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晩飯後,我,女兒和外孫女因元閒聊。不知怎的談到錢,因元說,爸爸搞廣告賺錢辛苦。
媽媽不辛苦?我問。因元未作答。
因元已是初一的中學生了。個頭長得比媽媽高。女兒從早上六時半叫醒她上學到十時多檢查完她的作業,除了工作吃飯睡覺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因元身上。下班六點到家,來不及喘口氣,即刻擇菜,洗淨,下鍋,不管再累,每餐一定要讓因元吃上新鮮的蔬菜。此時,她早已吃好媽媽為她準備的酸奶、點心和切好塊的蘋果。在媽媽辛苦操作時,她頭也不抬不看一眼。天天這樣,理應如此。她根本不在意媽媽是否辛苦,更不會問一聲:媽媽你累嗎?要不要我幫忙?
為此,我給因元講了很多道理,並列舉了生活中媽媽照顧她的許多事例。最終她對我說,明白了。明白什麼,她沒有說。
當晚,我收到了她的微信,出乎意外的是一段英語短文,也許她想顯示一下自己的英語水平吧。我不懂外語,她讓我在微信中點擊「翻譯」,即可看到譯文。果然神奇,我看到下面的中文內容。
「我也許知道了,媽媽賺錢很辛苦,但我只說,爸爸掙了錢。認為媽媽從來沒有為我付出什麼,但現在發覺她每天都在照顧我,雖然有時她會批評我,罵我。但她很辛苦。所以我想我應該向她道歉並且說對不起。」
譯文中有的句子重複,有的詞不達意,但用英語回復,還是讓我吃驚。雖然她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跟熱心的鄰居學習外語,但至今畢竟還是初一的學生。能主動用英語回復,不易。更令人欣慰的是表達了對媽媽的歉意。我雖不清楚她致歉的原因,是否真正明白媽媽的辛苦,但不管怎樣,她已經邁開第一步,已經開始重視並思考。
我深思,英語學得再好,不懂媽媽的辛苦,不懂感恩的孩子,長大以後,終難成器。
我回復因元:英語短文寫得好,特別最後一句向媽媽致歉並說對不起尤為感動。媽媽是照顧你最辛苦的人,好好想想,辛苦在哪裡,能否用數字一二三四列出?再想想,為減輕媽媽的辛苦,你該做些什麼?行動最重要。
因元的回覆沒有文字,只有她的一張表情誇張的照片。上面有一行字:興奮到模糊,下面是三個我看不懂的卡通圖案。
孩子,畢竟是孩子。我不知她今後會有怎樣的行動,來表達對媽媽的歉意,但英語回復已是行動的第一步,值得期待。在孩子成長行進中,需我們攙扶、關心照顧。但在任何時候,決不能忘記,關注孩子的人品,要比學習分數和外語水平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