伯努利這個父親嫉妒自己兒子在空氣動力學上超過他,殘酷地迫害他的兒子,他的兒子是他的學生,美國是我們的老師,看到學生超過它不舒服也是存在的,沒關係。」

任正非提到的伯努利,學物理和數學的同學一定不陌生。伯努利這個家族,出過很多知名的人物,其中的恩恩怨怨能寫成一本書。

伯努利一家是瑞士的,祖上出過很厲害的醫生,也出過大商人、藝術家,更是屢出數學奇才,3代人就出了8位數學家。總之,這是個讓數學難了N次方的神奇家族。

伯努利部分家族圖譜,感受一下被伯努利家族支配的恐懼

到了老尼古拉·伯努利(因為都叫伯努利,後面直接簡稱)這一代,他希望孩子學習神學或者做生意。但是他的兩個兒子雅各布和約翰,都迷上了數學。

這個約翰,就是今天要說的伯努利家族的中心人物,不是因為他最牛,而是這個家族的恩恩怨怨,都與這個人有關。

用時髦點的話來說,約翰是個「戰爭販子」,懟天懟地懟空氣,一手策劃了兄弟反目、骨肉相殘的大戲,懟出了一出家族甚至歐洲數學界的恩怨史。

約翰·伯努利

約翰的哥哥雅各布,大家應該都聽說他的名字,概率論中的「大數定律」正是他的傑作。而雅各布也是伯努利家族第一個邁進科學殿堂的人物。

身為一名著名的數學教授,他也舉賢不避親,收了弟弟約翰為博士生。

約翰天分很高,只不過智商爆表的約翰情商有些不在線。按理說雅各布是自己的親哥哥,又是恩師,這種關係應該在數學史上能傳為一段佳話。

雅各布·伯努利與大數定律

但是約翰自視甚高,開始看不起哥哥,多次在朋友的信中提到「戰勝哥哥」,並形容哥哥「愚笨」。當哥哥的哪受得了這個氣,兄弟倆反目了,吵到最後老死不相往來。

雅各布比約翰大十幾歲,哥哥在世時,弟弟的風頭一直被哥哥壓著。直到雅各布去世,約翰終於成為伯努利家族風頭最盛的那個人!

可能是這個家族有一種「青出於藍」的基因,沒高興幾年,約翰終於體會到了哥哥的心情。

丹尼爾·伯努利

約翰有個兒子叫丹尼爾,丹尼爾13歲開始進入大學學習哲學和邏輯學。13歲的大學生,不得了啊,肯定是個天才。

受到家庭的薰陶,丹尼爾想學數學,但是父親約翰勸說他,數學掙不到錢,建議他經商。看吧,跟當年老尼古拉勸說雅各布、約翰兄弟倆的話一模一樣。

有其父必有其子,「你都不聽爸爸的話,那我也不聽。」丹尼爾很固執,約翰也不得不做出讓步。

所以丹尼爾在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後,便開始研究數學。(丹尼爾和父親約翰一樣,都是拿到博士

學位以後轉攻數學的,這種神仙操作也只有天才才能做到吧。)

內鬥主角一覽,左:雅各布,中:約翰,右:丹尼爾

但好景不長,1734年父子倆就鬧翻了。起因是丹尼爾的數學天分太過驚人,遭父親嫉妒了。沒錯,懟完親哥哥雅各布之後,約翰又開始懟親兒子了。

那一年丹尼爾提供了一篇論文去應徵巴黎科學院的大獎,父親約翰也提交了應徵那次大獎的論文,結果是父子倆以壓倒性的優勢並一起獲獎。

《虎父無犬子!伯努利父子雙雙獲得大獎》《一門雙傑!父子共享大獎傳佳話》......估計新聞媒體當時都是這麼寫的。但沒想到,這本該被傳為佳話的父子卻反目成仇。

當然,也可以說是約翰單方面翻臉。約翰覺得,這是兒子預先設計了一個圈套,要跟老子「平起平坐」啊。事後,丹尼爾被趕出家門,後來一直到死,約翰也沒有諒解他的兒子。

約翰與丹尼爾

跟父親的小心眼不同,丹尼爾是個善良的孩子。在這之後,他有意迴避父親約翰的研究領域,對數學的熱情降低很多,主攻流體力學,並在1738年出版了轟動學屆的《流體動力學》。

而厭倦了數學的鬥爭,丹尼爾直言:如果地球上沒有數學家,真實的物理也許會更好。

不過,父親約翰懟兒子似乎還沒懟過癮,大約在1739年或稍後,約翰出版了一本《水力學》,出版時間有意放在《流體動力學》之前,想造成「兒子抄襲老子」的假象。但是,他的書最終被認為是一本典型的抄襲之作,自己卻淪為了笑柄。

洛必達肖像

除了窩裡鬥,約翰懟外人也毫不含糊。學過微積分的人都知道「洛必達法則」。洛必達出身於法國貴族,酷愛數學,拜約翰為師學習數學。

由於當時約翰境遇困頓,洛必達又是貴族,洛必達表示願意用財物換取約翰的學術成果,一年300法郎。300法郎,那可不是一筆小錢,約翰欣然接受。

後來,洛必達出了一本數學教科書,這是第一本公開出版的微分學教科書,所以立即就火了。其中有一項內容因為被反覆引用,慢慢被命名為「洛必達法則」。約翰生氣了,因為洛必達法則其實是約翰自己的研究成果。

洛必達著,第一本公開出版的微分學教科書

其實洛必達很誠實地在前言裡寫了,說這裡面大量成果來自伯努利家族,特別是約翰,他也從來沒有聲稱說洛必達法則是自己的發現。但是約翰連自己的哥哥和兒子都容不下,又怎能容下洛必達?

他到處和人抱怨,還在洛必達死後,宣稱洛必達法則是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歐洲的數學家並不這麼認為。

事實上,科研成果本來就可以買賣,洛必達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整理這些買來的和自己研究出來的成果,編著出世界上第一本微積分教科書,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學者和傳播者。於是約翰一不小心,便成了科學史上出賣自己研究成果最有名的案例。

如果你覺得約翰只會懟哥哥、兒子和徒弟這樣的近親,那就大錯特錯了,「約懟懟」怎麼會放過競爭對手呢?下面約翰懟的這個人,牽扯到一場可以說是歐洲數學界最著名的爭論——牛萊之爭*

*註:牛頓與萊布尼茨幾乎同時提出微積分,關於誰是首個提出者的爭論便由此爆發。普遍認為牛頓更早發表而萊布尼茨更早發現微積分,最終判由兩人共享成果,因此現在的微積分基本定理也叫做牛頓-萊布尼茲公式。

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和英國數學家牛頓,幾乎在同一時間各自獨立發明了微積分。當時,約翰和哥哥雅各布還沒撕破臉,兄弟倆讀到了萊布尼茨的書,立即意識到微積分的重要性,並且加入了萊布尼茨的陣營,甚至幫助萊布尼茨完善了自己的理論。

當時,牛頓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在科學界有很高的權力和地位。伯努利兄弟的加入,立刻壯大了萊布尼茨陣營的力量,使得歐洲數學家們分為了牛頓代表的英國派和萊布尼茨為代表的歐洲大陸派。

牛頓

對於牛頓這位「敵派領袖」,又是業界大神,約翰決定懟他一懟!約翰對全歐洲的數學家提出了最速降落軌道問題*,請大家來解答。

在此之前,約翰已經提前花了兩周時間研究出答案來了。為了引起牛頓的注意,他還專門寫了一封信寄給對方。當時,牛頓正在忙於英國造幣局的事務,但僅用了幾個小時,就解出了這道難題。

*註:最速降落軌道問題問題是指在重力作用且忽略摩擦力的情況下,一個質點以速率為零沿某條曲線運動,從點A到更低的點B,求所需的時間最短的最速降落軌道。

最速降落軌道問題示意圖

懟了這麼多人,約翰基本都以失敗告終,其實不是他不夠牛,相反,約翰在數學上頗有建樹:

他對微積分和與其相關的許多數學分支都做過重要的貢獻,是18世紀分析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還培養了包括歐拉在內的一批出色數學家。

約翰一生都在試圖證明自己是伯努利家族最牛的人,只可惜他遇到的都是「神一樣的對手」:

上被哥哥壓住光環,下被兒子奪走風頭,連徒弟都買走了著名法則的冠名權,約翰不可謂不鬱悶啊。到這裡,伯努利家族的故事基本上講完了。

任正非用約翰·伯努利來形容害怕被超越的美國,真的是再貼切不過了。

*參考資料

哈爾·赫爾曼.《數學恩仇錄》[A]

吳佩萱.最速降線問題——數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次公開挑戰[J]數學通報,2006.

武際可.伯努利父子的恩怨.科學網

內容為【SME】招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任正非辦公桌上有什麼?一個「掉瓷」搪瓷缸,還有一本書
    尤其是這個華為操舵人任正非,他在做出巨大成就後的幾十年內,就一直保持著低調,並不熱衷於通過媒體曝光自己和華為,而是潛心做自己的事,致力於讓華為變得更優秀。任正非曾笑著回答:「這是我母親給我的」。說完便自然地把搪瓷缸放在了胸口位置。這隻杯子不僅裝滿了任正非與母親的美好回憶,更是有母親濃烈的愛和教誨在其中。任正非一生沒對不起過什麼人,唯獨對父母多有愧疚和遺憾,沒能早早成器讓父母享福。
  • 任正非辦公桌上的這本書,能幫華為找到應對危局的答案?
    身處輿論關注焦點的任正非,他最近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書,書名是《美國陷阱》。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浮想聯翩,這本書到底寫的是什麼?任正非為何要研讀這本書呢?《美國陷阱》的作者是誰?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的前高管皮耶魯齊。這本書說是皮耶魯齊用血與淚寫成的也一點不為過。
  • 任正非:我最大的心病,其實不在於晶片,而是在於這個
    這些訪談在短時間內也讓他圈粉無數,他在訪談中的內容說得十分實在,也很清楚如今的困境,但是讓人很意外的是他用了很大的篇幅,說起自己的心病,竟然不是華為目前的困境,而是發愁於中國的教育。他想通過對科技的研發來振興祖國,通過這個產業的發展來回報我們的祖國,在他看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他成立了「寒門學子基金會」,資助那些困難的家庭完成學業,並且他認為,把教育做好,國家才有未來。
  • 任正非正面回應一切!30個回答,16次提到這個重大命題
    「這個時代對一個國家來說,重心是要發展教育,而且主要是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的基礎教育。沒有良好的基礎教育,就難有有作為的基礎研究。應該要把基礎教育提到國家的最高綱領,才能迎接未來的革命。」 據統計,任正非在採訪中20次談到「創新」和「原創」,共計16次提到「教育」一詞,彰顯了他對基礎科研和教育事業的關注。
  • 童年回憶肥皂劇《豪門恩怨》重置
    肥皂劇起初都是被安排在白天的「垃圾」收視時段,因為這個時間點,主婦們早已把孩子丈夫送走、忙完家務,終於可以坐在電視前放鬆一下。不過,1964年的《冷暖人間》打破了這一常規,這部由瑞安·奧尼爾和米婭·法羅主演的肥皂劇被ABC電視臺安排在晚間的黃金時段播出,並取得了很大成功。「黃金時間肥皂劇」的概念就此誕生。相比「日間肥皂劇」,「黃金時間肥皂劇」製作更為精良、演員也更大牌。
  • 任正非:什麼時候出發都不晚,只要人還在,就可以重振雄風
    接受採訪時任正非曾提到一個俄羅斯的天才,平常話不多,只會搞數學,不會談戀愛,但在關鍵時刻解決了2G突破3G的編碼問題,橫掃歐洲,成為了世界領先的設備供應商,現就連5G也是應用這位俄羅斯天才的基礎算法。華為直接在這位數學家的居住地附近蓋了一個研發中心,只是因為他不想離開自己的家鄉,到一個陌生的國家工作。
  • 《大頭侃人:任正非》|任正非,一位令人敬仰的優秀企業家!
    《大頭侃人:任正非》這本書是由「蜻蜓」FM王牌主播大頭所著。大頭的真名叫於立坤。這是大頭新出的一本傳記類書目,它從方方面面講透了任正非與華為一起走來的輝煌與傳奇!任正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提起華為,真可謂如雷貫耳、大名鼎鼎。
  • 任正非辦公桌上擺著這本書
    而在27日,一名彭博社記者在社交媒體上傳兩張照片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辦公桌上,正擺放著一本中文版《美國陷阱》。照片發布者@Gao Yuan 是彭博社報導華為、小米、中興等企業硬體及供應鏈的科技記者,常駐北京。
  • 麻生家族與鳩山家族延續幾代的恩怨情仇
    日本家族政治的形式歸納起來,大致分為三大類,一是隨同父兄或者親屬進入政界,以家族的形式進行政治遺產傳遞;二是長期的工作上形成的信任關係,投靠政壇大佬以求賞識提攜;三是門生與老師的關係,相互幫忙競選或是提攜。「世襲政治」已經成為日本民眾默認的「潛規則」。在日本國會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各種血緣關係在日本議會中比比皆是。
  • 任正非辦公桌首次曝光,搪瓷缸和那本書亮了,網友直呼:被圈粉
    華為總裁任正非現如今已是76歲高齡了,但依然能憑藉強大的決策力和旺盛的精力,奮鬥在「一線」,帶領華為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任正非向來十分低調,從不張揚,自己在食堂排隊吃飯,一個人推著行李箱坐地鐵,在機場等計程車……在這個老人身上,我們看見了前輩的樸實和堅毅。之前,有媒體曝光了任正非的辦公室,引發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
  • 任正非做出妥協?華為宣布這一決定,美國人的目的達到了?
    谷歌等一系列合作公司也不再為華為提供海外服務,其次美國還以「網絡安全」為由遊說其他國家拒絕與華為合作,且升級對華為的晶片禁令,切斷了華為的退路,這使任正非感到既無奈又辛酸。消息一出,仍然有很多國家不相信華為的說法,任正非不得不做出「妥協」:同意義大利對華為的相關技術進行「解剖級」的檢查。這是華為為了挽救市場的無奈之舉,而這個「妥協」也只是一個假象。
  • 《大頭侃人任正非》:他是少有的、真正的企業家
    華為遭遇美國打壓的危機時,任正非讓大家保持理性,不要把愛國主義和商業混雜。「我的孩子還在用蘋果」,這是一個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表態。對於任正非和華為的很多故事是在《大頭侃人任正非》一書中了解到的。這本書的作者是於立坤,蜻蜓FM的王牌主播,他的《大頭侃人》系列,收聽量超過5.9億。
  • 馬雲:任正非是高人。劉強東:任正非是我偶像。大家何出此言?
    馬雲:任正非是高人。劉強東:任正非是我偶像。董明珠:此生唯一佩服的人,就只有任正非。大佬們如此評價任正非不是沒有理由的。當時任正非請到了海陸律師所的專家來實地考察,這家律所排除律師,羅伯特·漢斯拉姆是智慧財產權方面的專家,實地考察後發現,侵犯智慧財產權之事子虛烏有,華為和思科的專利,要說重合度,僅有2%。美國律所的人堅持支持華為,後來發現了思科有一個可以反擊的點,可以起訴他們壟斷。
  • 母校校長讓任正非捐款100萬,任正非說了一句話,讓校長無言以對
    任正非的校長任正非是國內的大企業家,有錢,這句話應該是沒有說錯吧,即使任正非擁有的股份不多,而且任正非已經是半退休的狀態,但是錢還是有的,甚至有些時候還可以從公司的帳戶裡面拿,這個拿不是指的中飽私囊。華為公司跟國內的很多高校研究所都有合作,這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華為的手機為什麼這麼貴,也是這個原因,任正非一直不肯降價也是這個原因,因為降價,就真的沒有活路了,因為手底下的人沒有錢用啊。如果是為了教育,任正非和華為都很慷慨,因為教育真的太重要的了,任正非十分清楚這一點,為什麼任正非會這樣?
  • 任摩遜與任正非臨別之際,說了兩句話: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1967年的一天,在重慶讀大學的任正非從一位貴州老鄉的口中得知了父親的遭遇。他心急如焚,決定馬上回家探望,可他沒錢買票,最後一咬牙,決定扒火車回家。因為沒有買票,任正非在火車上挨了上海造反派的打,被打得受不了,說:「你們不要打了,我補票行不行?」但是對方粗暴地把他推下了火車。任正非只好扒下一列火車,結果再次被發現,又挨了車站人員的打。任正非咬著牙繼續扒火車,最終成功成行。
  • 任正非這樣說
    任正非:如果美國政府找不到證據,它沒有什麼理由、聲音小一點的時候,我們的聲音也可以小一點。那時我們就不在法庭上談判,可以到咖啡廳談判,如果聲音太大,影響周邊客人,聲音就會自然小了。那時就會討論「你多喝一杯,還是我多喝一杯」的賠償問題。如果美國錯了,還要賠償我們的名譽損失。12月9日下午,華為心聲社區發布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近日接受加拿大《環球郵報》採訪的紀要。
  • 任正非做出妥協!華為宣布這一無奈決定,美國人的目的達到了?
    任正非早有預料這個重要的決定就是:華為海思宣布,將會進行新一輪的博士崗位招聘,此次涉及晶片全產業鏈的人才需求,總計共達到了41個崗位,包含整個晶片製造的過程。而且,任正非還表示,專家想要發揮價值出來,一要「吶喊,不能等著別人來發覺」,面對不合理的人力資源政策,也要敢於攻擊,打破官僚主義。二要建立有助於人的成長、才能發揮的機制。從任正非的一番話中,可以看出其令人佩服的智慧。
  • 任正非創立華為原因曝光:應聘沒人要,妻子離婚孩子要養,沒辦法
    在一次記者訪問中,任正非提到:初創華為的願景首先就是要活下來!因為要承擔對孩子教育、成長的責任,我個人沒有給孩子們足夠的關懷和愛護,但是總要掙錢給他們生活。我去應聘過幾個崗位,別人不要。實際上我一開始也只想去應聘崗位,但沒人要我。
  • 【大佬陪你讀書】任正非薦書:《失去的勝利》
    「 任正非推薦 」任正非:宏觀思維建議看一點歷史和哲學,我曾推薦看三本書。有三位德軍的著名將領留下的三本書,對德國二戰戰略有非常深入的思考。第一本:古德裡安的《閃擊英雄》;第二本:隆美爾的《戰時文件》;第三本:曼施泰因的《失去的勝利》,要領悟他決戰歐洲大陸的戰略是怎麼構想出來的,馬奇諾防線是怎麼被廢掉的,他構想這個戰略所依據的戰略原則是什麼。
  • 任正非:我們認為美國的最終目的是要消滅華為
    上一次跟您聊天的時候也提到了華為在加拿大的業務擴張計劃,例如在加拿大的一些主要城市買地。您上次講到的業務擴張計劃大概是什麼規模?例如打算擴招多少人?另外,華為是否有打算把加拿大作為整個北美的總部?任正非:我們在加拿大的員工人數已經擴展到1200人,有2/3是研發人員,未來還會繼續加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