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侃人任正非》:他是少有的、真正的企業家

2020-12-20 蓯新讀書

華為的路,走得跌跌撞撞。

晶片還沒有解決,5G又遭退單,榮耀被剝離已成定局。

任正非在公司郵件中表示,「大家都是成年人,離了婚就不要纏綿,不要回頭來說要救華為。那些說要打敗華為的,是勇士,你們不要批評他們。

這般理智,而又具有胸懷和格局的發言,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

華為遭遇美國打壓的危機時,任正非讓大家保持理性,不要把愛國主義和商業混雜。「我的孩子還在用蘋果」,這是一個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表態。

對於任正非和華為的很多故事是在《大頭侃人任正非》一書中了解到的。這本書的作者是於立坤,蜻蜓FM的王牌主播,他的《大頭侃人》系列,收聽量超過5.9億。

在這本書裡,他用特有的幽默和溫情,剖析了這個時代的商界巨子任正非。「一個任正非,半部當代史」,了解任正非的成長和華為的進化,可以了解中國通信行業起步的艱辛。

「商人的終極目的是掙錢,企業家的終極目的是改變世界,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通過這本書,更讓我確信,任正非是一個企業家,而不只是簡單的商人。

01 做正確的事,而不是賺錢的事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做企業也是如此。

華為的起步雖然艱難,但是華為的盈利來的這並不晚。雖然創業初期,任正非差一點就決定去賣墓碑。但是看到程控交換機的生意,任正非就做了代理,掙到了一大筆。

這時候擺在華為面前的是兩條路,一是繼續做代理,這條路已經走過,也賺到了錢,風險還低;另一條就是自己搞研發,這條路投入大,風險也大,但是不會在產業鏈最底端。

現在我們都知道,華為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路,這也才有了我們領先世界的5G技術和生態。但是在當時,放棄好走的路、賺錢的路,去走一條看不到光芒、充滿艱辛和未知的路,這個決定是極其大膽,又十分堅定的。

於立坤在書中寫道,人習慣趨利避害,如果有人逆向而行,其間最見格局和視野

任正非的逆向而行,還不止這一次。

2000年的時候,有人建議任正非買地建房子,任正非沒有同意。

2010年再有人提起的時候,任正非拍著桌子吼道:「華為不做房地產這件事早有定論,誰再提,誰下崗!」

2020年汽車熱還沒消退,華為又再次聲明,「華為不造車,誰再提,誰下崗!」華為的決定是不造車,不闖風口,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風口有很多,任正非從來沒有去追過,他堅定地走好通信之路。他說「華為就像是一隻大烏龜,二十多年來,就知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不被各種所謂的風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這種明知前路艱險,依然前行的精神,是企業家的開拓精神;專注於企業自己的路,而不是追風口,需要定力,而這二者,任正非都有。

02 狼性與人性並存的企業文化

任正非作為開創者,他為華為打造了一種狼性與人性並存的企業文化,而這一點就值得很多企業學習。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價值》一書中,寫道「產品可以迭代,流程可以不斷完善,這些都可以不斷改進。唯有企業文化必須在創業一開始時就建立起來,不能出問題,也無法推倒重來。

據說有一個日本專家入職後,第一天就召集手下開會,嚴肅聲明自己是個工作狂,經常加班,會佔用大家很多時間,還請大家配合。

但是,三個月後,這位專家辭職了。離開華為那天,他涕淚橫流地說了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強勢的任正非,領導的自然是具有狼性衝勁的員工。

至今,華為的「床墊文化」還在,任正非說:華為沒有院士,只有院土。你過去可以嬌生慣養,但加入華為就不可以。

與此同時,華為對人才極度的大方。華為一位老員工回憶說,「有人一年漲了7次工資,有人一年漲了11次。最多的是一個研發部門,所有人一年加了12次工資……」

對人才的尊重,不止體現在相應的薪酬上。還有任正非的一些行動中。

利比亞開戰的前兩天,任正非飛往那裡看望員工;阿富汗戰亂危險時期,任正非去了;北冰洋開始轉冷的時候,任正非也去了。

2017年春節,任正非飛往玻利維亞,為的就是去看望在艱苦環境中駐守在一線的員工。

一個公司只有衝勁,是不夠的,因為會被理解為壓榨,人心會散。如果只有人性,那麼企業會變成福利和慈善,企業不能長久。

能夠成長為大企業的,能夠走得遠的公司,一定是有著狼性和人性並存的企業文化。

03 將軍也會打敗仗,他是人不是神

任正非作為華為的創始人,在華為的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不過這些難關華為最終還是闖了過來。

一件是選擇GSM(移動2G路線),過早放棄了CDMA IS-95(聯通2G路線),導致華為收入寥寥,只在邊緣省份拿到了一些訂單。

被迫去海外尋找市場,但歐美國際頂尖的通信公司已經佔據了主要的市場,華為只能選擇他們不願去的亞、非、拉地區。

一切看似繁華的背後,都是千瘡百孔的傷疤,華為的海外之路也是。華為不是主動選擇拓展海外市場,只是因為預判失誤,沒有國內訂單,不得不轉向海外。

1994年,華為瞄向俄羅斯市場。兩三年之後,拿下第一個訂單——38美元,大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早已放棄,因為看不到希望。

直至2000年,華為才獲得了烏拉爾電信交換機和莫斯科MTS行動網路兩個項目。2003年,實現了銷售額1億美元的目標。

創業艱辛,從華為的俄羅斯之路可見一斑。

「華為不造手機」,是任正非的另一個失誤。他不碰房地產,也不想碰手機,就在通信之路上,埋頭趕路。

但是,內心強大的任正非帶頭自我反思和批評,及時糾正錯誤。在手機立項討論會上,任正非聽完報告,說了兩句話:一是拿出10個億來做手機,二是做手機和做系統設備不一樣,你們要想清楚。

就這樣,華為成立了手機事業部,不是小打小鬧,從一開始就是放手一搏。

做出過失誤判斷的任正非,意識到並能自我批評,這種魄力在身居高位的領導身上尤為可貴。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裡有一句話:要在茫茫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著隊伍走向勝利。

任正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華為遇到難關時,從幕後走向臺前,進入大眾視野。他用他的格局和視野,展現了一個企業家應有的魅力。

在《大頭侃人任正非》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說、有笑、有哭、有罵、有心的任正非和一個繁花似錦、烈火烹油、激流湧動的華為。

相關焦點

  • 《大頭侃人:任正非》|任正非,一位令人敬仰的優秀企業家!
    《大頭侃人:任正非》這本書是由「蜻蜓」FM王牌主播大頭所著。大頭的真名叫於立坤。這是大頭新出的一本傳記類書目,它從方方面面講透了任正非與華為一起走來的輝煌與傳奇!任正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提起華為,真可謂如雷貫耳、大名鼎鼎。
  • 《大頭侃人:任正非》:華為的偉大,歸根結底是創始人格局的偉大
    大眾對華為、對任正非的關注度逐漸上升,偏偏任正非又是非常低調的人,從不願意宣傳自己,所以外界對他知之甚少。 《大頭侃人:任正非》這本書是一本關乎於任正非的傳記。
  • 大頭侃人:任正非|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正是華為成為國際性企業的邏輯
    手頭這本《大頭侃人:任正非》,講透任正非與華為一起走來的輝煌與傳奇。放下它,我們不禁要問:任正非和華為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當初,任正非43歲那年,失業、離婚、負債200萬元,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為了活下去,帶著親朋好友湊的2萬塊錢,在一個破舊的倉庫裡成立了華為。
  • 《大頭侃人:任正非》:輝煌與傳奇的前奏
    因為你在其它電子廠,你只是一副活著的機器,不太需要用腦,而在華為,你作為人的能動性無限放大無限被激發,如果你不能接受這種挑戰,就會認為它非常殘酷,如果你享受這種挑戰,你就會每天充滿激情,確定自己和生活正在一天天變好。
  • 《大頭侃人:任正非》︱華為為什麼能夠越挫越勇?
    都說:「華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1000次死亡,只是值得慶幸的是,任正非和華為1001次地站了起來。」這個優秀的企業有哪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呢?《大頭侃人:任正非》一書和我們一起聊聊華為的故事。華為公司今天的成就,是一代代華為人靠著青春和汗水換來的。2、服務至上在華為成長的過程中始終十分重視服務。去國外的通訊設備,場曾經佔據著大片的市場。但是國外的通信設備廠都十分的傲慢。客戶想要改個東西,「對不起,不能改。」客戶想要讓漢化一下,「對不起,不能漢化。」
  • 於立坤的《任正非》一書告訴你一個你不知道的企業家30年創業史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偉大的背後都是辛酸與苦難,華為一路走來,成長為世界通信行業的王者,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在一路發生著,「蜻蜓」FM王牌主播於立坤老師的爆款節目《大頭侃人》收聽量已經達到了6個億,於立坤老師在欄目中的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用豐富的理論體系和多元的觀察角度,深度剖析了華為和統帥任正非的作為與貢獻
  • 華為任正非持守之間,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一路傳奇
    提起華為,我們都會耳熟能詳,畢竟我們每日用的手機品牌,華為已經深入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而對於這個品牌的創始人,他的故事是怎樣的,我們卻鮮少如此深度地去了解,而在這本書《大頭侃人:任正非》中,卻非常詳細並深刻地描述了任正非這個人三十多年連綿不斷的奮鬥血淚史。
  • 300天播放量破億 蜻蜓FM素人主播於大頭在中國聲音大會上闡述其中...
    從機器人編程到冠軍主播,他成功跨界於大頭,這位蜻蜓FM2018年人氣主播冠軍,他的節目《大頭侃人》,開播42天,訪問量突破100萬;開播94天,訪問量就突破1000萬;而突破1個億,僅僅用了300天,真正成了蜻蜓FM的爆款節目。
  • 揭秘任正非與柳傳志的一次碰面 任正非:他太值得我尊重了
    關心教育如果有人問 : 任正非最關心什麼?答案很簡單,最關心華為。他是華為的掌門人,華為是他的命,是他的一切。管理大師德魯克講,企業家必須掌握企業的命運,反言之,企業家作為一種職業,命中注定是企業的守望者。
  • 43歲失業離婚負債200萬,任正非如何僅憑2萬元,就輕鬆翻盤
    可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當任正非功成名就,終於可以孝順父母,可是母親卻意外地死於一場車禍。子欲養而親不待,成了任正非心坎上抹不去的悲傷。而他的6個弟弟妹妹,也因當初大學停招,無法接受高等教育,只能找苦力活幹。所幸,善良的任正非,願意竭盡全力地照顧他們。
  • 馬雲和任正非:一個十足的小商人,一個有情懷的企業家
    馬雲和任正非:一個十足的小商人,一個有情懷的企業家最近,任正非做了一個決定:放榮耀一條生路,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任正非太難了,華為幾十年埋頭苦幹,掌握了全球一流的晶片設計能力,但缺少製造環節,這個8588億巨頭依然可以被一夜擊垮。最近,馬雲在外灘上做了一個演講,阿里股票跌了,螞蟻金服的上市計劃擱置了。馬雲太簡單了,螞蟻集團操作一下金融槓桿原理就可以躺著賺錢,一年淨賺幾百個億。
  • 成功的企業家都是人性高手,任正非的兩大心法,老闆可直接拿來用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華為的成功主要是因為兩大原因,一個是有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一個是華為財散人聚的機制。那麼,創業者要想見賢思齊,向任正非學習,應該怎麼辦呢?今天主要就談一談任正非的兩大心法,簡單直接,可以馬上就拿到自己的公司去應用。但前提是你要與任正非的思想達成共識,與他的精神實現同頻共振,不然就是東施效顰,難以達成好的結果。
  • 潤商發布「2020年企業、企業家圖書排行榜」,任正非、褚時健、馬雲...
    圖書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社會熱點和人心動向的風向標。商業領域同樣如此,企業、企業家主題圖書,從市場數據能直觀反映企業、企業家的影響力,反映不同階段、不同規模企業發展的側重點,但是這方面相關研究長期缺失。潤商作為中國企業定製出版頭部機構,旗下潤商智庫近日發布了「2020年企業圖書排行榜」與「2020年企業家圖書排行榜」。
  • 中國企業家有四個頂級圈子,任正非一個都沒參加
    第二個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 主席是馬雲,成員包括柳傳志、王石、馬蔚華、郭廣昌、李書福等人。原來都勻一中一直沒有校訓,也沒人坐下來討論過這個問題。 任正非鄭重地說:「一個學校想要更好地發展,離不開校訓的引導,如果校訓都弄不清楚,怎麼能把學校做好呢?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我才能捐款!」 校長顯得很為難,他又牽強地解釋了一番,卻依然沒有弄明白校訓,急得滿頭大汗。
  • 李彥宏開「遊樂園」、任正非造兒童手錶 沒童心當不了企業家?
    最近,李彥宏和任正非似乎是約好了,都開始秀起「企業家的童心」。李彥宏遊樂園一般「童年英雄的AI幻想互動展」還在開,任正非的「華為兒童手錶3X」緊跟著就宣布發售,有網友感嘆:「大概是沒有童心的人都當不了企業家?」
  • 任正非:你們不了解稻盛和夫,他是華為的榜樣,我們都趕不上他
    任正非:你們不了解稻盛和夫,我們都趕不上他2014年,管理學家王育琨,在與任正非的一次談話中,聊起了稻盛哲學,其中說到「京瓷就是一做精密陶瓷的」。任正非聽到後馬上打斷了他的話,然後非常認真地對王育琨說:「王老師,你不了解真正的稻盛和夫!你說『一個製作精密陶瓷的』,太過輕淡!
  • 任正非:空講哲學和心法,會害了中國企業家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一生創造了無數經營奇蹟,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還挽救了瀕臨破產的日航,讓無數企業家都十分崇拜他,馬雲就曾三次奔赴日本,登門拜訪稻盛和夫,而任正非也是對稻盛和夫自愧不如:「我們只有追隨的份!」
  • 任正非的語言藝術
    任正非的思想,使他的語言與某些國有企業家過於官僚化的語言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和一般民營企業家的格局斷然不同。研究任正非,不僅要研究他的成長曆程,更要研究他的曲折遭遇。 作為一位企業家領袖,他生活在現實世界裡,面對企業內部員工,他既是嚴厲的老闆,又是和藹可親的長者;面對媒體和社會公眾,他侃侃而談,獲得了良好的公眾形象。
  • 華為總裁任正非:聲名顯赫卻又低調如謎,你了解真正的任正非嗎?
    任正非也是如此認為,表面平靜的水面之下可能隱藏著很深很湍急的水流。這就叫做「靜水潛流」,這就是一種低調中的大智慧。身價不菲的任正非,無論是在管理上,還是個人作風上,都是一位講求「低調」的企業家。任正非一直強調華為管理要靜水潛流,沉靜領導,灰色低調、踏實做事,不張揚,不激動。靜水潛流之道就是表面看似一種平靜,其實不然。
  • 母校找到任正非,要求捐款100萬,他反問5個字,校長卻無言以對
    意思是在困難的時候,即使受人一點小小的恩惠以後也應當加倍(在行動上)報答。 貴州的都勻一中是任正非的母校,能培養出這樣的企業家,自豪感不言而喻。但在2012年時,學校的經費變得十分緊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校長胡立軍找到了任正非,希望他能為母校捐款100萬,以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