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輕人的「雙創」故事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香港6月17日電(李雪姣 左為 李凱)當提起香港的年輕人時,你會想到什麼?是思維敏捷的專業律師?是謹慎細緻的金融巨子?還是英文流利的專業才俊?

  「Passionate(有激情的)、creativeness(創新性)、uniqueness(獨特性)」,33歲的香港設計師劉婉婷用這三個詞來定義香港年輕人的創造力。

  確實,除了在法律、金融等專業服務方面大放異彩,在香港這個充滿活力的東方之珠,香港年輕人也正在上演創業創新的精彩故事。

  元創方:創意搭配「助推器」

  PMQ元創方坐落於香港中環soho區的心臟地帶,在十九世紀末期這裡曾是香港當時官學中央書院的校舍,上世紀50年代初建為已婚警察宿舍至2000年。2010年特區政府發展局宣布將這一建築「活化」成香港標誌性的創意中心,支持年輕的設計師們和喜愛創意的年輕人創業。

  香港設計師劉婉婷和江德華也將目光聚焦在這裡。在位於元創方H306號的店鋪中,劉婉婷講述了他們的創業故事。

  劉婉婷說,她與江德華相識於香港的一個平臺。2012年,出於對時尚相同的概念和熱情,兩人一同創立了自己的品牌——BLIND by JW,先在港島開了一家快閃店,後又在九龍塘的創新中心開設第一家正式的店鋪。為了增加客源,今年初,BLIND by JW申請加入元創方。

  劉婉婷說,由於他們的設計作品比較符合元創方的概念以及這裡顧客的需求,所以得到了入駐機會。「這裡非常好,可以經常和其他設計師交流想法,互相改進。」

  在元創方,還有許多像劉婉婷一樣的設計師。據元創方的副總幹事周金祿介紹,如今元創方已有超過70個團隊、100名設計師入駐,自2014年開幕至今遊客超過一千萬人次。

  周金祿說,元創方為設計師們提供優惠政策,僅收取市值約50%的租金。由於大多數入駐元創方的都是第一次創業,元創方還會定期提供各項培訓課程,包括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將品牌推向海外、如何拿到貸款和資助金等。同時,元創方也積極把設計師向內地和國際市場推廣,參加世界各地的展覽。

  周金祿說,元創方的任務和願景是將項目打造成為香港第一個為設計原創人發展的平臺。「目前元創方的很多設計師已經參加了巴黎、日本和上海的展覽,拿到了部分訂單。我們希望做設計師的推進器,將他們推向海外,成長起來。」

  就在今年4月,元創方帶著一批香港本土設計品牌到上海的ontimeshow參展,其中就包括BLIND by JW。在談到市場發展方向時,劉婉婷表示「沒有什麼固定的框框,有機會就想抓住。」這或許正是香港年輕人對未來充滿激情的縮影。

  3.0時代:港青北上創業進入黃金時代

  「香港與內地青年交流如今已經進入到3.0時代」,香港青年聯會主席吳傑莊說,聯會從1992年成立至今的25年,直接見證了香港跟內地青年交流的幾個階段。

  「回歸前後到2000年初期,香港青年對內地認識少,普通話不好,到內地主要是旅遊,應該算是1.0時代;2005年,香港青年聯會開始推出『香港大學生內地實習計劃』,香港大學生可以到內地企業進行4至6星期的實習,對內地的了解更深,青年交流進化到2.0;現在港青除在內地就業實習,也開始在內地創業,包括和內地的朋友一起創業,雙方的交流進入到3.0時代。」吳傑莊解釋道。

  對於內地創業,白手起家的吳傑莊深有體會。2004年,吳傑莊成為首位考取清華大學博士後的香港青年,他在這裡實現了自己事業的突破。

  「我2001年成立公司做人臉識別技術開發,但產品技術研究突破存在困難。在清華讀博士後,我實現了突破,找到了老師、技術團隊,生產出很好的產品,最終率先在深圳羅湖、皇崗等口岸應用,並打入美國、日本、中東等國家,2006在美國上市。」吳傑莊說。

  作為對兩地青年交流深有感觸的親歷者,吳傑莊回到香港後參加了香港青年聯會,積極建立平臺,促進香港青年與內地及海外青年的交流。

  吳傑莊出身平民家庭,曾獲得「香港十大數碼傑出青年」的稱號。他結合自己的經歷建議香港青年人進入內地創業要趁早,「有政策紅利,有資金,渠道平臺日益完善,北上創業已經進入黃金時代」。

  「祖國在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的發展中,香港青年也會扮演重要的角色。」吳傑莊說。

  政府助力:港青「雙創」氛圍正濃

  劉婉婷和吳傑莊只是香港眾多創業青年中的兩個代表。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認識到,人生的職業可以更多樣化,創新創業也是一種選擇。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大力扶持香港青年創新創業,香港的初創生態日益蓬勃。2015年底,特區政府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統籌創新及科技政策。據統計,在2015到2016年的一年間,香港初創企業總數增長24%,達到1926個,初創企業僱員總數增長了41%。2016年,香港已有48家眾創空間,而在2015年還不到5家。

  在特區政府扶持下,香港科技園公司成立的香港科學園,為科創領域的年輕人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支持。

  走訪香港科學園時,記者看到從事機器人研發的團隊正在科學園的機器人工廠中進行小組討論。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羅範椒芬告訴記者,香港眾創空間的團隊多以寫軟體為主,科學園是唯一一家有實驗室和裝備的,讓初創企業不用投入過多資金在設備上。同時,科創團隊共用實驗室也增加了團隊之間交流學習的機會。

  羅範椒芬說,香港並不缺少科創人才,缺少的是就業渠道,特區政府通過創新及科技基金、稅務優惠、科技券等多種政策助力香港青年科創發展。「從研究開發到產品測試、宣傳推廣、市場應用,整個鏈條都有不同計劃去資助。」

  「創造就業是做創新科技工作很重要的部分,要為不同興趣的年輕人製造不同的就業渠道。」羅範椒芬說。

  在香港內地青年的創業交流方面,羅範椒芬透露,香港科技園公司已與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的四家科創企業眾創空間及孵化器合作夥伴籤署合作協議,以促進香港與內地青年在「雙創」交流。「香港青年可以到當地的孵化機構『軟著陸』,內地青年也可以到科學園來進行短期體驗,然後決定是否要留下。」

  羅範椒芬還提到,日前香港和深圳籤署合作備忘錄,將合作推進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她說,科技園落成後,香港青年可以更好地藉助國家發展創新科技的東風,發揮作用。(參與採寫:顏昊)

相關焦點

  • 百餘香港大學生探路內地「雙創」 在陝港商分享創業心得
    中新社西安6月9日電 (記者 張一辰)「依靠科技創新支撐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共識,也是內地與香港共同繁榮的核心動力之一。」中國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安道昌9日在西安表示。當日,由中國科技部火炬中心與團結香港基金合辦的2017香港創業青年內地行西安站活動在當地啟幕,來自香港的百餘名大學生將對西安的科技企業進行參訪,並與內地的創業青年、學生以及在當地的香港企業家交流互動。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以來,創客群體不斷擴大。中國政府在創新驅動、扶持小微企業等方面的多措並舉令「雙創」發展提速,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學生開始選擇融入內地「雙創」熱潮。
  • 林鄭月娥發表2020施政報告:2000個大灣區工作機會等著香港年輕人
    11月2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報告以200項新措施為香港規劃新藍圖,其中年輕人到大灣區就業也是報告的重點之一。在問到具體有哪些措施來給香港年輕人創造機會到大灣區工作時,林鄭月娥表示,從青年角度出發,她提出兩個計劃,一個是大灣區的青年就業計劃,一個是大灣區的青年創業計劃。
  • 航天科工四院十七所搭建雙創平臺鼓勵體制內年輕人創業
    前不久,該所第三屆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拉開帷幕,一批新項目獲得資助,而4年前從首屆雙創大賽中脫穎而出的朱建國已經看到了項目產品量產的曙光。他感慨:「可能有的人喜歡一心一意幹本職研發工作,但也有人嚮往更加廣闊的天地。」2015年,該所首次舉辦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出錢、出資源、出平臺支持年輕人在體制內創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開拓民用市場。
  • 深圳市南山區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工作方案
    (八)加強深港雙創合作充分發揮南山與香港地緣相近、人文相親、經濟相融的優勢,探索深港創新資源直通機制,打造深港創新共同體,促進深港兩地創新創業深度融合與互動。研究探索「政策互延、平臺共享、載體共建、人才共育」的新型合作模式,積極推動香港青年學生來深實習,助推香港青年實現創業夢想。
  • 香港的年輕人,與香港的富豪們
    讀者一直留言想聽我聊最近那些香港的年輕人身上發生的事兒。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我理解年輕人有不滿情緒的原因。  其實早在2013年,就有位小學生寫過《李家的城》風靡網絡。  在這篇作文裡,該學生歷數了屈臣氏、百佳、7-11、惠康等在香港街頭隨處可見的李氏家族產業,感嘆說:  「看著一間間誠哥旗下的物業,我心中有無比的感動。香港內一切的商店,不論是哪種的類型,全是誠哥帶給我們的欣賜。」  隨後,他繼續寫下了被網絡上認為是最精彩的華彩之章:  「李嘉誠,名副其實,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 香港政務司長張建宗籲學生激發創新思維 為創科作貢獻
    ,不少香港年輕人都有創業夢。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26日舉辦第5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頒獎典禮,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出席致辭表示,2018年《施政報告》強調特區政府會加強支持年輕人創新及創業,並宣布注資青年發展基金,以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加上創科創投基金,提醒年輕人抓緊「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的機遇。資料圖片: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 生活壓力大,香港年輕人在迷信中尋找安慰
    【編譯/觀察者網 王愷雯】廟街的算命攤、鵝頸橋下的「打小人」、黃大仙求神拜佛的人流……在香港,你可以在很多地方發現這些和「運勢」有關的元素。這些迷信活動,似乎和香港的現代化格格不入,但如今的趨勢卻是:不止老一輩相信,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也開始熱衷於這些「迷信」。
  • 江門雙創力爭孕育未來「創新龍頭」 港澳青年成中堅
    港澳雙創青年成為江門小微雙創企業的中堅力量,並有望培育出未來江門高新產業的「龍頭」。吸引港澳團隊「落地生根」據江門市政府數據,作為全國小微雙創示範城市,目前江門擁有國家級小微雙創示範基地2個、省級小微雙創示範基地9個、市級小微雙創示範基地24個,基地總建築面積超過244萬平方米,進駐企業超過1.12萬家。
  • 「雙創在福建」首場主題活動在漳州兩岸女性創客空間舉行
    「雙創在福建」主題活動旨在挖掘並推廣全省雙創優秀典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作為此次會議重要的參會和參觀地點——「漳州兩岸女性創客空間」是全省第一家「兩岸女性」概念的公益類、低門檻的雙創平臺,以漳州及閩南非遺文化、特色手工技藝、兩岸文創合作、文化教育培訓、傳統行業+網際網路、女性及家庭為重點培育方向,吸引了深入漳州市眾創空間進行考察的與會人員和媒體記者。
  • 香港懲教署署長:增加國安法及歷史教育 將年輕人引入正途
    香港「修例風波」以來,香港警方已拘捕逾9200人,其中有不少年輕人。近日,香港特區政府懲教署署長胡英明表示,預計未來將有大批年輕人入獄。懲教署會作出部署,包括擴充「懲教飛虎隊」人手,並增加香港國安法及《國歌條例》等課程內容,通過國民教育等方式將年輕人引入正途。
  • 香港數碼港主席:內地是香港年輕人的黃金機遇
    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創企業超千家香港數碼港主席:「內地是香港年輕人的黃金機遇」「內地是香港年輕人的黃金機遇!」香港數碼港主席林家禮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在他看來,毗鄰香港大學的數碼港可謂是香港的「中關村」,現在香港數碼港不僅是一個初創企業的孵化器,同時也是香港年輕人創業成長的搖籃。背靠內地,藉助「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發展機遇,香港年輕人正迎來黃金機遇。14分鐘與14億14分鐘有多長?去年9月23日,連接廣州市、東莞市、深圳市和香港之間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運營,從香港西九龍站到深圳福田站,正好14分鐘。
  • 《可複製的雙創學院》大講堂——2018年全國雙創學院構建研討會成功舉行
    國內數十所高職高專的雙創專家學者、教師和學生共400餘人參加。會議現場天津大學宣懷學院(中科創業學院)主辦此次活動,旨在將其兩年來與中科創大合作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構建、創業案例庫建設、創新創業創意融入專業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以及在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方面探索出的新道路,為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提供指導和借鑑。
  • 「數說故事——香港城市大學AI聯合實驗室」籌備會議今日召開
    12月11日,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學務副校長(策略規劃)兼數據科學學院署任院長李端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講座教授祝建華、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李彥志、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和數學系副教授周翔一行來到數說故事廣州總部就雙方建立
  • 你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
    當大陸年輕人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的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臺灣,一直是香港人移民的熱門選擇。香港人移民臺灣的熱潮有幾個階段,一個是80年代末,那一年移民臺灣的香港人達到歷史高峰,3000多人。一個是97前幾年,那時只要是在臺灣念書的香港學生,都有資格拿到「中華民國」身份證,並且享有投票權。還有一個就是近幾年,移民人數相比以往翻了兩倍。在這波移民大軍中,年輕人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力量。
  •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主席:香港年輕人不可有鴕鳥心態
    陳振彬:青少年軍總會通過律己以嚴的制服團體形式,提供經常性的紀律培訓,教授中式步操,讓學員可以在訓練中習得堅強意志,培養青少年自律自省、團結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將來建設香港、報效國家。  環球時報:您提到「建設香港、報效國家」,成員誓詞中也有類似表述,有反對派媒體質疑這是「洗腦」,您認為呢?  陳振彬:年輕人參加青少年軍,都是自願的。
  • 《香港愛情故事》香港版《蝸居》,有煙火氣
    近期播出的《香港愛情故事》僅播出一集,就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不得不說,極好...... 《香港愛情故事》真實還原港式戀愛和社會現象,無處「開房」、離婚爭公屋、婚後跟長者同居還是房蝸居?
  • 香港某些年輕人,愛國熱情哪兒去了?
    對於某些香港年輕人而言,歷史上的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有什麼意義、背後沉痛的歷史記憶是什麼,可謂一片空白。如何讓越來越多的香港年輕人能夠緬懷先烈、緬懷英雄,對民族苦難感同身受?△作者:楊志紅眾所周知,當下,香港愛國主義教育出現了不少問題,引發了全港乃至全國的反思。借著紀念「九一八事變」89年之際回顧過往,有助於引導香港愛國教育重回正軌。
  • 中國報導網雙創中國欄目推進高校雙創合作項目
    中國報導訊:6月5日下午,中國報導網雙創中國欄目與蘇州大學文正學院三創學院舉行雙創工作交流會,探索推進媒體和高校的雙創合作。中國報導網雙創中國欄目主編張德兵,蘇州市新媒體聯合會會長邢碧葦,文正學院副書記、副院長、三創學院院長(兼)袁昌兵,三創學院副院長周建軍等參加會議。會議由文正學院院長辦公室(新聞中心)主任邢超主持。交流會上,袁昌兵介紹了三創學院創新、創意、創業工作開展情況。
  • 「坐牢,才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
    說起來這個系列的香港片名剛好是以Z、P、L、S等字母打頭,如今看來能拍齊26個字母表也說不定。   影片講述的依然是古天樂飾演的廉政公署首席調查主任陸志廉的故事,在這不得不吐槽一下,陸主任這幾年連續偵破了這麼多大案要案
  • 香港年輕人在做哪些網際網路產品?
    香港年輕人在做哪些網際網路產品?三個月之後回到香港,立志把市場放到內地。還有一位做籃球場O2O的同學,同樣想著去美國,號稱覺得在矽谷創業是最酷的(其實是因為NBA吧),後來也回到香港,把市場定在內地。這可能是一個在香港年輕創業者當中形成的小趨勢:在香港這個相對國際化的區域創業,開始奔著美國,最後繞了一圈重回祖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