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接孩子時看到孩子悶悶不樂,問為什麼。
孩子回答:課間維持紀律時,看到後面有人說話,於是到後面去說他們了,結果老師以為她沒認真在前面管理,跑後面溜達去了,說了她……
我問:老師要求你們怎麼管理班級的?孩子答:老師讓我和男班長在前面管理,看誰說話記錄下來。
我問:你去後面管理時候有沒有給老師說明原因?
孩子答:沒有,我看後面亂就直接過去了。
我問:你有給老師解釋嗎?
孩子說:沒有,老師說我時很嚴厲……
事情很明顯,老師要求男、女兩位小班長在教室前面管理班級,記錄說話的同學,孩子看到後面有人說話,就直接去後面管理了,結果被老師誤會沒有認真管理,隨便溜達,說了她,於是悶悶不樂。
我們做家長的,每天看一個、兩個孩子就要氣的腦梗、咽炎了,何況班主任老師每天要面對50多個孩子呢,而且還是一年級不太懂事的小朋友。
所以,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尤其對於作為班幹部、準班幹部的孩子來說,更要學會換位思考和體諒理解。
那麼,面對老師的誤會,孩子應該如何解釋與應對?
1、先從自身找不足
任何錯誤、批評,都不要先指責外界,而是先從自身找不足,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原則,比如:老師要求在前面記錄說話學生的名單,如果想去教室後面,是不是應該先向老師請示一下,說明原因,而不是私自行動?
2、學會溝通技巧
孩子頂嘴家長都很生氣,何況班主任老師呢?自己錯了,認真接受批評;覺得冤枉,也要先接受批評,然後私下找老師解釋,這樣做既維護了老師的權威、又可以讓老師知道自己的想法做法,會給老師一種「這孩子不錯,懂事!」的印象,以後再遇到情況,也不會隨便批評你了,因為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則。
3、在委屈中提高「逆商」
胸懷都是委屈撐大的——不只是成年人,對待孩子一樣適用。無論社會上、學校裡,只要與人打交道,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要學會溝通、學會換位思考、學會體諒與大度,儘量把事情考慮的周全、做的圓滿。對於小班幹部來說,「逆商教育」更是必修課。孩子如何面對委屈、如何化解矛盾、如何不再重複犯錯,是我們家長必須重視的。
4、注意平時的言行
孩子平時活潑好,百分之百的女漢子,比如最初讓她領隊時自己還會在那轉圈、讓她帶著小朋友去廁所時她和大家比賽跑得快,所以,平時的印象決定了關鍵時刻的行動,老師誤以為孩子又溜號了也不為過。就像習慣需要平時培養一樣,在學校中給老師、給同學們的印象也是需要注意和培養的。
5、隨時掌握孩子動態
以上四點是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一起理解和學習的,這一點是專門說給家長聽的:以我為例,孩子上學前班時管孩子太少了,一些問題和毛病其實早就有了,只是我沒有認真去對待,現在一年級了,希望來得及。一句話:無論多忙,每天都要和孩子說半小時的話,聊聊學校、聊聊學習、聊聊小夥伴、聊聊開心的事、傷心的事,只有這樣,才能隨時掌握孩子的動態,才能設身處地的理解和教育孩子——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暫時說這麼多,沒有大道理,都是結合孩子在學校裡親身經歷的小事說一些感悟,希望有興趣的朋友跟帖、補充。
教育孩子,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