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上學太累了」寶媽教科書式回應很贊,值得家長們借鑑學習

2020-12-22 騰訊網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你在學生時代,是否有過"上學好累"的想法?當時,你的父母是如何對你說的呢?

現在,你已經是孩子的父母,孩子在抱怨"上學太累"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是如何回應的呢?

絕大多數的家長,想必都是以下三種回應,而這三種回應,對孩子其實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嚴重的話,甚至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媽媽,上學太累了"家長常見的三種回應方式不但無效,還傷孩子

第一種回應:"不知好歹"式責備

小路上了初中之後,覺得學習壓力驟然增加,作業也多了很多,回到家便朝著媽媽抱怨:"媽媽,上學太累了。"

而後媽媽就有點生氣了:"你能這麼安心的上學,多幸福啊,我們小時候想要上學,必須得先將家裡的農活兒幹完才能去。你別不識好歹,快寫作業去!"

一旁的奶奶也開始數落小路:"你媽媽那會兒還有機會上學呢,我們那會兒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還有家裡的男孩子才能去讀點書,你要惜福哦!"

小路還沒聽完,便不耐煩地走了。她想要的,不過就是一個安慰罷了。

案例分析

孩子叫苦,不少家長都會生出"不知好歹"的想法,因為他們覺得能夠有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只是,家長們經歷過那個窮苦的年代,孩子並沒有,所以孩子很難懂。再加上家長這樣的數落,只會讓孩子生厭,親子關係差了,學習勁兒也差了。

第二種回應:"訴苦式"對比

孩子:"媽媽,上學太累了!"

媽媽:"你上學就是聽課,寫作業,有什麼累的?我起早貪黑照顧一大家子,還要上班,我都沒喊累呢!"

步入社會後的我們,才意識到:上學,才是最輕鬆的事情。成家立業的我們,要為家庭操持,要為生計奔波,很是疲憊。

因此家長便會生出一種心態:孩子很輕鬆,大人才是真的累。在孩子說累的時候,家長便也忍不住開始訴苦。

孩子苦,家長訴苦,這會讓孩子蒙上悲觀的思想,讓孩子覺得:上學很苦,長大了也很苦,這麼苦有什麼意思呢?這樣的悲觀思想,其實很傷孩子。

又或者,有些孩子理解不了父母的苦,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因為這樣的交流,而變得愈行愈遠。

第三種回應:"榜樣式"激勵

孩子:"媽媽,上學太累了!"

媽媽:"堅持一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看你表哥,上學時很認真,學習很好,考了個好大學,現在過得多好!"

首先,用"榜樣式"激勵,家長還是認同了"上學苦"這件事情,上學苦,那麼不上學了,孩子便也不再願意學習,因為學習是一件苦事,這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其次,"榜樣"的選取,如果稍有差池,在孩子眼裡,就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孩子可能不但不會以此為目標,甚至還會產生自卑的心理,這是非常傷孩子的。

"媽媽,上學太累了"寶媽教科書式回應很贊,值得家長們借鑑學習

讀5年級的小雅:"媽媽,上學太累了!"

媽媽:"哦?為什麼?"

小雅:"作業太多了,平時多,周末更多,我已經好多個周末沒出去玩了,每天就是作業、作業、作業,好煩啊!"

媽媽:"那媽媽這周末帶你出去玩?想去哪裡?"

小雅:"想去科技館!但是周末去,我作業做不完啊!周六還有鋼琴課呢!"

媽媽:"沒關係,你在周五周六的時間儘量把作業全部做完,實在來不及,數學作業我幫你做,我們周日就有時間出去啦!"

小雅開心地歡呼起來。

或許有家長會說:媽媽幫孩子做作業,這樣的回應,還值得借鑑學習?

對於這位寶媽來說,她非常了解自己的女兒,知道女兒數學成績好,所以才許下這個承諾。此外,寶媽這樣的回應,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孩子的"累",絲毫不影響孩子的學習,並且還巧妙地讓孩子有計劃性的安排作業。

這樣"因材施教"式的回應方式,可謂是教科書式的回應了。

孩子為何覺得上學累,才是家長該關注的重點

十個孩子,有八個孩子會覺得上學累,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覺得累,是非常正常的想法。只是,家長此時如何回應孩子的"累",卻是關鍵所在。這直接影響了孩子未來會不會持續累,甚至影響孩子對學習的態度。

在孩子說出"上學太累"的時候,作為家長,重點並不因為放在"累"這個字上,而是應該更深層次地挖掘原因:孩子為何覺得上學累!

有的孩子是因為做作業覺得累;

有些孩子是覺得老師給不喜歡自己而累;

有些孩子是因為在學校人際關係出現問題而覺得累;

有些孩子是因為,無論怎麼學,成績都上不去而累。

累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家長沒有深度挖掘,就用文章開頭所說的三種方式去回應孩子,那麼,這是很難解決孩子上學累這個問題的。

開心果媽媽寄語

教育,沒有標準答案,如果家長們非要找到一個答案,那麼便是"因材施教"。用讓自家孩子舒適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引導孩子,走出內心的困境,才是家長需要去做的。

相關焦點

  • 當娃問「我從哪來」時,霍思燕教科書式回答獲點讚,家長們來看看
    ,家長們大多願意回應孩子很多的好奇心,但就是對這個問題特別隱晦,避而不談或者遮遮掩掩,反而造成了孩子更大的好奇心。回想以前自己和小夥伴得到的答案無外是「你是大河衝來的」、「你是充話費送的」、「你是垃圾桶撿來的」,再具體一點就是「你是媽媽生的」,而想進一步詢問是怎麼生出來的,就會被打斷或者被責怪怎麼那麼多好奇心,而這樣的回到永遠都滿足不了我們的好奇心。
  • 寶寶說:媽,我不要上學,上學沒意思,媽媽的回覆值得家長學習
    父母和孩子的之間的關係真是世間百態,無奇不有,有的家長對孩子很民主,有的就對孩子很壓制,那麼不一樣的關係呈現出來的寶寶也是不太一樣的,那麼和孩子做朋友的父母,事實上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當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麻煩的時候,家長如果能更有耐心,更加的包容,用適合的方式去引導,那麼很多問題其實就會迎刃而解了。
  • 黃磊女兒尿床獲贊29萬,黃磊的處理堪稱教科書式回應,家長學起來
    黃磊女兒尿床獲贊29萬,黃磊的處理堪稱教科書式回應,家長學起來提起黃磊,想必各位都知道這是一個「高情商」的明星,懂得怎麼處理人際關係,再教育上也懂得怎麼去變通,教育女兒的方法也是一套一套的,不得不為他點讚呀。
  • 九歲女孩躺著偷偷用力,媽媽發現後的做法,值得家長們學習
    媽媽沒有說什麼,而是一如既往的微笑的告誡女兒要早點睡覺,然後自己拿起書桌上的書轉頭離開。這媽媽如此淡定,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接下來,這位媽媽的做法,堪稱家教科書,值得每一個寶媽學習和借鑑。,娘倆遊累了就留在岸邊休息,清風和熙,女兒靠在媽媽的肩頭「你覺得爸爸帥嗎?」
  •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應該怎麼做?高情商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鑑
    文|文竹媽媽在孩子們眼裡,從小到大十幾年的學習生涯是非常辛苦的,每天上課、寫作業,再加上各種大考小考,孩子們的壓力也非常大。01孩子不想上學,高情商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鑑1)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大部分父母都會認為,學習雖然辛苦,但是孩子們累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現在在學習上吃的苦都是為孩子的將來鋪的路。
  • 「不許欺負媽媽」,孩子撞見家長的「秘密」,媽媽的處理值得借鑑
    「秘密」,媽媽的處理值得借鑑童童今年6歲了,周末放假了,爸爸媽媽帶她去吃了她想念很久的漢堡包,還帶她去她說了好久的遊樂場裡,瘋玩了一整天,童童高高興興地回到家中。玩累了的童童回家倒頭就睡,可是忽然想起床尿尿,聽到屋外咿咿呀呀的動靜,叫了兩聲「媽媽」沒人回應,就自己下床看到爸爸媽媽房間沒鎖門,就推開門找媽媽,統統推開門後,看到爸爸在媽媽身上壓著,童童立馬跑過去想要保護媽媽,大叫:「不準欺負我媽媽」。
  • 看完了日本的小學教育,明白了他們為何強大,值得家長們借鑑
    看完了日本的小學教育,明白了他們為何強大,值得家長們借鑑說起來日本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日本是真的下了功夫,特別是日本小學教育更是聞名世界,在日本,從1901年開始之後,他們機會每年都會拿到諾貝爾獎,很多人都說日本的小學生是真的贏在了教育的起跑線上。
  • 5歲孩子耍賴不想上學,媽媽帶他上街半天,哭著求上學
    原創 艾昕爸爸 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可以說,沒有不具叛逆心理的孩子,最近,看見一個新聞,真可謂是家長們的成功教育榜樣
  • 一到晚上,孩子就想媽媽怎麼回事?看了原因,寶媽再累也值得
    有了孩子後,媽媽的心思全都在孩子身上,怕孩子餓著,怕孩子著涼,怕孩子遇到危險,什麼事情都要提前考慮好,做到萬無一失,當媽後非常辛苦,不過媽媽們也都認為,只要孩子好,自己累點沒什麼。奶奶很無奈,趕緊哄著小寶貝,直到後來哭累了才慢慢地睡著了。
  • 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各位家長們借鑑
    在日本孩子每天跟媽媽的時間最長,所以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孩子,甚至能決定他們的人生,日本有一位媽媽就非常厲害,她給孩子定下這10條家規,值得中國家長學習。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各位家長們借鑑1、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日本人從小就這樣教育孩子,在生活中不要給別人添麻煩,能自己做的事情就不要麻煩別人,這種訓練讓孩子更早的獨立,就算父母不在身邊,他們也能將自己照顧的很好。
  • 劉璇兒子哭鬧不寫作業,媽媽的「自尊教育」法,值得家長們借鑑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卻總容易出現各種問題,尤其面對那些已經上學的孩子,輔導孩子寫作業變成了很多家長的一大難題。雄赳赳聽了媽媽的話之後似乎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有些不妥,而且孩子也是要自尊的,所以孩子也就停下了這種不好的行為。這樣的方式立即讓雄赳赳停了下來,其實媽媽的「自尊教育」法非常有效果,已經堪稱教科書了,也值得家長們的借鑑。
  • 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10條家規,值得父母學習借鑑
    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10條家規,值得各位家長們借鑑學習全世界的家長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優秀,雖然父母們心裡的想法是一樣的,但是每個國家的思維方式以及教育模式都是不一樣的。日本的母親大都會在家相夫教子,會有更多的時間親自參與孩子的教育。
  • 日本媽媽不談教育,但孩子卻很優秀,「3不教養法」值得借鑑
    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成為了一個媽媽的生活支柱,每天都在想著如何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成長的更出色。但是縱觀世界各世界各地的媽媽們,貌似只有我們中國的媽媽在不停的討論著孩子的教育問題。我的朋友跟我講述了一個事情,是一個中國小男孩到日本生活,入鄉隨俗,跟隨著日本的學習方式和教養方式來培養孩子,他現在在生活上和學習上都很獨立自主,基本不用他的媽媽操心,連早飯都會自己準備,這個孩子僅僅11歲。這種情況是跟國內截然相反的。
  • 為何中國媽媽總喊累?4張圖看出中外媽媽帶娃差別,令人深思
    在中國,當一個媽媽是真的不容易,無論是要照料孩子的衣食住行,還是教導孩子功課,都是累活,無論是周圍人的吐槽,還是網上文章報導,都似乎在向我們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帶好一個孩子真是很累。,但反映出來的家庭現象卻值得家長深思。
  • 遊樂園孩子搶玩具,女孩奶奶破口大罵,男孩媽媽教科書式回應
    導讀:遊樂園孩子搶玩具,女孩奶奶破口大罵,男孩媽媽教科書式回應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遊樂園孩子搶玩具,女孩奶奶破口大罵,男孩媽媽教科書式回應!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逛街時女兒提問,媽媽教科書式回答獲贊
    逛街時女兒提問,媽媽教科書式回答獲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姐姐穿這麼少?」逛街時女兒提問,媽媽教科書式回答獲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李湘做的這三點值得媽媽們借鑑
    當李湘和王詩齡剛接上微信通話的時候,李湘說,「媽媽想和你說話。」而王詩齡立馬回應,「我不想和你說話!」節目的最後,王詩齡主動打給李湘,並分享當時的狀態,雖然沒有露臉,可是還是能感覺出來王詩齡是和媽媽和解了的。那麼在這一次不大不小的爭執中,李湘做的對嗎,她做對了幾點呢?綜合而言,李湘還是挺會教育孩子的,她雖然性格強勢,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她的原則和方法。和王詩齡的矛盾過程中,李湘做到了三點值得其他媽媽學習和借鑑。
  • 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墊底,三年級卻逆襲成學霸,家長的做法值得借鑑
    讓一年級兒子自己起床、吃飯、上學在心理學課上聽到老師講了一個這樣一個案例。一對夫妻分別在兩地工作,他們的兒子在學齡前,跟隨媽媽在媽媽工作的城市上幼兒園,學習和教育也主要由媽媽負責。等孩子到上小學的時候,考慮到爸爸這邊的小學教育質量更好,於是夫妻商量讓兒子到爸爸工作的城市上小學。
  • 「媽媽我沒考好……」這位猶太母親的回答堪稱經典,值得家長借鑑
    後來,因為一次兒子只考了72分,媽媽覺得自己太失敗了,教得了別人家的孩子,卻教不會自己的兒子,患上嚴重抑鬱症,吃了半瓶安眠藥自殺,幸好被救了回來。媽媽這一舉動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麼?孩子內心又會是怎樣的感受?又是否會成為孩子日後的心理陰影?可以肯定的是,這一經歷對幼小的孩子來說,絕對是灰暗而恐懼的一天。
  • 日本媽媽從不談教育,孩子卻很優秀,3不教養法值得中國父母借鑑
    說起教育孩子,每一個媽媽都有說不完的話,訴不完的苦。自從孩子出生以後,孩子就成了女人生活的全部。幾個媽媽聚在一起,聊天的話題也從衣服和化妝品,轉移到了教育孩子上。而我們一水相隔的日本,媽媽們卻從不談論教育孩子的問題,養出的孩子依然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