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路,走得跌跌撞撞。
晶片還沒有解決,5G又遭退單,榮耀被剝離已成定局。
任正非在公司郵件中表示,「大家都是成年人,離了婚就不要纏綿,不要回頭來說要救華為。那些說要打敗華為的,是勇士,你們不要批評他們。」
這般理智,而又具有胸懷和格局的發言,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
華為遭遇美國打壓的危機時,任正非讓大家保持理性,不要把愛國主義和商業混雜。「我的孩子還在用蘋果」,這是一個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表態。
對於任正非和華為的很多故事是在《大頭侃人任正非》一書中了解到的。這本書的作者是於立坤,蜻蜓FM的王牌主播,他的《大頭侃人》系列,收聽量超過5.9億。
在這本書裡,他用特有的幽默和溫情,剖析了這個時代的商界巨子任正非。「一個任正非,半部當代史」,了解任正非的成長和華為的進化,可以了解中國通信行業起步的艱辛。
「商人的終極目的是掙錢,企業家的終極目的是改變世界,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通過這本書,更讓我確信,任正非是一個企業家,而不只是簡單的商人。
01 做正確的事,而不是賺錢的事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做企業也是如此。
華為的起步雖然艱難,但是華為的盈利來的這並不晚。雖然創業初期,任正非差一點就決定去賣墓碑。但是看到程控交換機的生意,任正非就做了代理,掙到了一大筆。
這時候擺在華為面前的是兩條路,一是繼續做代理,這條路已經走過,也賺到了錢,風險還低;另一條就是自己搞研發,這條路投入大,風險也大,但是不會在產業鏈最底端。
現在我們都知道,華為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路,這也才有了我們領先世界的5G技術和生態。但是在當時,放棄好走的路、賺錢的路,去走一條看不到光芒、充滿艱辛和未知的路,這個決定是極其大膽,又十分堅定的。
於立坤在書中寫道,人習慣趨利避害,如果有人逆向而行,其間最見格局和視野。
任正非的逆向而行,還不止這一次。
2000年的時候,有人建議任正非買地建房子,任正非沒有同意。
2010年再有人提起的時候,任正非拍著桌子吼道:「華為不做房地產這件事早有定論,誰再提,誰下崗!」
2020年汽車熱還沒消退,華為又再次聲明,「華為不造車,誰再提,誰下崗!」華為的決定是不造車,不闖風口,而是幫助車企造好車,把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
風口有很多,任正非從來沒有去追過,他堅定地走好通信之路。他說「華為就像是一隻大烏龜,二十多年來,就知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不被各種所謂的風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這種明知前路艱險,依然前行的精神,是企業家的開拓精神;專注於企業自己的路,而不是追風口,需要定力,而這二者,任正非都有。
02 狼性與人性並存的企業文化
任正非作為開創者,他為華為打造了一種狼性與人性並存的企業文化,而這一點就值得很多企業學習。
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價值》一書中,寫道「產品可以迭代,流程可以不斷完善,這些都可以不斷改進。唯有企業文化必須在創業一開始時就建立起來,不能出問題,也無法推倒重來。」
據說有一個日本專家入職後,第一天就召集手下開會,嚴肅聲明自己是個工作狂,經常加班,會佔用大家很多時間,還請大家配合。
但是,三個月後,這位專家辭職了。離開華為那天,他涕淚橫流地說了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強勢的任正非,領導的自然是具有狼性衝勁的員工。
至今,華為的「床墊文化」還在,任正非說:華為沒有院士,只有院土。你過去可以嬌生慣養,但加入華為就不可以。
與此同時,華為對人才極度的大方。華為一位老員工回憶說,「有人一年漲了7次工資,有人一年漲了11次。最多的是一個研發部門,所有人一年加了12次工資……」
對人才的尊重,不止體現在相應的薪酬上。還有任正非的一些行動中。
利比亞開戰的前兩天,任正非飛往那裡看望員工;阿富汗戰亂危險時期,任正非去了;北冰洋開始轉冷的時候,任正非也去了。
2017年春節,任正非飛往玻利維亞,為的就是去看望在艱苦環境中駐守在一線的員工。
一個公司只有衝勁,是不夠的,因為會被理解為壓榨,人心會散。如果只有人性,那麼企業會變成福利和慈善,企業不能長久。
能夠成長為大企業的,能夠走得遠的公司,一定是有著狼性和人性並存的企業文化。
03 將軍也會打敗仗,他是人不是神
任正非作為華為的創始人,在華為的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不過這些難關華為最終還是闖了過來。
一件是選擇GSM(移動2G路線),過早放棄了CDMA IS-95(聯通2G路線),導致華為收入寥寥,只在邊緣省份拿到了一些訂單。
被迫去海外尋找市場,但歐美國際頂尖的通信公司已經佔據了主要的市場,華為只能選擇他們不願去的亞、非、拉地區。
一切看似繁華的背後,都是千瘡百孔的傷疤,華為的海外之路也是。華為不是主動選擇拓展海外市場,只是因為預判失誤,沒有國內訂單,不得不轉向海外。
1994年,華為瞄向俄羅斯市場。兩三年之後,拿下第一個訂單——38美元,大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早已放棄,因為看不到希望。
直至2000年,華為才獲得了烏拉爾電信交換機和莫斯科MTS行動網路兩個項目。2003年,實現了銷售額1億美元的目標。
創業艱辛,從華為的俄羅斯之路可見一斑。
「華為不造手機」,是任正非的另一個失誤。他不碰房地產,也不想碰手機,就在通信之路上,埋頭趕路。
但是,內心強大的任正非帶頭自我反思和批評,及時糾正錯誤。在手機立項討論會上,任正非聽完報告,說了兩句話:一是拿出10個億來做手機,二是做手機和做系統設備不一樣,你們要想清楚。
就這樣,華為成立了手機事業部,不是小打小鬧,從一開始就是放手一搏。
做出過失誤判斷的任正非,意識到並能自我批評,這種魄力在身居高位的領導身上尤為可貴。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裡有一句話:要在茫茫黑暗中,發出生命的微光,帶領著隊伍走向勝利。
任正非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華為遇到難關時,從幕後走向臺前,進入大眾視野。他用他的格局和視野,展現了一個企業家應有的魅力。
在《大頭侃人任正非》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說、有笑、有哭、有罵、有心的任正非和一個繁花似錦、烈火烹油、激流湧動的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