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輕人在做哪些網際網路產品?

2021-01-08 創業邦
香港年輕人在做哪些網際網路產品?

創業邦|http://www.cyzone.cn 2015-07-05 10:34

2號早上,為了籌備2015創新中國走進香港活動,我邦的幾位同學與我們的合作方,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鍾偉強(David)來了個親切會晤(早餐會)。

David說了一個好玩的現象:一家被徐小平老師投資的公司是園區裡冉冉升起的一枚新星,產品是款音樂分享應用,創始人小夥子一直惦記著去海外發展,到美國矽谷參加一個創業集訓的第二天,他就意識到,同時也被海外的朋友提醒到,自己最佳市場根本不是海外,而是中國。三個月之後回到香港,立志把市場放到內地。

還有一位做籃球場O2O的同學,同樣想著去美國,號稱覺得在矽谷創業是最酷的(其實是因為NBA吧),後來也回到香港,把市場定在內地。

這可能是一個在香港年輕創業者當中形成的小趨勢:在香港這個相對國際化的區域創業,開始奔著美國,最後繞了一圈重回祖國大陸。

放一張笑得很燦爛的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鍾偉強

那麼,我們在內地看香港,那邊的年輕人在做什麼項目呢?

2015創新中國走進香港就出現了以下這些項目。

簡單來總結這群香港年輕人的創業偏好:

在線教育——喂,是學霸情結作祟還是當學渣當怕了?

跨境電商相關產品——如果我們去香港購物不僅是因為便宜,也因為香港的時尚氣質,那麼香港的消費文化還可以繼續發酵出更多商業價值;

衣食住行——熱愛生活,享受便利,全世界都一樣;

文化創意——香港的娛樂業夠發達也是有原因的。

餐餐凌速

這位創始人說得也比較high,一直在舞臺下走來走去

民以食為天,對香港人民來說同樣是這樣滴,餐餐凌速可以幫食客在線預覽餐廳菜單、訂餐、在線、排隊,現在的合作餐廳有6家,不過它正在與香港人氣超高的美心集團接觸(創業邦雜誌章)。雖然為大家解決吃飯問題的產品在內地有很多,但是在香港怎樣做這件事也是值得探討的。

無障礙出行手機應用(香港輪翼天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這次創新中國的路演當中大多是年輕人,當然也會出現「錢味」不濃的公益類項目。這位創業者的爺爺是一位殘疾人,長期用輪椅行動,他所創辦的產品就是幫助不方便行動的人們去解決無障礙設施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讓他們更了解身邊的無障礙設施,頁面上還設計了一鍵呼叫無障礙計程車。

BizCONLINE Limited

這位創業者一上臺就來了一句豪言壯語,要「打造中國的新的容災標準」。大部分人都在開發熱備份方案,而這家公司的絕活是冷備份,提供以容災服務為特點的IT外包服務。創始人也是一位行業大牛,從1997年開始專注於雲端容災,也和內地很多機構有過合作,例如很多地區政府的信息網絡中心。它目前最大的客戶是樂購全球。

耘客

你有沒有思考過客棧和酒店的區別?絕大多數客棧都沒有自己的網站,無法系統性地去做線上營銷,而且高度依賴訂房平臺。但這件事被耘客承包了,它將網絡直銷系統提供給客棧老闆,讓它們自我推廣和銷售。現在它一共有50個客戶,分別在大陸、香港、臺灣、澳洲,臺灣的客戶使用耘客2個月時間就增加了35%的預定量。

Kowloonia Limited 九龍尼亞有限公司

有感於中國遊戲內容單一,推廣方式都是放美女大圖,這家公司正在研發一系列與文化相結合的遊戲。

電管家

你的電費明細。請原諒我們的渣畫質。

每個月你會收到電費單,但你是否清楚每個電器花費了多少錢?電管家會給你一個報告,上面是非常細緻的帳單明細,指導你如何省電。除了為用戶提供智能插座之外,它還會做B2B的生意,也即是和maxim integrated(美信)這樣的公司一起推智能家居的解決方案。這款產品還曾經在Engadget上獲獎,Kickstarter幫它眾籌了超過10萬美金。

Helloreporter.io

Helloreporter,這個項目一開始就吸引到小編的眼球,因為它的宣傳語是「讓記者找到對的人,讓你找到對的記者」。它可以幫助中小公司免費尋找媒體報導,當然也可以選擇付費服務,以更快的速度找到更精準的媒體報導資源,和媒體人深度溝通,來強化自己的公關策略。而它的真正目標——你一定想到了——是替代傳統而不透明的公關手段。

Show muse

Show muse的口號是成為大家口袋裡的大學,這位創始人上臺先放了一段他的產品,一位香港名模教大家如何kiss的短視頻——別想歪了,主要是社交kiss,當然也有家庭互動的kiss。聽起來,它像是一個視頻自媒體平臺,但是它還有一招妙計,就是邀請每個行業的大號來拍攝視頻,帶動粉絲經濟。可想而知,名模教kiss點擊率自然會高嘛!

Snapask

請名牌高校大學生來為中學生答疑,解決了兩個問題:第一是一對一家教價格太貴,第二是非一線城市教學資源不平均,找不到優秀的家教。當然,在答疑這條路線成功之後,它還會滲透到一對一輔導。這也是一個徹頭徹尾把市場放到內地的產品。

English TV

英語是不是學出來的?如果只學不用,恐怕也是白費。這款產品看起來就像個微信,它可以讓你和外國人聊微信,互曬朋友圈,如果你每天用這樣的產品去聊天和互黑,也許英文想不溜都難。它的收費方式是增值服務,Vip會員100元一個月,一對一對話100元一小時。這位創始人說自己和其他英語教育的產品區別就是:內容是子彈,社交是槍。

Soldeazy(商機易)

以前電商想要「出海」主要靠阿里巴巴,商機易想動一動阿里的奶酪。其實國外買家最慣用的平臺不是阿里巴巴,而是eBay、Amazon等,商機易是一個商家發布平臺,在這裡管理多個平臺的銷售,還能同時生成節日大促優惠。它的收費也是月費模式(香港同胞對收取月費貌似琢磨得挺透徹)。

獲得第一名的是BizCONLINE Limited,這位冠軍災備專家特意與他的團隊拍了張喜氣洋洋的冠軍照

最後,基於現場沒有速記,因此一切只靠小編奮(feng)筆(kuang)疾(da)書(zi)的情況下,請轉發並點讚謝謝。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對於年輕人都有哪些好處
    首先,目前有大量的年輕人會選擇從事網際網路相關工作,而且年輕人在網際網路領域有更多的機會,所以網際網路對於年輕人不僅有好處,網際網路行業更是年輕人實現夢想的重要渠道。近些年來,網際網路行業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發展速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網際網路行業吸引了大量的年輕人。
  • 香港年輕人的「雙創」故事
    新華社香港6月17日電(李雪姣 左為 李凱)當提起香港的年輕人時,你會想到什麼?是思維敏捷的專業律師?是謹慎細緻的金融巨子?還是英文流利的專業才俊?  「Passionate(有激情的)、creativeness(創新性)、uniqueness(獨特性)」,33歲的香港設計師劉婉婷用這三個詞來定義香港年輕人的創造力。
  • 全媒派 | 00後需求、圈子類產品、網際網路健身,哪個生意更好做?
    00後人群早已被視為網際網路消費的主力,不少創業項目爭先恐後地搶灘布局,那麼,做00後的生意,真這麼容易嗎?2019年,「直播帶貨」成為熱門關鍵詞,在2020年的KOL江湖裡,「李佳琦們」是否會繼續叱吒風雲?眼看著微信圈子崛起,眼看著MSN衰落,網際網路的變幻前行永不停歇,而處在爬坡期的網際網路健身賽道又將產生哪些新變數?
  • 移動網際網路的便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弊端?一條害苦年輕人
    ,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在全世界比較出名的企業與公司網際網路企業幾乎就佔據大半,美國的微軟與臉書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與百度等等可謂名聲傳遍全世界,因為他們的產品與服務與我們每個人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說現在世界是網際網路的世界社會是網際網路的社會。
  • 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主席:香港年輕人不可有鴕鳥心態
    陳振彬:青少年軍總會通過律己以嚴的制服團體形式,提供經常性的紀律培訓,教授中式步操,讓學員可以在訓練中習得堅強意志,培養青少年自律自省、團結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將來建設香港、報效國家。  環球時報:您提到「建設香港、報效國家」,成員誓詞中也有類似表述,有反對派媒體質疑這是「洗腦」,您認為呢?  陳振彬:年輕人參加青少年軍,都是自願的。
  • 當床墊遇上網際網路,會成為年輕人的新選擇嗎?|酷樂研究所
    在人人都是KOL的時代,年輕人的消費抉擇呈現出多樣性,所以在營銷上,Casper做過不少有趣的嘗試,他們曾打造過「打盹拖車」,在美國幾大重要城市巡迴展出,邀請人們前來試睡床墊。小屋內還有專門的睡前小故事電話,取悅前來試睡的小孩子。
  • 香港的年輕人,與香港的富豪們
    讀者一直留言想聽我聊最近那些香港的年輕人身上發生的事兒。  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我理解年輕人有不滿情緒的原因。  其實早在2013年,就有位小學生寫過《李家的城》風靡網絡。  與富豪們呼風喚雨相對比的,是年輕人只有一萬多的月薪,卻要面臨十幾萬一平米的平均房價。  我們曾經在歷史文章裡寫過:  香港不再是香港,香港依然是香港  當年內陸不開放,香港作為對外的唯一窗口,承擔了內陸與全世界的貿易,長期享受轉口貿易,賺快錢,舒服日子過久了,就沒有轉型的意識,也錯過了發展的紅利。
  • 專訪|香港立法會原主席範徐麗泰:年輕人不一定非要留港發展
    「歷史告訴我們,香港參與內地的發展是能夠得到紅利的」澎湃新聞: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你覺得改革開放給中國內地帶來了哪些變化?尤其過去五年,內地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科技方面的發展更令人嘆為觀止,從前我們去別的國家,都說他們的科技做得不錯,比我們先進;現在香港人到了內地,體驗到微信、支付寶等網際網路科技等便捷,開始感嘆這是很多國家都趕不上的。而且在國際上,中國在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切源頭都是改革開放。
  • 寶潔:能否靠產品外形搞定年輕人
    拉攏年輕人需要面臨的另一個挑戰來自迅速改變陳舊的宣傳策略。長期以來,寶潔始終在電視這一傳統渠道投放大量廣告。「我意識到現在的寶潔依賴電視廣告確實過時了,我們需要向過去告別並且走向一個新的世界,一個用不同方式影響消費者的世界,但這需要時間,我們試圖傳達給年輕人我們正在『創造變革』,因為他們知道我們需要哪些改變。」Robert Van Pappelendam說。
  • 我對香港數字生活的一些觀察
    在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已經從僅限於線上虛擬服務發展為服務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網民從以年輕人為主到把中老年群體吸引了過來,現在帶個手機出門一天不會有任何不便,而香港人似乎對這些不為所動,繼續過自己的日子,早起去書報攤買報紙,去超市排長隊買所有東西,去餐廳堂食,現金不可少,很多場所只接受現金,這裡只陳述事實,不做任何價值判斷,各有各的好。
  • 健康類保險產品的「網際網路+」 加的究竟是什麼?
    在微保董事長兼執行長劉家明眼中,網際網路首先把保險市場的餅做大了:「從我們的數據也看到這樣一點,我們現在有八成的用戶都是80後、90後,我們也跟傳統保險公司了解過,其實這一群人剛剛就是保險需求最高,但是可能傳統來說沒有這麼容易能接觸到的一群用戶,但是他們都活躍在微信。
  •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如何正確使用「精益畫布」來規劃產品?
    精益畫布是研究產品的商業模式的非常實用的一項工具。可以直接用來做產品商業模式規劃,也可以用來做商業模式全面分析。通過精益畫布可以幫助產品或者創業者更全面地思考與做決策,從戰略系統、商業營收的角度來規劃、分析和設計產品,建立產品的戰略全局觀。精益畫布由9個模塊構成:問題:目標用戶最迫切解決的3個問題是什麼?
  • 產品經理提升篇:管理與創新—香港大學ICB開放日第三期
    年輕人就像種子一樣,沒有創新的土壤就很難找出真正創新的成果。這個土壤是什麼?是價值觀。創新一定是做過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在未來創新出一條路,所以創新99%是要失敗的。但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們崇拜失敗嗎?錯,我們崇尚成功,我們鄙夷失敗。誰是中國首富,誰做的市值大,大家就崇拜他,在這樣的價值觀裡,包括你我,很多人都不敢創新,是因為我們害怕失敗。這樣的價值觀下,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創新的扼殺者。
  • 香港數碼港主席:內地是香港年輕人的黃金機遇
    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科創企業超千家香港數碼港主席:「內地是香港年輕人的黃金機遇」「內地是香港年輕人的黃金機遇!」香港數碼港主席林家禮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在他看來,毗鄰香港大學的數碼港可謂是香港的「中關村」,現在香港數碼港不僅是一個初創企業的孵化器,同時也是香港年輕人創業成長的搖籃。背靠內地,藉助「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發展機遇,香港年輕人正迎來黃金機遇。14分鐘與14億14分鐘有多長?去年9月23日,連接廣州市、東莞市、深圳市和香港之間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運營,從香港西九龍站到深圳福田站,正好14分鐘。
  • 網際網路產品經理談「產品經理」
    如果用這個行業裡的明星做例子,賈伯斯作為產品經理,他的產品是那一系列i打頭的電子消費品和整個蘋果生態系統;馬化騰作為產品經理,他最成功的產品當然是如今擁有7.5億註冊用戶的即時聊天工具QQ。而之後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使這個概念更加普遍,現在我們使用的每一個App背後都至少擁有一名負責概念和用戶體驗的產品經理。
  • 年輕人創業做什麼?這幾個小本項目值得關注
    小成本創業項目有哪些?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對於創業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渴望,年輕人在面對經濟壓力和自我價值提升的渴望時,選擇創業能夠很好的激發自己的潛能同時獲得財務方面的自由。現在有不少90後已經躋身進了創業的隊伍,我身邊就有不少人開網際網路公司和做小成本生意創業。
  • 拼多多大翻車背後:年輕人正在逃離網際網路大廠
    「加班文化」再度被拉出來鞭策更有話題表示#年輕人正在逃離網際網路大廠#(圖片來源知乎)快手將於1月10日開始全員開啟大小周,好傢夥這是在做上市前最後衝刺嗎 ↓ (圖片來源脈脈)根據智聯招聘曾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強制施行996/995的工作制度在頭部網際網路企業比較普遍
  • 【熱點觀察】網際網路「倒逼」銀行做哪些改變
    原標題:【熱點觀察】網際網路「倒逼」銀行做哪些改變   金融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自己,讓優質金融普惠更多民眾?銀行在移動網際網路大潮中,怎樣選擇新的發展方式,讓我們的客戶變成「粉絲」?銀行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更好地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
  • 聚焦年輕人工作心態:話題繞不開網際網路行業
    會拼也會玩 本該成為年輕人的價值坐標 網際網路公司員工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讓輿論場的情緒在瞬間被點燃。年輕人的猝然離世,觸動了某些深層次的焦慮與不安。有人聯想到10年前的「富士康13連跳」事件,後來的信息顯示富士康並非輿情洶湧時眾口鑠金的「血汗工廠」。
  • 從二次元到電競 多位網際網路大咖為年輕人「正名」
    中新網客戶端烏鎮11月9日電(袁秀月)電子競技、彈幕、阿婆主、二次元……不知不覺間,這些年輕人的「小眾」詞彙也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11月8日,在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文明互鑑」分論壇上,多位網際網路文化企業負責人就網絡文化展開討論,不少人為年輕人正名:「娛樂不淺薄,年輕人更不淺薄。」