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專家提醒:這五類人需要做腸鏡檢查

2020-12-24 騰訊網

紅網時刻9月1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老鄭被老伴拉著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的,想讓老鄭做腸鏡篩查。而老鄭覺得自己平時腸胃沒啥大毛病,沒有必要來做腸鏡,但是拗不過老伴,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

長沙東大肛腸醫院消化科主任餘仁貴看到滿臉不樂意的老鄭,於是幫老鄭上了一堂關於腸鏡的健康講堂。餘仁貴表示,腸鏡檢查之所以越來越被人重視,是因為近些年各種慢性病都開始爆發,特別是癌症病發率持續增長。普通的體檢項目都是血常規、胸片、尿常規等方式,對於三高疾病、腎臟疾病等,篩查出的機率較大。但是想要篩查內臟器官的惡變卻存在困難,特別是腸惡變篩查。

由於腸惡變是發生在腸道內部的惡變,早期患者不僅沒有典型的症狀表現。早期的腸惡變很可能就是黏膜的病灶變化,如果不通過專業針對腸惡變的檢查項目,很難發現並確診腸惡變。眾多檢查項目中,一種方式是不可錯過檢查腸惡變的手段,它就是——腸鏡。

腸鏡篩查腸惡變的敏感性很高,而且對於腸道內發生的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都能做到早期發現。據臨床數據表明,腸道息肉恰恰就是誘發腸惡變的一大因素,特別是腺瘤性息肉惡變率更高。通過腸鏡篩查,就能發現息肉和可疑病灶,並順便取組織進行活檢,將腸惡變扼殺在萌芽中。

餘仁貴提醒,這五類人群,要注意做腸鏡檢查:

1、40歲以上的人

腸惡變呈現出了年輕化趨勢,但在所有腸惡變患者中,發病年齡主要還是集中在了40歲以上的人群中,越是隨著年齡增長,惡變的可能性也就會越大。在超過40歲之後,應按照醫生建議定期進行腸鏡篩查。

2、有症狀的人

近期經常有無故便血、腹痛、大便形狀變化等,應進行腸鏡檢查。特別是有無痛性便血的患者,這種情況出現往往就是腸道疾病的表現,除了腸惡變之外,還有可能是息肉、克羅恩病、潰瘍性腸炎等腸道疾病。

3、有腸道疾病的人群

患有腸道疾病的人,即便是經過了科學治療,也需定期複查。特別是在治療後症狀沒有緩解,甚至出現了嚴重腹痛、便血的患者。

4、做過息肉、癌症手術的人

息肉和癌腫切除之後,並不代表患者可以高枕無憂了。事實上,兩種疾病都是可能復發的種類,患者需按照醫生建議安排複查時間。多次複查都沒有復發跡象後,可適當延長複查之間的間隔。

5、有家族史的人

大腸惡變在臨床上表現出了家族聚集傾向,而且可誘發大腸惡變的腺瘤性息肉,也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所以,只要是有家族史,就應提高對腸惡變的警惕性。

長沙東大肛腸醫院提醒,如果符合腸鏡檢查的條件,建議儘快前往專業的肛腸醫院進行腸鏡檢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什麼人需要做腸鏡檢查呢?看看專家怎麼說
    紅網時刻7月31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近日,有個女性患者來到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還沒等接診醫生餘仁貴開口提問病情,患者就開口了:「我需要做腸鏡檢查嗎?腸鏡檢查痛苦嗎?」原來這位患者家裡有腸惡變史,最近也是聽別人說有腸惡變家族史的人應定期做腸鏡檢查身體健康,但是因為對腸鏡的陌生而產生的恐懼使這位女性猶豫不決,終於在再三考慮下,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餘仁貴告訴女患者,有大腸惡變或腺瘤家族史的人,確實應高度警惕,需要定期做腸鏡檢查。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腸惡變患病率也會增高,因此建議年齡超過四十歲人群,應每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 哪些人需要做腸鏡?醫生:4類人應該定期做腸鏡,別偷懶
    由於腸道的位置比較隱秘,大多數的腸癌患者在發現病情時,已經到了晚期,甚至連治療的機會都沒有,只有通過腸鏡的檢查才能確診病情。雖然檢查時會比較尷尬,但是為了能夠及早預防腸癌這樣的疾病,建議有四類人最好定期做腸鏡,以免腸癌的出現。那麼,生活中哪些人需要做腸鏡呢?
  • 八旬奶奶患上結腸癌 專家提醒:6種高危人群建議行腸鏡檢查
    華聲在線12月16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李娟)80歲的曹奶奶近日到湖南省人民醫院消化三科就診,被確診為橫結腸癌。讓老人沒想到的是,患癌的原因很可能與10年前發現的腸道息肉有關。專家提醒:6種高危人群建議行腸鏡檢查。
  • 腸鏡檢查別誤解,這些人需要定期進行腸鏡體檢
    說起做腸鏡,很多人會心存恐懼,覺得會很難受,很麻煩。於是,一拖再拖,有時候往往耽誤了病情。 腸鏡檢查真的有那麼可怕嗎?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胰、消化內鏡、疝外科張文興主任介紹:不少人並不了解腸鏡檢查如何進行,在道聽途說中進一步加深了對腸鏡的誤解。
  • 五種檢查最痛苦:胃鏡 腸鏡 穿刺 肛檢在前列
    背景:「你認為最痛苦的檢查項目有哪些?」從今年6月1日至7月31日,網絡調查,邀請了十二位專家組成調查顧問團。根據近萬名網友的投票結果和專家顧問團的臨床經驗,最終從20個備選項目中評選出「最痛苦」的五種檢查。這個結果,可能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歡迎專家及讀者發表意見,可用三種方式參與——恐懼常常緣於不了解。
  • 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做腸鏡檢查
    現在有很多人會出現腹部不適,患者有腸道功能不好,去醫院檢查時,可能會建議做腸鏡檢查,而有些人不願意做腸鏡檢查,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應該做腸鏡檢查,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出現什麼樣的症狀需要做腸鏡檢查?
    那出現什麼症狀應該做腸鏡檢查? 做腸鏡檢查該注意什麼?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腸鏡檢查,那些我們應該知道的事。 出現什麼症狀要做腸鏡檢查?
  • 瘦的人更容易被結腸癌「青睞」?醫生提醒:3類人最好定期做腸鏡
    而據有關調查顯示,這種疾病的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身上,一般早期的症狀不明顯,有的人去檢查的時候,甚至已經發展到中晚期了。因此對於這種疾病,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是關鍵,而很多人都說身形過瘦的人,更容易被結腸癌「青睞」,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 消化系統出現問題,除了腸鏡和胃鏡外還能做哪些檢查?看專家理解
    隨著近些年醫療行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新的檢查方式為臨床所用,在消化系統的疾病診斷之中,就已經有內鏡、B超、CT、核磁等各式各樣的檢查。那麼消化系統出現問題,除了腸鏡和胃鏡外還能做哪些檢查?今天相關專家帶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什麼人能做腸鏡檢查?什麼人不能做腸鏡?醫生給出標準答案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提高了,一些人開始養成了定期體檢的習慣。在體檢時需要檢查各種各樣的項目,有些是很輕鬆的,比如拍片、做B超,有些相對有點疼,比如抽血,也有些是令人難受、甚至排斥的,比如腸鏡。
  • 做腸鏡檢查前,了解這3點,能減輕疼痛感
    做腸鏡能檢查出多種疾病,比如大腸息肉、慢性結腸炎、早期結腸癌和潰瘍性結腸炎等。一提到做腸鏡,很多人甚是驚慌。做腸鏡是把帶有微型電子攝像機的纖維軟管,從肛門部位插入進入大腸中來檢查大腸部位病變。做檢查前一定要了解其相關事項,能減輕疼痛感。
  • 急診腸鏡檢查,什麼時候做最合適?怎麼做?
    腸鏡應該作為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的診斷措施。今年的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於10月11-13日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匯集了全球消化病學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消化系統疾病的研究成果及臨床標準。「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特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王小澤醫生為我們帶來精彩的會議報導。
  • 給自己做腸鏡讓醫師受益匪淺 建議:早做腸鏡檢查
    /醫生供圖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最近,一位肛腸科的醫生選擇了「自己給自己做腸鏡」的方法體驗患者的實際感受,瀉藥難吃、乙狀結腸部位不適等體驗讓他收穫頗豐,使其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的體諒、幫助患者。
  • 腸鏡能發現早期腸腫瘤,奉勸4類高危人群,無論如何要做一次
    我國腸鏡普及率低 腸鏡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有專家表示,我國有14億人口,按理來說每年有1億人以上需要做腸鏡。然而,真實的情況卻是:我國50歲以上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不足15%。
  •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做腸鏡?做腸鏡需要注意什麼,不妨了解一下
    人們說到腸鏡,其實心裡都是有排斥的。什麼是腸鏡呢,所謂的腸鏡就是醫生用來觀察患者結腸和大腸內部情況的一種手段。人們怕做腸鏡的原因就是因為做腸鏡需要從肛門塞入儀器,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腸鏡有排斥的原因。其實現在腸鏡已經普及了,並且有無痛腸鏡,所以大可放心得進行腸鏡檢查。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腸鏡的那些事!
  • 清腸做不好,腸鏡檢查漏診率達35%,4個準備技巧讓你放心接受檢查
    提到腸鏡檢查的科普,腸道準備的內容應該佔有一席之地。而說起腸道準備我就想起了讀研的時候我陪我的父親第一次做腸鏡時的場景。 頭一天我將瀉藥帶回家並告訴他該怎么喝之後,就忙活自己的事兒了。結果我們爺倆都忘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定鬧鐘。
  • 一次腸鏡可保17年平安,這22類人儘快去做檢查!
    該研究跟蹤隨訪了17萬多人,平均隨訪時間超過17年,其中4萬多人接受了腸鏡檢查。這是歷時最長的關於腸鏡檢查是否可以有效預防腸癌的研究。使用腸鏡篩查可以發現腸壁上的小息肉,如果不進行治療,息肉可能發生癌變,而在腸鏡檢查期間發現並切除息肉可以避免它發展為癌症。
  • 醫生:一次腸鏡能保10年平安,六類人一定要定期做
    腸鏡是怎麼做的?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即便知道腸鏡對預防腸癌的意義,甚至出現問題有醫生明確建議接受腸鏡檢查,但依然有接近8成的人選擇拒絕,而它們拒絕腸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害怕腸鏡檢查帶來的疼痛(60.2%)。 那做一次腸鏡究竟是怎麼樣的體驗呢?
  • 海醫二院專家提醒:40歲後有必要定期做腸鏡檢查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下稱「海醫二院」)普外科李平副主任醫師提醒:大腸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40歲後很有必要定期做腸鏡檢查。  什麼是大腸癌?  大腸癌是指來自於大腸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和肛管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
  • 不想做腸鏡?出現這幾種症狀你需要檢查一下了!
    腸鏡檢查由於需要把器械探入人體,所以在檢查的前後都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需要做檢查的患者請留意這些注意事項,保證檢查的順利性,以及檢查後不至於引起其它不適。那麼做腸鏡檢查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