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從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獲悉,一名反覆發燒的患者最終被確認為流行性出血熱,追溯發病原因,可能是其前兩天喝的罐裝飲料的包裝被汙染。
「罐裝飲料為了方便羅列和擺放,一般都設有一個凹槽,這個凹槽非常容易藏汙納垢,在存放及運輸的過程中,經常會有老鼠、昆蟲等爬過,這其實是非常不衛生的。」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劉安雷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另外由於飲料本身口感偏甜,更容易吸引這些生物。
男子喝罐裝飲料後反覆發燒
深圳的一位貨車司機陳先生,忽然間出現反覆發熱、畏冷、寒戰等症狀,自行服藥多日未見好轉且病情進展迅速,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醫生診斷:流行性出血熱,而發病原因可能是其前兩天喝的罐裝飲料。
「他送到我們醫院時已經嚴重腎衰竭,尿蛋白和紅細胞指標均不正常,肝腎等多個系統、器官功能嚴重受損。」陳先生的主治醫生、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王麗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經過檢查,我們確定其為腎症候群出血熱,然後馬上進行針對性搶救治療,還好送醫及時,陳先生已順利出院,」
華盛頓特區的易拉罐製造商協會(CMI)主席Robert Budway指出,「對於消費者和品牌所有者來說,鋁製易拉罐最重要的特徵是口味、品牌、產品保護、性能和可持續性。鋁罐有很多優點,可以保護產品免受空氣和光線的傷害,還可以提高便攜性,非常適合當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
罐裝,已經是一種流行。「易拉罐裝的椰汁,是我們最初產品的包裝形式,也是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包裝形式之一,從產品問世以來,罐裝包裝一直延續至今,主要也是因為罐裝飲料有其自身的優勢。」海南椰樹集團生產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罐裝飲料更易被汙染
健康時報記者隨機打開市面上的易拉罐發現,隨著易拉裝置的打開,原本暴露在外的部分都會直接浸入到飲品中。
對於罐裝飲料的乾淨衛生,椰樹集團生產部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只能在我們生產的各個環節儘量保障罐裝的乾淨和衛生,但是之後的運輸和售賣過程中我們也無能為力。」
記者隨機走訪了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3家超市,在其飲料櫃周圍並沒有吸管供顧客選擇,但在購買飲品後結帳時,如果提出需要吸管的需求,此3家超市均可提供。
「一般情況下,購買飲料的顧客都沒有要吸管的習慣。」3家超市的售貨員均表示。只有一家的售貨員表示,「從疫情以來,偶爾有顧客在開瓶之前會擦一下瓶口,之前一般很少看到。」
除此之外,記者注意到現如今包括可口可樂等罐裝飲品在內的罐裝飲品都將拉環改造成內嵌式的設計,這樣就增加了包裝上的一些汙染物直接進入飲品的風險。
貴州大學餘歡曾在《由可口可樂包裝變遷衍生的飲料包裝設計思考》一文中提到: 「目前市場上的易拉罐多為內嵌式的拉環設計, 這樣的設計使得拉環在揭開後依然同罐身為一體,雖然環保,但開啟後的拉環倒扣在易拉罐內, 使其與飲料直接接觸,而且易拉罐在運輸和展示營銷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機率沾染塵土,這樣容易使拉環的凹槽部分滋生細菌。」
專家提示:罐裝飲品衛生隱患難以預料
「在喝罐裝飲品的時候,我們建議拿到易拉罐之後,首先要把包裝擦洗乾淨再打開飲用,飲用時也建議用吸管,減少相關的汙染。」王麗建議,另外一些超市也要注意食品的周圍環境衛生,尤其是消鼠滅鼠。
劉安雷也表示,「其實罐裝飲品存在的衛生隱患有很多並且難以預料,除一些動物爬過之外,還會有一些自然界的細菌滋生,這也容易導致飲用者出現腹瀉、消化道的症狀甚至是流行性傳染病比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熱。」
「為避免上述悲劇的發生,我們主要還是要做到防患於未然,首先是儘量減少易拉罐飲品的飲用,如果要用的話,可提前用溼巾和流動水進行衝刷,以減少其表面的菌量和毒量。」劉安雷表示,「此外商家可以在飲品包裝上進行一些飲用前提示,清晰的標明,衝刷後飲用或者用吸管引用,提高消費者的意識。」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