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硬結合:小學創客教育課程的設計與開發——以《基於mBot小車的開源機器人課程》為例

2021-02-14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

江蘇省信息技術教材裡,小學階段課程包括「信息技術基礎」「算法與程序設計」「人工智慧初步」「機器人技術」和「物聯網技術」五個模塊。五年級的Scratch軟體教學就屬於「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其中,課程中的前13課是編程學習,是掌握Scrat ch數位化作品創作的基本製作流程和設計方法;第14課到第18課,是了解開源硬體主控板結構,學習使用軟體獲取傳感器數據、感知外部環境和利用傳感器控制角色運動的方法。整個單元注重計算思維方法的教學,讓學習者感受編程過程,理解腳本含義,最終能通過一定的腳本來表現自我設計的作品。無錫市梁溪區嘗試將編程與傳感器教學整合重構,設計和開發了《基於mBot小車的開源機器人課程》,使學習者不僅體驗腳本編寫,還參與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知行合一,培養創新精神,提升計算思維和實踐能力。

在《基於mBot小車的開源機器人課程》中,編程教學選用mBlock軟體,它是基於Scratch軟體集成開發的圖形化編程軟體,配合電子傳感器模塊還能設計互動作品,第一課就學習mBl ock軟體的基本操作。而開源硬體選用了mBot機器人,在與mBlock軟體連接後,就能編寫程序指揮機器人行動了,甚至能讓機器人學會自己思考,完成指定任務,第二課就是掌握mBot機器人的基本使用。第三課是教學mBlo ck軟體連接mBot機器人的方法,編寫、上傳程序實現機器人的操控。從軟體操作到硬體搭建,學生真正全身心投入,多感官參與,學習興趣足,氣氛熱烈。再之後的課程內容,都結合了mBot機器人的電子傳感器模塊,以編程為輔,更多地給予學生時間和精力去自主探究,去實踐創新,去解決問題。以下筆者將選取部分課例進行具體的對比分析。

Scratch的第5課是《畫正多邊形》,教學時,學生先自主學習掌握「畫圖」模塊的基本控制項畫出直線,然後自主探究畫出正方形,接著通過樣例的實踐對比,找到規律畫出正多邊形,最後自主運用規律,畫出更多圖形。學生經歷了嘗試、觀察和歸納,體驗了搭建、調試和運行程序的過程,理解領會了知識,掌握了技能,還加以靈活應用,實現了拓展創新,在電腦上畫出了屬於自己的創意圖形。

重構後,第四課就學習畫正多邊形,還增加了mBot 機器人直行、轉彎和「走」出正方形軌跡的教學內容,課名定為《走正多邊形》。課堂中,學生藉助機器人在現實世界的運動,理解掌握程序,還可以在真實場景中展現自己的創意。教學時,學生先掌握畫直線和正多邊形的腳本,然後學習如何利用直流電機,編寫程序實現mBot機器人在現實世界的直線行走,接著對比「畫正方形」的腳本(如圖1),反覆研究修改,探索實現mBot機器人「走正方形」軌跡的任務。教學時,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獨立思考探究,或組內互助協作,大膽嘗試修改命令參數中的數值,觀察其對機器人運動的影響,在反覆體驗、直觀感受中,學會控制機器人的直行與轉彎,內化對程序模塊的理解。另外,通過「比比誰的正方形走得更美觀,用時最短」等活動,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將自己的創意物化,提高了對實踐的興趣,培養了良好的調試程序的習慣。

類似的還有第五課,從畫圓到mBot 機器人走8字;第六課,從偵測控制項到超聲波測距傳感器;第七課,從判斷移動到巡線傳感器等。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感性認知,將自己的創意實體化,實現對知識和技能的雙重把握,並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熱情。

Scratch的第7課是《穿越迷宮》,教學時,學生先自主完成設置舞臺和角色的基本操作,通過交流掌握小貓跟隨滑鼠走迷宮的腳本搭建;然後,在體驗腳本搭建、調試和運行的過程中,領會如何使用多種偵測和判斷腳本幫助小貓躲避障礙;最後可以在小老師的帶領下,掌握具有條件判斷功能的簡單腳本,並嘗試運用偵測和判斷控制項來創作故事或遊戲,與小夥伴一起分享作品,相互評價。

重構後,偵測和判斷的教學內容組成第六課《自動駕駛》,走迷宮則與mBot機器人巡線前進結合為第七課《巡線走》,還衍生了第八課《遙控移動》,學習用遙控器來控制mBot 機器人。課堂中,學生藉助流程圖理解任務,完成分層目標積累相應經驗後,再通過實踐和創造,激活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實現知識遷移。

多類偵測和條件判斷腳本是難點,教學時,學生從生活經驗感悟理解,如車輛在行駛中如果與行人、障礙物距離過近就要剎車,由此引出距離偵測。在明確整個偵測過程後,學生自主完善流程圖(如圖2),並根據流程圖編寫腳本完成「小M偵測到有人就停下」的任務。隨後,引導學生再次結合實際生活,如汽車行駛時遇到行人,一般會先鳴笛示意,再減速直到停止,學生在交流分享中補全流程圖,併合作探究完善腳本。經過分層鋪墊推導,學生嘗試、思考、討論,再進一步思考,每個人都能有不同的收穫。藉助學習相似點,知識繼續遷移,怎樣能讓mBot機器人實現無人駕駛呢?可以藉助超聲波傳感器,教師講解傳感器相關知識,學生自主探索對應的控制語句,完善相應流程圖(如圖3),合作修改機器人程序。最後,通過「比比誰設計的程序更厲害」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創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引導探究為輔,學生根據分層實踐步驟,切身體驗,與實物結合,充分理解了條件判斷腳本的含義。

圖2

圖3

重構後的第六課到第八課,從滑鼠鍵盤控制角色的移動,到遙控器控制機器人的移動,多元化的互動方式,豐富了知識面,增強了趣味性,不斷激發學生進行創新思考,開發拓展程序,舉一反三。

而從第九課到第十三課,每課結合一個傳感器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從生活語言到流程圖再到程序語言,逐漸培養規劃意識,提升計算思維,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結構化程序設計思想,建立知識框架。課堂裡,學生從自學思考、動手探究再到學以致用,不僅僅完成了知識的習得,還實現了知識的溫故知新、運用實踐和遷移創新。

 整合重構,拓展知識空間,創意精彩生活

Scratch的第9課是《賽車遊戲》,教學時採用任務驅動法,將教學任務分成五個部分——舞臺角色、保持前進、偏離回歸、到達終點和加入計時,將知識點凸顯,以競技促學習。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這些知識點,明確各種控制項的應用技巧與方法;在比賽中鍛鍊抽象思維,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在個性化創作中,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再看重構課程,第十四課《自製智能小道閘》和第十五課《完善智能停車系統》,兩課一起最終製作出小區車庫的智能停車系統。課堂上運用「情景式教學」「項目式學習」「問題引導」等教學方式,立足生活實際,注重拓展情境,調動學生已有認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欲。教學時,將演示與探究結合,引導學生由簡入難,領會傳感器間的相似點、關係,接著小組合作,分別完成「停車位」mBot機器人和「車庫道閘」mBot機器人的製作,實現共同模擬測試,最終師生多向交互溝通,一步一步完善智能停車系統,鍛鍊綜合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從任務分解一一應對,到有意識地拓展知識體系,拓展學習空間,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動力,學生的視野不受限於課本課堂,而是放眼於更廣闊的開放舞臺。在掌握了一定的項目開發技能後,學生更可以拓展創作,自由開發更多有趣的項目,創意精彩生活。

以上對比分析只是筆者初步的思考與實踐,梁溪區的創客教師們,努力奮戰在教學一線,不斷研究探討,積累經驗,把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融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理解程序設計的意義,發展創造性,形成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和創新意識,鼓勵學生大膽展現自己的創意,化編為變,在運用知識、不斷鞏固的過程中,成長為創造者和發明者。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通德橋實驗小學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面向創客普及教育的區域信息技術課程重構研究」(課題編號B-b/2018/02/14)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創客課程開發模型設計及實踐
    在此開發模型下,本文以樂高WeDo2.0資源包為課程內容,開發一門16學時的小學五年級創客課程,以期為創客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提供參考。創客課程的主要特徵是創新意識的激發性、內容涵蓋的綜合性、課程設計的趣味性以及學習資源的開放性。縱觀當前創客教育實踐,人們往往將創客課程視為機器人課程、3D列印課程、Arduino開源軟硬體課程、Scratch編程課程。
  • GCCCE2017《中小學開源教育機器人》創客教育工作坊成功舉辦
    工作坊針對如何在創客教育中設計和應用教育機器人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徵集和遴選了技術整合與開發、課程開發、學科整合、應用案例、教學研究等方面的5篇論文,現場進行了分享、互動和研討。深圳市徐明創客教育工作室主持人徐明老師分享的題目是《以開源技術及創客思維推進中小學機器人創客教育》。
  • 拿走這份無人機創客課程方案,創客教育更完整
    因此,創客空間在校園裡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生。創客教育一般包含機器人、3D 列印、無人機、雷射雕刻、木工等不同種類的課程內容,幫助學生進行創客活動的過程中,培育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動手製作的綜合能力,初步融合了科學研究、技術製作、藝術創作的全過程。
  • 謝作如:創客空間支持下的STEAM課程群建設
    隨著創客文化的風起雲湧,創客思想以其開源、共享、鼓勵創新等特性受到大眾認可,創客教育也隨之興起。創客教育和STEA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有著天然的聯繫,其基於真實世界和基於項目的學習特徵,對青少年科學技術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創客教育關注軟硬體相結合的技術,能有效彌補基礎教育中的缺失。
  • 創客機器人課程難學嗎
    很多家長為孩子報了創客機器人教育課程,學習的過程中覺得孩子似乎每節課都是簡單搭建一個小物品,好像沒有什麼實際用處,學習也沒有呈現出來什麼效果。格物斯坦小坦克來說說,這究竟是為什麼。
  • 超級萌呆mBot機器人接收預定
    她可以用圖形化編程,家長可以根據配套書籍教孩子動手做機器人。您可以繼續關注我們創客工坊,我們後面會有相關培訓,會有10~ 15節課程,教您的孩子如何圖形化編程。我們會在近期開班,您可以帶上您得孩子一起來體驗mBot。我們創客工坊主做這些有意義的活動目的是讓您的孩子遠離傷害他們眼睛的手機和平板電腦,動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爸爸和媽媽們動手跟孩子一起搭建這個萌萌的機器人。
  • 基於App Inventor的創客教育實踐
    常規的計算機教育課程,特別是中學階段的計算機課程,多數是在計算機上進行各種算法、邏輯講述和程序調試等,少有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程序的編寫過程比較容易出錯,通常學生寫錯了一兩個字符後,程序就出錯,不能順利往下走。枯燥的程序課程、容易出錯的編程等都挫敗了學生的興趣。
  • 建設創客課程:「創課」的內涵、特徵及設計框架
    管雪渢結合常州中小學的創客教育實踐,提出了「創課」教學法,[4]該方法的實施包括四個關鍵步驟:根據情景或問題提出創新項目,設計完成項目的路徑,通過學習、實踐完成項目,組織分享和完善。這裡的「創課」可以理解為「創客課堂」,是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創客教育的一種方法。除了上述有關對「創課」概念的不同解析之外,2015年,教育信息化市場上也出現了以「創課」命名的軟體產品,即將「創課」視為一種在線的信息服務。
  • 【愛創家】開源軟體Blockly在創客教育中的應用
    【作者簡介】王莎莎,『愛創家』少年創客養成計劃項目負責人註:本文選自《創新人才教育》期刊,該期刊系國家一級學會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的學報,是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綜合性學術刊物,為政府制訂相關法規政策提供參考和依據,為圓人才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夢作貢獻。
  • 如何在鄉村小學開展創客教育
    結合我校創客教育的實踐情況和創客成果,我認為應從以下四方面開展工作。一、排除思想包袱,正視差距,勇於嘗試鄉村小學普遍存在的現狀是硬體條件差、師資力量弱、制度執行難。但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大變革時代,我們不能等待,只有正視差距、勇於嘗試,才能迎頭趕上新的浪潮。我經常開導我校教師:「我們為什麼落後,就是因為我們習慣了等待。」「不實踐,就不會發現問題,更學不會解決問題。」
  • 小學階段為什麼要學習創客課程?
    來源於美國的「STEAM課程」還沒普及,「創客教育」這個概念已然迅速走進中小學校和社區。很多家長和孩子都有這樣的困惑:「STEAM課程」和「創客教育」之間有什麼異同?我們為什麼需要創客教育?創客教育應該從幾歲開始?
  • 不斷改善創客教育的教學方法新課程...
    創客課程是創客教育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我國創客教育「落地」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推進動力。創客思維既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思維傾向,強調創新、創造,鼓勵冒險嘗試、勇於探究,注重知識的整合性運用,倡導問題意識和批判性反思。
  • 科技創客中心線上課堂|人工智慧機器人在線課程全面上線,免費課程...
    STEM機器人課程系列;2. 人工智慧機器人 幫助與工具課程系列;3.人工智慧機器人 創客研學級課程系列;4.建立課程資源平臺是有效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結合線上線下教育途徑,共同建設全方位、共享化、移動化可交互式在線學習社區的重要途徑。
  • 瞄準大孩子的創客教育,樂智機器人要做中國 STEAM 教育綜合服務商
    STEAM 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與數學(Mathematics),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STEAM 教育和創客既有不同也有融合。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 4 個細分賽道分別是編程教育(純軟體部分)、開源硬體(+編程)、3D 列印和機器人。
  • 《基於STEM理念的初中開源硬體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省級課題順利結題
    暢園學校信息技術組開發的省級課題《基於STEM理念的初中開源硬體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於2019年11月15日順利結題。
  • makeblock mBot機器人免費試用
    mBot是一個入門級的教育機器人,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STEM(科學、技術、工程學、數學)領取的知識,並親身體驗機械學、電子學、軟體學的魅力。不論是專業創客,還是適齡(8歲以上)兒童/青年,這款智能拼裝玩具型機器人makeblock mbot都會將是不錯的合作夥伴。
  • 走出創客教育誤區與破解創客教育難題——以「智創空間」開展中...
    以教育機器人為例,目前我國從事教育機器人比較知名的企業不足20家,但每家公司開發的機器人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都互不兼容,部分公司推出一些教材也只是產品說明書,不具備教育性、科學性和實用性。學校開展創客教育缺乏相應的教材,也嚴重阻礙了創客教育的推進。  5.
  • 「農村小學創新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陽穀縣李臺鎮明德小學
    自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縣創建以來,在陽穀縣縣教體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原有科學實驗室的基礎上新建了兩間創新實驗室,增添了一批創新教育裝備,有3D印表機、雷射雕刻機、機械臂、機器人搭建裝備、實物編程套裝、開源硬體等。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特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和動手實踐能力,開設了一系列創新教育課程。
  • 創客教育思想在學校課程建設中的應用
    作者: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中心城新區新海中學校長 龐英軍創客是指具有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並從事創新性學習、研究或工作的人。創客教育是指將創客理念引入課堂,結合學校課程開展創新性學習,是培養所有學生的創新、創業所需的知識、能力、視野以及意志品質方面的教育行為、活動、課程和環境的總和。
  • 基於STEAM理念的「創客音樂會」課程教學案例
    一、設計依據  STEAM教育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動手完成自己感興趣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從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以及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本文基於「創客音樂會」教學實例,總結將STEAM教育理念融入課堂的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