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暑氣慢慢消減,清爽宜人,但煩人的秋燥也隨之而至,很容易使人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幹癢。
若想防治秋燥症,飲食調養必不可少。說起有助於緩解「秋燥」的食物,現在應季又便宜的非梨子莫屬。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可以「清心潤肺,利大小腸,止咳消痰,清喉降火,除煩解渴,潤燥消風,醒酒解毒」,在又熱又燥的初秋,正是適合。
1
秋天吃梨好處多
01
清熱潤燥
梨性涼多汁,在秋季氣候乾燥時,人們經常會感到皮膚瘙癢、口鼻乾燥,此時吃些梨可以有效緩解。
02
潤肺止咳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傷津,引起燥咳。秋梨味甘酸而平,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養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對喉嚨乾燥、瘙癢、疼痛、音啞、痰稠等症均有良效。
03
護心降壓
梨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能保護心臟,減輕疲勞,增強心肌活力,同時還有輔助降壓的功效。
04
通便減肥
梨中富含的膳食纖維,有助於刺激腸道蠕動,使積存在體內的有害物質大量排出,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的吸收量,有通便、減脂的功效。
營養學家研究發現,平均每個梨都含有10克降低膽固醇的膳食纖維,滿足人體每日對膳食纖維需求量的40%,因此便秘、減肥人群可適當多吃些梨。
2
秋梨這樣吃,功效翻倍!
01
陳皮冰糖燉梨
生梨性寒味甘,吃梨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效果。早上起來或飯後一隻,能明顯解除咽喉幹、癢痛、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
現在我們吃梨,通常是洗淨就吃。其實梨熟吃是最好的,因為梨性寒涼,吃得多了容易傷身,尤其是體質虛寒、寒咳者吃梨,最好隔水蒸過,或者煮湯。
【做法】:梨1個,冰糖10克,陳皮5克,水三碗,煮熟即可飲用。
02
百合銀耳燉雪梨
銀耳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潤腸通便,百合清補,可以清邪熱,與梨一起熬煮飲用,可以緩解便秘皮膚乾燥。
【做法】:雪梨1個、百合20克、銀耳20克泡發、冰糖適量。放在一起大火煮沸,小火慢燉半小時即可。有的人胃寒可以加1片生薑,提鮮又暖胃。
註:梨最好不要去皮,因為梨皮清肺潤肺的效果非常好。
3
這5個禁忌一定要知道
01
梨不應與螃蟹同吃
梨不應與螃蟹同吃,以防引起腹瀉。因梨味甘、微酸、性寒,而蟹味鹹、性寒。二者皆為冷利之品,同食傷腸胃。
雖然梨是緩解秋燥的「良藥」,但吃蟹時最好和梨暫時保持距離,特別是脾胃虛寒者更應格外注意。
02
不要吃太多
梨性偏寒助溼,多吃會傷脾胃,故脾胃虛寒、畏冷食者應少吃。梨性寒涼,一次不要吃得過多。脾胃虛弱的人可把梨切塊煮水食用。
03
胃酸的人要少吃
梨含果酸較多,胃酸多者,不可多食。因胃液分泌過剩,為保護胃壁,要多攝取蛋白質,蛋白質豐富又不刺激胃的食品有豆腐、肉、魚及牛奶等。
04
體質寒的人不要吃梨
血虛、畏寒、腹瀉、手腳發涼的患者不可多吃梨,並且最好煮熟再吃,以防溼寒症狀加重。天氣漸漸轉涼,再美味的梨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更不宜多吃。因為其性寒,食之過多則傷陽氣。
05
經期最好不要吃梨
建議在月經期間最好是不要吃梨的,因為梨是屬於寒性的,在月經期要注意保暖的。
還有,少吃太涼的水果,如葡萄等,應吃點溫熱的,如蘋果,桂圓等!氣血虛者平時必須增加營養,如牛奶、雞蛋、豆漿、豬肝、菠菜、豬肉、雞肉、羊肉等,忌食生冷瓜果。
在看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