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數字報-從戰犯到公民(2)

2021-01-09 新民晚報數字報
  ◆黃濟人

  邱行湘也給杜聿明寫了一封信,表示了對大作的欣賞,對成就的祝賀。他自然不是言不由衷的,但,杜聿明的表現,又確實給他的生活帶來不小的壓力。壓力從功德林就開始了。邱行湘記得,1956年杜聿明從濟南戰犯管理所被押解到北京的時候,是戴著手銬、拖著腳鐐走進功德林的。因為他是當年解放軍公布的頭等戰犯,所以還在功德林住了相當長時間的單間。住單間的日子是不好過的。杜聿明回到集體監舍以後,邱行湘問過他關於寂寞、孤獨甚至恐怖的感想,杜聿明淡然一笑道:「享受,清清靜靜地讀書,這輩子不曾有過的享受!」功德林人手一部《毛澤東選集》,原國民黨十二兵團司令黃維因把選集(包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撕作手紙用而受到批評的同時,杜聿明卻將選集中的《敦促杜聿明投降書》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受到管理所的表揚。批評與表揚原本都不關邱行湘的事,但,他和黃維歸屬中央軍的陳誠派系,而杜聿明歸屬中央軍的何應欽派系,雖然派系之爭早已成為歷史,可是歷史與現實不過一牆之隔,所以對於杜聿明的能耐,邱行湘認為不可等閒視之。

  當然,邱行湘明白,當務之急不是較勁,而是競賽。如果說自己遠不是杜聿明的對手,那麼他願意聯合別人,合力作戰,從史料價值上看,即便不以質量見長,也可以數量取勝。這樣想時,他專門給同屬陳誠集團的楊伯濤寫了一封信。

  楊伯濤的復函姍姍來遲。更讓邱行湘感到意外的,還是復函中附有楊伯濤撰稿的一篇文史資料的清樣,請邱行湘「賜教」。這篇文章的標題是《讀陳賡大將〈回憶洛陽戰役〉有感》,副標題是《國民黨外圍兵團作戰紀實》。文章這樣寫道:

  洛陽城頭炮聲響起時,蔣介石就命令鄭州的孫元良兵團和在平漢線上的胡璉兵團火速救援。時值春雨連綿,胡璉兵團跋涉於山間泥濘小路上,飽受風寒飢疲之苦,士兵叫苦不迭。孫元良是國民黨軍隊中出名的保存實力的「專家」,前怕解放軍在黑石關設伏,後怕鄭州城空虛有失,所以只派小部隊向洛陽方向虛張聲勢。胡璉兵團傾巢而出,卻在登封一線遭到解放軍的阻擊,前進困難,直到數天之後才抵達洛陽南郊的伊河岸邊。

  我時任胡璉兵團整編十一師師長,到達伊河後,協同胡璉連夜組織渡河,解救邱行湘。可是,適值大雨傾盆,伊河洛河洪水暴漲。配屬的一個工兵團長在急流中指揮架橋,進展緩慢。眼見距洛陽城僅十餘裡,耳聽城中連珠炮聲,胡璉心急如焚,打了這個工兵團長一記耳光。胡璉和我冒雨親到河畔督促,此時遙聞城中的炮聲漸漸由稀疏轉為沉寂。待橋架成後,即傾全力跑步前進,向洛陽猛撲。沿途未發現一人,進入洛陽已是空城一座,但見敗瓦頹垣,死人死馬,一片戰後灰燼……

  楊伯濤所寫,曾經對邱行湘說過。那是功德林期間,邱行湘與楊伯濤在監獄首次會面的時候,利用放風的機會,邱行湘悄悄問楊伯濤:「我在洛陽孤軍作戰,堅守陣地,你們外圍兵團當時在哪裡?為什麼見死不救?」於是,楊伯濤正如他所寫的那樣,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邱行湘。邱行湘當時一言未發,可是,十年以後,特別是見到楊伯濤的白紙黑字時,他終於按捺不住內心的怒火,拍案而起:「打仗是人和人打,又不是人和天打,把什麼都怪罪於天老爺,真他媽豈有此理!」

  邱行湘這番話是說給自己聽的,他只能自言自語,因為年過半百,他還是一個單身漢。他曾經結過婚,妻子叫陳懿,是他黃埔五期同班同學陳肅的妹妹。他也有個妹妹,名字叫邱行珍,他把她許配給了另一個黃埔五期同班同學黃劍夫。邱行湘新婚未久,妻子病故,從此孤身一人。直到洛陽戰役前夕,才由國民黨國防部預備幹部局局長蔣經國在南京碑亭巷曲園酒館請邱行湘吃飯時,為他介紹了上海小姐張小倩,並且確定了戀愛關係,相約一俟洛陽戰役結束,即回溧陽老家完婚。邱行湘記得,那天張小倩在明故宮機場為他送行,含情脈脈地說:「阿拉在石頭城下等待將軍得勝歸來。」十年後,邱行湘歸來了,可是他不知道對方在哪裡。

  周恩來勸鄭庭笈復婚,最早前來賀喜的是傅作義

  鄭庭笈知道對方在哪裡。這個國民黨第四十九軍軍長遼西戰役被俘後,被關押在黑龍江綏化戰犯管理所。管理所允許家屬探監不久,他的妻子馮莉娟就專程來過。鄭庭笈到了綏化,馮莉娟帶著五個兒女離開南京,回到他的老家海南文昌縣。一次綏化探訪歸來,路經北京,馮莉娟竟在街頭碰見了張琴。張琴是原國民黨第五十二軍軍長黃翔之妻。黃翔在杜聿明任軍長的國民黨第五軍當參謀長的時候,鄭庭笈在該軍榮譽第一師任團長,兩家常有往來,黃妻張氏與鄭妻馮氏有著姐妹之誼。故人重逢,感嘆之餘,張琴把馮莉娟帶回了家中。黃翔當時在水利部擔任參事,他通過水利部長傅作義,將馮莉娟偕同全部子女遷入北京,安排住在自己家裡。

  1956年,鄭庭笈由綏化轉至北京,進了功德林,家屬的探訪更便捷了。這樣的情況讓他很滿意,甚至很得意,他在有意和無意間喜歡對那些家屬不在北京的戰犯說:「我現在的生活跟過去沒有兩樣,以往也是常年在外。稍有不同的是,過去在外面打仗,生死未卜,現在在外面改造,衣食無憂。」無憂無慮的鄭庭笈快樂得像只山雀。他在監獄裡當過組長,分管澡堂,每到星期六,他就一邊吹口哨一邊安排洗澡。文昌口音把「洗」說成「死」,所以他的通知往往被發布成:「第一組先死,第一組死完第二組死!」「要死你就死去吧,我們不想死!」回敬他的,多是那些家屬不在北京的戰犯們。

  這天也是星期六,鄭庭笈沒有吹口哨。他遇到了一件生不如死的事情:馮莉娟又來了,帶著一張離婚申請書,要他在上面籤字。「為什麼?」鄭庭笈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你是戰犯,受你的牽連,子女們要麼找不到工作,要麼考不上學校。」馮莉娟抽泣著,「我們要為子女著想,他們比我們還苦。」鄭庭笈忍不住淚流滿面:「我後悔,我後悔呀!」馮莉娟反倒有些奇怪:「你後悔什麼?後悔與我結婚?」「不是的,不是的。」鄭庭笈仰天長嘆道,「我後悔沒有在忻口抗戰中被日本人打死,如果那次犧牲了,就會像戴安瀾一樣,成為國共兩黨公認的民族英雄,你和子女們都是烈士家屬,日子肯定要好過得多……」

  鄭庭笈與妻子離婚不到兩年就獲赦了。功德林召開特赦大會那天,他意外地看見正在北京十二中念書的女兒鄭心楠代表獲赦人員家屬在臺上發言:「爸爸回家以後,我們要繼續監督他的思想改造,讓他徹底改惡從善,真正回到人民的懷抱……」「回家?」鄭庭笈心裡一熱,可是,他已與妻子離婚,有家不能回呵!想到這裡,他又掉進了冰窟裡。

  鄭庭笈記得,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講到階級觀點時說:「我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參加革命後,家庭我就不回去了。至於家庭成員,我相信黨和社會能夠改造他們,所以來信我不復,因為這樣不利於他們的改造。我有個哥哥,有個嫂子,1945年我在南京談判時,他們來找我,生活腐敗不堪。今年嫂子來了,氣概就大不相同了。」陳毅插話說:「我有個哥哥,土改時評為中農,他不滿意,寫信給我,要把他的成分改為貧民。我沒有理會他。土改的時候,包庇家庭是要受處分的。當然,處分是一回事,關鍵是我們要以身作則。」

相關焦點

  • 新民晚報數字報-掌握快速記憶法 孩子將終身受益
    5月18日下午,文新大廈2樓報告廳,新民晚報小記者超能訓練營體驗會如期舉行,60多位學生家長把報告廳擠得水洩不通
  • 春日著色畫山水 - 新民晚報數字報
    林景星  陳鎮銘先生早先曾為《新民晚報》「夜光杯」設計刊頭畫,三十年前,我和他相識
  • 新民晚報數字報-暮春的懷念(上)
    乃珊在不幾天後的《新民晚報》上發表了一篇《上海之昔》的短文,評述這場演唱會說:「從歷史長廊那端傳來的旋律,在新世紀聽來,其中的千種風情別具意韻。」「喚起聽眾們一枕美好的記憶。」回想當時,正是上海一批懷舊金曲有被個別臺灣歌星獨家壟斷的態勢,她是在呼籲本地歌者發聲。雖然這場演唱會攪動了上海的冬夜,但遠遠不夠!她繼續寫道:「我們上海音樂人,何時可以為我們譜出新的上海之音。」
  • 新民晚報數字報-走進太空學校 體驗宇航零距離
    繼「太空冬令營」成功舉行後,今年7月,新民晚報再度聯合休斯敦太空與科學教育協會(HASSE
  • 新民晚報數字報-小朋友用樹葉拼貼畫「留」住秋天
    新民晚報四季花展已成為市民休閒生活的首選好去處。  昨天上午,歡聲笑語迴蕩在共青森林公園內,蹦蹦跳跳的小天使,踩著沙沙作響的樹葉,穿行在都市森林裡,跟著園藝師賞秋色認樹種,撿上一籃色彩繽紛的樹葉,紅色的南天竹、三角楓、黃枦葉,金黃色的銀杏、櫻花葉,褐色的懸鈴木、雞爪槭、櫸樹葉,還有黃綠相間的灑金珊瑚葉,小朋友用落葉來作畫,為浪漫的秋天「寫生」。
  • 新民晚報數字報-你還想加我的微信嗎
    有朋友幫我數過,數到兩百多條就亂了。想知道確切答案,誰能告訴我朋友圈一天最多可以發多少條?到現在為止,除了騰訊的朋友,真還沒有人知道,在我告訴他之前。  大概沒人像我這樣瘋狂「刷屏」,以至於沒過幾天就會一不小心碰觸了「天花板」,被騰訊關禁閉不準再發。「天花板」究竟是兩百條還是三百條,不妨自己試一下。
  • 晚報「精神糧食」年年要「進補」 新民晚報讀者服務日活動上午舉辦
    圖說:新民晚報攤位前人頭攢動 新民晚報記者 孫仲欽 攝(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羅水元)總有一種牽掛會如期而至,總有一種感情會歷久彌新。今天上午,隨著新民晚報聯合上海郵政App「訂了麼」「公園便民收訂暨新民晚報讀者服務日活動」的舉行。
  • 審判日本戰犯親歷者:8戰犯跪地 喊罪該萬死(圖)
    ▲沈關生接受《法制晚報》記者專訪 攝/法制晚報記者 郭謙  今天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法制晚報》記者與親歷1956年中國審判日本戰犯、今年已86歲高齡的沈關生先生進行了獨家對話沈關生告訴法晚記者,歷時2年,罪行昭著的甲級戰犯終判死刑,而不僅只判流放或無期徒刑。畢業後沈關生又親歷了國內的一場正義大審判。  1945年日本投降後,經蘇聯軍事法庭審判的2000多名戰犯予以判刑後,大部分從1949年6月起被分批釋放回日本。另有969名罪行嚴重的罪犯經毛澤東提議,被擇日移交中國政府進行改造,按照中國法律處理。1950年7月18日,正式移交。
  • 新民晚報數字報-衣服上殘留的「三手煙」同樣可致癌
    日前,在第39期「愛爾眼科杯·新民健康周周講」上披露的一項國外研究顯示,三手煙,也就是菸民「吞雲吐霧」後殘留在衣服、牆壁、地毯、家具甚至頭髮和皮膚等表面的菸草煙殘留物,含有十餘種致癌物,人體長期接觸可造成基因損傷,甚至導致包括肺癌在內的腫瘤形成。專家表示,想要徹底遠離菸草的危害,最好的辦法還是戒菸。
  • 新民晚報數字報-信仰的力量高於一切
    9月1日,全國晚報總編輯及西路軍後代「回望西徵路」大型採訪活動在蘭州圓滿結束。
  • 新民晚報數字報-耳鳴不必煩,耳聾也可治
    對此,耳鼻咽喉科專家尚玉山主任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喜歡熬夜、長期佩戴耳機、睡眠少,耳鳴時有發生,但若頻繁出現耳鳴,這事不可掉以輕心,一旦發現異常要儘早到醫院耳鼻咽喉科診治。  耳鳴可分為實證和虛證  據尚玉山主任介紹,耳鳴可分為實證和虛證。實證耳鳴是由於受到外界刺激或外傷影響,有渾厚的過火車「轟隆隆」聲。
  • 新民晚報數字報-恆牙掉了還能「再長出來」?
    葉雪菲  鯊魚有著強大的牙齒再生功能,據統計,一條鯊魚在10年內需要換掉2萬餘顆牙齒
  • 願中國晚報越來越好 祝新民晚報生日快樂——與會嘉賓寄語中國晚報...
    圖說:中國晚報工作協會第34屆年會 新民晚報記者 劉歆 陶磊 王凱 攝(下同)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第34屆年會今天在上海閔行寶龍艾美酒店召開。全國各地117家晚報媒體的社長、總編輯參會。
  • 新民晚報數字報-英語回復
    女兒從早上六時半叫醒她上學到十時多檢查完她的作業,除了工作吃飯睡覺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因元身上。下班六點到家,來不及喘口氣,即刻擇菜,洗淨,下鍋,不管再累,每餐一定要讓因元吃上新鮮的蔬菜。此時,她早已吃好媽媽為她準備的酸奶、點心和切好塊的蘋果。在媽媽辛苦操作時,她頭也不抬不看一眼。天天這樣,理應如此。她根本不在意媽媽是否辛苦,更不會問一聲:媽媽你累嗎?要不要我幫忙?
  • 新民晚報數字報-新民健康特邀中國臺灣專家舉辦「牙種植」面對面諮詢
    在種植牙修復缺牙越來越普遍的現在,新民健康特邀請牙周學和種植學雙料碩士、國際種植牙專家黃泓傑來滬為廣大讀者朋友進行現場講座,並展示先進的種植技術。成功報名的讀者不僅能參加口腔健康面對面諮詢,還能進行一次免費的口腔健康狀況評估,最後由口腔專家為你的牙缺失量身定製修複方案。
  • 新民晚報數字報-電磁爐屢修屢壞
    晚報編輯:  我是一名身患重病的古稀老人。
  • 新民晚報數字報-頸腰椎病不開刀,中醫整脊有優勢
    新民健康工作室近期特邀中華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專家顧膺主任,為頸腰椎病患者舉辦面對面免費宣教答疑活動,並將根據患者病情,針對性地指導飲食、運動等要點。有需求的讀者可撥打新民健康工作室熱線021-62792596提前報名,或編輯簡訊「整脊諮詢+姓名+聯繫方式」發送至18221836217報名。
  • 新民晚報七十年史:好稿疊出 毀譽參半
    《新民晚報》在讀者中聲譽日隆,經濟效益持續增長,職工收入年年提高。部分新聞單位的採編人員都在設法調入晚報,應屆畢業生中要求到晚報來工作的人也越來越多。晚報職工愛崗敬業,素質提高。體現在版面上,是採編人員好稿迭出。  1993年9月,被稱為「世界第一斜拉橋」的上海楊浦大橋,僅用了二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就大功告成。這又是一個堪稱奇蹟的大新聞。
  • 我和葉永烈先生在《新民晚報》上「相識」
    》上「相識」王紀銓不久前在網絡上查找資料,意外發現已故作家葉永烈先生在2008年6月寫的一篇文章中,全文引用了筆者在2000年高考結束後,發表於《新民晚報》教育版面「桃李芬芳」上的一篇小文,這也引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
  • 新民晚報數字報-空桐樹
    讀中學時,有一次勞動課,學校安排我們到附近的山上砍柴。因為中飯沒太吃飽,一到山上便餓了。見到路旁有一叢刀柄大的空桐樹,便砍了下來,一擔柴一下子便砍好了。那時我只有十二歲,力氣不大,肚子又餓了,平時只需半個多小時的路,我竟花了兩三個小時,等我跌跌撞撞地將柴擔到學校,天色都快要暗下來了。工友拿秤一稱,竟有64斤。我從來都沒有擔過這麼重的擔吶!我想,這次肯定會受到老師的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