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10月11日23時30分訊 科技館的科普展品內容豐富多彩,但是由於展品本身的限制,青少年在參觀完科技館後無法與現實生活聯繫在一起,因此造成了認識與實踐環節的脫節。因此,可以通過生活化的科普課程,讓青少年更加直觀地了解科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取材於日常生活的科學實驗,方便青少年在家中也能按照科技館中學習到的方法開展,將科普陣地從科技館拓展到學校和家庭。蒙臺梭利曾經說過:「我聽過的我會忘記,我看過的我會記得,我做過的我才會理解。」取材於日常生活的科學實驗,方便青少年在家中也能按照科技館中學習到的方法開展,將科普陣地從科技館拓展到學校和家庭。
一、科技館教育活動的概念
科技館教育活動是指主要依託科技館展覽,整合社會相關資源,多層面組織開展的一系列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參與性的活動。本文討論的科技館教育活動主要指整合學校資源開展的與中小學校科學教育相銜接的教育活動。
二、科技館館校結合的教育活動設計的原則
科技館在教育活動的設計方面應始終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學生學習科學的特點,發揮青少年的主體意識,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並在活動中輕鬆地體會、探究科學的奧妙和原理。
(一)體現年齡的針對性
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的知識背景,在思維方面也各具特點,因此,科技館教育活動的設計應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根據其思維發展的不同階段將青少年分為兒童(2-7歲)、少年(7-11歲)和青年(這裡的青年主要指初中階段一般為11-15歲)三個階段,設計相應的活動。
(二)結合學校科學課程標準,突出互動性和趣味性,體現活動的教育價值
結合中小學的科學課程,開發一系列不同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強的科學活動,是科技館科普活動與中小學校科學課程相結合發揮其教育價值的重要途徑,這樣,青少年在參與每個活動時,通過切身體會都能夠體驗到與其課程相關的科學內容以及它們的具體應用。
(三)體現與青少年生活的密切關聯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科學原理體現在生活的每一處。科技館的教育活動可以從日常生活出發,引發學生的思考。比如,從學校教育中對自然環境中水資源的分布,可引申出節約水資源的重要性、方法及意義;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泥石流等災害的危害及如何逃生自救等,進行發散性的科普知識宣傳教育。
三、基於館校結合的科技館教育活動的模式
在以館校資源開發設計為根本前提的基礎上,通過學習借鑑國內外優秀科技場館「館校結合」的科普教育活動,目前如下開展的幾種科普活動形式與學校科學教育的聯繫較為緊密。
(一)組建科普專家團與學校一同舉辦各種主題的科普講座
通過邀請相關教育部門、機構及學校優秀專家教師組建科普專家團,結合學校科普活動月的主題活動、全國及省市的科普日、科普周及科技節等走進學校開展多種專題的科普講座,達到傳播科學知識、方法、精神的目的。
(二)定期在科技館上演的科普劇、科學小實驗
在常設展廳設置專用表演舞臺,將一些無法用展覽形式表現出來的科學現象、原理和運用,以科普劇和小實驗的形式,通過工作人員操作表演或觀眾直接參與的形式,直觀、生動地展示在青少年面前,使其身臨其境地體驗科學、感受科技、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興趣。
(三)中小學生參與度高的互動類主題活動
主題活動主要是指根據中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結合常設展廳的展示內容,組織策劃的內容豐富、參與度高、互動性強的主題活動,引導青少年進入相關展品展項科技知識的理解和探索過程。
例如,重慶科技館2015秋季學期實施的「館校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該活動是在為解決科技場館普遍存在的周二至周五人流量不足和不均、科普資源利用率不高的背景下組織策劃的。轉變「等客上門」「重展輕教」的舊觀念,把滿足學校需求放在首位,以啟迪好奇心、培育想像力、激發創造力為目標,以科技館展品資源為依託,用科技館特色的教育方式,適應學校學科方向、課程標準、課時和班級組織形式,開發多層次、多樣化課程體系,以滿足學校1~9年級學生的不同需求。內容包括專題參觀、主題活動、趣味科學實驗、快樂科普劇以及夢工場科學小製作五大門類。項目配套《重慶科技館館校結合綜合實踐活動指南》為學校建立了明確的「菜單式」科普服務方式和機制,有效聯通了館校互相了解和互通有無的橋梁,成為館校結合項目特色模式的基礎。此項目實施性是以科技輔導員的教師定位為支撐,服務對象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
截止2017年春季學期,重慶科技館館校結合綜合實踐活動已經實施第四期了。總共四期服務學校66所,服務班級867個,服務學生39187名,74150人次;實施課程343門,授課1679堂;滿意率保持100%。
(四)面向中小學科學教育為主要目的的科普專項培訓
以科普工作者為對象,面向中小學科學課教師、科技館教育工作人員及志願者等特定人群,開展一些科普方法、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等相關內容的培訓課程。例如,結合每年全國性的青少年科學影像節的活動內容,邀請教育機構及高校的專家、教授就中小學科學教師如何輔導中小學生做好攝影、動漫和科普DV的設計和製作工作特組織開辦了中小學科學教師影像製作培訓。
科技館作為社會非正規教育機構,其教育活動是對學校正規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是學校課程互動的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平臺。因此,在活動設計中要始終以中小學校科學教育為策劃前提,以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為設計目的,這樣才能更好的「館」「校」結合,才能更好的滿足學校對於科技教育的多方面的需求,深化科技館的教育功能,強化科技館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