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得創新理論與企業家精神培育

2021-02-20 金融讀書會

編者語:

按照熊彼得的觀點和分析,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過程」。作為市場經濟「靈魂」的企業家職能所在就是實現創新。企業家精神的靈魂是創新,培育企業家精神是創新的關鍵所在。敬請閱讀。 

 

文/張瑞林(武昌首義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李林(武昌首義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美籍奧地利學者熊彼得(Schumpeter)在其 1912年出版的德文版《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將創新定義為「生產函數的重新建立」,或「生產要素之新的組合」。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實現這種「新組合」,或者說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就是這種不斷創新的結果;而這種「新組合」的目的是獲得潛在的利潤,即最大限度地獲取超額利潤。之後他又相繼在《經濟周期》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兩書中加以運用和發揮,形成了「創新理論」為基礎的獨特的理論體系。

「創新理論」的最大特色,就是強調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生產方法的變革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至高無上的作用。熊彼得認為,創新是對企業內外的資源進行重新組合的過程,創新就是通過不斷挖掘企業的未利用的資源,將這些資源進行重新組合,發明一種新的產品或者新的生產工藝、流程等,使得企業的生產率提升。

第一,採用一種新的產品——也就是消費者還不熟悉的產品——或一種產品的一種新的特性。

第二,採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也就是在有關的製造部門中尚未通過經驗檢定的方法,這種新的方法並不需要建立在科學上新的發現的基礎之上,並且也可以存在於商業上處理一種產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第三,開闢一個新的市場,也就是有關國家的某一製造部門以前不曾進入的市場,不管這個市場以前是否存在過。

第四,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製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也不問這種來源是已經存在的,還是第一次創造出來的。

第五,實現任何一種工業的新的組織,比如造成一種壟斷地位(例如通過「託拉斯化」),或打破一種壟斷地位。

後來人們將他這一段話歸納為五個創新,依次對應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組織創新,而這裡的「組織創新」也可以看成是部分的制度創新,當然僅僅是初期的狹義的制度創新。

第一,創新是生產過程中內生的。他說:「我們所指的『發展』只是經濟生活中並非從外部強加於它的,而是從內部自行發生的變化。」它是不能用從外部加於數據的影響來說明的,它是從體系內部發生的。這種變化是那麼多的重要經濟現象的原因,這種經濟變化就是「創新」。

第二,創新是一種「革命性」變化。熊彼得曾作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驛路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也決不能得到一條鐵路。「而恰恰就是這種『革命性』變化的發生,才是我們要涉及的問題。這就充分強調創新的突發性和間斷性的特點,主張對經濟發展進行「動態」性分析研究。

第三,創新同時意味著毀滅。在競爭性的經濟生活中,新組合意味著對舊組織通過競爭而加以消滅,儘管消滅的方式不同。如在完全競爭狀態下的創新和毀滅往往發生在兩個不同的經濟實體之間;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實體的擴大,創新更多地轉化為一種經濟實體內部的自我更新。

第四,創新必須能夠創造出新的價值。熊彼得認為,先有發明,後有創新;發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發現,而創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應用。

第五,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本質規定。熊彼得力圖引入創新概念以便從機制上解釋經濟發展。他認為,可以把經濟區分為「增長」與「發展」兩種情況。所謂經濟增長,如果是由人口和資本的增長所導致的,並不能稱作發展。「我們所說的發展,可以定義為執行新的組合。」這就是說,發展是經濟循環流轉過程的中斷,也就是實現了創新,創新是發展的本質規定。

第六,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熊彼得把「新組合」的實現稱之為「企業」,那麼以實現這種「新組合」為職業的人們便是「企業家」。因此,企業家的核心職能不是經營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夠執行這種「新組合」。這個核心職能又把真正的企業家活動與其他活動區別開來。每個企業家只有當其實際上實現了某種「新組合」時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企業家。這就使得「充當一個企業家並不是一種職業,一般說也不是一種持久的狀況,所以企業家並不形成一個從專門意義上講的社會階級。」熊彼得對企業家的這種獨特的界定,其目的在於突出創新的特殊性,說明創新活動的特殊價值。但是,以能否實際實現某種「新組合」作為企業家的內在規定性,這就過於強調企業家的動態性,這不僅給研究創新主體問題帶來困難,而且在實際生活過程中也很難把握。

熊彼得認為,在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的過程中,企業家起到的作用是決定性的,企業家通過自己的洞察力,判斷力以及協調能力來對企業員工施加影響,在企業內形成一種創新的氛圍。作為資本主義「靈魂」的「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引進「新組合」。


「企業家」的概念最早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始於法國經濟學家Richard Cantillon,他將企業家定義為「承擔經營風險的人」。熊彼得基於「創新理論」認為以實現「新組合」為職業的人們便是「企業家」。

熊彼得意義上的企業家與我們的原有概念不同。一個人只有當他實際上實現「新組合」時才是一個企業家。熊彼得刻畫了一個超越於市場結構之外,同時也超越於企業組織結構之外而存在的企業家形象,是企業家能動的、偶然的創新行為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飛躍式的發展」。

熊彼得認為,在沒有創新的情況下,經濟只能處於一種他所稱謂的「循環流轉」的均衡狀態,經濟增長只是數量的變化,這種數量關係無論如何積累,本身並不能創造出具有質的飛躍的「經濟發展」。「在例行事物的邊界以外,每行一步都有困難,都包含一個新的要素。正是這個要素。構成領導這一現象。」這裡的領導,就是率先創新的企業家。只有企業家實現創新,「創造性的破壞」經濟循環的慣行軌道,推動經濟結構從內部進行革命性的破壞,才有經濟發展。熊彼得企業家理論的實質是企業家的根本使命是創造性的破壞。

當然,在熊彼得看來,企業家是不承擔風險的。這是因為企業家進行創新活動所需要的資本是由那些成功的企業家所形成的資本家階層提供的,即資本市場提供的。企業家可以從資本市場獲取他們需要的任意數量的資本,因而資本並不構成其成為企業家的約束條件。與此相對應,由於資本的外來性,風險也由資本所有者承擔,企業家並不承擔風險。

同時熊彼得也指出,企業家與只想賺錢的普通商人和投機者不同,個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動機,而其最突出的動機是「個人實現」,即「企業家精神」。借用其他研究者的解讀,就是「存在著一種夢想和意志,要去找到一個私人王國」、「存在有征服的意志:戰鬥的衝動」、「存在有創造的歡樂,把事情辦成的歡樂,或者只是施展個人的能力和智謀的歡樂」。即熊彼得認為的「企業家精神」,它包括:

1、建立私人王國。企業家經常「存在有一種夢想和意志,要去找到一個私人王國,常常也是一個王朝。」對於沒有其他機會獲得社會名望的人來說,它的引誘力是特別強烈的。

2、對勝利的熱情。企業家「存在有征服的意志;戰鬥的衝動,證明自己比別人優越的衝動,他求得成功不僅是為了成功的果實,而是為了成功本身。」利潤和金錢是次要的考慮,而是「作為成功的指標和勝利的象徵才受到重視」。

3、創造的喜悅。企業家「存在有創造的歡樂,把事情做成的歡樂,或者只是施展個人能力和智謀的歡樂。這類似於一個無所不在的動機……他們尋找困難,為改革而改革,以冒險為樂事。」企業家是典型的反享樂主義者。

4、堅強的意志。企業家「在自己熟悉的循環流轉中是順著潮流遊泳,如果他想要改變這種循環流轉的渠道,他就是逆潮流遊泳。從前的助力現在變成了阻力,過去熟悉的數據,現在變成了未知數。」「需要有新的和另一種意志上的努力……去為設想和擬訂出新的組合而搏鬥,並設法使自己把它看作是一種真正的可能性,而不只是一場白日夢。」

正是這種「企業家精神」,企業家追求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為了體現自己特殊的權力和地位、展示自己的才華、獲得事業成功的欲望,使得各種創新能夠不斷出現和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

企業文化是一種價值觀體系,它是企業家精神在企業內部的複製和擴散。在很多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中,企業文化很大意義上就等同於「老總文化」,企業家精神作為文化資本積累的結果,不斷向縱深方向擴展,通過企業文化反映出來,影響著企業對員工、客戶、社會等各利益相關者的行為。

例如:由俞敏洪個人創辦的新東方有近20000名員工,至今規章制度存在著各種缺陷和漏洞,但如此龐大的機構卻一直發展的很好。企業規章制度的不完善並沒有影響新東方的發展。通過研究新東方的發展,學者認為,新東方是一個典型的文化主導型企業,俞敏洪個人的思想強烈滲透到新東方的價值觀和企業理念之中,俞敏洪的精神支撐著新東方的發展。華為公司則是典型的「任正非公司」,代表了中國純粹民族企業的特質。在一定時期內,「任正非公司」所構造的個人力量、英雄主義、號召力、凝聚力或許比公司的股權約束、董事會民主決策更有效。同時「任正非公司」不僅僅是一種個人英雄的感召力,更是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換一個角度講,正是任正非本人創造的一套完整的、科學的、具有很強創新性與前瞻性的思想體系,才使華為公司成為一個知識經濟與英雄主義的組合。對華為而言,任正非已成為這個龐大機器上的部件,沒有替代品,不可複製。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組織的《第16次全國性企業經營者年度跟蹤調查報告》顯示:企業家精神對企業的綜合績效有顯著的正面影響。其中,企業家精神與財務績效的相關係數為0.18,與市場績效的相關係數為 0.25。即企業家精神越強的企業,企業的績效就越好。根據德魯克的觀點,企業家精神與組織的規模和性質無關,它不是「專注於冒險」,而是「專注於機遇」,它的本質在於「創新」。

再如阿里巴巴,這艘巨型航母的「舵手」馬雲的領袖氣質,在集團發展的過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1999年,馬雲以其敏銳的觀察與開拓創新精神成立了阿里巴巴網絡有限公司。在其獨特企業家氣質的引領下,阿里巴巴先後推出了淘寶、支付寶以及阿里軟體等產品,企業的規模也日益擴張。馬雲的企業家創新精神是阿里巴巴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和積極創新的動力與源泉。進而帶來了一種消費模式的轉變和服務模式的創新,並且在這種創新精神的引導下,帶動了許多企業模仿者,並且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長久以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主要是靠投資和出口拉動而不是消費。在此過程中,大多數的企業家是通過引進國外的技術、模仿跟隨等手段推動企業發展。創新意識不強,沒有足夠的發展後勁,導致企業競爭力低下,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能力,這成了阻止企業發展壯大的主要障礙,也成為中國現代企業家精神缺失的突出表現。

企業以及企業家自身對於企業家精神的培育責無旁貸。創新型的企業文化有利於員工創新精神的塑造。企業必須有效防止專橫獨斷決策,確立適合創新的管理制度,選拔和配置真正懂行、真正理解創新的人才,加大創新力量參與決策的力度;可以實行創新人員按成果收益、利潤分成,可以將創新人員科研開發、成果收益,按比例量化配有股份,由此合理拉開差距,向創新貢獻者傾斜;可以實行創新獎勵制度,根據創新成果的不同質量、不同數量,分清主次,重獎骨幹,兼顧一般;構建適應創新的企業文化,用企業精神、企業形象、企業民主,進一步激發員工的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企業內部應當從薪酬體系設計和企業文化建設兩大方面鼓勵創新,創建適宜於企業家精神培育的良好環境,而企業管理者們也應當多揣摩企業家精神的精髓和本質,完善自身,衝破枷鎖,以「個人實現」為終極目標,「存在著一種夢想」、「找到一個私人王國」、「存在有征服的意志、戰鬥的衝動」、起到實現「新組合」的創新目標。(完)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評論》雜誌第11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鄭鑫鑫

溫馨提示:現微信最新版本「訂閱號」已實現公眾號置頂功能,廣大讀者可點開「金融讀書會」公眾號,點「置頂公眾號」鍵,即可將「金融讀書會」置頂,方便查閱。


相關焦點

  • 弘揚企業家精神:以制度創新打開科技創新空間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熊彼特關於企業家是從事「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的創新者觀點,凸顯了企業家精神的實質和特徵。彼得·德魯克承繼並發揚了熊彼特的觀點,強調企業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創新。坎迪隆和奈特兩位經濟學家,將企業家精神與風險(risk)或不確定性(uncertainty)聯繫在一起,認為「沒有甘冒風險和承擔風險的魄力,就不可能成為企業家」。
  • 企業家理論綜述
    「企業家」這一概念由法國經濟學家讓-巴蒂斯特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業家使經濟資源的效率由低轉高;「企業家精神」則是企業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或者說,「企業家精神」指企業家組織建立和經營管理企業的綜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種重要而特殊的無形生產要素。
  • 對話體專著《企業家論語》出版發行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  對話體專著《企業家論語》日前由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該書是一部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的著作,是作者與當今著名企業家的對話錄,其中既有企業家中的「常青樹」曾憲梓、魯冠球、宗慶後、張瑞敏等,也有「商界鐵娘子」董明珠、「重工大鱷」梁穩根、「中國首善」曹德旺、「網際網路巨擘」馬化騰等等。
  • 「經濟的倫理內涵與企業家精神」理論研討會暨全國經濟哲學研究會...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陸曉禾研究員分享了關於企業家精神的幾點思考,主要從企業家的界定、企業家與資本家的區別、企業家的創新動機及中國公司制度的改革四個方面展開論述。她認為,企業家是處於一個變動過程中的一種特殊類型的人,企業家精神中的冒險精神或創新精神需要辯證來看,其中所含的問題值得關注。  中央民族大學哲學學院王海鋒教授作了題為「21世紀中國企業家精神自我塑造及未來道路」的發言。他認為,中國企業家精神的自我塑造就是重新反思當代中國經濟的現實、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進程以及這種歷史進程中中國學者、企業家自身的精神自覺。
  • 每天聽本書《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是當代世界上最著名的管理大師
    創業與企業家精神彼得德魯克被譽為是現代管理學之父,著名財經雜誌經濟學人評價,彼得德魯克是大師中的大師,在德魯克三十餘本管理著作中,本書是第一本系統講解創新和企業家的著作。今天是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七。零後八零後,創業者已經不再是新聞越來越多的八五後九零後,甚至九五後也懷揣創業夢,希望成為一名企業家。
  •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湘大商學院專場讀書會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湘大商學院專場讀書會親愛的湘大商學院校友:七月的風,告別淫雨霏霏的時季,牽著記憶的章節,已漸行漸遠、紛飛離去;八月,蔓延著夏日的溫度,飄逸著滿城的芬芳,帶著我們踏入到優雅美麗的蝶依斕,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
    堅持黨管人才,遵循市場規律和企業家成長規律,完善精準支持政策,推動政策落地實施,堅定企業家信心,穩定企業家預期,營造法治、透明、公平的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  ——注重示範帶動、著力弘揚傳承。樹立和宣傳企業家先進典型,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強化年輕一代企業家的培育,讓優秀企業家精神代代傳承。
  • 周鴻禕:信念、堅韌、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三個關鍵詞
    中國青年報記者:請問周鴻禕委員,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提到「企業家精神」、「企業家作用」、「企業家才能」,反映出對企業家群體的高度重視。請您談一談如何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如何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您對青年企業家和創業者有什麼建議?
  • 創新| 創新型企業家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質?
    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往往會親自上陣,他們本身就是非常有創新能力的人,只有那些有創新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吸引那些創新型人才。01企業家就是創新者正如德魯克所言,企業家就是一群善於創新的人,創業精神本質上等同於創新精神。因為,無論你是企業的創始人,還是想要開拓新局面的職業經理人,都必須具備創新精神。
  • 汪丁丁:官僚政治是企業家精神的死敵
    我很熟悉中國延續了至少兩千年的官僚政治以及在毛澤東與黃炎培對話之後聞名於世的「黃炎培定律」,我很熟悉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結尾時寫下的「費正清預言」,我更熟悉最近二十年如毒霧般籠罩中國社會並扼殺創新精神的官僚化趨勢。二十五年前,我在香港大學經濟系(當時張五常是系主任)研究社會演化與企業家行為,並確認了一項對我的政治學說有深遠影響的命題:「官僚政治是企業家精神的死敵」。
  • 【基層動態】定海區創新實施新生代企業家「領英」工程
    目前,定海區已培育了在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5名「領英」新生代企業家,樹立了在全區有一定知名度的15名骨幹典型,打造了一支高素質、有擔當的優秀企業家後備梯隊。一、以政治引領為綱,強化理想信念一是注重日常引導。
  • 寧高寧、劉永好、周育先、閻志國新辦談企業家精神,創新、責任成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他們熱愛祖國,勇於創新,誠信守法,具有國際視野,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9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邀請4位企業家代表圍繞「弘揚企業家精神」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4位企業家分別是: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育先;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什麼是企業家精神?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精神品質?創新和責任成為4位企業家口中的關鍵詞。什麼是企業家?
  • 西安企業家學院高級研修班在西交大開課 郜隨印所長做「創新創業與企業家精神」首場專題分享
    陝西高級人才事務所所長郜隨印應邀做了首場關於 「創新創業與企業家精神」的專題分享。 ,同時回顧了中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家精神」,詳細闡述了企業家精神的內涵以及創新創業與企業家精神的關係。 郜所長主要從責任與擔當、創新思維、冒險與膽識、合作與包容、敬業與堅持、學習精神、誠信精神等方面闡述「企業家精神」內涵。
  • 以「三嚴三實」的價值取向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
    以「三嚴三實」的價值取向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是高校全面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加強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路徑。  「三嚴三實」價值取向是引領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的「基本準繩」  堅持以「三嚴三實」價值取向為基本準繩,為高校在新常態下紮實謀劃大學生創新精神培育工作提供了時代方向和基本目標。
  • 論社會企業家精神 業內專家在滬開展交流
    圖片說明:社會企業家精神研究工作坊在上海研究院舉行。  東方網記者桑怡11月12日報導:近日,社會企業家精神研究工作坊在上海研究院舉行。十餘位業內專家學者圍繞社會企業家精神的由來、社會企業家精神與傳統的企業家精神的區別、社會企業家精神與社會進步的關係、測量社會企業家精神等議題展開交流互動。  上海研究院科研處副處長林盼指出「倉廩實而知禮節」,由商業企業演變成為社會企業需要循序漸進。社會創業最重要的是帶動商業企業進入該領域,共同承擔社會責任,解決社會問題。
  • 林寶金:大力弘揚新時代福州企業家精神 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18日,福州企業家大會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共商福州「十四五」和企業發展大計,營造關心關愛企業家的濃厚氛圍,動員廣大企業家奮發有為,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作出更大貢獻。
  • 俞敏洪:企業家精神是一種榜樣的力量
    這應該是建國以來,首次從國家層面對「企業家精神」為中國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貢獻給予高度肯定吧。實際上,現在整個社會大環境已經形成了從民間到政府,對於企業發展的尊重,現在很少有人去貶低商人、去貶低企業家了,甚至給企業家唱讚歌的有很多,而且中國老百姓也逐步接受了這些企業家很努力,所以他們比我們更有錢,帶著我們發展,其實也挺好。
  • 快看,瑞貝卡80後創二代美女企業家眼中的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是近年來被提及多次的市場經濟的關鍵詞,特別受到矚目的是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前,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這是中央首次以專門文件明確企業家精神的地位和價值,其意義重大而深遠。  企業家精神,並不是一個新概念。
  • 車俊:大力弘揚浙江精神和企業家精神 推動企業穩外貿拓市場抓創新...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把習近平總書記對企業的關懷和支持及時傳導下去,把浙江企業的靈性和活力更好激發出來,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市場有效政府有為,大力弘揚浙江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穩外貿拓市場、抓創新促發展,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上午,車俊先後赴海寧市、南湖區考察企業。
  • 俞敏洪委員:企業家精神是一種榜樣的力量
    在我看來,如果按照現代經濟學對企業家賦予的內涵來界定的話,我覺得中國大部分「做生意的人」,依然是商人,而不是「企業家」。現代經濟學概念範疇的「企業家」對應的單詞應該是entrepreneurship,是有創新精神的、有開拓精神的,能把產品從零做到大的,不斷突破自己的這樣一種企業人士。只有符合這種創新能力的人,才能歸到企業家這一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