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殺,改變不了教育現狀!
教師被殺,改變不了教育現狀!
如今,名校長劉愛平自殺,這又如何!?
問出這個問題,並非冷血。實在是當下的教育,讓人壓抑甚至是窒息,且似乎永遠看不到出頭之日。
昨天看到這個消息時,不敢相信是真的。因為才看到了那位小學教師辭職的信箋,那隨後冒出來的遺囑信箋,很有可能是誰搞的惡作劇。
然而遺憾的是,子彈飛了一會兒之後,還是被證實了。贛州四中(江西省百年名校)校長劉愛平留下一紙遺書,跳樓殞命。從此,劉校長的時間定格在2018年6月5日。
遺書上的紅頭與紅線,宛如鮮血。
關於劉校長的優秀,網上介紹很多,因而也就愈發讓人扼腕嘆息。
嘆息之餘,有人開始「理性」思考並反問:一個校長,一個優秀校長,怎麼選擇了這麼一條不歸路?
不理解者甚眾!
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因為劉校長說得清楚——巨大的工作壓力讓我身心俱疲;太累了!
校長可以分為兩類:累的校長與不累的校長。
累的校長可以分為兩類:身累的校長與心累的校長。
身累可以偷懶,而心累卻很難尋找到心靈棲息的地方。
這是因為,心累者,多是理想者。我相信,劉愛平校長是一個理想者,他在學校門口給入校的學生朗誦經典;他堅持早晚各打掃一次廁所……我相信,這幾乎是絕無僅有的!在很多人眼中近乎另類的行為,其實正源於理想的強大支撐!
然而,這個教育世界,卻不是理想者適宜生存的場所。如果說教師還偶爾能夠一發牢騷的話,那體制內的有理想的校長,窒息感會更強。
也許是窒息久了,恐怖的抑鬱症盯上了劉校長。凡患上此症者,多以輕生的方式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不能不說,劉愛平校長的自殺,是教育的悲劇。
魯迅先生在《自題小像》這首七言絕句中說:靈臺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閣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血薦軒轅,何其悲壯,又何其悲痛!
然而又如何?
相信對於劉校長的去因,會有通稿式的官方版,與各種各樣的民間版。
如果這些只成為茶餘飯後的談資,那劉校長的離去,恐怕不能在已經僵化且死氣沉沉的教育死海中激起一點點波瀾!
但理想者仍在,理想者仍然堅信教育終有一日會真正依據人性及規律而施行。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苟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又如一友人所云:我們活好,就是對這個汙濁社會最有力的還擊。
只有這樣,劉愛平校長的血,才具有了薦軒轅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