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直接對嘴喝不衛生 建議:喝前先用水洗罐體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部分受試樣品用紙擦(左)和用水洗後經過培養發現了細菌

  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做細菌採集培養本組圖片由本報記者湯繼穎攝

  ■實驗背景

炎熱夏季裡,飲料尤其是罐裝飲料是許多人的最愛。但近日一條「喝易拉罐一定要用吸管」的微博,讓人們對飲料外包裝的衛生情況不免擔心起來。

這條微博說,一女子喝易拉罐飲料後因感染細螺旋體病而死亡。儘管不少醫學專家都對此進行過解讀,表示這是一則謠言,但飲料外包裝的衛生狀況還是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飲料外包裝尤其是與人口直接接觸部位的衛生狀況到底如何?本期《生活實驗室》特地進行了取樣驗證。

我們知道,易拉罐在運輸和上架售賣的過程中,肯定會有這樣或是那樣的細菌附著在罐體上。那麼在運輸、上架、售賣過程中究竟會出現哪些細菌,又是否會致命呢?本報就此找專家做了一組實驗。為了更加真實地反映易拉罐上的細菌情況,記者分別從大超市、城北客運站的小超市、早餐攤點、快餐店,以及小飯館,購回了10種包括易拉罐、塑料瓶、紙杯、玻璃瓶,以及一次性塑料杯包裝的各種飲品進行實驗。

實驗辦法則採取調查中消費者常用的辦法:用手抹、用紙擦、用吸管,以及直接喝的方式進行實驗。

■實驗過程

飲料罐體究竟有何細菌 實驗告訴你

實驗1 買回來直接開啟 發現3種細菌

10種受試樣品全部參與了第一組實驗實驗過程:在無菌操作環境下,用一次性使用拭子對上述10種受試樣品的罐體拉環處、與嘴對應的罐體處進行取樣;放入37℃培養箱培養24到48小時,然後觀察並做鑑定。

實驗結果:3號、4號、8號、9號、10號受試樣品均為無菌生長。3號和4號是塑料瓶裝的擰蓋開啟方式,說明塑料瓶裝的封口處,在運輸過程中不易受汙染。8號、9號和10號這三種受試樣品則全部採用吸管飲用,說明用吸管飲用是安全的。1號、2號、5號、6號均有表皮葡萄球菌,而6號還有腸球菌、不動桿菌,7號則只顯示有不動桿菌。

專家解析:表皮葡萄球菌存在於人體的皮膚等部位,屬於正常的菌群類型,這種細菌是非致病菌,只有少數可導致疾病。腸球菌則廣泛分布於自然環境,近年來因腸球菌嚴重感染的發生率和病死率也明顯升高。而不動桿菌是條件致病菌,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這種病菌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敗血症、腦膜炎、心內膜炎、傷口及皮膚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重症者可導致死亡,多見於老年人和嬰幼兒。以上三種細菌都普遍存在於空氣中,但大家只要減少在醫院、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逗留時間,在家裡保持通風,就能減少感染的風險。

實驗2 用手擦罐體表面 又附著上新的細菌

2號、5號和6號三個受試樣品參與了該組實驗

實驗過程:考慮到8號、9號、10號三個受試樣品經檢測,發現用吸管飲用是安全的,所以就在下列實驗當中全部排除。在無菌操作環境下,讓志願者張女士用手分別對上述3種受試樣品的罐體拉環處、與嘴對應的罐體處擦抹一下,然後用一次性使用拭子在該部位取樣;放入37℃培養箱培養24到48小時,觀察結果並做鑑定。

實驗結果:5號受試樣品用手擦後,發現除了還留有沒擦之前就有的表皮葡萄球菌外,另外又增加了少量的不動桿菌。2號和6號手擦後,沒擦時所帶的表皮葡萄球菌、腸球菌、不動桿菌都沒了,變成了鏈球菌。

看來手擦有時會擦掉原來的細菌,但又會有新的細菌附上。手擦不起作用。

專家解析:鏈球菌是化膿性球菌的另一類常見細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人及動物糞便中,但大多數不會致病。引起人類常見的疾病主要有:化膿性扁桃體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嚴重的還可引起心肌炎、腎炎等。大家只要加強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就不害怕這些細菌侵襲。

實驗3 用紙擦罐體表面 有一定「除菌」效果

1號、4號和7號受試樣品參與該組實驗

實驗過程:在無菌操作環境下,對上述三種受試樣品的罐體拉環處、與嘴對應的罐體上側用餐巾紙進行擦拭,然後用一次性使用拭子取樣;放入37℃培養箱培養24到48小時,然後觀察結果並做進一步鑑定。實驗結果:1號在購回直接取樣後,發現有表皮葡萄球菌,用紙巾擦拭後,發現表皮葡萄球菌仍存在,另外還多了一種細菌——沙雷氏菌。4號在第一組實驗中,直接取樣顯示就是無菌生長,此次用紙擦過,仍然顯示為無菌生長。7號也顯示為無菌生長,而此前購回直接取樣時,顯示有不動桿菌。說明用紙擦還是有一定效果的。

專家解析:

沙雷氏菌,是空氣中常見的一種細菌,近年有報告說可引起肺部感染、腦膜炎、心內膜炎、尿路感染、灼傷後敗血症等。慢性病患者或是正在接受化療的患者,在與外界接觸時,要格外注意。

實驗4 用水洗罐體表面 「除菌」效果較為明顯

1號、2號、5號、6號四個受試樣品參與了該組實驗

實驗過程:在無菌操作環境下,對上述四種受試樣品的罐體拉環處、與嘴對應的罐體上側進行水洗,然後用一次性使用拭子取樣;放入37℃培養箱培養24到48小時,然後觀察結果並做進一步鑑定。

實驗結果:1號和5號水洗後還有少許的表皮葡萄球菌存在;而2號和6號水洗後,無菌生長。水洗的效果明顯。

專家解析:自來水儘管是經過殺毒處理過的,但也有細菌存在,像表皮葡萄球菌也會存在於自來水中,包括大腸桿菌等,只是經過處理後,會明顯減少。

■實驗總結

喝罐裝飲料先用清水洗

趙萍說,我們此次實驗,因為受試樣品的來源、參與實驗的志願者所接觸的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所產生的實驗結果也會受上述條件所限制,但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飲品從出廠到上架售賣,會經過包裝、儲存、運輸、擺放、上架等多個環節。其所處環境不同,所吸附的細菌就會不同,接觸的人不同,沾上去的細菌也會不同。

趙萍建議,購買罐裝飲料時,應選擇距生產日期較近的產品。喝飲料前,最好先用清水把瓶口洗乾淨,然後再倒入杯中飲用,避免嘴對罐直接飲用。

實際上,有些企業早已注意到了這點。像八寶粥,其開啟處會有一個塑料蓋子罩上,避免灰塵和細菌進入;方便麵外面的塑料膜,既可起到防塵作用,還可以加固塑料盒。還有些飲品在吸管插入處,會讓你揭開插入口處的一小塊紙,這也是為了防止吸管在插入過程中把外界的細菌帶入。(註:實驗僅對本次受試樣品負責) 本報記者 苗穎

編輯:陳晨

相關焦點

  • 易拉罐存在細菌不衛生 喝前應用水衝洗罐體
    部分受試樣品用紙擦(左)和用水洗後經過培養發現了細菌易拉罐直接對嘴喝不衛生建議:喝前先用水洗罐體炎熱夏季裡,飲料尤其是罐裝飲料是許多人的最愛。但近日一條「喝易拉罐一定要用吸管」的微博,讓人們對飲料外包裝的衛生情況不免擔心起來。
  • 易拉罐拉環暗藏汙染風險 網傳有人感染病毒死亡
    本報漫畫謝瑤易拉罐拉環暗藏汙染風險 飲料瓶口衛生亟待國家標準規範半數飲料用內翻式拉環近日,網絡流傳一婦女喝了罐飲料,被送進醫院,離開了人世。驗屍發現她喝的飲料受到鼠尿汙染,感染了細螺旋體病毒。那麼,現實中的易拉罐衛生狀況怎樣呢?5月16日至17日,記者走訪了歐尚、家樂福、京客隆等超市,發現目前市場上的罐裝飲料、啤酒,有兩種開啟方式,一種是拉環向外翻開,另一種是拉環向內開啟(即開啟方式為將拉環按進罐中)。兩種易拉罐的主要區別是,拉開拉環後,前者的拉環與罐體分離,而後者連為一體。
  • 喝罐裝飲料千萬別「嘴對嘴」!已有男子因此反覆高燒險喪命!這個壞...
    喝了瓶子受汙染的罐體飲料有可能危及生命!喝了一罐冰鎮飲料45歲貨車司機差點沒命深圳45歲的陳先生是一名貨車司機,由於工作原因經常在街邊小店用餐。一周前,陳先生在便利店吃完便當,又喝了一罐冰鎮罐裝飲料。(圖片來源:123rf)主要傳播為動物源性,病毒能通過宿主動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傳播是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可以通過呼吸道傳播、消化道傳播、接觸傳播、母嬰傳播、蟲媒傳播。專家認為,導致陳先生發病的原因正是那罐對嘴喝下的罐裝飲料。
  • 男子喝罐裝飲料後反覆發燒 專家:易拉罐的設計有汙染飲品風險
    健康時報記者從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獲悉,一名反覆發燒的患者最終被確認為流行性出血熱,追溯發病原因,可能是其前兩天喝的罐裝飲料的包裝被汙染。「罐裝飲料為了方便羅列和擺放,一般都設有一個凹槽,這個凹槽非常容易藏汙納垢,在存放及運輸的過程中,經常會有老鼠、昆蟲等爬過,這其實是非常不衛生的。」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劉安雷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另外由於飲料本身口感偏甜,更容易吸引這些生物。
  • 男子對嘴喝罐裝飲料差點沒命!背後原因令人連連作嘔
    每到這個時候來一罐冰鎮飲料喝下去,那冒著涼氣的甜水隨著喉管順滑而下,別提有多爽了!然而近日小編卻刷到這樣一則新聞,男子對嘴喝罐裝飲料險些喪命,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 男子對嘴喝罐裝飲料感染出血熱 深圳的陳師傅是一名貨車司機,整日舟車勞頓,個人衛生也沒有引起重視。
  • 易拉罐拉環斷了打不開?別急,一張紙輕鬆打開,太神奇了!
    易拉罐拉環斷了打不開?別急,一張紙輕鬆打開,太神奇了 夏季到了,大家最喜歡的就是坐在空調房裡,從拿出一罐冰凍汽水一飲而盡!頃刻間那清透心扉的感覺簡直讓人無法停下來,喝下一罐又一罐的汽水!拿出一罐汽水,急切的想要打開一飲而盡,結果用力過大或者拉得過猛,直接將拉環給拉掉了!望著甘甜可口的汽水卻無能為力。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一個非常實用,十分簡單的不用拉環就能打開汽水的方法!只需要一張白紙就可以了!大家趕快拿出紙和汽水跟著步驟嘗試一下吧!
  • 「熊孩子」喝飲料 舌頭卡進了易拉罐
    當天下午,一名男孩在鄰居的陪同下來到了太乙門中隊,這名男孩嘴前一直頂著一罐飲料。看上去非常逗,但男孩卻高興不起來。據陪同鄰居介紹,是男孩朋友給他送了一罐飲料,男孩在喝飲料的過程中誤將舌頭伸進了狹窄的罐口。意想不到的是,這一伸就取不出來了。自己怎麼折騰,舌頭不僅沒有取出,反而腫得越來越大。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男孩的鄰居立即將其送到消防隊,向消防官兵求助。
  • 易拉罐拉環DIY創意背包,下次喝可樂記得不要扔掉了!
    生活中易拉罐飲料隨處可見,而小小的易拉罐環常常也是喝了即隨手扔掉,如今是個人人提倡環保低碳的時代,國外就有個牛人把一個個一拉罐環做成了精美的創意背包,出門一定亮瞎路人的眼鏡(回頭率100%哦)先上幾張圖:看完是不是也想做一個呢?
  • 兒童手工:如何用易拉罐DIY懸掛燈籠!(變廢為寶系列)
    有位網友是學校手工課老師,前兩天留言說想找些適合兒童的手工課內容。今天就特地為你更新一篇。今天小編帶來的「如何用易拉罐製作燈籠」,感覺就特別適合小學生和幼兒。材料準備5個或更多的易拉罐(建議用鋁製的,鐵的不容易操作)捲尺馬克筆直尺
  • 喝紅酒前為什麼都要先搖一搖?品酒師:不搖直接喝的難怪會說難喝
    推薦語:我們經常看電視宴會上面喝紅酒前都要搖一搖,為什麼就不能像白酒啤酒一樣直接幹了呢?慢慢喝能喝出什麼不同味道來嗎?下文轉載自作者:X楊D食堂喝紅酒前為什麼都要先搖一搖?品酒師:不搖直接喝的難怪會說難喝紅酒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一直都是比較受歡迎的,而且對於這個紅酒來說,雖然說他是從國外流傳過來的,但是現在的這個防守其實也是非常的受歡迎,因為現在有很多人都會參加一些高級的酒會,那麼對於這些高級的酒會上來說都是紅酒的,而且對於這個紅酒來說確實是合起來非常優雅的,首先在喝這種紅酒的時候都會使用高腳杯,這種高腳杯是很多人都覺得非常優雅的一種杯子
  • 可樂最好喝的隱藏喝法!以前的可樂都白喝了
    易拉罐的金屬原子的排列比塑料瓶更加緊密,二氧化碳不容易洩露,氣就更足。但氣最足的並不是易拉罐裝,而最經典的玻璃瓶裝。玻璃的受壓能力比易拉罐最強,回想下你開玻璃瓶蓋時,氣體噴薄而出猶如開香檳一般飛的感覺。
  • 懶人吃早餐,榨汁機打豆漿,豆香濃鬱,最關鍵不燙嘴直接就能喝
    所以今天我們用低配版的豆漿機打一杯豆漿,這就是榨汁機。之所以敢給小小的榨汁機冠名低配版豆漿機,自然是有原因的,大家耐心的往下看,我是如何用榨汁機打豆漿的。起鍋燒油,額,沒有的事,我們先將我們的豆子泡上,這個豆子的浸泡時間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我們有兩種選擇,白天出門前泡上,晚上回來做或者晚上回到家就泡上,然後第二天早上用。總之豆子至少要浸泡時間在8個小時以上。豆子是泡上了。這裡多說一點,我們不僅僅是可以泡黃豆,我們可以泡很多種的豆,也可以加上一些米。
  • 男子喝罐裝飲料後反覆發燒 罪魁禍首疑為老鼠
    一周前,陳先生在便利店吃了一個便當,又喝了一聽冰鎮罐裝飲料,沒過一會兒,他就開始感覺不舒服,乏力、肌肉酸痛,還伴有畏冷、寒戰、發熱等症狀。送到龍華區人民醫院後發現,陳先生得的是腎症候群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而發病原因就是可能被汙染的罐裝飲料。
  • 易拉罐表面或被排洩物汙染,司機喝後引發腎衰竭
    雖說現在大家都比較注意衛生問題,但有時候病從口入似乎來得防不勝防。據財經網報導,近日深圳的一位司機就遇到了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他在小賣部買了一瓶罐裝飲料,喝了之後出現嘔吐、發燒症狀,被緊急送往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該司機感染上了流行性出血熱。
  • 自製易拉罐WiFi信號增強器教程 效果大揭秘
    (用於裁剪易拉罐本體); 3、一把越小越好的剪刀(用於後期修剪毛刺); 4、一卷透明膠(用於封邊,以免易拉罐鋁皮割手); 5、一把直尺(裁剪開口時,用於測量兩側邊長)。
  • 醫生建議吃辣前先喝牛奶保護胃黏膜
    醫生建議吃辣前先喝牛奶保護胃黏膜 2008年10月13日 08:52 來源:金黔在線-貴州都市報 在硬撐著吃完一串烤翅後,他已經辣得快暈倒,胃裡燥熱,連喝4瓶冰水後,才慢慢緩過勁來。  當晚,記者來到貴陽市紫林庵一家不足十平方米的「BT烤翅」燒烤店,只見裡裡外外都坐滿了等著嘗試烤翅的客人。在燒烤架上,擺滿了各種風味的雞翅。
  • 為什麼不建議你喝純淨水
    有位醫生建議:如果只是普通感冒,不要著急吃藥,因為感冒是一種可自愈的疾病,而且市面上的感冒藥太多了,隨意吃藥反而可能對身體不利。結果,有人不友好地回覆:那感冒了不吃藥吃什麼,難道是喝水?!醫生霸氣回應:「沒錯!
  • 為什么喝紅酒前要先醒酒,直接喝會怎樣?看完漲知識,讓你更懂酒
    為什么喝紅酒前要先醒酒,直接喝會怎樣?看完漲知識,讓你更懂酒!在很多的影視劇裡,都會看到這樣的劇情,喝紅酒之前,都會要侍應生提前醒酒,甚至還要過濾一下,醒酒1-2個小時,然後才開始喝。那么喝紅酒為什麼要先醒酒,不能直接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