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本好書可以淨化心靈、深化底蘊、砥礪人生。 「山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微信公眾平臺正式啟動「導師薦書」欄目。我們誠摯邀請了不同專業的導師,給予廣大研究生推薦值得閱讀的好書,豐富精神文明生活,期待在導師的引領下,我們暢遊知識的海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微信公眾平臺每周將推出一期「導師薦書」欄目,同學們請密切關注哦。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展示第一期——唐波校長推薦的書目。
導師薦書
Recommended Books
●●●●
第一期
唐波 山東師範大學校長 、黨委副書記。1994年畢業於南開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博士,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南開大學兼職教授,山東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首屆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獲得者(山東省唯一),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入選「泰山學者攀登計劃」。
《科技想要什麼》 作者:凱文• 凱利【美】
《科技想要什麼》的主要內容,是從宇宙的視角探索與科技的關係,其主題用作者的話說就是:人類不是科技軌跡的終點,而是中點,恰好在生命和製造品中間。
1952年,凱文·凱利出生於美國東北部賓夕法尼亞州。19歲,他從羅得島大學退學。接下來,他做了8年左右的獨立攝影師,去過亞洲十幾個國家。1979年,27歲的時候,凱利去中東的耶路撒冷,在哪裡成為基督徒。之後,他騎自行車穿越美國大陸。然後,《連線》開始進入KK生命,並以一種預告未來的方式切入時代脈搏。凱文·凱利參與創建《連線》雜誌,在前7年裡擔任執行主編。他在《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科學》、《時代》和《華爾街日報》以及其他許多出版物上發表文章。已出版著作包括暢銷書《失控》和《新經濟的新規則》。
凱文·凱利向我們介紹了一種全新的科技觀。他認為,作為整體,科技不是由線路和金屬構成的一團亂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統,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時期。正如生物進化呈現出無意識的趨勢,科技也是如此。通過追蹤這些長期趨勢,我們可以對「科技想要什麼」有所理解。
在《科技想要什麼》一書中,凱文·凱利預測了未來數十年科技的12種趨勢,包括創造大腦這一得寸進尺之舉。不過,為了讓人類創造的世界實現收益最大化,需要對這種全球體系產生的問題和代價保持敏感。凱利詳細講述了值得我們學習的阿米什「早期使用者」和其他批判科技自我主義傾向的人所具有的智慧。
凱利的新科技理論提供了三種實踐經驗:通過傾聽科技的需求,我們和我們的孩子可以更加出色地做好準備,迎接必將到來的科技;通過採用主動融合原則,我們可以駕馭科技,使之發揮最大作用;通過遵從這種類生命系統的長期規則,我們可以獲得它的全部饋贈。
凱利令人吃驚地宣稱,現在人類已定義的生命形態僅包括植物、動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細菌、真細菌六種,但技術的演化和這六種生命體的演化驚人相似。技術應該是生命的第七種存在方式。技術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獨立於生命之外的東西。
I HOPE YOU LIKE IT
■素材編輯:周 楠
■圖文排版:彭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