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侃人:任正非|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正是華為成為國際性企業的邏輯

2020-12-20 滄海亦平生

手頭這本《大頭侃人:任正非》,講透任正非與華為一起走來的輝煌與傳奇。

放下它,我們不禁要問:

任正非和華為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當初,任正非43歲那年,失業、離婚、負債200萬元,沒有資本,沒有人脈,沒有技術,沒有市場經驗,為了活下去,帶著親朋好友湊的2萬塊錢,在一個破舊的倉庫裡成立了華為。

如今,華為從1987年僅有14人團隊,到2019年遍布全球19.4萬員工,銷售產值8588億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企業奇蹟,不能不說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對中國本土和中國企業家來說,是一個短期內難以逾越的新高度。

目前,華為是中國最國際化的企業——七成營收來自海外,全球逾500個客戶。

任正非是中國最具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他的數十年辛苦耕耘,正是華為成為國際性企業的邏輯。

起碼有三條經驗可以總結:

其一,華為首先有任正非的正確領導,沒有他的初創和戰略決策,就沒有華為的今天,是為將才。

其二,更重要的是任正非的用人,用能人,能容人。這個非常關鍵。比如任用郭平、鄭寶用、李一男、徐文偉、孫亞芳、餘承東、孟晚舟、何庭波等等。如果沒有一批幹將,到哪裡去攻城掠地?到哪裡去做大做強。

其三,華為任正非有所為有所不為,並不親力親為,而是放手讓下屬幹,給他們創造基本條件,給豐厚的薪金待遇,這樣公司才有活力,有戰鬥力,有創新力。

因此,有文章指出:

華為的價值在於,成功地探索出在中國如何管理與運營國際化的大公司,成功地探索出與國際接軌的商業模式、經營模式、營運流程、內在機制和管理體系,並創造性地解決了國際先進企業管理模式如何在中國成功落地的課題,實現國外先進管理體系的中國化。

任正非和華為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或者我們中國的企業缺什麼?那就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我們戲稱為「四句教」:

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艱苦奮鬥,堅持自我批判。

01以客戶為中心

中國大小企業成百上千萬,十有八九「以客戶為中心」,但都貼在牆頭,說在口頭,從沒落實到頭。華為有個極端例子。

據說,摩根史坦利首席學家羅奇曾經率領一個投資團隊訪問華為總部,但是任正非沒有親自出面迎接,只派了負責研發的常務副總裁去接待。事後,羅奇失望地說:

「他拒絕的可是一個3萬億美元的團隊。」

羅奇覺得自己是一把手,華為也得來個一把手接待他,這樣才像話。

沒想到,任正非聽到這句話就懟了回去:

「他羅奇又不是客戶,我為什麼要見他?如果他是客戶的話,最小的我都會見。他帶來機構投資者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是賣設備的,就要找到買設備的人。」

熟悉任正非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把客戶需求當成信仰的人。

華為的「幹部八條」中,第一條就是把精力放在為客戶服務上,以客戶為中心,這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

華為早期創業的時候,一個郵電局的科長到深圳考察,任正非請他吃飯。本來公司旁邊就有大排檔,但任正非非得親自炒菜給他吃。

當年華為只有一輛車,如果任正非需要開車出去,而這時又要來客戶,那麼毫無疑問,這輛車就要去接客戶,任正非也不能用,得自己打車。

所以,大家經常看到任正非一個人深夜在機場等著打計程車的照片,純屬正常。

1996年開始,任正非意識到俄羅斯蘊藏著巨大的市場,開始進攻。

但當時人家不信任中國的無名公司,他們不放棄。

到1998年,俄羅斯遭遇了金融危機,依然市場做不起來,沒有客戶。

這一年,華為銷售能人李傑被任正非派到俄羅斯,來建立客戶群。

結果,幾個月後,李傑終於拿到一個銷售訂單—幾個電源模塊,訂單金額38美元。

第二年,團隊一無所獲。但他們依然沒有放棄俄羅斯市場,還在推廣華為的產品,在俄羅斯招人,送到深圳培訓,培訓完再送回俄羅斯繼續開展業務。

慢慢地,在不斷的客戶拜訪中,李傑結識了一批俄羅斯運營商的管理層,不斷培養客戶群。

苦心人,天不負,瞄準市場,以客戶為中心,厚積薄發,碩果纍纍。

2000年以後,華為斬獲交換機和MTS行動網路兩大項目。

2001年,籤署了上千萬美元的GSM設備供應合同;2003年,實現銷售過1億美元的目標。

華為在俄羅斯的漫長等待和耕耘,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就是華為海外開拓的範本。

02以奮鬥者為本

華為的偉大在於,華為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理念,這一點主要重視人的作用,特別體現在薪資方面。

以奮鬥者為本,就要物質加精神獎勵,調動人的一切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華為走上研發之路開始,任正非就跟手下說,多招人,招能人。

沒錢,任正非就貸款給工程師發工資。

為什麼那麼多名牌大學生都喜歡去華為,喜歡跟著任正非幹活?就因為任正非特別喜歡發錢。

華為的一位老員工回憶說:

「那時候薪水漲得很快,有人一年漲了7次工資,剛進公司月薪560元,年底加到了7600元;有人一年漲了11次。最多的是一個研發部門,所有人一年加了12次工資……」

華為在世界建立了數十個研究所,就為了使研究所建立在科學家的家鄉,典型的「近水樓臺,吸引人才」。

2018年,任正非籤發2018年28號總裁辦電子郵件。就《華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綱要2.0:總綱(公開討論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修訂意見,這是華為人才資源管理史上的裡程碑事件。

任正非再一次重申「不讓『雷鋒』同志吃虧」原則,稱在華為必須貫徹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雙輪驅動,用榮譽感激發責任感,將公司願景、使命與員工工作動機相結合,在規則制度的基礎上信任員工,激發員工持續奮鬥的內在動力。

任正非度假選擇玻利維亞,那是高原,氣候惡劣。

原來選擇那裡度假,是因為有華為派駐的員工,他可以去看看自己的員工。

利比亞開戰前兩天,任正非飛往那裡看望員工;

阿富汗戰亂危險時期,任正非往那裡看望員工;

北冰洋開始轉冷的時候,任正非趕去那裡看望員工。

這是偉大企業領導者愛戴員工的身體力行之舉,這樣的老闆,誰不願意衷心耿耿?赴湯蹈火?追隨左右?

還有華為員工持股計劃,退休待遇等等。

03長期艱苦奮鬥

1987年10月,在深圳灣的兩間簡易房裡,任正非和他的合伙人湊了2.1萬元人民幣,辦了一家小公司,取名叫「華為」。

剛成立一年,就有10次差點倒閉。什麼掙錢做什麼,甚至一度要去賣墓地。

後來,任正非發現程控交換機的價值。從代理開始,逐步搞研發。

由此,華為產生一個「床墊文化」,每個人都常備一個墊子。任正非的辦公室裡常備一個小床,加班的時候,往地上一擺就有睡。

有人抱怨在華為上班太累了,任正非說:「為了公司,你看我身體,什麼糖尿病、高血壓都有了,你們身體這麼好,還不好好幹?」

進入華為的新員工都要籤一份苛刻的《奮鬥者》協議,其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願意申請成為公司的奮鬥者,自願放棄所有帶薪年休假,自願進行非指令性加班。」

和我們現在部隊的自覺奉獻加班毫無二致。

任正非自己拼命,就連他的女兒孟晚舟也不例外。

從加拿大法院開庭的情況看,剛剛46歲的孟晚舟多種疾病纏身,高血壓和睡眠窒息的問題已經困擾了她很久。

據說,日本有一個專家在獵頭的「忽悠」下入職華為。

第一天上班,他召集手下開會,非常嚴肅地說:

「聲明一下,我是個工作狂,經常加班。所以在和大家共事的時候,會佔用大家大量非工作時間,請大家配合我的工作!」

說完深深地給大家鞠了一個躬。不過,大家看他的眼神有點奇怪。

三個月後,這位專家辭職了。離開華為那天,他涕淚橫流地說了一句話:

「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從這個故事來看,華為的成功絕對是長期艱苦奮鬥的結果。

04堅持自我批判

早在2001年,任正非在《華為的冬天》提出10條自救措施,其中一條就是「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是思想、品德、素質、技能創新的優良工具。為什麼自我批判呢?自我批判不是為批判而批判,也不是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為優化和建設而批判。

總的目標是提升公司的整體核心競爭力。自我批判對華為非常重要,如果沒有自我批判,華為就不會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

如果沒有自我批判,華為公司的幹部就容易年少輕狂,不去自我反思。所以只有華為的整個體系是基於自我批判的,它才會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華為的自我批判,首當其衝是任正非自己。

2018年,在一次重要的內部研討會上,從華為管理層到基層,給任正非提出了「十宗罪」,任正非欣然接受,坦然改正。

比如:

不要過早否定新的事物,對新事物要抱著開放的心態,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反思海外經歷適用的職務範圍問題。

任總的很多管理思想、管理要求只適用於運營商業務,不能適用於其他業務。

不能把中庸之道用到極致,灰度灰度再灰度,妥協妥協再妥協。

一個虛懷若谷的企業家,是會承認自己的失誤和過錯,從而無損於他的偉大身份。

讓人講真話,天塌不下來。

任正非一個企業家做到了。

因為堅持自我批判,華為能夠快速成長,成為國際性公司,世界一流的通信企業。

因為堅持自我批判,華為不斷突破自身瓶頸,在做大做強做久的同時,請國外諮詢公司當「隊醫」,確保最佳狀態參賽。

因為堅持自我批判,華為的5G是184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在國際技術領域領先世界,是在西方技術體系上撕開了一個巨大缺口,改變了中國只能佔據下遊的格局。

任正非成就了華為,華為成就了任正非,偉大人物和偉大公司輝煌的背後,是苦難歷程,是一個大時代的縮影,但願不久的將來,華為再次突破美國封鎖,續寫國際性企業的新的傳奇。

相關焦點

  • 《大頭侃人:任正非》|任正非,一位令人敬仰的優秀企業家!
    《大頭侃人:任正非》這本書是由「蜻蜓」FM王牌主播大頭所著。大頭的真名叫於立坤。這是大頭新出的一本傳記類書目,它從方方面面講透了任正非與華為一起走來的輝煌與傳奇!任正非,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總裁。提起華為,真可謂如雷貫耳、大名鼎鼎。
  • 《大頭侃人任正非》:他是少有的、真正的企業家
    」這般理智,而又具有胸懷和格局的發言,讓人不得不佩服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華為遭遇美國打壓的危機時,任正非讓大家保持理性,不要把愛國主義和商業混雜。「我的孩子還在用蘋果」,這是一個真正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表態。
  • 《大頭侃人:任正非》:華為的偉大,歸根結底是創始人格局的偉大
    《大頭侃人:任正非》這本書是一本關乎於任正非的傳記。 作者「大頭侃人」於立坤,用現代化詼諧的語言,講透任正非與華為一起走來的輝煌與傳奇,帶領我們去了解一個有說、有笑、有哭、有罵、有心的任正非。
  • 《大頭侃人:任正非》︱華為為什麼能夠越挫越勇?
    華為是中國企業的驕傲,是中國企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但是華為一路走來並非一帆風順,反而是萬般艱辛。每一次都是九死一生,每一次都能萬劫倖存。這個成立三十多年的企業,經歷太多的困難,屢敗屢戰,最終還是站起來了。
  • 《大頭侃人:任正非》:輝煌與傳奇的前奏
    因為你在其它電子廠,你只是一副活著的機器,不太需要用腦,而在華為,你作為人的能動性無限放大無限被激發,如果你不能接受這種挑戰,就會認為它非常殘酷,如果你享受這種挑戰,你就會每天充滿激情,確定自己和生活正在一天天變好。
  • 熊彼得創新理論與企業家精神培育
    「需要有新的和另一種意志上的努力……去為設想和擬訂出新的組合而搏鬥,並設法使自己把它看作是一種真正的可能性,而不只是一場白日夢。」正是這種「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追求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為了體現自己特殊的權力和地位、展示自己的才華、獲得事業成功的欲望,使得各種創新能夠不斷出現和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
  • 華為任正非持守之間,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一路傳奇
    提起華為,我們都會耳熟能詳,畢竟我們每日用的手機品牌,華為已經深入在很多中國人的心中,而對於這個品牌的創始人,他的故事是怎樣的,我們卻鮮少如此深度地去了解,而在這本書《大頭侃人:任正非》中,卻非常詳細並深刻地描述了任正非這個人三十多年連綿不斷的奮鬥血淚史。
  • 潤商發布「2020年企業、企業家圖書排行榜」,任正非、褚時健、馬雲...
    快手、拼多多情況大致與字節跳動、騰訊相似,而華為則是一個另類。華為主題的圖書並不聚焦在行業外不熟知的專業領域,而是大眾可以無障礙閱讀的企業史、企業家傳記,以及企業家、創業者、管理層喜歡的企業管理哲學、經營方法,可謂最具大眾人氣的企業。其中代表作品有:《苦難英雄任正非》《任正非:除了勝利,我們已無路可走》《用好人,分好錢:華為知識型員工管理之道》等。
  • 企業「向死而生」的邏輯——任正非「華為的冬天」啟示
    2000年底,在華為領先國內同行、正高速增長時,任正非卻寫下《華為的冬天》一文,提醒所有華為人要有「向死而生」的危機意識。 時隔多年,再次回看任正非的此番言論,我們忽然感到,這是一個多麼具有憂患意識和遠見卓識的企業家。而當年那些仍然時時迴響的話,似乎為華為今天面臨的挑戰埋下了伏筆,也做好了「理論準備」。 在對華為來說並不舒服的2019年,鮮少在媒體露面的任正非輪番接受多家媒體採訪,表現出了驚人的定力。
  • 於立坤的《任正非》一書告訴你一個你不知道的企業家30年創業史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偉大的背後都是辛酸與苦難,華為一路走來,成長為世界通信行業的王者,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在一路發生著,「蜻蜓」FM王牌主播於立坤老師的爆款節目《大頭侃人》收聽量已經達到了6個億,於立坤老師在欄目中的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用豐富的理論體系和多元的觀察角度,深度剖析了華為和統帥任正非的作為與貢獻
  • 三種動物哲學讓你讀懂華為和任正非
    提到華為,許多人便想到狼性文化,甚至誤認為是狼性文化促進了華為在世界企業之林崛起,但是殊不知,華為狼性文化背後,還有另外兩種動物精神隱現——烏龜精神和眼鏡蛇特質。其中,烏龜精神已經散見於華為總裁任正非的公開與非公開講話中,也真正被貫徹到華為的戰略與執行中。
  • 任正非和陸正耀:為什麼「笨」人反而成功了?
    說來也巧,儘管素未謀面,但陸正耀提及自己最尊敬的中國企業家時,很自然地把任正非放在了第一位。這並不令人意外,任正非已是中國企業界教父級的人物,他領導的華為被很多人認為是最成功的中國公司。但耐人尋味的是,對任正非的敬意並未大規模轉化成學習的熱情,放眼望去,真正向華為學習的公司其實並不多。但陸正耀是這個喧囂時代的一個另類,他對任正非式的成功法則深信不疑。
  • 任正非:空講哲學和心法,會害了中國企業家
    在2013年的時候,著名管理專家王育琨和任正非談起了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王育琨對任正非說:「今天中國興起了學稻盛哲學熱,有些企業家是想讓員工學習稻盛哲學,改變工作態度,激發潛能多幹活,少要報酬。正是稻盛和夫的公司「幾十年如一日,發揮優勢,力出一孔」,才能製造出引領革命的新材料,這些先進的產品才印證了、成就了稻盛和夫的哲學。任正非強調:「脫離產品空講哲學和心法,會害了中國企業家!」這句話既是給了王育琨當頭一棒,讓他醍醐灌頂,也是給了無數企業家一個警醒。
  • 任正非的語言藝術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作為一代企業家領袖,可謂高人。他身上具有企業家可貴的冒險精神、創新精神和獨到的求生存的意識。 又因為他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所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個人罹患癌症後的不幸境遇,讓任正非的語言在悲涼中透出頑強不屈的思想光輝。任正非的語言,具有高遠的格局和草根的體憫心。有時他的講話就是一首散文詩,有時又像動員令。活潑潑的靈魂,正是大型企業領導人所缺乏的;遠大的目光,也正是自得其滿的小企業家所不具備的。
  • 美國為何要置華為於死地?任正非43歲創辦華為,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一個企業真正的創新,是價值觀的創新。」要問近兩年「永不停歇」的企業,那麼一定是華為。忙著被美國制裁,忙著上熱搜,忙著發展壯大,最忙的,莫過於任正非。正是因為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工業革命,才使得清朝腐敗無能,導致了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面,並籤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鑰匙就是5G,5G使萬物互聯真正成為可能,誰在5G上領先,誰就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脫穎而出。
  • 任正非從華為冬天到床墊文化
    只有那些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才能受到他們的關注,只有生產這樣產品的企業才能為他們所追捧。華為這家企業,原本不應像現在這麼知名,因為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與普通消費者同樣有一段不短的距離。在與筆者交流時,有朋友說,華為的知名度與任正非(任正非新聞,任正非說吧)2001年寫的《華為的冬天》有著莫大的關係。
  • 43歲失業離婚負債200萬,任正非如何僅憑2萬元,就輕鬆翻盤
    在那之前,任正非的過往經歷不過是早年從軍在基建工程兵部隊服役,和戰友們一起開山架橋;改革開放後,又轉業到國企曾因善良和輕信,而在生意上被人坑害,給所在企業造成虧損最終被除名。這樣的他,生意方面可謂是一片空白,至少也算是經驗不足。
  • 任正非的經營哲學和華為的核心邏輯
    每個人都想要活得時間長,每個企業都想要做百年企業。而人最多百年壽命,企業卻可以二三百年不倒。 死亡終究會來,可壽命卻是可以延長。 這個理論用在企業經營中就是千方百計防止組織的「熵死」,這也是任正非一直在推動華為變革的重要原因。 人要健康長壽需要嚴格自律,比如節制欲望,適當運動,身心都要不斷建設、優化,其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一樣的道理。不管人還是企業都需要反熵增。
  • 成為企業家必經的七項修煉
    取決於你的廣告管理能力是否到位;  第7項修煉:時間管理修煉——時間是公平的,不會因為你成為企業家,就給你每天48小時,管理時間能力的強弱,就是小老闆和大富豪最大的分水嶺。想想看,一個事必躬親的人,是不是只可能做一個人的事業?一個遠離具體事務,每天只為最重要事情思考並發號施令的人,是不是可以去管理整個宇宙?
  • 76歲的任正非:我現在影響不了華為,我在華為是沒有權力的人
    「我在華為是沒有權力的人,權力不在我手裡,權力在公司的流程裡,我可以講講我的想法和看法,但不影響決策和規劃。」賈正繼續問:作為華為的當家人和創始人,最近半年內兩次卸任華為子公司的董事,是不是要退休了?任正非說:這是清理幾十年來的一些子公司,退出去讓年輕人擔任職務,並不代表什麼。公司按程序讓我們退出,是正常的人事變動。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對任正非的認識還是因為華為,但並不知道他真正的影響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