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自己帶的英文啟蒙學習比較曲折,所以為了整理思路以便繼續摸索,就有了這個記錄,後續會一邊摸索一邊記錄下去。
首先需要交代一下基本情況:
之前由於自己比較忙,忽略了孩子的學習,沒有充分的陪伴導致孩子對英文無感。她聽的中文書很多,現在6歲8個多月,中文的書已經可以聽一些兒童文學,我記得的有 《慢半拍的小鵝》、《長襪子皮皮》、《床邊的小豆豆》、《愛麗絲夢遊奇境記》、《木偶奇遇記》、《佐賀的超級阿嬤》、《夏洛的網》、《海蒂和爺爺》、《時代廣場的蟋蟀》,疫情這半年以來聽的有《沒有尾巴的小美人魚》、《無敵鑰匙奶奶》、《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柳林風聲》,每個故事都反反覆覆聽了很多遍。可能因為中文的故事總是能很符合或者擴大她的興趣點,就對英文的一些繪本不感興趣,但也不討厭,只是自己不會要求聽。
其實英文啟蒙開始得很早,大概是她1歲左右我關注了英文啟蒙,聽了英文啟蒙的課,也開始嘗試給孩子英文啟蒙。買了很多英文繪本,第一套好像就是汪培珽I can read第一階段,當時講過一段時間,孩子好像還是挺喜歡的。
後來買的好多繪本,大部分還是挺喜歡的,有些特別喜歡,比如 four big chiken, sun bread, five little monkeys, a clolor of his own, mister seahorse, Jimmy’s Boa,Good thing you’re not octpus,animal pants,from head to toe,Alex Annie,Kiss goodnight,Dr Dog,Mole的故事, I love you all day long,where is my Teddy,培生的一套…
當時也聽過一些音頻,但是沒有連續。現在回過來想想繪本的問題就是不成系列,難易的程度不一,容易中斷,但是對於小小孩來說內容是比較有意思的,如果是分級閱讀的書,當時看了一些,確實趣味低很多,字很少,不易培養語感吧。
Maisy的故事是3歲的時候買的,可能故事的趣味不高,讀的不是特別多;Peppa的書是三歲半買的,不是特別感興趣,可能因為當時已經看了中文的動畫片,而且書裡面字又多,當時積累不夠,聽著很費勁兒;five little monkeys反反覆覆講了很多遍,長短合適,故事也比較有意思;froggy的故事好像是2歲多買的,故事搞笑特別喜歡,所以後來還把沒有的也差不多都買了;Max and Ruby的故事也挺搞笑的,Max是個淘氣的小弟弟,總是給姐姐搗亂,到現在還偶爾想聽聽,後來發現還有動畫片呢,不過還沒有看多;Caillou的故事好早就買了,但是今年才比較喜歡,因為主人公也是6歲,裡面很多故事跟她的經歷相似了;Little princess的故事也是特別喜歡的,知道現在還偶爾翻出來讓我講講;Paddington的書比較難,文字大段大段的,當時買早了,最近聽這種難度的還可以,而且其實故事的趣味性不是很大,因為主角Paddington不是特別搞笑,不會要求反覆聽。
上面就是見年之前大體的情況,因為疫情之前我一直比較忙,英文啟蒙進行的斷斷續續,導致好像前兩年差不多沒有了,很失敗。期間也去線下的培訓機構試聽過,覺得一節課的內容含量太少了,給孩子的內容太簡單,浪費時間,還是想自己啟蒙,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繼續…
重新開始:
19年7月的時候買了伴魚繪本,每天讓孩子跟著讀,但是她很反感,可能是因為聽得不夠,堅持不下去,所以現在是當作繪本給她聽,用這個講了big dog Clifford。
19年年底買了一套牛津樹故事3~5階段的,因為故事有意思,孩子很喜歡聽,尤其是magic key的部分,所以每天睡前都講幾本,之後買了一套fly guy,故事太有意思了,反覆了很多遍,娃的興趣又提起來了。
還找到了一個特別好的動畫片《little bear》,開始聽不懂,邊看邊給解釋,動畫片的內容又可愛又搞笑,語速也適中,看完動畫片還聽音頻,慢慢都能聽懂了,全套的都看了一遍。但是看完這個動畫片就斷糧了,找了好久沒找到合適的動畫片,找到了一個兒童科普的欄目Blippi,聽喜歡看的,就是看著看著我覺得內容都差不多,經常去的是一些室內遊樂場做節目,我就失去了興趣,但是孩子好像還是比較喜歡的,Wow!English看的比較晚,每集太短了,對於6歲的孩子不夠吸引了,孩子小的話可能還可以。
四五月開始,找不到合適的書,沒辦法拿出來牛津樹重新講…發現周圍上學前班的孩子都認識了好多詞還能自己讀了,懷疑自己啟蒙有問題,開始研究給孩子報名線上課,試聽了好多覺得課程內容太少,有的雖然也挺好的,預習上課加複習可以學的比較紮實,但是覺得性價比不高,自己還是要努力!
於是翻翻之前買的書再重新試試,這次喜歡Caillou了,年齡一樣好多相似的經歷,講的時候看了一點《Caillou》的動畫片,無意發現Clifford,講的過程也看了Clifford的動畫片,但是這兩個都沒看完,時間真的是太有限了,我擔心孩子眼睛也不能讓看太多,每天只能看一集,有時候她要看小馬寶莉,第七季開始都看英文的了,開始很不習慣,現在她在其他的地方聽過的內容,在小馬寶莉裡面也能聽懂,雖然不完全是特別有效的輸入,但是還是決定繼續這樣看,不懂可以解釋一下嘛..這期間孩子聽的內容還是有比較大的進步的。
想著她已經有了一些聽力的基礎,但是不認識字母和單詞,試聽在線外教課的時候也是同樣的問題,聽基本上是沒問題的,說沒有要求過所以剛開始的時候不能說整句,聽得不夠的原因。買了一個AI的英語課,打算自己給她補PHONICS基礎,認識字母再學會一些簡單的拼讀再報線上課吧。因為她9月就上小學了,要補的東西還好多,著急也不行,就緩慢的進行著…這個過程真是難,自己也一邊補充英文啟蒙的知識,因為書荒,翻出來I can read第一階段又開始講,還是挺喜歡聽的,雖然句子描述比較簡單,但是結合著圖孩子很能get到裡面的幽默,發現分級繪本的好,經過前一段時間的聽和看,已經很容易就聽懂第一階段了,看了一些Ican read的系列書,感覺I can read裡面可能能找到好幾套合適的。一套《Magic School Bus》簡直太符合孩子的口味了,買回來當天就自己把所有的書都翻了一遍,然後我也是講得嗓子都啞了,講完還聽音頻,還沒配合看動畫片,因為動畫片實在看不過來了,現在在看little fox的動畫片,已經看了the little mermaid,現在在看the wind in the willows….有時候還得看my little pony
簡直是流水帳,剛剛發現典範英語是牛津樹的故事,所以買了典範英語5、6,打算神奇校車結束後就看典範5、6,不知道magic school bus rides again到時候適不適合聽,邊摸索便記錄總結吧。
感覺還是要從一套分級書開始,用繪本做輔助,不然容易沒有系統,進行不下去,分級讀物的好處是相似的表達會經常出現,這個時候不同的場景裡接觸到同樣的表達,就真正能理解其中的意思,陪孩子讀英語的過程中,自己的英語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