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英文怎麼說?還記得我多年前查閱了權威的漢英詞典,看到的是一長串的描述,我現在還能倒背如流:pyramid-shaped dumpling made of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or reed leaves(糯米做的角錐型糰子,以竹葉或蘆葦葉包裹)。這樣的英文是解釋,不是翻譯,無法滿足翻譯時語言轉換的需求。
我們用英文介紹粽子時,首先得推出一個精簡的「對應詞」,講究的是「可作語篇插入」。講得白話一點,就是粽子的這個英文,必須是個現成的替代品,能馬上派上用場。翻譯不同於解釋,解釋只能當後衛,不能打前鋒,翻譯衝在前面,進一步說明時才輪得到解釋。
那麼,粽子的英文,到底是什麼呢?
其一,zongzi。這是粽子的音譯,當今國際上重量級的英文媒體,如美國的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紐約時報,也都用zongzi來介紹粽子,不過主流英語世界出版的詞典,至今仍未收錄。
雖然如此,網絡的英文維基百科(Wikipedia)就收了zongzi,詞條裡圖文並茂。《牛津英語詞典》今年第一季的更新,在sticky rice(糯米)這個詞條底下,引用了知名華裔美籍作家譚恩美的名作《喜福會》,裡頭就出現了分開寫的zong zi:「編織筐裡裝滿了粽子──荷葉包裹的糯米」(a woven hamper filled with zong zi—the sticky rice wrapped in lotus leaves)。此外,知名的在線英語詞典《詞人》(Wordnik)也收錄了zongzi,並附上了10條例句作為佐證。
其二,rice dumpling(米糰)。這是粽子的意譯,雖然籠統含糊,倒也成為許多人用英文介紹粽子的首選,且是英文維基推薦的zongzi替代說法之一。rice dumpling的兩個詞都是基礎的英文,淺顯易懂,不過單看英文,如何與珍珠丸子區分?
其三,sticky rice dumpling(糯米糰)或glutinous rice dumpling(糯米糰)。與上述的粽子英譯rice dumpling(米糰)相較,此二者略為講究,說明了米的種類:sticky rice和glutinous rice都是糯米,惟前者重在「黏」(sticky)的特性,後者強調「膠」(glue)的本質。雖也是英文維基推薦的替代說法,不過卻有著和rice dumpling類似的問題:粽子如此意譯,與元宵、湯圓、麻糬的傳統英譯雷同,彼此何以區隔?
其四,Chinese tamale(中式墨西哥粽)。墨西哥菜廣受美國人歡迎,有一道tamale(墨西哥粽),是以玉米葉或香蕉葉包裹,內為帶餡調味的玉米粉,蒸而食之,乍看之下頗像粽子。介紹中國的粽子卻通過墨西哥菜,而且tamale的地域性比較強,出了美國知名度便驟降。
其五,traditional Chinese rice pudding(傳統中式米布丁)。英語世界的米布丁(rice pudding)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甜品,加奶、加糖,甚至加香料,即使冠上traditional Chinese(傳統中式),也很難讓人聯想到粽子。另外,臺灣、閩南有種「碗粿」的米食小吃,是將大米製成的粉與開水攪拌均勻,加入餡料裝在碗裡,再將這些碗放進鍋裡蒸製而成。碗粿也有人這樣英譯,單看英文,難辨彼此,且此譯偏長。
語言難有標準答案,這些粽子的英文也都各有擁護者。一物多名是語言的常態,粽子的英文也是,不足為奇。但如果只想挑一個用,我建議粽子的英文就用漢語拼音轉寫而成的zongzi。
粽子極具文化特色,文化特色詞的翻譯多以音譯為之,放諸四海皆準,如中國的餛飩(wonton)、日本的壽司(sushi)、韓國的泡菜(kimchi)都是。這音譯的作法例子俯拾皆是。當然,粽子的英文除了zongzi之外,還可用rice dumpling(米糰)、sticky/glutinous rice dumpling(糯米糰)、Chinese tamale(中式墨西哥粽)來作補充說明,加速理解,以免初識者不懂,或與zongzi交替使用,避免重複。
《牛津英語詞典》早就收錄了jiaozi(餃子)、baozi(包子),確立其在英文的法定地位。粽子的英文zongzi雖然至今尚未納入,不過鑑往知來,這個日子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