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馬來西亞的學者作家李永平2017年9月22日在臺灣去世,身後留下一部未完成的武俠小說《新俠女圖》。
武俠小說令人著迷,由此改編的武俠片總讓人翹首期盼。相較於讓人血脈僨張的功夫片,武俠片顯得更富深度與哲思。
功夫英文是kung fu,此乃依傳統的威妥瑪拼音(Wade-Giles)直接音譯,絕大多數中型以上的英文詞典均有收錄。中國功夫因李小龍(Bruce Lee)而揚名於世,kung fu作為一個英文詞彙的地位明確,李小龍40多年前的貢獻功不可沒。
與功夫類似的武俠,其英文是wuxia,乃依當今主流的漢語拼音(Pinyin)轉寫而成。這個wuxia已被大型權威的英文詞典所收,然國人所知者仍少。不同的漢英詞典都在既有的英文裡摸索,圍繞著swordsman(劍客)、knight-errant(中世紀歐洲的遊俠騎士)、martial arts(武術)、chivalrous(騎士的;俠義的)這幾個字眼解釋。此法體貼英語人士,以熟悉的概念來拼湊陌生的事物,方便他們理解。不過這樣做卻隔靴搔癢,而且可能會給他們帶來不同的聯想,難以傳達武俠該有的意境。
陳可辛2011年的電影《武俠》採用了漢語拼音,將片名直接音譯為Wu Xia。事實上,Wuxia這個來自中文的音譯詞早在2005年即已廁身大型權威的《新牛津美語詞典》(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第2版,正式成為廣大英語詞彙的一員。2010年,wuxia又為同是大型權威的姊妹作《英語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第3版所收,第一個字母由大寫改為小寫,定義略有增修調整,其網絡版《在線牛津詞典》(Oxford Dictionaries Online)更是額外收錄了20條wuxia的當代例證。
而最大、最權威的《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即OED)在2010年底推出了整合資源、修訂更新之後的在線版,第3度將wuxia納入,還做了詳盡的定義,羅列了相關的書證。至此,wuxia作為一個源自中文的英文詞彙,地位更是屹立不搖。
OED在wuxia這個詞條的最後一則書證,引用了美國的月刊雜誌《連線》(Wired)2004年8月號的一段文字。文中提到了導演李安(Ang Lee)的《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說這部電影讓西方人第一次見識到中國武俠的魅力:
Based on the mythical exploits of early swordsmen, wuxia has been a part of Asian cinema since the silent era, but most Westerners got their first taste from Ang Lee’s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武俠片根植於對古代劍客事跡的想像,從默片時代起就是亞洲電影的一環。然而一直要等到李安拍出了《臥虎藏龍》,多數的西方人才得以初嘗武俠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